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快評
窮日子過出幸福生活
□汪鋒
我總是覺得魯迅先生對於阿 Q的批判過於殘酷了。阿 Q也是人,處在那種窮困的日子裡,精神勝利法是必要的。勢易時移,在事物螺旋上升的辯證唯物主義發展過程中,窮日子裡過出幸福生活已經成了時尚。
或許一開始,連這個叫島田洋七的日本人都沒有料到,自己只是想講敘並追念和外婆在一起的八年時光,在佐賀的鄉下,如何在外婆的精神勝利法的指導下積累了惠及一生的生活哲理,然而,他乾淨通透的敘述居然引來了大眾的興趣和感動,這部個人自傳體小說《佐賀的超級阿嬤》也成為2006年風靡亞洲的年度暢銷書。如果用網絡上曾經流行的一個句式來接龍,那就是,精神勝利這種法子用得好,那就叫革命的樂觀主義。
因為母親掙的錢養活不了娘倆,小島田被送到了佐賀的外婆家寄養。生活依舊嚴峻,在沒有飯吃的一天,他肚子餓了,而外婆卻若無其事地說:「是你神經過敏了。」既然不餓,在寒冷的冬天就只有睡覺,等從睡夢中餓醒,外婆又解釋說:「你在做夢。」多好的解釋啊。等到第二天清晨要吃早飯了,超級阿嬤的策略是:「早餐昨天不是吃過了嗎?趕快去上學,學校有營養午餐呢。」
小島田沒有說接下來的事情,但我猜想,他在吃到學校的營養午餐時,一定會覺得真是人間難有的美食,吃起來也就快樂無比。作家餘華也在講述許三觀的故事時,曾經講到許三觀一家躺在床上,一會兒描述一個炒豬肝、一個黃花菜炒雞蛋來解饞,似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就真實而言,或許還是超級阿嬤的方法有效。超級阿嬤最高超的一招就在於「窮」得理直氣壯,我認為這是所有一切快樂的起點。阿嬤說:「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我們家是窮得開朗,而且和由富變窮的人不一樣,不用擔心,要有自信,因為我們家祖先可世世代代都是窮人。」朱元璋皇帝在金殿上弄個珍珠翡翠白玉湯,我們今天到向陽屯吃個憶苦飯,那叫矯情,畢竟,「窮」得不真實。
只有坦然承認窮的時候,才真能意識到窮的好處,超級阿嬤就不怕小偷,她覺得「即使小偷來了,也沒東西可以偷,因為實在一無所有。說不定他還會給我們留點東西呢」。不然的話,就是打腫臉充胖子,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想開了,「聰明人、笨人、有錢人、窮人,過了50年,都一樣是50歲」。
其實,「窮」這個形容詞可以指向很多方面,但超級阿嬤的窮只是表現在物質方面,其他方面一點也不。我最感慨書中的一段對話是:
「阿嬤,我英語都不會。」
「那你就在答案紙上寫『我是日本人』。」
「可是我漢字也不太會……」
「就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
「我也討厭歷史。」
「歷史也不會?那就寫『我不拘泥於過去』。」
扯遠點,我至今還在感念那個叫米盧的老頭,他說過一句至理名言:態度決定一切。這樣一句話可以隨心抻長縮短,似乎只有米盧在的日子裡,足球有一點快樂,中國的足球那時候很「窮」,說實在的,要技術沒技術,要體能沒體能,如果還要窮日子富過,跟龍王比寶,那是鐵定要傷心的。就算今天的「龍王」當政,依舊沒有找到恰當的態度,因此,快樂時光就遙遙無期了。我突發奇想,如果教練是佐賀的超級阿嬤,國家隊的隊員都是她的孫子,中國的球迷就有福了。
《佐賀的超級阿嬤》[日]島田洋七著,南海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