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二生肖每尊都有自己的人文特色,狗在十二生肖中是忠誠、勇敢、靈敏的代表,狗的生肖歌為:戌狗通靈宜為友,一心一意盡職守,天狗敢吞日和月,俯首甘為人助手。
2018年是農曆戊戌年,生肖為狗。戊戌年在《六十甲子納音歌》中「戊戌己亥平地木」,是木狗年。戌為原野,亥為生木之地,大木生於原野,稱為「平地木」。由於古代幹支配五行是兩個系統,另一種為「正五行」,甲、乙為木,並分陰陽;而戊、己為土,也分陰陰。因此戊戌年有木狗和土狗兩個說法。(注1)加之,「戊戌」為陽,「己亥」為陰,因此又稱「陽土狗年」。北京巿建國門街道每年立春日「打春牛」是按納音五行排列進行,其「春牛」的顏色,每年根據「五行」來確定:木為青、火為赤、土為黃、金為白、水為黑。據《現代漢語詞典》一書記載,我國的幹支紀年法,早在公元前841年西周周厲王時代就己經有「庚申年」的文字記裁了。以文獻角度看幹支曆法,從春秋時代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二月己巳日起,至今己有2700多年,六十甲子相沿不亂。(注2)而以十二種動物與地支對應,作為屬相的方法,最早見於東漢王充的《論衡》:「子之禽鼠,卯之獸兔」,也己經有近二千年的歷史了。按唐代學者張守節注釋《史記》時推演的黃帝歷,2018年是黃帝紀元4716年。
我國關於養狗的記載很早,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生活在黃河的原始人就己開始養狗。《周禮》中有關於設犬人官職的記載。但是,關於狗是何時進入生肖系列的古文獻中的記載不多。1975年在今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簡書中,記載著迄今發現年代最早的一套生肖。但是,這套生肖中沒有寫狗,而是「戌,老羊也」,這說明在秦代生肖的第十一位是由「老羊」佔據著,這可能與《古今注》把狗稱黃羊祭祀灶神有關。(注3)由於人們愛狗,所以狗的別名很多,據明代《事物異名(卷下)》記載就有神獒、吠雲、黃奴、守門候等近三十餘種別名或專稱。十二生肖是我國行為文化中最廣泛的民俗信仰,關於它的來源在先秦典籍中尚未見明確記載。十二生肖的收錄原則和排列順序的說法也多種多樣,最普遍的說法是十二生肖的選用與排列是根據每天動物活動規律的時辰和趾數的奇偶來安排的。狗要守夜,因此排在「戌(19-21時)」時,又因其趾為五是奇數,因此順居在第十一位。十二生肖雖然是動物,但它們是古人類追求完滿人格的公眾作品,具有非常浪漫的性格和當值的「太歲」神性,是高度抽象化的藝術形象。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將其與人的社會生活事象緊密相聯,賦予了它各自獨特的文化內涵。十二生肖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記載了我們祖先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歷史,體現了天人感應、眾生平等、物有循環的理念,從而使中華民族的時間文化多姿多彩。十二生肖每尊都有自己的人文特色,狗在十二生肖中是忠誠、勇敢、靈敏的代表,狗的生肖歌為:
戌狗通靈宜為友,一心一意盡職守,
天狗敢吞日和月,俯首甘為人助手。
戌狗通靈宜為友。狗屬食肉目犬科動物,是人類最早馴養動物。狗的祖先是狼,DNA證據表明,狗從狼進化過來的時間,與早期人類首次離開非洲大陸的時間大致吻合,也就是說最少在1萬年以前,狗就成為人類狩獵時的親密夥伴一起生活了。(注4)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狗類甚多。其用有三:田犬長喙,善獵;吠犬短喙,善守;食大體肥,供飢。」狗是人類生產生活中忠實伴侶和助手,它的最大特點是能與主人「通靈」。如:狗可以當信史,《晉書.陸機傳》上記載,陸機久居京師,一條叫「黃耳」的家犬充當了傳遞兩地書的職責,北京海澱區也有清代曹寅與納蘭性德兩大文人「黃狗傳書」的傳說。狗是人的忠實朋友,不僅現代人喜歡狗,古代也流傳著許多人寵狗的佳話。孔子的家犬死了,於是命門人將其正式埋葬。《禮記》中記載,孔子說:「古時對破敞帷帳不肯扔掉,可以用來包裹己死的畜馬。而我家貧如洗,竟連破巾也沒有,只有以草蓆卷之,以免死犬的屍體直接與地接觸。」這是人犬之間真情的流露。我國古代有許多關於「義犬」的傳說,東晉陶潛《搜神後記》講了一個義犬救主的故事:廣陵人楊某家養一愛犬,一天從早到晚不離其左右。有一天夜晚楊某外出,不慎失足掉入一枯井中,自己無力爬出。家犬見主人落井,守在井邊通宵吠叫。天明時有人路過,見此狗對著井口叫喚不止,發現了落井的楊某。楊某說:「你幫我出井,當有厚報。」那人說:「把這隻狗送給我,我就救你出井。」楊某說:「這條狗曾救過我的命,我不能給你。除此,你要什麼都可以。」那人說:「你不捨得狗,我就不管你的事。」這時,狗探頭向井,示意可以答應他。楊某領會其意,答應了過路人的條件。那人將楊某救出井,隨後系了狗,牽著走了。第五天時。那條狗乘夜逃離,回到了主人身邊。這樣一條通人性的狗人見人愛。人寵愛狗,狗對主人也有感情,不但有口頭傳說,也有實驗論證。2014年4月29日《參考消息》刊文:「研究發現狗確實會愛主人」。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克萊爾蒙特研究生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家養的動物與人親近時體內會釋放出「愛的荷爾蒙」後葉催產素,說明狗愛主人並非為了吃的,因為狗確實有產生愛的能力。中國人喜歡狗,歐美洲人也喜歡狗,政治家們也不例外。例如,德國聯邦議院允許議員帶他們的愛犬參加會議。2017年入主愛麗舍宮的法國總統馬克龍經常帶著他的愛犬尼莫參加外交議式。俄羅斯總統普京以愛犬出名,許多美國總統以「狗痴」而出眾。(注5)歐美各國對寵物犬有各種服務措施,西班牙馬德裡甚至推出了「人狗餐廳」,飯店主食分為人食和狗食,每天推出不同式樣套餐。(注6)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老齡化程度日趨嚴重,養狗為寵物的家庭也越來越多,促進了與養寵物相關事業的發展。2017年國慶與中秋節二節相遇假期8天,全家外出旅遊或探親,於是催生了寵物寄養這一行業,生意十分火爆。城區的店至少需半個月予訂,多「一籠難求」,郊區的「豪華酒店」也「寵滿為患」,大型犬寄養費用最高達900元一天,為寵物所用的運動場、醫務室、豪華單間一應懼全。
一心一意盡職守。關於生肖在地支上的排位,蘊含著中華文化人獸關係方面的豐富內容。狗是「義犬」,有從一而終的美德。人們對它有「兒不嫌母醜,狗不厭家貧」的評語,因此對位居生肖「十一」產生了「一心一意」的聯想。吳慧穎在《中國數文化》一書的序中說「數——國人的第二語言」(注7),數字在中國己不是簡單的數字,而是由於漢字的字型、字音、字義所衍生出的無限豐富想像,甚至形成了一種「數字崇拜」。中華民族這種對數字的特殊情感,當然會反映到十二生肖的排列順序上來,以強調每個生肖的個性。如「一」即是始,也是全,老鼠分布廣泛,凡有人生活的「一」切地方均有老鼠存在。而且老鼠的前爪「4」為偶數、後爪「5」為奇數,「奇」「偶」並存一體,符合春節除夕「子」時「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前陰後陽」的「五行」要求,因此居第一。「三」、「五」「九」是尊貴數字,順居為可稱為「王」的虎、龍、猴。「十」代表恆定、完美,順居為生肖中可寓「鳳凰」的唯一禽類雞。每年農曆元月初二為「犬日」,有敬狗習俗。『十一』有在「十全十美」之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涵意。長期以來,狗被認為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是愛主人的忠實朋友。晉幹寶《搜神記》卷二十有《義犬冢》的故事:三國吳國孫權當政時,有襄陽人李信純家養愛犬名黑龍,有一天李信純攜犬赴宴,醉臥於郊外。正遇太守燒荒圍獵,狗見火起,危及主人,可是狂叫和拉拽均不能使李信純醒酒,於是跑到五十多步遠的水塘中溼身,將主人身邊的草火壓滅,累斃於主人身邊。此景被路過的太守看見,說「犬之報恩基於人。人不知恩,豈如犬乎!」即命重葬此狗,並修了高十餘丈的義犬墓。類似的故事在滿族中也存在,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躲避明朝遼東總兵李或梁的追殺中,就是他的義犬小黃狗以同樣方法救了陷於草中火海裡的主人,勞累而亡。滿族人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的習俗由此而來。中國人喜歡狗,歐美洲人也喜歡狗,美國人把總統的愛犬稱為「第一犬」,每屆總統均有自己的愛犬,在歷屆白宮「第一犬」中最盡職的是赫伯特、胡佛養的純種德國牧羊犬「圖特」,每晚臨睡前,它都要圍著白宮院牆巡視一圈兒,而從不出錯。著名文學家錢鍾書和翻譯家楊繹夫婦,十年動亂期間下放到河南息縣幹校,當時與他們共度這段艱難時光的就是家養的小黃狗「小趨」,一度傳為傳話。在國際上,軍犬在戰爭中立了功,有的國家還給它授勳。據2017年10月14日《參考消息》「軍事瞭望」報導:「美國海軍陸戰隊向5條退役軍犬——4條拉布拉多犬和一條德國牧羊犬——授予勳章,以表彰它們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服役時的『優異表現』。周三晚上在國會山雷伯恩大廈辦公樓裡舉行了授勳儀式。海軍陸戰隊中將博德勞亇特讚揚了茯得授勳的退役軍犬們的勇氣,稱每一條軍犬『都曾以優異表現服務了它們的部隊、馴養員和國家』。」
天狗敢吞日和月。什麼叫天狗?在《山海經、大荒西經》中有這樣記載:「有赤犬,名曰天犬」。天狗又是星名,《史記、天官書》:「天狗,狀如大奔星,有聲,其下止地,類狗。」天狗又稱戌之神,宋兆麟先生在《中國民間神像》書中刻印有狗神圖。作為民間信仰神,十二生肖在中國傳統宗教中都有了位置,如,在道教六丁六甲神中,甲戌神為展子江;在福建漳州東嶽廟主生娘娘殿中狗神為成大夫。在佛教中,據《十二神將饒益有情經》記載:戌為藥師之十二神之一招杜羅大將,本尊為大日如來。總之,十二屬相是中華民族各族人民自己創造的,它既來源於古代的天文學,也反映了古代人類對動物的圖騰崇拜。天狗敢吞日、月,它為什麼有那麼大的神力?首先來自古代的圖騰,對祖先的崇拜。《後漢書、南蠻傳》記載了一個傳說:遠古時代,高辛氏與他的敵人徵戰不己,總不能克敵致勝,於是帝高辛氏下令,能取敵方將軍首級者,賜黃金、賞土地,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這時,帝身旁的畜狗盤瓠躍出隊伍,直奔敵軍主帥,撲上去將其咬死,並將頭顱銜回闕下復命。帝高辛只得履行諾言,將女兒嫁給盤瓠。盤瓠要求在金鐘下罩七天變成人,公主性急欲早見駙馬,未聽勸阻早掀金鐘半天,致使得盤瓠未能全面變人身,只得以犬首人身之貌成了高辛氏女婿。盤瓠與公主結合生育六男六女十二人,成為高辛氏祖先。這個傳說流傳很廣,版本很多,歷史學家范文瀾認為開天闢地的闢地的盤古氏,也是由盤瓠的傳說而來。人民出版社1956年《中國通史簡編》第一篇第一章第三節曾總結說:「遠古時代就居住在中國南方的苗、黎、謠等族,都有傳說和神話,可是很少見於記載。一般說來,南方各族中最流行的神話是「盤瓠」。三國時徐整作《三五歷記》,吸收「盤瓠」入漢族神話,「盤瓠」成為開天闢地的盤古氏。」第二,來源於對西王母的崇拜。《山海經》中神力廣大的西王毌「其狀如人,狗尾」,具有狗的特徵。第三傳說天狗是風神。《山海經、北山經》:有關狗為風神的傳說。唐朝杜甫寫過一篇《天狗賦》,稱其為「夫何天狗嶙峋兮氣獨神秀」。當代郭沫若也誦《天狗》:「我是一條天狗呀!我把月亮來吞了,我把日來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來吞了,我把全宇宙來吞事。我便是我了。」從天文學的角度看,日月蝕的產生與狗沒有絲毫的關係,人們把世間獵犬狩兔的情景,與天上的月(兔)蝕進行聯想,於是我們人類的祖先演繹了豐富多彩的狗食月月的精彩故事。那奇特而豐富的想像力使人驚嘆不己。
俯首甘為人助手。在我國許多民族的創世神話中都有這樣相似的記載:神創造了人之後,創造的第一個動物就是狗。神告訴狗,你將來的主人是人。筆者從《剪報》上曾看到楊蘭花在「老年日報」上講「狗對主人忠心的原因:狗對主人忠心耿耿,從情感基礎上看,有兩個來源:一是對母親的依戀信賴;二是對群體領袖的忠誠服從。這就是說,狗對主人的忠心,其實是狗對毌親或群體領袖之忠城的一種轉移。從血統角度看,現代家狗可分為兩類:胡狼血統(比如細犬、哈巴狗等小型的狗)與狼種血統(比如黑貝牧羊犬等)。胡狼血統狗之忠成,主要與第一個情感相聯繫。狼種血統狗之忠誠,主要與第二個情感來源相聯繫。」這樣,狗的忠誠就這兩種不同血統的狗而言,就有了不同涵意,對胡狼血統狗而言主要是對主人的依賴,因此對所有對它友善的人都視為「友」;而對狼種血統狗而言,所謂對人忠誠,主要是對一個主人的忠誠。古代,狗的主要作用是幫助人狩獵、牧羊、看家護院。歷史上流傳著許多狗忠實為人服務的故事,以至「犬馬之勞」是表示忠誠服務的成語。歷史上有許多家犬護主的敵事:為了保衛主人家院,有多少家犬與惡狼經過博鬥倒在狼的利齒之下,為主人獻出生命。又有多少狗為主人身負重傷,皮開血綻血跡斑斑,骨折筋斷,也要把受傷的野獸,叼到主人面前,而得到只是一根肉骨頭、一碗剩飯。在現代狗的用途更加廣泛,僅獵犬一項就可分為獵獸型、獵鳥型、搜索型、定位型、撿拾型、哄趕型、攻擊型、嗅覺型等分類。隨著社會發展,狗的用途越來越廣泛,種類也越來越多,形成一個龐大家族,約有三百多種。如:導盲犬可引導盲人走路,導聾犬可以使耳朵失聰的人正常生活。2017年7月24日《北京日報》介紹了導聾犬馴導員劉楊的故事,他馴養的一條兩歲的名叫來福的惠比特犬,能分辨鬧鈴、電話、敲門聲、孩子哭聲、手機與汽笛等聲響,然後通過接觸主人身體的不同部位,使主人及時處理有關情況。有一次,灶臺的燃氣被鍋中溢出的沸水熄滅,聽障的主人未覺察到此險情,關門要走。由劉揚馴練的導聾犬歡歡,咬住主人的褲角不讓走,成功地及時提醒聽障的主人把被熄滅的灶臺的開關關上,從而避免了一次因燃氣洩露而造成的安全事故。狗還能給人類帶來慰藉和歡樂,它們不但是馬戲團不可缺的主角之一,還是運動場上的能手。英國倫敦溫布爾登建有賽狗場,是可與賽馬並列的受歡迎的娛樂項目,每年覌賞賽狗的人數達300萬人次。(注8)
我國許多民族有敬狗的習俗,如哈尼族有這樣一個神話:遠古的人類沒有五穀,天神的女兒勸父親把五穀種子傳給人,天神不聽。天神女兒為救饑荒毅然將五穀傳給了哈尼人,天神大怒,將女兒打成狗驅下世間。哈尼人於每年七月第一個龍日過「嘗新米節」所做第一碗飯要給家犬吃,以示崇敬。狗和人類的關係如此密切,因此成為人類藝術品反映的對像也就順理成章了。在古代陰山巖畫中有狗牧羊和充當狩獵助手的畫面,在新石器晚期的一些陶器上也有狗的形象,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出土的玉狗,渾樸的形態盡顯恭順之情,是藝術珍品。漢代畫像磚上的狗紋千姿百態,唐代三彩陶狗神態可愛,宋代的瓷狗極具美感,明清的瓷狗多姿多彩。家犬是民間玩具的重要題材,河北新成泥狗、遼寧瀋陽泥狗…等均有特色。生肖禮物,往往是受歡迎的禮物。西洋棋選手謝軍屬狗。1993年10月蒙特卡洛大賽期間,正趕上謝軍23歲生日。那天,中國西洋棋代表團為她舉行了簡樸而輕鬆的生日聚會,大家紛紛舉杯:同聲喊:「祝小狗生日快樂!」並且紛紛亮出自己送的生日禮物——都是小狗,絨的、瓷的;中國狗、西洋狗。謝軍非常高興,抱著生日吉祥物,親了又親。
生肖紀年具有獨特的文化特色,它把本來枯燥的年份數碼,進行了生動的歸類,人人都能佔有一個。充分體現了在時間面前人人平等這一理念,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智慧。十二生肖具有聞而不忘,視而可記的文化形象,是中華行為文化中最普遍的民俗信仰,在當今社會中有強大的生命力,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重視和喜愛,滲透到社會各領域之中,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生肖文化逐步走向世界,有許多國家發行了專為中國農曆年印製的生肖郵票,成為世界郵品中的一大門類。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不是第一個發行生肖郵票的國家。1950年2月1日,中國農曆虎年前夕,日本發行了世界上第一枚生肖郵票——虎年圖案為虎的郵票。轉年,又發行了女孩抱兔的兔年郵票。可惜,他們可能當時對十二生肖「眾生平等」理解不深,這一輪未能做到逐年連續發行。至1959年的十年間,只發行了虎、兔、馬、狗四種生肖郵票。由1960年鼠年開始,日本、韓國開始逐年發行生肖郵票。我國香港地區於1967年,臺灣地區於1969年發行生肖郵票。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門發行生肖系列郵票,由1980年的《庚申年》開始,俗稱「猴票」,有很高收藏價值。1992年12月,美國為即將到來的癸酉雞年新春發行了以中國剪紙雞為圖案的生肖郵票。到新世紀之初,世界己有80多個國家和地區發行過生肖郵票,累計總數超過1500種。(注9)說明生肖文化對於文化交流的巨大潛力。
貼春聯是我國春節「八大紅」(注10)之一,狗年春聯五字聯有:「犬守太平世,梅開如意春」、「金雞操勝劵,玉犬報佳音」等常用句。七字聯有「三多竹葉雄雞畫,五福梅花玉犬描」等佳聯。歷史上生肖為狗的文化名人很多,如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創始者孔丘。唐初高僧、翻譯家、佛教理論家、旅行家玄裝。明代著名清官海瑞、當代偉大作家老捨生於1899年2月3日,正當戊戌年的臘月二十三,因此有「狗尾巴」的外號等。狗與人的關係密切,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用於狗身上的褒美詞不多,這種語言現象出於人們對狗的兩種態度,一面是稱讚狗的忠誠、順從、聰明;一方面又鄙視狗的依附性,因在生活中有許多借狗罵人的眨語。主要是三類眨語(1)涉及性及排洩的贓話。(2)褻瀆神明的話。(3)把人與狗等同的眨語。儘管如此,生肖狗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還是忠誠、善良、機敏的代表。正如《戌犬通靈》一書作者桑吉扎西在完成16萬字關於「狗」專著後在後記中借用13世紀塔吉克詩人薩阿季所說的話:「在上帝創造的作品中,雖然人是高級的,狗是比較低級的。但是,聰明的人們一致認為知恩的狗比不知恩的人要好。」筆者認為,「物有所長」,這正是古人創造十二生肖的用意之一。
註:
(1)《十二生肖面面覌》趙伯陶著,齊魯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版21頁。
(2)《神秘的五行》劉筱紅著2004年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55頁。
(3)《十二生肖與中華文化》吳裕成著,1992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136頁。
(4)《十二生肖與中華文化》137頁。
(5)「政治家們的寵物情緣」《參考消息》(2017年9月6日)
(6)《環球時報》2017年9月6日「環球掃描」。
(7)《中國數文化》吳慧穎著、嶽麓書社1995年5月。
(8)《環球時報》2017年9月13日「環球風情」。
(9)《生肖與中國文化》吳裕成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886夏
(10)、《春節網事、吉祥如竟中華龍》北京出版集團公司北京出版社出版2012年12月第一版111頁
免責聲明:凡註明「來源:房天下」轉載請註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房天下贊同其觀點。
買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新房、二手房、租房、特價房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