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你怎麼這麼硬核
這句評價來自辦公室同事的調侃,原因是辦公室另一名同事A買了塊蒸汽表,開始兩天A總有意無意的擺動上方的齒輪部件,而同事們都在傳A硬核的梗。再過了兩天,我看到A又換回原來的卡西歐,我笑著對他說怎麼不帶了,而他嘆了一口氣,無奈的說了句:蒸汽朋克太小眾太硬核了
我笑了笑,的確,蒸汽朋克這個詞對大家有種最熟悉的陌生人的感覺,它不斷的出現在我身邊,比如硬核、蒸汽朋克兩個詞語最近總在各大頭條公眾號出現,也有相當部分遊戲影視將蒸汽朋克作為自身的世界觀背景,比如當年的羞辱系列以及神偷系列遊戲,相信還有不少玩家至今仍沉浸在遊戲世界中,但估計很多人跟我的其他同事一樣,並不了解它的真正含義。那麼這次就來聊一下蒸汽朋克。
蒸汽朋克,英文名稱SteamPunk,這是一個組合詞,可以拆分為Steam和Punk
何為Steam
網上有人指出Steam指代蒸汽時代機器設計,我覺得這裡理解為基於蒸汽時代的對未來機械有限的局限性構想。
大概在18世紀中旬,蒸汽發展的已經達到了一個瓶頸,燃油機、電力等新能源開始出現並逐步替代蒸汽動力,然而部分思想不能從蒸汽時代轉換新動力時代的人群,他們從事多年的機械設計工作,時代改變等於前途消失,因此不允許時代時代進步,對前途、社會都是一種控訴。
我們可以把他們成為復古嬉皮士,甚至憤青,他們對往昔蒸汽黃金時代的嚮往,在他們的腦海已經構思出蒸汽以及對應關聯的科技所能帶來的美好生活的構想,自然不允許新生動力對他們的精神烏託邦構成任何的衝擊。因此他們做出各種看似黑科技的東西說服其他人蒸汽才是未來,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蒸汽動力手錶,在當時可是轟動一時精品。
他們把自己稱為科學家,實際上,他們來自於各行各業,有鍊金術師、工程師、商販甚至政客,通過把各種複雜的齒輪齒軸傳動機構設計並製造出來,並儘可能的不做任何修飾掩蓋試圖以複雜精緻神秘對抗科技進步,甚至冠上魔法的大名。
現代我們將這種行為定義為:retro-futurism翻譯過來就是復古未來主義。
在《Retrofuturism and Steampunk》一書中,作者 Elizabeth Guffey 和 Kate C. Lemay給出如下的解釋
"If futurism is sometimes called a 'science' bent on anticipating what will come, retrofuturism is the remembering of that anticipation."
直譯為:
如果未來主義有時被稱為「科學」,它傾向於預測會發生什麼,那麼復古未來主義就是對這種預期的記憶。
定義看起來很繞口,其實表達的就是我上述所說的基於舊時代的對未來有限的局限性構想。
也就是說去到哪個未來,取決於你在哪個時代。
假如我們將未來主義futurism當做一種科學的話,人們一直在思索他到底是什麼樣,比如各類科幻小說以及科幻電影,然而未來真的這樣的嗎,顯然不是,這就如同我們在2019年看1970的科幻電影一樣,電影的未來難道就是我們的現實嗎?
因此,基於1970年的科幻電影只能成為我們對未來想像的一種記憶,它不是真正的未來,只是2019年人們所擁有的其中一種記憶,一種精神烏託邦,因此在2019年我們將1970年這種構想稱之為復古未來主義retro-futurism。
理解上述定義,我們就會進一步了解到18世紀的嬉皮士終究只能成為歷史的記憶,他們為之止瘋狂的蒸汽時代終將過去,未來早有定數,現代的Steam剩下的只有美學上的意義,但他們精神烏託邦沒有消失。
何為Punk
耳釘、毒品、刺蝟頭
狂躁、喧囂、重金屬
似乎以上所說的是人們對朋克punk的所有認識,顯然片面而膚淺。
首先了解Punk是怎麼誕生的呢,具體Punk這個名詞是怎麼來的我查閱了各類資料均無法找到源頭,根據百度百科上寫起源地為英國,其實也不準確,朋克實際上發源於在大概在上世紀60年代的美國、澳大利亞以及英國,其音樂形式與從當時盛行的車庫搖滾如出一轍,現在有人把車庫搖滾稱為朋克搖滾的早期形式。
車庫搖滾是當時一種新型音樂形式,也是屬於搖滾樂的萌芽形式,主要演奏樂器為電吉他為主以及其他樂器輔,使用簡單的強力和弦進行演奏,風格粗獷,簡單純粹卻充滿活力。
而當時的社會受二戰嬰兒潮影響,60年代末70年代初時候成為了青年人的世界,而教育、崗位資源的短缺造成了部分青年人的教育缺失或失業。實際上,這群青年什麼都沒做錯,但社會卻將他們拋棄,在看不到未來或者說感覺自己被社會拋棄背叛情況下,他們必須發出自己聲音,而象徵自由,崇尚表達情感的車庫搖滾成為了他們發聲的最好方式。
以僅有的激情與自我,挑戰社會的不公,朋克就這樣誕生了
朋克是叛逆的搖滾,朋克青年將自己打扮成極度誇張、放蕩不羈、充滿挑釁性,我更偏向去相信他們只是把自己打扮的更像真正的自我,而不在意別人的眼光。
所有的伴奏只是一種能讓他們更加引人注目的工具,所以朋克對伴奏樂器要求很低,只要你能勇敢發出自己的聲音,即使用鋼管在地上亂敲,你還是一個真正朋克青年(顯然鋼管更加硬核)
正如上述提到的「科學家」一樣,他們只是一群看不到未來的人,他們試圖構建自己的未來,努力讓別人聽到自己的聲音並尋求認可。因此,從本質來說,Punk是同樣是一種精神烏託邦。
SteamPun的誕生
充分了解Steam與Punk以後,可以發現他們都是一種在不被認可不被接納的時代背景下誕生的一種精神烏託邦。
SteamPunk這一概念最初是用來描述三個加利福尼亞作家與好友的作品,他們(如前所述)是提姆·鮑爾斯、詹姆斯·布雷洛克和K.W·傑特爾。他們的作品都是複雜的奇幻小說,設定在一個從未真實存在過的維多利亞時代倫敦,其靈感來源是那時候的流行小說,並在此基礎上描寫了眾多奇異的發明和角色。
蒸汽朋克繼承了Steam中的復古科技感以及Punk中的粗獷自由。Steam給蒸汽朋克提供科技感,這個很好理解,而Punk為超現實科技提供了離經叛逆的理由,試想一下,功能超越人類認知的設備卻披上了200年前設備的外衣,它不可能出現在任何一個時代卻真切的存在於作者精心安排的世界,這一種不協調的感覺,就好像不管你怎麼看待我,我就在這裡。而在世界觀中的人民穿著也獨立特行,以上不正是朋克的內涵嗎。
這兩者均誕生於不被接納背景下的烏託邦精神,而烏託邦是不可能實現,這種矛盾決定了蒸汽朋克的架空世界是黑暗的,具有濃重的反烏託邦色彩。
正如遊戲羞辱所構造的架空維多利亞時代,一個混亂和緊張的大都會,上層統治者以強權和白色恐怖控制整個城市,社會表面上充滿和平,但內在卻充斥著無法控制的各種弊病,如階級矛盾、資源緊缺、犯罪、迫害、瘟疫等,城市生活每個居民都擁有一個令人絕望的未來。遊戲中所有的武器科技靠鯨油作為動力,市內秩序由踏在機械高腳上之重裝甲弓兵「高腳人」(Tallboy)維持,市內各區也被能即時粉碎任何入侵者之電磁牆「光之壁」(Wall of Light)分隔。
這是一個科技發達的世界,真正實現我們口中所說的全自動化以及AI智能未來,但這種科技確實基於200年前的設備而我們甚至無法解釋其原理;一個制度森嚴有序的社會,人民各司其職,但在強權統治下失去未來。所有的一切都顛覆我們的思維,對比之下形成強烈的衝擊,這個世界就是蒸汽朋克。
這個世界非常硬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