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ay Huang高淨值TIMES
如果你愛他(她),就送他(她)去溫哥華;如果你恨他(她),也送他(她)去溫哥華。
最近大米姐告訴我,有很多人對加拿大感興趣,由於我在加拿大陸陸續續也待了8年時間,而且由於職業關係,對加拿大的養老、稅收、投資、房產等領域也了解頗深,所以她就想讓我和大家聊一聊加拿大的生活狀況,特別是新移民登陸加拿大之後可能會遇到的一些普遍問題。這就是這篇文章的由來。
先說一下加拿大給我的整體印象,然後咱們再細化了講。
加拿大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用一句話概況,這是一個羊性文化比較重的資本主義國家。
首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做羊性文化。
羊性文化對應的是狼性文化。
百度百科對狼性文化的解釋是一種帶有野性的拼搏精神。
它有三大特徵:嗅覺靈敏,善於捕捉機會;不屈不撓,奮不顧身,富於進取心和攻擊性以及貪婪,執著,崇尚群體奮鬥。
而羊性文化則正好相反,羊性文化的特點是富於人文關懷,崇尚溫和,不追求速度,更追求安穩,不喜歡大刀闊斧的變化,更喜歡遵循古訓。
狼性文化是一種快生活,而羊性文化是一種慢生活。
狼性文化更看重做大餅,追求效率,而羊性文化則更看重分大餅,追求公平。
狼性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國和美國,而羊性文化的代表則是加拿大。
羊性文化深刻地體現在加拿大社會的方方面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看看加拿大的這個特點。
福利
坦率地說,傳說中的加拿大高福利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都是水中花和鏡中月。
什麼意思呢?高福利大多數都是為窮人準備的,一般人能薅到加拿大羊毛的機會並不多。
如果你在加拿大是一個窮人,那麼恭喜你了,你在加拿大會生活地很愜意。
各大官辦或者民辦的慈善機構會給你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援助,大到低價甚至是免費的住房,小到免費的牙刷牙膏一應俱全。
到了飯點,你可以跑去慈善機構開的飯堂吃大鍋飯;
閒了,你可以去參加慈善機構舉辦的各種娛樂活動;
天冷了,慈善機構發衣服鞋帽,而且很多都是全新的,其中不乏像加拿大鵝這種大品牌;
得病了,從看病到買藥全部免費;
你有困難,政府的社會工作人員會上門幫你解決問題。
反正就是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它都能給你。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你能得到應有的尊重,你不會因為拿了社會福利而被社會另眼看待。
很多慈善機構的義工都是來自大企業大銀行有頭有臉的白領,其中不乏富二代,他們不僅不會鄙視你,相反你要得越多,他們越開心,而且你能看出來他們會因為幫到了你而發自內心的快樂。
接下來一個很多人關心的問題,政府給窮人發不發錢?答案是發。
除了我們上面所說的從頭到腳的援助外,政府還會給窮人每月發放800加幣左右的社會援助金。
既然衣食住行政府都已經包了,那這筆錢是用來幹嘛的呢?是用來給你買酒喝或者買大麻抽的。
但是請注意,以上所有福利僅僅針對窮人。
對於普通人來說,政府給孩子的牛奶金是為數不多的普通人能夠薅到的加拿大羊毛,根據孩子年齡大小和家庭收入水平,每個孩子每月大概能拿到500加幣左右的牛奶金。
醫療這塊我們會在下面詳細闡述。
所以如果你不是窮人,那麼你就需要面對下文所說的幾大開支。
生活開支
吃:加拿大的物價總體來說要比中國一線城市便宜。
我們拿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倫多舉例子,一家三口自己在家買菜做飯大概需要1000加幣左右。
不過前提是只能在家吃,不能出去下館子。要是天天下館子,估計3000加幣都打不住,因為除了飯菜本身貴之外,你還需要額外支付13%的銷售稅和至少10%的小費。
另外你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加拿大二線城市的物價就比一線城市便宜,事實正好相反,二線城市物價普遍比一線城市貴,這是因為二線城市沒有規模效應。
住:住是所有開支中的最大頭。
先說買房,加拿大一線城市的房價其實並不比北上廣深差多少。
我們還拿多倫多來舉例子,如果你選擇住在多倫多市中心,那麼市中心一室一廳公寓(大概40平米左右)的價格大概在50萬加幣左右(看地理位置),如果是新房,那就更貴了。
如果你選擇住郊區的別墅,普通別墅的價格都在100萬加幣往上。
新移民可以向銀行貸款,首付35%。
如果買房的話,除了每月支付房貸外,你還需要支付房屋保險費,房產稅以及大樓管理費(僅對公寓),房屋保險費每月大概100加幣左右,房產稅看各個區政府,每年繳納房屋市場價的0.5%-1%,大樓管理費僅針對公寓,根據樓齡新舊和面積大小,每月大概在300-1000加幣不等。
如果你選擇租房,多倫多市中心一套兩室一廳的公寓(一家三口)租金大約在2000加幣左右,郊區普通別墅的租金大約在3000加幣左右。水電暖氣費大概在200加幣/月。
和中國一樣,在這方面加拿大二線城市的優勢就突顯出來了,每個城市的住房價格都不一樣,有需要的可以諮詢我。
其他開支:剩下開支包括娛樂費,製衣費,旅遊費,通訊費,雜費等等,這個就豐儉由人了,但多倫多的車輛保險費比較貴。
所以總體來說,一家三口在加拿大的每月生活支出大概在4000加幣左右,二線城市因為住房便宜,所以可能會稍微便宜一點。
對於普通新移民來說,這筆開支並不算小,除了要備好從中國帶出去的存款外,如何在加拿大賺錢「以戰養戰」就提上了議事日程。
工作
總體來說,加拿大是一個非常保守和遵循古訓的國家,所以加拿大僱主,特別是大公司僱主,一般不接受非加拿大學歷的工作申請人,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新移民一大把年紀了還會跑去學校回爐,拿個加拿大文憑的原因。
當然如果你原先在中國就是在跨國企業工作,那麼申請內部調崗不吝是一個捷徑。
加拿大的保守還體現在很多行業都有準入機制,很多工作都需要申請人考牌照,像醫生律師電工這類的需要牌照還能理解,但給別人化個妝,去酒吧打個工,教別人個瑜伽,哪怕殺個雞都要牌照那也真是醉了。
大企業去不成,專業工作做不了,但你可以選擇去小企業,甚至是打零工,中國人戲稱為累脖工(Labor)也能賺到錢。
累脖工包括去超市收銀,去農場幹農活,去中餐館做後廚,去商場打掃廁所等等。
你可別瞧不上累脖工,大多數新移民都是從打累脖工開始的。
一方面累脖工不用動腦筋,壓力不大,而且稅後工資其實並不比專業工作少太多,另一方面加拿大是一個沒有職業歧視的國家,哪怕是一個乞丐都會受到應有的尊重,所以有相當一部分新移民就安安心心的打一輩子累脖
工,照樣買車買房,生活樂無邊。
至於工作機會,和中國一樣,加拿大的工作機會大部分都集中在多倫多、蒙特婁和溫哥華這樣的一線城市,由於近年來大量新移民的湧入,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所以普通人的工資水平持續維持在每年5-6萬加幣,扣完稅大概能到手4萬加幣左右。
如果是打累脖工,由於大多數新移民都集中在大城市,導致了大城市累脖工的工資持續拉低,一些二線城市或者小村小鎮的累脖工反而賺的更多。
醫療
加拿大的醫療歸各省管,所以新移民到達加拿大後,會取得當地省份的醫療卡,類似我們的社保卡。有了這張卡,你就可以免費去家庭醫生或者醫院看病了。
除非急診,你是不可以直接跑去醫院的,你必須要先去看家庭醫生,看家庭醫生採取預約制。
直接跑去診所當然也行,如果家庭醫生那時候正好沒客人,也能直接幫你看。
至於家庭醫生的水平則見仁見智了,一般來說,一線城市家庭醫生的水平要高於二線城市,畢竟加拿大也沒戶口概念,如果一個二線城市的醫生水平高,他自然願意跑去一線城市或者隔壁美國去賺大錢。
家庭醫生看不了的病,憑藉他的推薦書,你才可以去醫院看專科醫生。
請注意,醫療卡僅僅是看病免費,藥費還是要你自己掏腰包的,而且是100%自費。不過由於加拿大實行的是醫藥分離,所以醫生亂開藥的現象在加拿大還是不常見。
如果你在公司工作,一般公司都會給員工購買醫療保險,所以這部分藥費就可以向保險公司申請報銷。
如果你是窮人,那麼恭喜你了,藥費由國家全額報銷。如果你是沒有公司的普通人,那麼最好就要自己去保險公司買保險了。
我對加拿大醫療的兩點感受是:
效率超級低,態度超級好。
醫護人員的態度沒得說,做檢查非常細緻認真,而且充滿了人文關懷,醫生會詳細跟你解釋你的每一個疑問,不會出現等診3小時,醫生2句話就把你打發了的現象。
不過,加拿大醫療效率之低也是為人所詬病的,江湖流傳一句話,有啥急病,別在加拿大瞎等,趕緊回國或者去隔壁美國。
有底線保障。
一般醫院不會接受你住院,但一旦接受你住院,那麼無論你有沒有買保險,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所有費用全部由國家報銷。
教育
加拿大人對教育的態度超級現實。
可能是由於階級固化的原因,他們在很早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未來的道路是什麼樣的。
出生普通人家的孩子如果沒有發現自己有什麼特殊天分的話,他是不會傻不拉幾地去讀大學,被大學割韭菜的。
他會安安分分地讀一個技校,考一個牌照,然後快快樂樂地做他的水管工、電工或者泥瓦匠。
最近美團有一個統計,中國已經有近6萬碩士學歷,17萬本科學歷的人在做外賣員。
這樣的事情在加拿大是不會發生的,讀大學不是加拿大人的必選項,在這方面,加拿大人頭腦清醒的很。
所以加拿大公校,特別是普通公校的教育質量不敢恭維。
舉一個小例子,我曾經有個同事是個土生土長的加拿大人,他讀了大學,進了大公司工作,當初在學校也算是個小學霸。
由於加拿大官方語言除了英語外,還有一個法語,所以他在學校裡也修習法語。
搞笑的是,他自己都承認幾年法語學下來,只懂一點點皮毛,別說閱讀和交流,就是讓他讀一段法語都覺得費勁,充其量可能也就是認個路標,看個地鐵站之類的,但是他的法語成績竟然是A!
中國學渣跑來加拿大公校讀書秒變學霸的傳奇也是真實存在的。
加拿大真正好的教育在私校或者精英學校。
和免費公校不同,這類私校學費昂貴,入校門檻高、牛娃扎堆,和中國的名牌中小學沒有什麼區別。比如著名的Upper Canada College,走讀生的學費是31,400到34,400加幣,寄宿生的學費是56,024到62,524加幣,比普通加拿大人的稅前年薪都高。
而且想要進這樣的私校光有錢可不行,孩子同樣需要早出晚歸,上各種課外輔導班,做各種家庭作業和研究項目,甚至還需要參加很多社會活動。
你看,和中國有啥兩樣?
我對加拿大教育的感受是成才的道路沒有捷徑,如果你要雞娃,來加拿大讀書和在中國讀書沒有太大區別,差的是語言環境和教育制度。
養老
很多新移民心心念念著加拿大的養老金,那麼最後就說兩句養老金的話題吧。
養老金領取的首要條件在於你在加拿大的居住時間,而不是看你有沒有工作過。
如果你在加拿大居住滿10年,你就符合領取加拿大養老金的資格了,居住滿40年,你就可以領取全額養老金,這部分養老金全額為613.53加幣,缺1年就減少1/40。
除此之外,如果你收入低,國家還會給你一筆補貼,這個稱為GIS,這兩筆加起來大概在1000加幣左右。
如果你曾經在加拿大工作過並且交過加拿大養老金,類似我們的五險一金,那麼你還可以拿到一筆額外的養老金CPP,這筆錢每月最高1154.58加幣,平均為680加幣左右。
所以我們來算一下,新移民大概最後每個月可以拿到1500加幣左右的養老金,但前提是你要在加拿大居住滿10年並且在加拿大工作並交過五險一金。
總結
根據我在加拿大這8年的觀察和體驗,我對加拿大的感受是以下幾點:
1、如果你是窮人,請務必來加拿大,加拿大的高福利就是為你準備的;
2、如果你是資質平平的人,也可以考慮來加拿大,加拿大的底線保障還是不錯的,不會發生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尷尬;
另外加拿大人普遍比較懶惰和無知,社會競爭壓力小,所以普通人在加拿大比在中國好混;
3、如果你是有理想有志向想幹出一番事業的人,那麼請留在中國或者去隔壁美國,羊性基因的加拿大不適合狼性奮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