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星座文化走紅背後 看其發展新前景

2020-11-15 TechWeb

大展區的星座奇趣展和獅子月生日趴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注意。

在今年初,星座社交新媒體星座女神又宣布完成3000萬的A輪融資。除此之外,活躍在各類社交平臺上的星座自媒體、擁有大量用戶的各類星座佔卜網站等,也都受到熱捧,星座文化已經從單純的娛樂過渡到了有利可圖的產業。

星座文化由來已久,流行並非偶然

如今,年輕人結識新朋友時,交談幾句後大多會提到星座這個話題,社交平臺上也不乏「金牛女和雙魚男可以在一起嗎」這樣的提問,甚至去買件衣服銷售員也會說「這件衣服特別符合您白羊座的氣質」。看似無釐頭的背後,隱藏著的是公眾對星座文化的熱衷。我們不禁開始思考為什麼星座文化會如此火熱?細細一想,大概可以從兩個角度做出解釋。

一方面,星座文化的流行有跡可循,是時代發展的結果。據APP測測星座公布的數據,測測平臺上80%的用戶為女性用戶,年齡在16歲-28歲之內,23歲為用戶峰值。把時間往前倒推十年,正是星座測評、星座分析在學生雜誌上火熱的時候,而那時學生雜誌的受眾,與現在對星座感興趣的人有極大的重合度。因此,如今的星座文化受到歡迎有著先天優勢。可以說,現在的星座文化傳播更加迅速、信息更新更快,而受眾還是同一撥人。

而大家關注星座的原因,無非是從星座上找到寄託。星座文化總結出了十二個星座的性格特徵,公眾容易從中找到共鳴,從而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排解負面情緒。同時,情感問題又令小年輕們遭受困擾,此時類似「xx座男/女生喜歡一個人的表現」、「xx座男/女生戀愛時的行為」等星座說的出現,無疑救萬千男生女生於水火之中。

另一方面,社交平臺的助力是星座文化火熱的另一個原因。十幾年前,當你看到書上寫著「獅子座熱情開朗,做事大氣豪爽,霸氣外漏,但不講道理,狂妄自大,愛面子」時,會不會想找個人一起為前一半描述點讚,然後diss後一半?可是放眼望去,身邊全是雙魚座、白羊座、水瓶座……就是沒有跟你有同感的獅子座。這樣一來,關於星座的互動交流就少了很多,星座文化的傳播也有很高的壁壘。

但是現在網際網路上的社交平臺為星座文化的傳播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就拿同道大叔來說,2013年他開始在微博上發布手繪星座漫畫,每條微博獲得上萬的轉發量。之後,同道大叔充分利用微博這個平臺,不斷加深自己在網友心中的印象,最終坐擁上千萬粉絲,成為炙手可熱的星座IP。很難想像,如果沒有微博的存在,同道大叔還能否出現在大家的視野裡。而同道大叔的走紅,是星座文化開始快速傳播的起點。許多星座文化的產物都是在2013年之後出現的,畢竟對於能夠吸引流量的東西,商家們總是蜂擁而至的。

對於公眾來說,社交平臺給他們提供了絕佳的交流平臺,當提到能夠產生共鳴的星座代表事件,往往會有一人發言、八方點讚的情況出現。於是,當星座文化在網絡上口口相傳的時候,它就悄無聲息的成為了當今社交領域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

星座文化成為熱點,多方平臺向星座市場發力

在網際網路世界裡,基本資料卡是他人認識你的第一個途徑。如今,幾乎所有平臺上的個人簡介裡都有星座這一項。而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的聊天過程中,星座也成為了打開話題很好的切入點。當你走上街頭,甚至還能發現以星座命名的建築。不知不覺間,星座文化已經滲透到了許多領域。星座文化成為現在的熱點話題且熱度經久不息,表現在方方面面。

首先,各類網際網路社交平臺上目前活躍著許多以星座為主題的自媒體。

依託社交平臺巨大的用戶量和超高的日活率,自媒體自然成為公眾了解星座文化最簡單、廣泛的入口。這類自媒體通常會發布一些星象知識、十二星座性格分析、每日運勢之類的文章,而讀者也樂意花一定的時間閱讀,甚至按照提醒規劃日常生活。

之後,當自媒體成為IP,由其衍生出的周邊產品也隨之出現。以同道大叔為例,自2013年推出一系列以吐槽星座為主題的手繪漫畫後,同道大叔迅速吸粉,之後憑藉與網友的互動和特色漫畫,成長為當今最知名的星座博主之一。期間,同道大叔完成了從KOL向IP的轉化,之後又利用IP進行品牌升級,打造出了各有特色的十二星座玩偶並出版漫畫書,還將漫畫內容改編成舞臺劇,相關大電影也已經備案,甚至星座主題咖啡店也成功落地。整個套路走下來,星座文化的衍生產品成功實現流量變現。

同時,星座網站和APP也緊隨步伐,迎頭趕上。

與自媒體相比,星座網站和APP顯得專業化更強一些,它們往往包含星盤、開運方法、運勢播報之類與佔星相關的內容。目前,新浪、騰訊、搜狐等門戶網站都已下設星座類別。此外,部分平臺開始邀請佔星師入駐,以增加權威性和可信度。由於佔星師的存在,用戶通過這些平臺提出的問題可以在短時間內得到答覆。為了增加佔星師答題的積極性,並且對用戶進行簡單的篩選區分,2014年上線的APP「測測星座」先後引入讚賞、直播、搶答的機制,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平臺對用戶和佔星師雙方的吸引力。到目前為止,測測已經擁有了超過2000位付費用戶,去年的收入為500萬元左右。雖然這類網站和APP的知名度和用戶數量不及自媒體高,但是後續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而在網際網路上有著眾多受眾的網劇、網綜自然也不會放過星座這個熱門題材。由在校大學生自製的五集短片網劇《不,相信星座》在B站推出後,立刻成為榜單上的熱門作品,反響熱烈。另一部網劇《星座啪啪啪》第一季播出結束後,獲得了1.1億點擊量,4.3億微博閱讀和101.5萬次討論,以9.8的網絡評分而完美收官,並吸引星座女神莫小棋、星座IP同道大叔以監製的身份加盟第二季。至於網綜方面,則有鬥魚首創的直播、點播一體化的《213星座編輯室》和以星盤對嘉賓進行分析的《星座棋談》等節目出現。

除此之外,星座文化還被商家們用到了營銷當中。

早在1994年,臺灣西式禮餅品牌伊莎貝爾食品就憑藉著一條十二星座求婚的廣告片——《我們結婚吧!》迅速打開市場,使得其成為風靡一時的產品。無獨有偶,杜蕾斯官方在2013年推出《十二星座的星語性願》創意視頻也將星座與產品結合起來,激起了市場的關注度。護膚品牌屈臣氏早期推出的「星座抱抱團,人人送大禮」主題活動,大大增加了會員卡的開卡率和激活率。良品鋪子也攜手同道大叔,先是推出「星座巧克力」,後又建立了一家以星座為主題的「良品生活館」。甚至金融屆的工商銀行、興業銀行等也玩起了星座營銷,推出星座信用卡來迎合年輕消費者的需求。

不僅如此,甚至還有商家看中了星座社交的市場,將星座心理學運用到陌生人社交中,試圖從一個新鮮的角度找到陌生人交友的破冰方式。其中一類是專注於陌生人社交的APP如星座城,開發者將星盤作為軟體中一切社交活動的基礎,用戶通過星座報告了解自己和其他人的相關信息,並以此為依據制定交友計劃。另一類是將星座文化融於自身產品中如婚戀網站百合網。8月10日,百合網宣布將與測測星座合作,用星座工具作為切入點,提升百合網用戶的活躍度和參與度。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在本月初做了一個與星座有關的調查,受訪者近80%是80後,70.3%的受訪者表示身邊有很多喜歡星座文化的人。由此看來,星座已經成為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的興趣愛好,因此星座文化成為如今的熱點話題也就是必然了。

不過從目前看來,除了個別星座自媒體擁有超高的知名度外,無論是星座平臺、APP,還是網劇網綜,都還沒有出現全民熱議的「爆款」。對於深耕星座文化的網際網路平臺來說,用戶基數小、增長率緩慢其實不見得是壞事,因為小基數和慢增長帶來的是更穩定的發展前景和更強的用戶粘合度。而對於網劇網綜來說,爆紅幾乎是一瞬間的事情,只要製作方能抓住觀眾最感興趣的點切入,就有可能大獲成功。

專業化與泛娛樂化二者兼得,才是星座文化方向所在

有人認為,星座只是博人關注的噱頭,沒有什麼科技含量可言。實際上,星座的背後有一套系統的理論支撐,即佔星術。在美國,有不少人相信被稱為「美國神婆」的佔星家蘇珊·米勒,甚至根據蘇珊的運勢分析來規劃自己的生活。2014年,蘇珊因病延遲了星座運勢的發布,引得許多人在FB上聲討,理由是沒有星座運勢的指導,他們無法正常生活。

其實,蘇珊·米勒的名氣絕不局限在美國內,有資料稱其在全球有數億粉絲。而在中國,蘇珊·米勒也有不少粉絲群體。國內有專門的蘇珊米勒中文網,用以翻譯、搬運佔星信息。蘇珊本人也不時出現在網綜《星座喲喲秀》中,同時還在喜馬拉雅FM上開了音頻節目。

蘇珊·米勒最大的特點是預測極準,這也是她能夠擁有大量粉絲的根本原因。粉絲認為,蘇珊預測如此準確,是因為她有著超高的佔星技能,而佔星術是有理論依據的。而在中國,大多數網站、APP和自媒體談到的星座文化依舊處在很淺的層次,可信度尚有不足,所以用戶或粉絲的黏性不高。

如此看來,中國星座文化的未來發展應當趨於專業化。而星座文化的專業化需要有高質量的佔星師支撐,但目前,中國很多佔星師都是因為興趣愛好自學而成,所以質量參差不齊。所以,佔星培訓的市場將會出現。

目前已經有人開始做這方面的創業了,他們將佔星培訓大致分為線上和線下兩種模式。線上培訓通過微信公眾號或者網站之類的平臺,將免費與付費兩種模式結合,以實現普通用戶向付費用戶的轉換 。線下則是開辦工作室,實行小班教學。

但是現在的佔星培訓市場規模還非常小,各平臺的培訓質量難以判定,收費標準也得不到統一。而國外早在1979年就成立了國際佔星研究協會(ISAR),目前,ISAR在全世界開設了13所資格認證學校,且中國大陸就有一所。因此,佔星培訓有望在行業龍頭的帶領下,借著星座文化的火熱,朝著更加專業化和標準化的方向發展。

而對於現有的星座產品或自媒體來說,因為做到專業化暫時較為困難,因此他們主打的還是泛娛樂文化。由於網際網路時代的信息交替速度過快,因此尋求差異化發展,針對不同細分市場出擊,才有可能在星座文化這個領域突顯出來。同時,在電商都走進新零售的時代,有著社交屬性的星座相關產品也必然不能把自己困在線上。既然已經有了同道大叔成功的例子,相信日後與星座IP相關的產品也會不斷在線下出現。

有人說星座是迷信,卻也有人對它深信不疑。而資本從不問市場的對錯,只要有發展前景就有投資的必要。國內星座文化產業還處在娛樂消遣的層次,但對於市場來說,存在娛樂和專業兩個方面的需求。因此,未來的星座文化還需要從專業和娛樂兩個角度同步發展,如此,星座文化才能覆蓋儘可能多的市場,獲得更穩定的粉絲結構。

劉曠,以禪道參悟網際網路、微信公眾號:liukuang110

(本文系TechWeb博客作者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相關焦點

  • 從星座文化走紅背後,看其發展新前景
    星座文化由來已久,流行並非偶然如今,年輕人結識新朋友時,交談幾句後大多會提到星座這個話題,社交平臺上也不乏「金牛女和雙魚男可以在一起嗎」這樣的提問,甚至去買件衣服銷售員也會說「這件衣服特別符合您白羊座的氣質」。看似無釐頭的背後,隱藏著的是公眾對星座文化的熱衷。我們不禁開始思考為什麼星座文化會如此火熱?
  • 「誇誇群」走紅背後:給青年人「醒著做夢」的機會
    如今,木木的「清華職場誇誇群」成了服務同學的新平臺。她說:「群裡會有一些商業合作、團隊合作、公司發展、招聘等方面的信息,因為主要成員是已經工作或者即將參加工作的同學,這種校友間的互幫互助很有必要。我覺得這可能會成為群友間維繫關係的新紐帶。」  在趙勇看來,這一現象可以看作快餐式的文化徵候。一是大家失去了新鮮感,二是誇人也是一個技術活兒。
  • 「我們是誰」走紅的背後
    「我們是誰」被加上各種文字迅速走紅,無數網友用它來表達自己的「小情緒」,從最初的廣告圈到各個領域、各種職業。  相信看過這組漫畫的人都會被它吸引,六格的漫畫簡單又「粗暴」,但臺詞卻十分接地氣,吐槽更是「直抵人心」,戳中了很多人的「痛點」。都說「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或許一千種職業就會有一千個「我們是誰」。
  • 「一剪梅」國外爆紅,背後的meme文化是關鍵
    本文作者梳理了它的走紅路徑並對其背後的原因展開了分析,與大家分享。最近費玉清突然在歐美走紅了,要知道費玉清在2019年年底已經宣布退役了,因此他的突然走紅讓人有點猝不及防。費玉清當然不是因為發了什麼新歌,讓他大火的是因為他最經典的那首老歌《一剪梅》。在國外的主流音樂軟體Spotify上,《一剪梅》在北歐三國名列前茅,挪威熱門歌曲排行榜排第一,芬蘭排行榜排第二,瑞典第二。
  • 全國人大代表阿來:急功近利是文化發展大忌
    川報集團特派記者柴楓桔攝兩會談新傳承文化不等於「吃老本」,運營至關重要利用好文旅資源需要三個條件,一是資本,二是管理,三是智力資源四川科幻文化要努力全面升級:從平面到三維,從靜態到動態□川報集團特派記者林凌張杰「現在文化發展有一個現象,就是比較急功近利,這是大忌。」
  • 深耕直播電商場景:一下科技、特斯聯合資公司「炫潮文化」重慶落地
    本次研討會圍繞城市智能科技,以 「新經濟·新生態·新機遇」為主題,共同探討智慧城市發展生態,助力重慶打造成為新型創新產業高地。 重慶市政府副市長熊雪、重慶市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商奎,以及四十餘家政企、學研資機構共同出席了大會,一下科技創始人兼 CEO 韓坤受邀參會。會上,一下科技與光大特斯聯宣布,其聚焦於直播電商場景的合資公司-重慶炫潮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正式籤約落地。
  • 秦楊:電商為藝術品投資 注入新活力
    本報評論員秦楊  在網際網路+的大背景下,電商與傳統文化互相碰撞能激發什麼火花?阿里的聚划算、故宮以及周大福正在文化傳承的範疇裡給出了新的詮釋。簡單說,這種商業模式可以達成一種多贏的局面。  故宮的文創產業卻被認為前景一片大好。
  • 「心平氣和急中生智」發展新產業,兩個成語背後是合肥的進擊
    十幾年前,安徽省會城市合肥還是一個不起眼的二線城市,最為外人所知的名片可能只是 「中科大」的所在地,但現在,因為一連踩準了幾個新興產業賽道,合肥被當成是政府主導產業發展經濟的典型,外界冠之以「最牛風投機構」。合肥是如何做到的?其背後是否有可供地方政府借鑑的發展經驗?用好「這隻有形的手」同時,政府應當如何平衡好與市場的關係?
  • 趙名輝塔羅測試:這個工作的發展前景
    想知道這個工作的發展前景將會如何嗎?自己適不適合長久的在這裡幹下去,未來又會怎樣?那麼來測測看吧。塔羅測試規則:放鬆下來,不要著急,保持內心的平靜,默念本次的問題,之後從下面四張牌中選一張最有感覺的、或選一張與你當前工作狀況比較相符的,最後看答案解析。.
  • 文魁:首都發展新內涵
    與北京發展相比,首都發展站位更高、內容更豐富、意義更深刻,其基本內涵就是要隨著時代發展進步,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持續回答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提出的首都發展兩問:「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首都發展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賦予首都發展新的內涵和外延。
  • 龍年送「龍帶」:歷史文化資源成產業發展新引擎
    「春節前這段特別忙活,跟著屁股催貨,龍年送『龍帶』成為今年不少客戶贈送親朋好友的新時尚。」臘月二十八還忙得腳不沾地的聊城御封工藝腰帶有限公司總經理梁成貴邊走邊說。     腰帶受熱捧的背後是文化。牛筋腰帶首創於1743年,歷史上曾被地方官府作為珍品進貢朝廷。歷經百年,先後開發出乾隆帶、五龍帶、金錢花等系列產品,馳名商標「聖封」牌牛筋腰帶獲國家專利。
  • 塔羅牌佔卜:我的事業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你是否想知道當前事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和前景請您先做三次深呼吸,讓全身心放鬆,保持心情的平靜,然後和我一起冥想您要問的問題,如:我的XXX這份事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然後按照你的第一感覺從以下四張牌中任意選出一張牌。
  • 數字文化產業將迎來新一輪大發展——解讀《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
    「一份讓人耳目一新的新藍圖,一系列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一套創新發展的『組合拳』。」文化和旅遊部近日發布的《關於推動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文化產業界引起關注和好評。
  • 跨界融合新玩法!靈機文化助力網際網路+傳統文化轉型
    在「網際網路+」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傳統文化產業的轉型發展正面臨著各方各面全新的挑戰,而其中來自跨界轉型的困惑和難題成為了傳統文化與時俱進道路上繼續解決的痛點。「十三五」規劃中對文化產業的改革發展提出多項建議,也正是社會對文化改革發展的迫切需求使得傳統文化轉型這一話題被拋上桌面。當前,傳統文化如何深化轉型?如何通過網際網路傳承並保留文化的正統?
  • 用小鮮肉來形容帥哥美男是出於什麼樣的文化審美?
    它的出現作為一種社會現象,通常能夠反映出當下社會的發展動態以及人們的心理狀態。那麼,「小鮮肉」的出現及其走紅的背後反映了怎樣的社會文化特徵呢?(1)粉絲經濟與從眾消費。作為市場運作的產物,「小鮮肉」也是粉絲經濟的結果,它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從眾消費的心理。粉絲經濟實際上是一種注意力經濟,是由粉絲主導的生產和消費活動。
  • 高仿八達嶺長城走紅 廣西「八字嶺長城」修築的背後
    廣西「八字嶺長城」VS北京八達嶺長城  因模仿北京八達嶺長城而修築,廣西玉林市陸川縣境內的「八字嶺長城」迅速走紅,成為當地人的熱門「打卡」點。23日,記者前往陸川縣探訪這座被網友稱為廣西版高仿「長城」的建築。
  • 寶雞與蘭州誰的經濟強,發展前景如何?
    寶雞這幾年發展得很好,但與蘭州相比,發展前景和綜合實力還有差距! 從經濟和發展前景看。讓我們先來看看經濟蘭州: GDP2523.54億元,全國第93位!發展前景蘭州是甘肅省的省會,自古以來這個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是向西開放的入口! 西北第二大城市! 西北地區的中心城市! 西北地區交通中心! 歐亞大陸橋中心節點城市! 「蘭西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西北重要的工業城市! 交通地位、戰略地位、教育、醫療、政策等蘭州優於寶雞:蘭州大學代表著西北教育的最高水平! 蘭州有高鐵和普鐵、地鐵、航空立體交通! 出發和到達遠遠高於寶雞!
  • 立足傳統文化尋求創新發展!水煮辣頭牛走到時代前沿!
    這是個創新引領發展潮流的時代。  從抖音、快手到火山小視頻,各種有創意的視頻玩法、直播玩法迅速走紅,帶出了一大批年入百萬千萬的平民富翁。而在一點資訊、今日頭條、小紅書等各類自媒體平臺上,文稿寫作方式創新、圖文玩法創新也成為一股潮流,催生了不少人氣超高的大V號。
  • 中國全媒體市場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
    有跡象表明,"投資全媒體"有可能成為未來兩到**年內,中國傳媒業的一場運動,其趨勢之猛,不亞於**年的創辦報紙、承包電臺、投奔網際網路。而其泡沫化和盲目化,也極有可能帶來一場潛伏的危機。對於多數傳媒企業而言,全媒體仍是一塊完全陌生的領域。
  • 新工作的前景好麼?發展牌陣看的一目了然!
    【問題:月子中心教練的未來工作發展】【發展牌陣】其實我們說發展牌陣是四張牌,它的開始是第一張,結束其實是第四張,第五張牌是跳脫於整個牌陣之外的這樣一個建議。那我們在開端位置之上看到的是水元素的牌,然後在第四張的這個結果位置上出現的還是水元素的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