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最後,我們到底是選擇了愛情還是合適?
愛情是緣分相遇,還是患難與共,又或是日久生情?
我們知道,當做一道單項選擇題時,我們只需要從中選擇一個正確答案。但是生活給我們出的這道【愛情選擇題】,有時候是沒有正確答案可以選擇的。但是,如果我們必須要愛情呢,那我們只能從所給的選項中,選擇一個。所以【由此得證】,愛情不會是相遇或是緣分問題,而是在所有可能的選項中,你的選擇問題。
如果把愛情看做是造物主的一場設定,而我們知道,造物主是絕對聰明的,那麼選擇與相遇相比,更能得出最優解,因為相遇的結果就是遇到與遇不到,概率各一半,不符合生物生存最大化原理。選擇更能發揮生物主動性,加速生物進化,有利物種生存。
那麼,愛情,就轉化為選擇題。單選題:你選擇【與誰】來完成愛情呢?但是,這道題的選項是什麼呢?
從身邊所有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的結婚樣本來觀察看出。能結婚在一起的,肯定是有一定聯繫的,或者關係,關聯的。比如有的是同學關係結的婚,有的是同事關係結的婚。有的媒人介紹結的婚。還有的是一個村或者一個地方熟悉的人結的婚。
那麼,你所有可能結婚的選項,就是你所有已知的異性,(每天,看到的,聽到的,加上曾經遇到的,還有哪些有一面之緣的),在這全部的人中,排除你不能接受的,比如,異國語言不通,人家結婚的,明確不喜歡你的,等等。。。,如果沒有剩下的,能考慮的,那麼只能恭喜你,很有可能【孤獨終老】了。
不知道,此刻你腦海中,剩下的可選的異性是誰呢,剛認識不久感覺還不錯的同事?以前的同學(大學,高中,初中)?同鄉?家裡介紹見面感覺一般的人?
所以,才有了年齡越大,越難結婚。因為條件在往上累加,但是你所能選擇的範圍卻在一步步縮小,乃至最後的空集,導致你的愛情選擇題沒有解。
而你現在的【糾結】,其實更像是死前的迴光返照,因為你自己心裡很清楚,再往後,只會越來越難結婚。因為我們更知道,【答題是有時間限制的】,時間一到,不管正確與否,或者沒有答案,也都塵埃落定。
雖然,愛情是道選擇題,但是你不一定非得給出答案。不合適的愛情是生殖衝動,沒愛情的合適是大腦進水,相親中愛情能有多少存活率,凡此種種想法甚多。
愛情的最後,不是你能遇到怎樣優秀的人
男,180cm身高,18cm厚度,18M存款
女,175cm身高,100斤,上下比例適中,身材完美
而是你還能最大限度的接受什麼樣的人
男,80歲,三無(房車存款)
女,80歲,三無(房車存款)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歡女愛,魚水之歡,食色性也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情不是相遇,是選擇,是需要你的能力與行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