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寶珠
採訪:插電妹、寶珠
「轉發這塊水晶,七天內你就會得到最想要的東西!」
刷到這條豆瓣廣播,我毫不猶豫地按下轉發鍵,即使還沒想好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沒有人會嫌好運太少,為了這種意義不明的轉運,我轉發過錦鯉、海豚、開心果、楊超越、飛起來的貓、《千與千尋》裡錢婆婆的附身符,還有廢物轉運車。
轉運迷信只是小打小鬧,那些歷史悠久的玄學派別,由於完整嚴密的知識體系,更能吸引長久的關注者。
微博上,各類星座博主吸引了數千萬粉絲,關於十二星座運勢的文章總是格外流行。塔羅師更願意去B站施展神秘術法,上百萬人蹲在視頻前等待卡牌的審判;打開淘寶,搜索「佔卜」,又會發現還是古老東方的「八字算命」最為吃香,命主紛紛虔誠祈願:
「從出生到現在20多年一直單身,機緣找到大師給我測算八字,大師給了我一些加強姻緣的建議,希望成功,感謝大師。」
都說老一代封建迷信,年輕人信起玄學來也不遑多讓。科學高速發展的時代,玄學怎麼就越來越流行了?
「水逆」原本是資深的佔星愛好者才會談論的術語,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用於解釋那些不順心的事情,佔星這門古老的學問正在變得大眾化。
「天王星在本周將進入逆行狀態,在佔星學中,它有出其不意、打破傳統的含義,不過目前它停留在土象星座之中,土元素的能量掌握物質、糧食……」一位星座博主的「星象播報」新鮮出爐,很快就收穫了上千條評論。
「射手好運! 」、「天蠍衝呀! 」、「獅子寶寶好運~」不同星座的粉絲擠在評論區裡許願,他們不需要弄清天體移動是怎麼回事,因為星座博主的工作就是充當神秘學與「麻瓜」的橋梁,告訴人們星象所預計的運勢,說出那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微博上的頭部星座博主可以擁有將近兩千萬粉絲,他們在播報星象的同時,還與路易威登、寶潔、蒂芙尼等品牌合作。商家總是跟著流量走,這足以看出佔星有多麼吸引現代人的眼光。
參加今年LV男裝秀的星座博主
這只是玄學在網際網路中的一個場景,佔星之外,塔羅、看相等各類玄學都有著各自的擁躉,他們最早出現在百度貼吧,後來是豆瓣小組,在今天可能還有獨立的客戶端。
一個星座APP的產品報告顯示, 它的用戶絕大部分是19歲到34歲的人群,其中19到24歲的佔比超過了50%。這些人日常喜歡查看星座運勢,了解與星座有關的八卦故事。
對玄學的興趣還會蔓延到真實的生活當中。年初考研結束後,若舒開始學習塔羅佔卜,她之前主要研究的是八字算命。若舒是一個「玄學雜家」,她形容自己是「八宮和十二宮比較活躍的人」,宮位又是佔星學裡的說法,八與十二宮都與玄奧的事物相關,這使她天生喜歡接觸靈性的東西。
佔星學上,宮位落入哪顆行星由出生時間決定,第八宮為疾厄宮,代表諸如生、死等生命根本議題
除了與同好分享文章、一起測算運勢之外,對玄學的關注還讓她時刻注意生活中的細節,如果哪天不小心把杯子裡的水灑到地上,若舒就會小心和水有關的問題,做好不順心的事情來臨的準備。她把這些視作玄學的指引:「玄學可以保護我。」
若舒說,她小時候喜歡讀起點中文網裡的玄幻小說,書中對一些奇異現象的描述,她有時信以為真。
玄學回潮,不僅是在國內,國外也是如此。2017年載於《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寫道,美國星座網站的流量正在呈現指數級增長,著名佔星師所寫的佔星指南書籍,可以在兩個月內銷售一空。
文章的作者認為,星座文化尤其在年輕人之間受到重視,在此之前,佔星學一直在西方社會存在卻並不繁榮。一名洛杉磯的佔星師說:「直到最近五年,星座才開始變得活躍……這是過去35年都不曾擁有的情況,千禧一代已經接受了它。」
年輕人相信玄學不是科學知識的倒退,它很有可能是從一次倒黴開始的。
「我以前不信的,但是最近信了。」1997年出生的陳晨在深圳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工作,五月的某個周一,她照常9點出門上班,卻因為一直等不來車而遲到。快進公司前,她被突如其來的大雨淋了一身,好不容易坐到工位,拿起桌子上的眼鏡正要戴,眼鏡腿莫名其妙地被徒手掰斷了。
雖然已經過去了三個月,陳晨仍然記憶深刻,那天她備用的衛生巾用完了,只能到處找人借;當時她在準備跳槽,下午收到幾天前的面試結果,果不其然地失敗了。
她第一次感受到了某種神秘力量的支配,「以前我去面試,明明什麼也不會,但是面試官就很喜歡我。」兩年前剛畢業時,陳晨曾被一家遊戲公司錄用,最終被她拒絕,如今再想跳槽去遊戲行業,卻發現已經沒有那麼容易:「現在總是努力也沒用。」
「這就是水逆吧」,陳晨常聽其他人說起這個詞,但從來沒有想過往自己身上按。她現在意識到,這個有點喪的說法原來能給人帶來安慰:「不然我不願意想像我這輩子都這麼倒黴。」
星象中,水星逆行總是暫時的,那壞運氣也應當如此。
1982年,心理學家格雷厄姆·泰森在研究中發現,諮詢佔星師的人通常是為了應對生活的壓力,尤其是當壓力與個人的人際關係或社會角色相關的時候。
美國心理學會(APA)的一個統計顯示,自2014年以來,「千禧一代」一直是壓力最大的一代。可能受到 16年美國大選以來的動蕩影響,17年的另一個調查發現,63%的美國人對國家的未來感到很有壓力,56%的人則表示閱讀新聞會讓他們感到壓力,而且與前幾代人相比,千禧一代對這種感受更加強烈。
在地球村童年幻想逐漸遠去的當下,中國與美國的青年人卻在某處共建出一幅和諧景象,那就是:他們的心理壓力都很大。 中年人面臨的危機,正在大踏步地邁向90後。
在國內,90後已經成為了社會的中堅力量。去年,媒體「飛碟說」製作的《中國90後壓力報告》提到,90後幸福感均值低的原因是壓力大,目前約有47.9%的加班族為90後,而他們的平均月薪只有4千,平均房貸月供與收入比為43.5%。工作、婚戀、居住、養娃,已經成為當代90後的四座大山。
圖片來自「飛碟說」
社會環境也會影響集體情緒,讓人感到壓力的社會新聞頻頻出現,越來越多的人也想從玄學中尋找解答。此前的杭州來女士失蹤案中,塔羅、小六壬、奇門遁甲、梅花易數等玄學門派旋入公共舞臺,風水師父們的「預言」被激烈地討論,「杭州女子 奇門遁甲」的標籤一度被送上微博熱搜。
「好了,從現在開始我要相信奇門遁甲了!!!」一位網友在論壇中打出了三個感嘆號:「老祖宗的東西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玄學百門能被稱為「玄」,是在說明它的不可知性。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表明,天上移動的星體與人類的性格或者行為能夠產生什麼聯繫。
我採訪一些人後發現,那些去算命的年輕人並不像相信科學那樣相信玄學,它是科學之外打開世界的另一把鑰匙。
沈夢剛工作兩年,她最近遇到一個困擾:她暗戀的男生可能不喜歡自己。
「一次閒聊的時候,他說我們生肖相衝,我就特別生氣,覺得他可不尊重人了。」她感到很不甘心,試圖從生肖之外的學說找到他們相配的證據,她從一個星座博主那裡查看了兩人的匹配度,結果依舊失望。
最後,她花六十多塊錢在淘寶上找了一個測八字的命理師。
「其實我不信命,(去算命)更多的是尋求一種和解,我大概率知道和他不太可能,但需要別人推我一下。」算命師傅說,男方的婚姻宮泛桃花,可能會二婚,聽到這裡,沈夢打消了想再努努力的念頭。
她感嘆: 「姻緣是緣,真的讓人看不透。」在萬事萬物都可以被量化、標準化的現代社會,我們依舊會不可抗拒地迎來迷惘的時刻。某個星座APP的創始人曾在採訪時說:「現在都在談論大數據、人工智慧,但你仍然沒有辦法對一些東西做很準確的判斷。」
人類本身不是全然理性的生物,有天性,愛直覺,在太過標準的社會環境下,尋求理性之外的意義,可以在精神與物質兩個世界達到平衡。上述載於《大西洋月刊》的文章提到了一種名為「非現實」的趨勢,即人們更加逃避現實,青睞靈性的、不可捉摸的東西。類似的現象在歷史上也曾發生,在17和18世紀強調理性的啟蒙運動之後,就出現了號召天性的浪漫主義運動。
從理性到浪漫的盧梭
「我現在不像以前那樣偏執,鑽牛角尖了」若舒說。她之前連續兩年報考南京大學的新聞學碩士,但每次都差了幾分。她回想起來,第一次考研之前,她去過一次南大,拿著手機在地圖上尋找新傳學院的位置,剛要找到時,手機一下子摔在了地上。
若舒記得,天氣預報明明說了南京有雨,那天卻沒有下,地面非常乾燥。她的手機摔在地上,外屏完好無事,內屏卻摔得粉碎。
「當時我就感覺到,我可能和這裡沒有緣分,這裡不太歡迎我,但我不信邪,就要考。現在我也不強求了,再報考我也不會報南大了,如果有可能的話,就選一個很順利、很舒服的地方吧。」
玄學給人提供了現實之外的秩序感,「就像圖書館放置圖書一樣,把生活中隨機發生的事件和情感帶入到一個有標籤的書架上」。獲得了對失敗或挫折的解釋,人就學會了寬容,即便這種解釋不一定真實。
很多人在生活步入正軌之後,就會降低查看運勢的頻率。玄學更像是工具或者解藥,人們可以根據逆境、順境的轉化,選擇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有時是「明天的你感謝今天努力的自己」,有時是「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把互相矛盾的想法裝進腦袋,對人類來說不是什麼難事。
在人生拐入下一個危機口的時候,我們會再次把玄學撿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