在知名臺商王永慶的祖籍地福建安溪,由王永慶先生捐建的福建安溪縣明德特教學校新校址,目前為特教學生提供了更為舒適、明亮的學習教育和康復訓練環境。新校址二00七年十一月落成剪彩並投入使用,總投資一千多萬元,佔地面積七十畝,總建築面積一萬一千平方米。圖為特教學生在接受學習教育和康復訓練。中新社發 趙郭峰 攝
中新社安溪十月十六日電 題:
王永慶的祖地情緣作者 趙郭峰 曾福志
「我們懷念王爺爺!」十六日下午,驚悉王永慶病逝後,福建安溪縣明德特教學校四年級女生謝偉華哭了,她所配戴的「人工耳蝸」就是王永慶捐獻的。
與謝偉華一樣,許多茶鄉人今天都格外深切懷念王永慶。
據清代王氏族譜《清溪玉湖王氏族譜》記載,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的先祖生活在安溪。清道光年間,王永慶曾祖父王天來,迫於生計漂洋過海到臺灣,並定居在臺灣省嘉義縣新店鎮直潭裡。到臺灣後,王家世代種茶為生,父親王長庚也是個貧苦茶農,長庚醫院便是王永慶以父親名字命名的。
王永慶一直秉承「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經營理念,並且熱衷公益事業,自二00四年起就有計劃地捐助大陸貧困地區的教育事業。王永慶雖然從小在臺灣長大,並在臺灣發跡,但他並沒有忘記祖籍地安溪。
二00四年六月三日上午十時二十分,王永慶偕夫人李寶珠及女兒、女婿一行,第一次踏上家鄉的土地,圓了多年的夙願。
「他說這邊足美!公路兩旁生態很好,兩邊房子蓋得較好,家鄉比想像中的要好多了,看樣子,經濟有較大的發展。」安溪縣臺辦老林回憶起王永慶一行路過安溪龍門、官橋、城廂和鳳城一帶的話語,時至今日依然如聞其聲。
那一天上午十一點,心繫家鄉教育事業的王永慶,直奔安溪縣特殊教育學校(舊校址)。走進特教學校,他又直奔課堂。「很好,很好!」富有創意的特教學生書畫作品深深吸引了他,讓他盛讚不已。
隨後,王永慶一行觀看了特教學生自編自導、活潑可愛的文藝演出。「快樂採茶女」、「感恩的心」、「愛的奉獻」……短暫、精彩的文藝演出和這些特教學生身殘志堅的精神讓王永慶很感動,王永慶的夫人李寶珠當場落下熱淚。「需要給這些孩子特別的關愛,要好好培養他們!」王永慶當場決定,捐款幫助家鄉建設特教學校新校址,為特教學生提供更為舒適、明亮的學習環境。
「王爺爺還主動跟我們合影。」當年跳「孔雀舞」的女生許清香回憶起過去一幕幕,仍舊激動萬分。許清香目前在廈門一家公司工作,靠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幸福新生活。
在中國茶都——安溪全國茶葉批發市場,王永慶還健步登上二樓參觀茶葉交易大廳,隨後馬上到「鬥茶廳」品茶。聞香、蓋甌……對茶很是內行的王永慶準確分出茶樣的等級。「他還說"安溪的茶葉保持原有的傳統,鐵觀音確實是家鄉的好茶",並且觀看了茶藝表演。」中國茶都的林水亞至今清楚記得王永慶到茶都的那一幅愉快畫面。
「連做夢都夢到安溪。回鄉的感覺真好!」第二天,在漳州,王永慶的夫人李寶珠醒來時這麼說。想起日新月異的故鄉巨變,王永慶讚嘆連連,他說「這次回故鄉安溪,比我想像中的要好,大陸發展很好,我的家鄉變化很大!」
二00七年十一月,王永慶先生捐建、地處安溪城廂古山的的福建安溪縣明德特教學校落成剪彩,並投入使用。該校總投資一千多萬元,二00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奠基開建,佔地面積七十畝,總建築面積一萬一千平方米。目前,學校實行小班化手語教學(每班八到十二個同學),可接納三百五十名以上殘疾兒童學習教育、康復訓練,生源從安溪本地擴大至周邊縣市。
為了更好地開展教學,王永慶先生還出資為安溪明德特教學校五名聾啞學童配戴「人工耳蝸」,並資助三名特教教師到北京中國聾兒語言康復訓練中心參加專題培訓。
(責任編輯:馬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