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我國這些年的發展,你會發現與我們隔海相望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國家。一邊緊跟美國的步伐,對著中國嚷嚷,一邊又靠著中國市場瘋狂賺錢,好處全被他一個人佔了。
澳大利亞的甩鍋、污衊,影響了中澳之間的友好貿易。當然影響最大的還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許多產業因此受到了不小的衝擊。例如鐵礦石、煤炭、旅遊、教育等等,鐵礦石和煤炭更是首當其衝。如果說我們是輕微的擦傷,那麼澳大利亞絕對是傷筋動骨。這原本是澳大利亞自己犯的錯,應該自己背的鍋,但澳大利亞想不通,你怎麼能整我呢?我發牢騷罵罵你理所應當,你竟然制裁我,這怎麼行呢?。
我們是澳大利亞最大的買主,理論上應該和我們搞好關係,但他偏偏就反其道而行,造成這樣的矛盾的情況,其實源於澳大利亞的優越種族主義。
澳大利亞總人口雖然只有2500多萬,但其內部的種族關係也是挺複雜的,不僅有土著 還有印度、亞洲等國家的人。最早先澳大利亞還只是作為一個流放地,英國步入工業革命之後,勞動力得到了解放,許多人因此失業 變得遊手好閒,英國政府為了維持城市的穩定,索性把那些小偷、罪犯打包,流放到澳大利亞這塊大陸上。這是澳大利亞第一批原住民,所以從一開始,澳大利亞就不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國家。而是一個和英國有著緊密貿易聯繫的,資源出口殖民地,作為英國的一分子,這些犯人即使被流放到澳大利亞,他們的骨子裡也依舊流淌著驕傲,大英帝國何其威武,當時說一不二的存在。
1901年澳大利亞各殖民區改制為州,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大英帝國的聯邦。1927年首次澳大利亞聯邦會議,在坎培拉臨時國會大廈舉行。從此澳大利亞走向政治獨立。1931年 澳大利亞取得內政外交的獨立自主權,從這一時刻開始,澳大利亞才實現真正的獨立,原本澳大利亞地廣人稀。本身的發展動力就不足,但奈何澳大利亞的地下,埋藏著巨大的礦產資源。其中的鋁土礦更是佔據世界首位,煤礦和鐵礦石含量同樣不小,所以這個原本一窮二白的國家,通過賣礦、賣煤走向了發家致富之路。
從荒島到發達國家,澳大利亞幾乎沒吃什麼苦頭,相比我們沒日沒夜的打拼攢錢,澳大利亞的財富來得十分輕鬆。在澳大利亞眼裡,他們是和平發展過來的民主國家,而且腰纏萬貫。遠在海岸對面的我們窮得叮噹響,自然而然生出了種族優越感,而且澳大利亞在意識深處,認為自己是高貴的白種人。你中國是黃種人,怎麼可能發展得這麼快?居然還在重要海上通道方面,佔據著支配地位。固有的驕傲讓他們無法適應發展的落差。
前三次工業革命都是由西方國家主導的,在澳大利亞看來未來也應該是如此。但眼看著短短幾年的時間,我國就獲得了一些主導權,在未來主導權的比重還會越來越重,所以他們不服,這種不服在我們弱小的時候。光和我們做生意 還不太明顯,但如今我們一步步強大的時候,他們就跳了出來,顯示他們迷之優越性。至少讓自己氣勢不弱下風。
其次澳大利亞的歷史,基本上都是緊跟著美國跑。二戰、美蘇冷戰、韓戰、越南戰爭等等,跟著美國大哥後面混飯吃。自身潛移默化之間就會被美國影響。美國把自己比喻為太平洋的治安官,澳大利亞則認為自己是副治安官。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其實很大程度也是來自優越的種族主義。
加上澳大利亞雖然以白人為主,但他跟主體的白人社會又隔著很遠,與美洲,歐洲遙遙相望。老大哥不在身邊,所以內心上是缺乏安全感的。急需讓自己看起來更強大。
澳大利亞作為美國的小跟班,在經濟上美國並幫不上什麼忙,他是靠著中國市場過日子。日子要過 又要緊跟老大哥的步伐,就產生了很奇怪的心理。所以我們做出一些制裁措施的時候,澳大利亞反倒很奇怪。我罵罵你可以,你怎麼能夠整我呢?這不合理、也是不行的。如今澳大利亞這種優越種族主義,也讓他嘗到了苦頭,未來是否會繼續在這上面吃苦頭。就看澳大利亞怎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