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汾河裡出現大片死魚,起碼有一兩百條,都是大個兒的鯽魚和鯉魚。」今日8時30分許,太原市民張先生在微信群裡發了一張照片,三十多條魚翻著肚子緊挨著堆在泥岸邊,旁邊漂著紙片、飲料瓶。這條微信馬上引起他的朋友熱議,感慨汾河水是不是汙染了,怎麼死了這麼多魚。
張先生告訴記者,他早晨在汾河邊跑步,從漪汾橋往南沒跑多遠,突然發現河裡有一片死魚漂著。「我再往南跑,發現每隔幾米就有一兩條,都挺大個,到迎澤橋往南不遠,又看見一大片,就用手機拍了張照片。」張先生說,他經常晨練,今天第一次看到河裡這麼多死魚,擔心是不是河水出了啥問題。「從漪汾橋到南內環橋,中間汾河裡的死魚就沒有間斷過,隔個四五米就能看到一兩條。」
10時許,記者來到汾河公園,在迎澤橋往南一百多米處是綠色的膠壩,膠壩往北的水比較深,中間還沒有化開,記者走了二十多米,能看到水邊漂著幾條死魚。膠壩往南,水深看上去不到半米,河底都快露出水面了。在裸露的泥土附近,三四十條魚翻著肚子,有的漂在水面,有的晾在泥土上。這些死魚大多長二三十釐米。除了死魚,水面上還有塑膠袋、飲料瓶等垃圾,旁邊泛著白色泡沫。空氣中能聞到腥臭味。
之後,記者又來到熱力管道附近的汾河邊,情況和迎澤橋附近差不多,但死魚只是一條兩條地漂在水邊,不至於堆積成片。
「這死魚可多下啦,往年也有,但不像今年這麼早。剛才我還看見個這麼大個的烏龜,也死了。可惜呀。」一位晨練的大爺看到記者拍照,便走過來,用手比劃了個直徑約15釐米的圓說,然後搖搖頭又走開了。就在記者準備離開時,突然發現河水中遊過來幾條紅色的錦鯉,只有五六釐米長,魚尾一擺一擺特別活潑。
據了解,每年冬、春換季之際,汾河中都會有死魚出現。但像今天堆積這麼多的情況是否正常呢?就此,記者諮詢了太原市汾河景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侯主任。對方說,換季造成汾河裡出現死魚,主要是因為冬季結冰,河水中的空氣逐漸減少,經過一個冬天,一些身體素質不好的魚就會缺氧死亡。
為什麼市民覺得今年的死魚都比較大呢?侯主任說,汾河裡有很多魚,一般都在河中間活動。這些體積比較大的,是已經長成但沒熬過冬天的,由於河水慢慢融化,被風和水流帶到河邊。「市民覺得大,其實是因為看的角度的地方不同,其實每年情況都差不多。」
為什麼今年死魚出現的比往年早呢?「確實這樣,往年出現死魚一般在3月上旬,今年要早些。我們分析原因可能是由於今年冬季不怎麼冷,河水化得早,所以死魚出現也早。」侯主任說,有市民認為魚死亡跟最近的霧霾有關係,其實不是這麼回事,霧霾天對魚的生死是沒有影響的。
河水裡怎麼還有小錦鯉呢?侯主任說,一些市民喜歡放生,自己隨意買些魚苗就往河裡放生,不管這些魚是否適合「大氣候」下生存。「汾河裡有自生自長的野生魚,也有為了清潔環境,我們專門放養的草魚、鯉魚。如果市民買的是觀賞魚,像你們看到的小錦鯉就很難存活。」侯主任說,放生魚類也要考慮放生地點和時間,現在汾河水屬於空水期,河水質量比較差,如果市民想放生最好提前和他們聯繫,會有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另外,今天市民看到的魚兒死亡並不是因為河水質量差。市民覺得河水質量不高,主要是受到死魚影響。
這種情況什麼時候能得到改善呢?「過段時間,上遊水庫放水後,新的河水就會對下遊河水漂浮物進行衝刷,經過7到10天,汾河水流正常循環後,死魚和河面汙染的情況就會好轉。」侯主任希望能藉此機會提醒市民,不要將垃圾扔進河中,「大家都關心汾河景區的情況,就應該從自己做起,一起保護它。」 (記者 馮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