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萎縮是一種全身性的神經疾病。因為該疾病在初期發展時比較隱蔽,所以不容易被發現。等到病情加重後治療難度劇增,會給身體帶來嚴重傷害。
該疾病的危害不光是肌肉無力以及四肢肌肉萎縮,還容易誘發多種併發症,給患者健康帶來極大威脅。
1、致使心臟衰弱
進行性肌肉萎縮的發作會導致心臟肌肉出現異常變化,隨著病症的慢慢發展,體內各個器官組織部位被輸入的血液量會逐漸不足,從而出現心臟衰弱狀況。存在心臟衰弱現象的病人,在移動時會存在明顯的胸部疼痛以及呼吸困難等症狀,同時會存在身體浮腫以及尿少等現象。如不及時採取搶救措施,則會丟掉性命。
2、誘發急性胃擴張
所謂急性胃擴張就是胃部突然性變大,並不是因為攝入過多的食物而出現反胃的情況。一開始該狀況會間斷性出現,之後則會持續性發作,患者甚至會嘔吐出黃綠色的粘液。建議急性胃擴張病人在犯病期間最好停止食物的攝入。
3、呼吸機能衰退
身體肌肉的不斷萎縮會導致人體呼吸運動逐漸衰退,致使呼吸變弱以及呼吸機能衰退等狀況出現。通常情況下呼吸衰退是緩慢進行的,當然也有可能會急速變化,具體發展狀況和個人的體質有關係。
而除了上述列舉的種種併發症以外,肌肉萎縮還會給身體帶來其他損害,如流行性感冒症候群以及褥瘡等。
那引發肌肉萎縮的原因有哪些呢?
當病人脊髓或腦部受到損害而出現肢體癱瘓狀況以後,就容易引發廢用性肌肉萎縮。這是一種由於肌肉長時間沒有進行收縮運動和其他活動而失去運動能力所導致的病症。
神經疾病也可造成肌肉萎縮,如多發性周圍神經疾病以及格林巴利症候群等。當某些組織部位附近的神經受到損害時,其周圍所支配的區域就會失去神經營養供給,從而出現神經源性肌肉萎縮狀況。一般該現象可通過肌電圖檢查來確診。
肌肉萎縮病症的發作和遺傳因素也有直接關係,尤其是當患者肌肉萎縮病症發作在面部時,那麼病因是遺傳因素的概率就會大大提高。當基因出現異常狀況以後,容易引發復發性脂膜炎以及寄生蟲性肌炎等病症,這些疾病不及時治療,就會引起肌肉萎縮。
溫馨提示:肌肉營養狀況除肌肉組織本身的病理變化外,更與神經系統有密切關係。脊髓疾病常導致肌肉營養不良而發生肌肉萎縮。肌萎縮患者由於肌肉萎縮、肌無力而長期臥床,易並發肺炎、褥瘡等,加之大多數患者出現延髓麻痺症狀,給患者生命構成極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