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窗
原創首發
人生路上,總有悲歡離合。
相遇,是一種緣分,而相知相守,卻需要命運的成全,和彼此之間的努力。
與某些人的邂逅,雖然美麗,可走著走著,會發現彼此對生活有了不同的追求。
想的不一樣,說的不一樣,要去的地方不一樣,那麼漸行漸遠,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友情也好,愛情也罷,總是摻雜著無奈。
要維持一段長久的關係,其實並不是特別容易的事。
正如《山河故人》裡說:過去,現在,未來,每個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昨日摯友也好,昔日戀人也罷,都有可能從你的生命裡逐漸退場。
成年人的告別,往往是悄無聲息地,沒有人會面對面地告訴你,你們的關係就到此為止。
只不過,在彼此疏遠的那段日子裡,你能很明顯地感覺到,你們的聯繫有變少,感情有變淡。
人心這東西,一旦有了隔閡,就真的走不近了。
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接受某些人的離開,繼而走好自己的路。
如此對你的人,心裡早已沒有你,就不要再去打擾了。給自己留個體面,也讓人家得以清閒。
01
很久沒聯繫過你,亦不與你互動
人與人之間,聯繫的頻率,就是在乎的程度。
心裡牽掛著某個人,在刷到對方動態時,便不會隨手划過去,而是要看看他到底發了什麼。
他說自己過得好,就留個點讚,亦或是發些調侃的話;他說自己過得不好,就發個消息問問他為什麼不開心,以及自己能否幫上忙。
真正的知己,不會長時間將彼此冷落,而是願意與對方分享自己的生活,且留一份關心在對方身上。
而那些久不聯繫你的人,雖說曾經有過交集,可實際上,你們已經離對方越來越遠。
你給人家發消息,人家從來不回,不是沒看到,而是覺得沒必要再去維繫你們之間的關係。
你點讚評論人家的動態,人家從來都是無視你,說白了,就是怕你借著朋友圈的互動再去找人家聊天。
不聯繫,不互動,就是感情消逝的證明。看懂了這一點,就不要再自找沒趣。
02
習慣性地怠慢你,虧負你的心意
與人相處,每一份付出背後,都是一種在乎。
慷慨的給予,其實不是因為為人有多大方,而是覺得那個人值得自己這樣做。
錢財,時間,精力,是一個人擁有的最寶貴的東西,在往外拿的同時,必定也期待著對方能將自己放在心上。
無奈的是,我們的身邊總有一些人是自私的,一開始還能裝模作樣對你好,可待到後來,便只接受你的好意,卻從不體諒你的苦楚。
你遇到困難看,向人家求助,人家總有理由拒絕你;你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人家從來都懶得參與。
他如此怠慢你,無非就是覺得你這個人不值得他付出,明知自己虧欠於你,卻一句解釋都沒有。
你繼續與他來往也好,老死不相往來也罷,他壓根不在乎。
無數次的真心付出被辜負,就要學會轉身,否則,你會活得越來越廉價。
03
只顧著與你攀比,生怕你過得好
朋友之間,比不再聯繫更可悲的,是相互攀比,誰也見不得誰好。
年齡小的時候,因為心思比較單純,彼此的狀態差不多,所以沒那麼多的比較心理。
等到參加工作,有了家庭之後,總會有那麼一些人,變得愛比較,生怕朋友過得比自己好。
你混得好時,他覺得自己被你比下去了,表面上對你阿諛奉承,背後卻四處將你詆毀。
你混得不好時,他覺得自己比你厲害,不光在你跟前反覆炫耀,還對你的處境鄙夷不屑。
待到這時,你便不得不感嘆,人心變幻實在是快。一個人從單純到世故,也許就幾年時間。
在那個熱衷於與你攀比的人眼裡,你早就不是他的朋友了,又或者說,這種人壓根不會把別人當朋友。
他只會偷窺你的生活,得知你遇到麻煩,就躲在角落裡幸災樂禍。留這樣的人在身邊,後患無窮。
西窗寄語:
詩人劉禹錫說: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人這輩子,不管是身處友情,還是愛情當中,都有可能遭遇到對方改變忽而心意的事。
曾經說好結伴而行的人,一下子要與你分道揚鑣,一時之間,難以接受也很正常。
等你走過更長的路,遇見過更多的人,你就會明白,悲歡離合是人生常態。不糾結,不糾纏才能走得更遠。
心裡沒你的人,就別再打擾,既然人家早已將你排除在自己的圈子之外,你又何必硬著頭皮往裡鑽。
你有自己的人生,沒必要做別人的陪襯,凡事看開,才算成全自己。
作者:西窗燭火,一個熱愛寫作的90後姑娘,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評論區與我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