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妮 無錫市人民醫院 婦科 主治醫師
無意間在朋友圈看到一位男士義憤填膺地吐槽:「現在的醫院太黑心了!我一個大老爺們兒竟然查HCG,難道我還能懷孕不成?這種醫院、這種醫生必須投訴、曝光!」
或許很多人看到這條朋友圈,也會和這位男士一樣感同身受:
醫院的醫生太黑心,亂開檢查……
是不是醫生想通過多開檢查拿提成?多拿獎金?
別急,等您看完這篇文章再罵,來得及……
Part1 HCG僅僅用來早孕檢測嗎?
HCG是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英文縮寫,血HCG檢查是指通過抽血來檢測血清中的HCG水平,來判斷是否懷孕或者患某種疾病。未懷孕女性、正常男性HCG值一般較低,為 0~5U/L(每個醫院測定方式不一樣,可能略有不同,但一般都低於正常參考值) ,HCG升高更應該引起重視。
很多人只知道HCG是用來檢測女人是否懷孕一項重要指標,但實際上HCG不僅僅可以測是否懷孕,還可以為診斷妊娠相關性疾病如異位妊娠、葡萄胎、不完全流產提供依據,另外,血HCG水平還可以作為某些腫瘤的檢測指標及判斷預後提供臨床依據,如:生殖細胞腫瘤、某些類型卵巢癌、睪丸癌等等。生殖細胞腫瘤可並非女性專屬喲,男性也可能得。因此,醫生在了解病情之後,就算為男人開具這個檢查也並非過度檢查。
目前我們國內公立醫院醫生收入和檢查、化驗、開單之間並無掛鈎,所以,完全可以排除因為經濟原因醫生故意多開檢查。
那麼,也有人會說,男人查HCG,你幫他們找到了理由,難道所有女患者都應該查HCG嗎?
當然,並非所有女性均需要查HCG,而且,事實上醫生也沒有給每個女性都開HCG檢查,只有經過醫生詢問病史和檢查,覺得有必要的時候才會開此檢查。
Part2 為什麼15歲的高中生也要檢查HCG?
我的同事曾經遭遇過一個投訴:夜裡,一個15歲的高中女生因急性下腹痛來院就診。正巧女孩「月經」來潮,女孩的媽媽說她是痛經,要求同事開止痛藥或者止痛針。
同事詢問女孩有沒有性生活,女孩的媽媽扯著嗓子罵同事「你會不會看病?我們還是小姑娘,你問這個害不害臊?!」
女孩怯怯地瞟了母親一眼,偷偷地略微點了點頭。同事根據女孩的描述判斷可能不是單純性痛經,因此開具了B超和HCG等相關檢查。不曾想,女孩母親交完費後丟下她在診室,自己拿著繳費單就跑去投訴,以亂開檢查、侮辱女兒名譽為由,要求院領導開除同事,並讓同事賠禮道歉、賠償名譽損失。就在醫院相關部門打電話了解情況時,女孩出現腹痛加劇、很快暈厥、休克。後來,經過搶救,脫離危險。
雖然女孩的媽媽差點幹擾了醫生的診療,好在女孩及時告知我的同事她曾和男朋友偷吃禁果,讓同事第一時間鎖定其是宮外孕破裂,及時採取措施,挽救了女孩的生命。
Part3 坦白還是隱瞞?
類似這樣的案例,我們在門診時有遇到。很多女性,出於各種原因,不願意坦誠地告訴醫生婚育史、流產史、手術史、性生活史。甚至還有不少女性覺得醫生刨根問底問性生活情況是在窺視她的隱私。其實不然,性生活史有無對於判斷病情和相關檢查的開具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有人說,我今年30歲了,但是我沒有性生活、沒有男朋友,我說了沒有懷孕,不可能懷孕!醫生為什麼不相信?我明明是痛經,為什麼醫生一定要讓我檢查HCG?
2018年JAMA發表一項針對4510名美國患者的調查顯示:約70%患者表示,曾經在就醫時候有過向醫生隱瞞醫學相關信息的經歷。作為普通醫生,根本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準確判斷你是否有隱瞞或者因為其他顧忌而有所撒謊。而一旦有人撒謊或者刻意隱瞞,漏診了重要疾病如宮外孕等,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等嚴重不良後果!而類似的報告屢見不鮮,因此,醫生也是害怕了,很多時候,只能藉助相關輔助檢查了。
Part 我懷孕了,為什麼醫生要追問我有沒有流產過?
每個人都有過曾經,有不少人的過去並不想被別人知道。因此有人會反感,為什麼醫生要追著我問有沒有流產史?
小麗在大學的時候談了個男朋友,流產過兩次,而且還有一次因為宮外孕行腹腔鏡下左側子宮角部楔形切除術。小麗後來和男朋友分手了,離開了大學時候的城市,遇到了現在的老公。小麗暗暗慶幸,好在醫學發達,當年腹腔鏡手術創傷小,不仔細看,肚子上幾乎看不出任何痕跡,而且當時手術時候醫生告訴她因為懷孕在子宮角,兩側輸卵管都沒有切除。
醫生當時的叮囑,小麗已經不記得了,她只在乎,自己的輸卵管還在,只要自己不說,沒人會知道自己的過去。
小麗懷孕後,建卡、產檢老公都會陪在左右,不止一個醫生問她有沒有流產過,小麗肯定地告訴醫生,老公是她第一個男人。
在小麗懷孕八個多月的一天,突然腹痛劇烈,急診就醫時,醫生再次詢問小麗有沒有流產過、手術過,小麗全部否認。
幾個醫生圍著小麗的病情討論,覺得小麗的病有些蹊蹺,但是不管怎麼問,小麗堅決否認自己曾經手術過、懷孕過。就在醫生為小麗安排相關檢查明確診斷的過程中,小麗的孩子沒了,而且小麗也很快昏迷不醒,後來醫生急診手術發現,小麗的子宮在原來手術的地方被胎兒撐破了!
很多人會擔心,如果我全盤託出,醫生知道了我的隱私,會不會告訴我的家人?
我們國家法律規定,醫生有替患者保守秘密的義務,因此,不必擔心。
醫生和患者應該是合作共贏的關係,希望患者能多一些信任,放下戒心,我們只有一個共同的敵人——疾病;而作為醫生,我們想給患者的,也只有健康。
*本文內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索並關注公眾號「騰訊醫典」,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