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天育兒的媽媽
一個孩子的成功,和父母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開。父母的情商,言談舉止,說話方式都會在無形之中影響到孩子的發展,有時候父母還不知道自己有哪裡做錯了,孩子就已經開始越走越偏了。父母和孩子說話的語氣,真的會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父母和孩子說話應該用的5種語氣
1.信任的語氣
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給孩子們播放了世界冠軍遊泳的錄像,飛飛和珊珊深受感觸,兩個孩子回去之後都對自己的媽媽說:「媽媽我想學遊泳。」飛飛的媽媽說:「學什麼遊泳?上次你還說要學足球,你學了嗎?你看你踢得那是什麼?」飛飛什麼都沒說,垂著頭回了房間。
而珊珊的媽媽卻揉了揉女兒的腦袋:「媽媽可以讓你學遊泳,但是你一定要認真學習。不過我相信你一定會學會的,到時候再給媽媽看好嗎?」珊珊重重的點了點頭,不久之後珊珊順利地學會了遊泳,在水中就像是一隻漂亮的小人魚。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信賴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信任會給孩子一種責任感,讓孩子更有動力的去完成目標,越來越自信。挖苦和質疑的語氣很可能會傷害到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在做事之前就認定了「我肯定不行的」。
2.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孩子就開始有了自我意識,這個時候的孩子自尊心都是很強的,父母需要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孩子經常會對大人的世界感到好奇和憧憬,尤其是對父母平時不準孩子觸碰的東西。比如當孩子提出想自己使用剪刀的時候,有的父母會敷衍說「小孩子家家用什麼剪刀,等你長大自然就讓你碰了」。
而真正高情商的父母會尊重孩子的意思,在安全的情況下給予孩子嘗試的機會「你可以使用它,不過剪刀是很危險的工具,你使用的時候要非常小心」。你會發現孩子會記住父母的話,小心翼翼的樣子非常可愛,當然父母也不要忘記在旁邊看護。
3.商量的語氣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不要把玩具扔得到處都是!趕快把玩具都收起來!」孩子無動於衷,頂了幾句嘴之後跑走了。很多父母都會反映說孩子越說越不聽話,說什麼都要「唱反調」。這時父母也許可以嘗試換一種語氣:「媽媽整理玩具非常辛苦,你能自己把玩具整理好嗎?媽媽相信你一定能夠整理得非常好。」
命令呵斥的語氣會讓孩子感覺到反感,從而讓孩子越來越叛逆。當父母放軟語氣,讓孩子感覺到他們和父母是平等的,他們能夠做到的事情對家庭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話可能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4.讚美的語氣
學齡前的孩子還沒有形成一套自我評價的體系,他們還不會自我評價,不知道自己做法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很依賴於成年人的評價,首當其衝的就是父母和老師,他們是和孩子接觸得最多的人,他們的肯定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當孩子興衝衝地給父母看他畫的畫時,父母要善於肯定孩子的努力,並引導孩子表達自己:「你畫的小花真好看,和媽媽講講你畫的都是什麼好嗎?」
5.鼓勵的語氣
木木平時很怕高,不敢自己下樓梯。木木的媽媽覺得孩子是在耍賴,就說:「你趕緊下來,再不下來我就要走了,就這麼點高有什麼好怕的?」原本就恐懼的木木聽見媽媽的話,「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孩子年紀小,身體也小,很多在大人眼裡不值一提的小事兒,孩子付出所有的努力都不能完成。
當孩子面對困難的時候,父母需要給予一種鼓勵的態度,孩子成功後也要適當褒獎,充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失敗了,父母就要告訴孩子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敗之後就失去了面對困難的勇氣,培養孩子的受挫能力。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所有的孩子身上都帶著父母的影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除了言傳以外要更加注重身教,成為孩子的榜樣。每個孩子的潛力都是無限的,只要父母用心澆灌,每一個孩子都能夠開出最漂亮的花朵。
今日話題:平時你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在下方評論留言分享出你的故事。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