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稱,在某應用軟體商店中,一款名為「健康碼演示」的軟體能夠根據個人所需隨意顯示各地健康碼,涉嫌違法。「健康碼演示」APP顯示,這款APP能夠模擬各地健康碼、復工碼、通行碼的不同演示風格。功能上,該APP不僅能夠展示不同健康碼,還可展示綠碼、黃碼、橙碼、紅碼,並可自定義顯示數據,如地區、城市、姓名等。目前杭州警方已介入調查此事。(北京青年報)
一款APP,高仿併集成了各地「健康碼」,並且居然可以「按需」隨意展示紅綠碼。如此「神器」,天然透著可疑,到底意欲何為,簡直是不言自明。在多地疫情趨緊的語境下,在「瞞報」「謊報」事件時有發生的微妙節點,這等高能的「健康碼演示」軟體,註定相當危險。
毋庸諱言,日常場景下,所謂「亮碼」和「驗碼」,很多時候都沒有嚴格較真,更多還是依賴當事人自覺的。一般而言,在大多數地區,工作人員看到「綠碼」就會放行,根本不會非常仔細地查驗真偽,這是因為大家都默認「健康碼」不會有假的。現實中,也不乏某些人為了防止手機卡頓等意外,而用「綠碼截圖」矇混過關的……諸如此類的操作,當然是欠妥的、違反規定的。然而,相比於「健康碼演示」軟體的危害,這些還屬於是小巫見大巫了。
試想一下,該「健康碼演示」軟體的目標用戶是誰?或者說,哪些人才會用這一APP呢?必然是那些本是「黃碼」「紅碼」的,卻想去公共場所活動、想乘坐公共運輸交通、想跨地域出行和流動的「特殊群體」。一個假的「綠碼」,讓他們暢通無阻,輕而易舉就從層層設防的防疫卡點突圍。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是,中高風險人群拿著「假健康碼」任性移動,這將使得疫情擴散的可能性大增。
按照法律規定,瞞報、謊報疫情重點地區旅行史、居住史的,已經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那麼,一款明顯誘導和助長「瞞報」「謊報」行為的APP,又該當何罪?網際網路創業,居然瞄準了「健康碼」造假,這完全是走火入魔了。把不誠信的「中高風險人群」當成目標用戶,瞄準「假綠碼通行」這一細分市場。某些公司枉顧法律和道德,喪心病狂奉行一套畸形的「長尾理論」,做「小眾」的生意,哪怕把「大眾」置於險境。
「任何看似需求極低的產品,只要有賣,都會有人買。」這是許多劍走偏鋒網際網路創業者的至上信條。只是,永遠不該忘記一點:以灰色產品來迎合不當需求,這終究是死路一條。
(文章來源: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