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悲痛欲絕的母親,她有一位失去控制的兒子,兒子越是自我放縱,母親越是處處管控。兒子一次次瘋狂失控,母親一次次想方設法嚴控。所有觀察員都批判這個兒子,今天,小王(化名)能扒開荊棘,重新找到正確的人生之路嗎? 破壞的親子關係該如何重組,才能找回昔日的幸福。
一進賭門深似海,千金輸光難自拔。小王從2006年世界盃開始就在賭球,早就欠下了一屁股的債,他不敢告訴父母,但實在又籌不到錢來還債。於是他請來了姨夫,讓姨夫開口向父母借幾萬塊錢。哪知父母沒借,沒辦法的小王只好向父母坦白,希望父母能給他幾萬塊。一聽兒子在買彩票,鄭媽媽的腦子像炸開了鍋。
鄭媽媽給小王收拾爛攤子,每月按時給兒子還債,可讓鄭媽媽沒想到的是,債越還越多。小王說剛開始買掙了一些錢,後面想著投越多掙得也越多,所以把一個月的工資都投了進去,沒想到全賠光了。輸了以後小王不甘心,想把錢贏回來,像吃了迷魂藥一樣,他一頭栽進賭博的漩渦中無法自拔。
怕兒子影響工作,也怕兒子想不開,鄭媽媽和丈夫一個勁地幫兒子還債。為根治兒子的瘋狂,鄭媽媽痛下決心強制把兒子送去了戒賭中心。在機構矯正期間,小王沒出什麼岔子,可是出來之後,小王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他在國企的工作給辭了。
鄭媽媽很崩潰,她認為兒子辭掉工作,是因為要取出公積金裡的錢來還債。辭掉工作的小王天天向家裡要錢花。鄭媽媽和丈夫一直在外面工作,工作的地方和家裡相隔40多公裡,擔心孩子沒人管,鄭媽媽每天來回跑,給孩子做飯緩解一下母子關係,但兒子一點也不懂感恩,還罵他們:「滾,別像死人似的在我這裡」。
聽到兒子的謾罵,鄭媽媽很傷心,但她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兒子走出泥潭。小王說,他辭職的目的是賭氣,因為父母把他送到了戒賭機構。沒了工作的束縛,小王賭博更是深陷泥潭無法自拔。鄭媽媽束手無策,決定給兒子娶個媳婦,由兒媳婦來管住兒子。一段時間後,滿意的對象找到了,婚也定了,到了該給20萬彩禮的時候了,誰也想不到,小王卻把20萬給賭了。
訂婚的時候彩禮需要20萬,鄭媽媽認為,禮金的卡應該寫女方的名字,但小王不同意一定要寫自己的名字,還威脅父母如果不寫他名字就不訂婚。想到請帖已經發出去,鄭媽媽無奈答應了兒子的要求。可不到半個月的時間,20萬就輸光了。
20萬老婆本都賠進去了,小王幾乎賭得走火入魔,這一次鄭媽媽徹底被激怒了,她再次把小王送進了強制戒賭中心。從戒賭中心出來後,小王並沒有完全戒賭,這麼幾年下來,鄭媽媽的家庭徹底被掏空了,陸續還了80多萬,養老錢全沒了。
而小王也越來越放縱自己,還和女朋友分手了。鄭媽媽想找兒子問清楚情況,沒想到兒子家裡有個小姑娘,鄭媽媽質問小姑娘是哪的,兒子急了衝著鄭媽媽就罵:「上我這幹嘛,沒在樓上摔死你,路上車子怎麼不把你撞死」。
沒辦法,鄭媽媽只好接受了兒子的新女友,還給了準兒媳一千塊見面禮。可通過了解之後,鄭媽媽發現準兒媳的信息都是假的,原來兒子的女友是個已婚婦女,對方還有孩子。鄭媽媽不同意兒子和女友在一起,但小王不肯還跟父母斷絕了關係。
鄭媽媽說,小姑娘給她打電話求助,說自己要與小王分手,但小王控制威脅她。小王認為一個二婚和他一個沒結過婚的提分手,他很沒面子,所以不同意分手。鄭媽媽約女孩吃飯將她送走了,兒子知道後發狂恨上了鄭媽媽。
調解員認為,從法律上講孩子成年了,父母就不應該過多幹涉孩子,但是有些孩子成年了像沒有成年一樣。就像小王欠了這麼多債要父母還,還不能養活自己,跟孩子有什麼兩樣?這個時候父母來管,也許不合法但非常合理。當然父母在管的過程中,有點病急亂投醫,將小王送到戒賭機構,確實不太適合。父母對小王從小的教育也有失控的地方,那就是溺愛,導致孩子在進入賭博後失控。老師建議小王進行專業的心理諮詢,儘快走出賭癮漩渦。
老師認為,小王已經是個成年人了,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犯了錯就該受到懲罰。老師建議父母不要再給兒子還債,讓他自己解決。在老師的輪番勸說和教育下,小王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他承諾會戒賭,今後好好生活,也對父母真誠道歉。一家三口終於放下了心中的大石頭,他們相信未來的生活肯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