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第三季動畫已經接近尾聲,而在最新的漫畫中全性掌門「無根生」也首次露面。作為一人之下作品中的頭號反派組織,全性一直給觀眾一種神龍見首不見尾的神秘感。包括龍虎山等正派門派都對全性恨之入骨,那麼,全性組織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它的出處又在哪裡呢?作者米二並沒有在作品中交代清楚。重版君經過查閱道家相關書籍,典故,終於弄明白了這一切的緣由。下面,就在本文中為大家解讀全性真正的含義。
貴己 為我 保真即為全性
」全性「的最初含義來源於遙遠的春秋戰國時代。那時候中國各派思想百家爭鳴,它們之相又相互辯論,批判對方的狹隘觀點。全性就是在反對墨子」兼愛非攻「的極端道德思想基礎上誕生的。
全性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以楊子、告子、子華子為主。楊子等人認為人性的道德只是外物,人性本是如水,至清至純。
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實際上,楊子等人間接發展了這個思想。他們提出的全性思想主要涵蓋三方面內容。
一,貴己:楊子認為人的一生性命最為主要,榮華富貴權勢在命前就是浮雲。因此,人的一生務必以性命為先,一切存我為貴。
二,保真:保持自身天性一面,勿為他人改變自己。不信天道輪迴,自己的命運自己主宰。
三,為我:為我實際上與貴己的含義相近。都是提倡不損人利己,但也不能損己利人。
全性思想多次強調個人主義的重要性,反對助人為樂這些充滿兼愛的行為,不利於社會正能量的傳播,因而最終被道家所拋棄。
全性組織並非罪大惡極 為異人正派所痛恨之事完全是」圈內之事「
《一人之下》的作者米二在漫畫中對全性思想進行了二次加工。他所設定的全性信條是不受束縛,認為張狂不受任何約束,的失道之術士就是全性。
因此,全性組織才有了」四張狂「這類的角色。實際上,通過三季的動畫,重版君覺得全性組織並沒有什麼」罪大惡極「的行為,與龍虎山等異人正派的爭鬥廝殺也只是」圈內之事「。這種感覺就像武俠小說中的江湖,少林,武當,峨眉看不慣明教,日月神教的行事而已,便以名門正派之名聯手對其圍剿。
而全性組織的種種行為更像是在自保,如果說他們有越界的行為,就是為了達到目的甚至可以同門廝殺,這種行徑確實為正道所不齒。
收尾:《一人之下》的劇情中充滿了對道家學說的解讀,那麼,作為失道者的代表者,全性當仁不讓的成為了頭號反派組織也算是合情合理。從反派組織的命名重版君也感到作者米二對道家思想研究之深,從此看來,《一人之下》確實為推廣道家文化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啊。
重版君正在衝擊優質作者中,如果各位讀者看得還滿意,請點讚,收藏,關注三選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