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臺》讓「裝臺」熱了!

2021-01-10 騰訊網

編者的話

近期,由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所著小說《裝臺》改編的同名電視劇熱播,引起人們廣泛關注。電視劇描寫了以刁順子為首的舞臺搭建者——裝臺人的真實生活,講述了一群普通小人物生活中酸甜苦辣的故事。閻晶明委員從電視劇《裝臺》的劇名、文學性、戲劇性以及文學影視間的相互成就等方面進行講述,全面呈現出對《裝臺》的理解與思考。本期講壇編輯刊發,以饗讀者。

》》》主講人簡介:

閻晶明,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著有《十年流變——新時期文學側面觀》《批評的策略》《獨白與對話》《我願小說氣勢如虹》《魯迅還在》《魯迅與陳西瀅》《須仰視才見:從五四到魯迅》《藝林觀點》《千面足球》《文字的微光》《箭正離弦:〈野草〉全景觀》等。主編有《魯迅演講集》《魯迅箴言新編》等。

01 一部劇帶火一個「冷詞」

電視劇《裝臺》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各方反響不錯。這部劇改編自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說,陳彥因長篇小說《主角》獲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而《裝臺》是一部反映戲劇舞臺裝臺人這些普通勞動者的作品,一播出即引發強烈關注,其中有許多值得總結、可以說道、提供啟示的地方。

據說,《裝臺》改編電視劇時,曾經有過一個聽起來比較都市化、時尚化的名字:《我待生活如初戀》。這個劇名來自一句流行語: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看完全劇,覺得此說也不是很不靠譜。的確,裝臺者這些小人物,生活裡充滿了艱辛,卻又頑強地活著,還無怨無悔般熱愛、擁抱著生活。不是很有道理嗎?而且畢竟是電視劇,為了收視率,大家誰不想起個吸引人的劇名呢?近些年來,眼見得一些古裝戲、鄉土題材,裝在很散文化的劇名裡。

「裝臺」是個生僻的詞彙。它與藝術無關,其「小眾」的程度註定了很難傳播。的確,從電視劇是大眾藝術的角度講,必須把這個小說名改成流行語。然而最終,電視劇仍然以《裝臺》之名播出。我以為這是一件幸事。不是說因此就保證了嚴肅,也不是說因此就為一個行當提供了聲名遠播的機會。而是說,藝術,應該有從容不迫的姿態,借一個熱詞炒熱一部劇也許無可厚非,但通過一長串人物故事讓一個陌生的、冷僻的概念引人關注、形成話題,更可見藝術作品的魅力。而我以為,《裝臺》的熱播正有這樣的意義。

因為《裝臺》,讓「裝臺」這個詞有了活泛的可能。

對一部作品來講,尤其是今天,起什麼樣的名字或題目變得很重要。作品太多了,沒有特別的標識如何能引人關注?要儘量大眾化、流行化、時尚化一些,如果貼近心靈雞湯,或者內幕、八卦等,似乎更容易走紅。也有時要想辦法酷一點,讓標識性更突出。這就跟書法一樣,春聯體最實用,醜書搶眼球。然而,我還是想強調,藝術創作,貴在從容不迫。

有一次,和作家麥家聊天,他有一個說法我印象深刻,他認為,阿來的小說《塵埃落定》救活了一個成語,這就是「塵埃落定」。本來世人已經很少引用這個詞了,然而因為阿來的小說,這個詞活了,流行了。我覺得此說有理。麥家最新的小說《人生海海》,是不是也有以小說名讓一個方言詞流行開來的想法?我不知道。但他的《解密》其實在一定程度上為「解密」一詞在媒體上、口語中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其他如電視劇《潛伏》,也是一個劇名推熱一個詞語的例證。

一位作家、藝術家為自己的作品起什麼名字、題目,似乎也真的是有點講究的。比如賈平凹,近20年的長篇小說名,幾乎都是兩個字。《廢都》《浮躁》《高興》《秦腔》《古爐》《帶燈》《暫坐》……我能想起的作品,都是兩個字。儘管他也有過《懷念狼》這樣的長篇小說,但二字結構卻似乎是其偏好或執念。

《裝臺》讓「裝臺」熱了,或者,「裝臺」沒有成為制約《裝臺》熱火的因素。這個小小的點是不是值得一說?

一部作品起什麼名真的應該慎重。我上面描述了以「熱劇」帶火「冷詞」的驚喜,以名字生僻證明內容為王的藝術鐵律,但並不能因此認為,起個輕鬆的名字就一定意味著輕佻,也決不意味著作品名字一定是越短越好。古今中外名著裡,什麼樣的作品名都有,甚至還有《1984》《2666》這樣的「數位化」名著。有的作品,名字長得超出人們想像,卻也說不定讓人留下深刻印象。

前一段召開《裝臺》研討會,好幾位專家都提到了劇名問題,大家仿佛都有一種「裝臺」二字終究保留下來的欣慰感。還有朋友提到一個頗有喜感的說法,說《裝臺》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劇名《裝臺》就仿佛「中央臺」的急促式諧音。就像「醬紫」和「這樣子」的關係一樣。

以此強調緣分,還真是有趣。

02 《裝臺》的文學性與戲劇性

《裝臺》是一部關於邊緣人的作品。邊緣人物如何成為中心,文學藝術是最多途徑。對一個舞臺來說,裝臺處於所有與藝術沾邊的行當之外。電視劇片尾的字幕裡,即使有「車隊」也不會有裝臺人的名字。然而作家陳彥把他們寫成了藝術舞臺的一部分。電視劇堅持了這一主題主線。

強調了裝臺人的不可缺少,不是強調沒有他們就沒有藝術,而是強調了,勞動者以默默無聞的形態為藝術的華彩贏得了空間。選擇裝臺人可以說是一種題材選擇的獨特,更是出於在舞臺的聲光電中念念不忘勞動者的感情和創作觀念所致。

裝臺者之上的都是藝術,都有可能是牛人。比如燈光師丁大師,其實也是幕後者,卻可以拿出一副藝術大師的架勢。裝臺者卻沒有,不可能。他們是從各個外縣來這裡謀生的,領頭的刁順子是城中村裡人。

《裝臺》真正展開的是裝臺者五味雜陳、辛苦、艱苦,卻也充滿快樂的人生。他們的樸實也是一種達觀,他們的樂觀也是一種價值觀,他們的忍耐力也是一種境界,他們的互相關愛也是一種善良。他們生活裡的故事、生命中的感受,充滿了豐富的色彩、戲劇性的情節、悲歡離合的曲折。在這些溫暖的情感和深沉的主題下,「裝臺者」這個身份,似乎恰好是一種借用。他們代表的已不是裝臺者這個小小行當,而是許許多多普通人的生活狀態,是中國人心靈底色中的諸多閃光與美好。

本來是著眼於聚光燈照不到的一個小群體,卻折射出普通人如流水般的生活。因為他們的身上反映出的情感、品質,又遠不是裝臺這兩個字可以涵蓋。《裝臺》是平凡人的典型化塑造,平凡人生的生動敘述。它展開的是一幅比舞臺要大得多的人生天地,但它們又都和舞臺有關。

關注小人物也擁有的深沉情感和美好品質,通過他們的細碎生活折射一個時代的巨大變遷,反映生活裡那些急速的改變和永恆的不變。這正是《裝臺》始終秉持的創作自覺,也是《裝臺》的文學性體現。

說到文學性,還需補充一下。並不是強調此性就高於其他性,而是說,作為其他藝術的母本,文學經常以看似平靜、波瀾不驚的故事,指出、暗示、自然流露出深沉的、重大的主題。文學作品中也許並沒有弄潮兒的身姿,而那時代的潮流湧動卻讓讀者深刻地感知著。

傳統文藝理論有一種說法,任何藝術在極致處都是不可改編的,改編過程必然會丟失棲息在原來藝術體裁裡的內涵。比如魯迅小說,就很難改編成影視作品。電影《祝福》的改編是最成功的,但在祥林嫂悲劇的深度上,顯然還與原著有距離。魯迅本人對《阿Q正傳》的改編保持警惕,因為擔心那會只剩下滑稽。事實證明,這個擔心並非多餘。

然而,這種觀念在最近20年來已經改變,而且是世界範圍的改變。小說家強調自己是「講故事的人」(莫言語)。南美的魔幻現實主義、歐美的主流小說,多有以通俗故事包裹嚴肅主題的例證。我曾經舉過土耳其作家奧汗·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紅》為例,謀殺、偵破、言情,地域文化、民族宗教的描寫之下,有著對歷史、對人類命運的深沉思考。

這就是文學性之所在。《裝臺》堅持為讀者為觀眾提供好看的、生動的故事,故事的背後,又有著對時代生活的描摹,悲歡情節中,可以感知人物內心湧動著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互相關愛的溫暖。受眾可以感知創作者深刻的悲憫、同情,對人物、對生活本身的愛。

陳彥是在戲劇領域裡「潛伏」著的小說家,他的小說自然具備了很多小說不具備的戲劇性特點。

在藝術上,長篇小說的成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結構。在今天,結構的好壞更是分出高下的標準。當代小說產量極大,如果要我說長篇小說普遍欠缺的是什麼的話,我認為是結構。以一個人物為貫穿引出一連串故事,故事的遊走不能織出一個立體的、互相關聯的網狀圖景,這是很多小說藝術上不夠精緻、讓人回味不足的重要原因。陳彥做到了。他的小說具有複雜的人物關係,既有縱向的推動,也是相互間的糾纏,在糾纏中推動的故事往往能製造出更強的戲劇性。而且,陳彥是自覺在作品中添加戲劇性因素,點化、點染著人物故事的走向和作品的意趣。

電視劇《裝臺》強化了這種戲劇性。有的甚至是新的添加。比如,劇中有位叫「黑總」的角色,是小說裡沒有的。他時不時地會站在城中村的街上,衝著眼前的人和事做出一兩句看似無釐頭似乎又有關聯的自言自語式的評價。他的話都不是怪話,都是報紙上、電視裡的標準詞兒,強調的都是人們應當遵守秩序、和諧相處。比如看到順子跟人爭吵,他說:吵什麼,和諧社會嘛!看似跟故事無關,卻別有意味。讓人想起《寶島一村》裡的那個忽然從臺上飄忽而過、念念有詞的老太太,也讓人想起魯迅《風波》裡的九斤老太,時不時地自言自語,雖非實指,卻又針對著故事。

還有就是諷刺帶來的戲劇性。戲劇,即使在正劇裡,也需要有適當的、適量的諷刺。這些諷刺體現出的不是刻意的惡意,而是趣味和善意。《裝臺》裡的諷刺表現在:丁大師,一本正經的、自以為是、天下第一、但又忠於職守。鐵主任的夫人人稱「丹麥人」,這一綽號是對「初學的時髦」者輕輕的諷刺。刁大軍,死要面子活受罪,但又善良純正。舉止行動讓人擔心,又挑逗人關注。富是裝出來的,出手闊綽既是一種裝富,又帶著真摯的親情。

《裝臺》的戲劇性還體現在人物關係的組織上。如刁順子、素芬、楊波,菊、二代,八叔和他的前妻及朋友,刁大軍、瑪蒂及回鄉後的人事交往,刁順子為頭領的裝臺人,這些人物組合互相交叉、交融、衝突、聚散,組成一個個特殊的關係網絡,延展至其他街坊鄰裡,熟悉的、陌生的人群中。舞臺上的主角們,秦腔團的團長、靳導、各種角兒,是以鐵主任為主打開的另一社會層面。所有這些,共同構成一個立體、豐富、飽滿、合情合理的戲劇世界。

03 從文學到影視,互相成就

電視劇《裝臺》以強烈的地域標識引人注目。近20年的中國綜藝舞臺上以及電影裡,陝西關中方言、秦腔為主的地方藝術,已經有了很強的通行能力。《裝臺》直指古城西安,鐘樓、大雁塔、古城牆,各種美食、小吃,濃烈的關中方言,等等,共同營造出一種積澱著周秦漢唐古風的西安味道。方言俚語裡不但有特別的字詞,如「咥」,更有此地人自嘲與他諷相雜合的詼諧與風趣。而這種詼諧風趣中流露出的,又有互不見外的親切,達觀淡定的神情,以及樂觀通達的心態。這些強烈的地域標識,讓電視劇《裝臺》擁有天然的特色,而且總體上並不妨礙其他地域,哪怕是南方地區人們的欣賞。

但我依然想說,電視劇《裝臺》裡的地域性表達,有些地方略有過多、過度甚至刻意之嫌。比如,丹丹從京城來到西安,受到其好友刁順子的熱情接待。在二代的飯店裡,順子為丹丹準備了全套的關中小吃。只見他如數家珍般一一將菜名報來,對方則頻頻點頭,嘖嘖讚嘆。看到這種情節,難免讓人覺得是在故事裡契入「文化宣傳」的做法。順子在看望自己的老師時,也不忘將「臘牛肉」等地方美食誇上兩句。劇中那首近乎說唱的插曲,已經直接唱出了「這就是陝西」的豪邁。全劇感覺時有借劇情推廣地方風物的印象。而在我看來,無論是《裝臺》還是西安,似乎都沒有直接嫁接對方推廣自己的必要。

藝術評論本身就是見仁見智的。對於電視劇的改編,我還有一些不同的想法,以做交流、討論。比如,順子的女兒菊性情乖張,出言不遜,二代以真情相待,苦苦追求,卻總是被近乎羞辱與責罵地對待,然而二代依然痴心不改,這種情感的內在邏輯似乎缺少說服力。同樣的情形還有三皮即楊波對素芬近乎病態的痴情,也似乎需要有更合乎情理的鋪墊。八叔及其前妻戲份略多,而他們的感情線索與裝臺人的關聯度較弱。還有,比如丹丹這樣的演藝界「大腕兒」,裝臺人順子是她在此地最親密的朋友。不是說友情不可以突破社會階層,但畢竟讓人覺得,這種天然給定的關係讓人多少有點茫然。

當然,總的說來,儘管電視劇中有一些還可加強的地方,但瑕不掩瑜,不影響我們評價這是一部難得的好劇。

作者:閻晶明

編輯:莫愁

審核:周佳佳

相關焦點

  • 電視劇《裝臺》火熱螢屏 揭秘《裝臺》成功背後的故事
    著名劇作家、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的小說《裝臺》自推出,即獲得多方好評。如今電視劇《裝臺》正在央視熱播中,這部以古城西安為背景的都市群像劇,鮮活熱鬧。由李少飛執導,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秦海璐、宋丹丹、陳小藝等實力派演員在劇中扮演重要角色。該劇講述了在西京城市底層為舞臺布景而忙碌的人群的生活。陝西人寫陝西故事,西安人演西安煙火,獨特魅力獲得觀眾熱評。
  • 電視劇《裝臺》劇情介紹 《裝臺》主要講述了什麼故事內容
    由閆妮、張嘉益主演的《裝臺》在央視播出了,這是一部充滿煙火氣的生活劇,刁大順和蔡素芬半路婚姻坎坷多,最後在平淡中找到幸福。那麼《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裝臺》原著小說是什麼?下面小編帶來介紹。  電視劇《裝臺》講的是什麼故事  張嘉譯飾演的刁順子是一個裝臺人,他結過三次婚,現在帶領著一幫兄弟靠搭建舞臺養活一大幫子人。
  • 《裝臺》第二十三集
    裝臺人是文藝團體以外的人,但又是這個群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長篇小說《裝臺》講述了裝臺人刁順子的三次婚姻和他的人生經歷,刁順子踏實肯幹,帶著幾個兄弟承接各種演出裝臺的活計,雖然身處底層,始終貧困,但心中一直有滅不掉的燈火。
  • 「陝味+」《裝臺》,叫好又叫座
    電視劇《裝臺》自上映後,好評不斷。這部叫好又叫座的熱劇充滿了陝味元素:原著作者是陝籍作家,陝西出品單位雲集,劇中多名演員都是陝西人,全程在西安取景拍攝,加之陝西方言、陝西美食無處不在地滲透……正如「豆瓣電影」所言:《裝臺》最吸引人之處,就在於它地域特色鮮明,具有濃烈的陝西味兒。
  • 《裝臺》順子召集大夥又開始裝臺,四個細節值得細品
    《裝臺》第十集、第十一集:鐵扣打電話給順子,給他介紹了一個裝臺的活。 順子把大夥召集起來,前往目的地裝臺,久違的大鍋飯、大通鋪又來了,很是熱鬧。雖然和拉三輪一樣同樣是體力活,但是裝臺幹得更有滋味更有勁,因為它稱得上是一個技術活,有點藝術氣息。四個細節值得細品。
  • 《裝臺》究竟給我們 「裝」出了什麼 劇情是什麼 為什麼火了
    非典型《裝臺》究竟給我們 「裝」出了什麼,能一眼就將觀眾吸引住?  《裝臺》裝出了凡人生活的離合悲歡  追尋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描摹複雜多樣的世態人心,一直是中國電視劇的重要創作傳統。但就像前幾年流行的「小鮮肉」一詞所隱喻的那樣,當下電視劇的藝術創作普遍存在過度濾鏡化的問題,在追求爽感的過程中遮蔽了生活本身的褶皺。
  • 世相丨刁順子「原型」朱冬平:為生活裝臺
    隨著電視劇《裝臺》的熱播,今年已經60歲的朱冬平有了新外號。北京梅蘭芳大劇院後臺,朱冬平正在為秦腔《路遙的世界》的演出忙碌著,從事裝臺工作至今,已經有近三十個年頭。三十多年前,有了二女兒之後,朱冬平放棄了在廠裡的工作,每天在文藝路靠蹬三輪車養家餬口,再後來,才慢慢幹起了裝臺。
  • 新媒體直播論壇《文學待影視如初戀》走進《裝臺》的煙火世界
    2020年末,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陳彥同名小說的電視劇《裝臺》在總臺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首播,這部由陝西人寫、陝西人演的陝西故事將視線聚焦裝臺人的生活,用細膩接地氣的方式演活了平凡人的奮鬥人生。該劇首播後好評如潮,在電視收視蟬聯第一的同時,在社交媒體平臺也是熱搜不斷、評分不斷走高,並引發業內外的強烈反響和討論,成為一大現象級的「爆款」劇作。
  • 裝臺背後的五行八作 法律視角下的人生百態
    電視劇《裝臺》聚焦裝臺工人這個不為人所熟知的群體,主角刁順子帶領工友在陝西省西安市從事舞臺演出的裝臺工作,因此遭遇了五行八作、各色人等。搭臺、架燈、布光、裝箱……按部就班的裝臺工作背後,是一群鮮活又真實的小人物。在這樣一個平凡的行當中,讓我們跟隨北京錦鐘律師事務所聶洋城律師一起進行法律角度的思考。
  • 《裝臺》裡「猴子」扮演者:業餘詩人、畫家,「小角色」專業戶
    昨天小編剛刷到這個熱搜,才知道自己期待已久的《上陽賦》開播了。開開心心的打開電視劇,失失落落的再關閉,這都啥呀?怎麼還是那股熟悉的味道,男女主王儇和蕭綦相互扶持,共創大業,定天下的故事?我就不明白了,最近這兩年,好像一些製片方為了迎合觀眾口味,不是出品打臉逆襲的大女主劇,要麼就是仙俠虐戀。
  • 重齒公司交付中國海裝首臺6.2MW齒輪箱!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日前從德感工業園發展中心傳出喜訊由中國船舶重慶齒輪箱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重齒公司」)自主研製的中國海裝首臺6.2兆瓦齒輪箱樣機順利完成交付中國海裝首臺6.2兆瓦齒輪箱用途何在?6.2兆瓦齒輪箱的用途何在?重齒公司負責人介紹,中國海裝首臺6.2兆瓦齒輪箱是5兆瓦齒輪箱機組的升級款,該機組將運往已投產的國內最大容量海上風電場––華能如東海上風電項目,與重齒公司另外70餘臺5兆瓦齒輪箱機組一起御風逐海。
  • 古城裝臺人,一年365天要幹300多天活
    場地位於開封市第十三大街與鄭開大道交叉口往北500米處的一處寬敞的地界,地面已經平整好,22號這裡要舉行一場隆重的開工儀式,需要裝舞臺。裝臺,因央視熱播劇《裝臺》走入大眾的視野,西安裝臺人順子的酸甜苦辣的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場景,讓觀眾津津樂道。「裝臺,我就看了兩集,沒有時間看,最近這一段年底了,各單位各社區都在組織活動,活多,忙不過來。」
  • 《裝臺》怎麼還沒火?西安的煙火氣,還有數不清的西安美食!
    來自電視劇《裝臺》 而且這部戲的名字也很獨特,名叫《裝臺》。 47歲的刁大順(張嘉益 飾)帶領一群精壯漢子從事舞臺演出的裝臺工作,他們裝臺的既有本地秦腔劇團、也有各色歌舞演出、婚喪嫁娶的表演,因此也遭遇了五行八作、各色人等。
  • 《愛的釐米》的關震雷,《裝臺》的刁菊花,完美絕配
    你要說《愛的釐米》這樣才4點幾分的爛劇,不代表什麼,那咱看看張嘉譯的《裝臺》。刁順子的女兒刁菊花。這貨能利索地把他爹裝臺、蹬三輪出苦力掙的錢一把掏空,轉手就花1500給狗做個美容。別管是他爹刁順子,還是刁順子撿來的後媽,還是異父異母的妹妹,這貨全沒好臉,動不動就從二樓往下扔花盆,耍刀砍結婚證。
  • 《裝臺》墩墩手槍喜結連理,二代刁菊花成事在即,蔡素芬守得雲開
    《裝臺》更新到第24集,豫劇團來秦腔團演出,臺上唱完張繼保《清風亭》,收場時,演員埋怨唱對手戲的演員太入戲,下重了手,兩人打了起來,裝臺隊好心去勸架。混亂中蔡素芬被人推倒,順子一看急了眼,也動了手,三皮再去補刀,兩方打起來了。場面失控,墩墩回來了,紅拳壓陣,兩方才不歡而散。
  • 專訪《裝臺》「梅滿CP」:我還相信愛情,你呢
    《裝臺》是王熙元的第一部作品,他說,雖然戲份不多,但出演的每一場戲他都很珍惜。新人新力量《裝臺》在播出後受到觀眾認可,除了閆妮、張嘉益等老戲骨的加持,凌孜、吳曼思、王熙元等幾位新生代演員不落其後的演技,也讓本劇再上升了一個臺階。
  • 《裝臺》墩墩是誰演的?憨厚惹人愛,在劇中還和秦海璐有感情線
    電視劇《裝臺》中的墩墩是誰飾演的?這部劇中很多演員都是新人演員,觀眾都不熟悉,但是演技卻非常的自然。據悉,《裝臺》中墩墩的扮演者是郭文崗,郭文崗畢業於西安外事學院影視藝術學院,其代表作品不多,有《裝臺》、《滿倉進城》,以及話劇《白鹿原》、《雷雨》、《家》、《紅色的天空》等。
  • 西安的一處村莊,電視劇《裝臺》的熱播,也讓它徹底「火」起來了
    就在前些日子,有一部電視劇《裝臺》,其就是反映了西安一小市民的故事,也是為西安這座城市提升了很大的名氣。《裝臺》的播出,人們紛紛尋找這座這不電視劇的拍攝場地,在故事當中是叫刁家村,這與主人公的姓氏有著很大的聯繫,這個名字是真實存在的,如果說你做過西安的14路公交,就知道它是一個站名,可是故事的原型卻是另一個村子,叫徐家莊。西安的一處村莊,電視劇《裝臺》的熱播,也讓它徹底「火」起來了。
  • 《裝臺》張嘉益閆妮再演夫妻,平凡的工作愛情?三大特點值得追劇
    歡迎戳右上角關注,每日分享精選娛樂消息《裝臺》主要講的是張嘉益飾演的刁大順帶領,一群來自農村的各有特點的漢子,從事舞臺演出的裝臺工作,因此發生的許多相關故事。最大的看點還是張嘉益與閆妮合作演的夫妻。劇中張嘉益已經結婚了兩次,而後與閆妮恰巧遇到一起然後還領了結婚證。
  • 閆妮演《裝臺》女主角:無論多大歲數,為了愛情我願意付出120%
    正在央視綜合頻道熱播的電視劇《裝臺》中,閆妮突破以往形象,詮釋了一個溫柔又堅韌的西北「小女人」蔡素芬。  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閆妮說,劇中的蔡素芬不管遇到多大的挫折都有愛的能力,這讓她非常感動。「其實周邊的人說我也是這樣的人,無論多大歲數,提起愛情,我還是願意100%甚至120%地去付出。」在閆妮看來,「付出可能得不到回報,但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不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