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令很多職場人、上班族甚至領導和老闆們都糾結的問題便是:到底該不該學習套路?應不應信奉厚黑!
太在乎那些奇技淫巧吧,感覺自己很沒格局和胸懷;而太講求仁義道德吧,有總是被小人算計甚至謀害,吃虧的總是自己。
其實,我們或許可以從王陽明的這個故事裡得到些啟發:
王陽明13歲那年,母親不幸早逝。他的後媽則常常虐待他,但自己的爹爹又遠在京城做官,從而對於兒子的悲慘遭遇是毫不知情。
無奈之下,年少的王陽明就想到,或許可以利用後媽篤信佛教的心理特點,來擺脫她對自己無情的虐待。
王陽明就趁著半夜,獨自悄悄起床,偷偷把茶盤放在佛堂地門外,第二天一早後媽見到了,就覺得十分奇怪。更奇怪的是,此後的每天都是這樣,這讓後媽不由得心中發毛。
過了段時間後,王陽明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就又偷偷到郊外找了個捕鳥的人,反覆甄選後,特意買下了一隻平時很罕見的怪鳥,回來後就偷偷放在了後媽的被窩裡。
等晚上後媽整理床鋪的時候,突然看到了這隻從未見過的怪鳥,便害怕地一位妖魅作怪,於是趕緊請來了巫婆給幫忙除妖。
誰知王陽明早就買通了這個巫婆,巫婆一番裝腔作勢後,便對小陽明的後媽說:「王狀元的亡妻對於自己兒子遭人虐待的事很憤怒,直接告上了天庭,於是玉帝就派陰兵下凡來拘捕你的魂魄,以示懲罰,你被窩中的怪鳥,便是那陰兵的化身。」
後媽聽了這話,直接嚇得臉色發青,趕緊跪下,不住磕著響頭向上天和小陽明謝罪,王陽明也演技了得,裝得比後媽害怕,甚至一把鼻涕一把淚地也跟著下跪替後媽向玉帝求情。
從此以後,後媽便對王陽明視如己出,當做親生兒子來對待了!
當然,以王陽明的胸懷,也沒再記後媽的舊帳,也聰明地從後媽那裡找到了本已失去的母愛!
故事講完了,我們可以看到,王陽明的處世智慧就是:遵大愛之道,行小愛之為!
小愛就是我們常說的愛人先愛己,也就是最起碼要先能保護自己;
而大愛則是指「你好我好大家好」,就是設法創造一個共贏的局面。
故事雖然是嫉惡如仇、結局暖心的,但其中的道理真的需要每一個人好好琢磨!
文中圖片皆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