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家公的母親過世,隨多少禮,有什麼講究
文/@成長新視點
中國是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婚喪嫁娶是人生之中的大事,都要舉辦酒宴,招待親朋好友,這就出現了隨禮的事情。什麼樣的身份,就要隨多少禮,而不是不受約束。
隨禮記帳
老人過世,在老百姓的心裡和生活中是屬於喜事,要大操大辦,很多親戚朋友都要到場,隨禮也是整個事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假如,親家公的母親去世,怎麼隨禮,隨多少,有一些風俗講究。
一、中國家庭親屬關係的分類。
在中國的家庭中,親屬關係有遠近之分,親疏之別,按照親疏有別,主要有個方面:
第一,直系親屬關係,屬於有血緣關係的親戚。
家庭親屬關係圖
1.父系方面:第一類關係是父母(含嶽父母)、祖父母(含嶽祖父母)、子女、孫子女;第二類關係是哥嫂、姐姐和姐夫、侄兒和侄女、外甥和外甥女(含老婆娘家的哥嫂、姐妹和侄兒);第三類關係是叔伯和叔伯母、姑父和姑母、堂兄弟和堂姐妹、表兄弟和表姐妹、堂侄和堂侄女、表侄和表侄女。
2.母系方面:第一類關係外祖父母;第二類關係是舅舅舅媽、姨媽和姨夫;第三類關係是表哥和表弟、表姐和表妹。
宴席
第二,旁系親屬關係,屬於沒有血緣關係的親戚。
1.乾親:乾爹乾媽、乾兒幹女、幹孫幹女。
2.姻親:第一類關係是自己的兒女親家;第二類關係是叔伯舅姑姨的對方父母,兄弟姐妹(含堂兄妹、表姐妹)的對方父母。
3.再婚:這個關係,也是屬於旁系親屬,有的是有了孩子,有的是沒有婚生子女。
聚會
二、中國紅白喜事的隨禮風俗。
親戚有遠近,隨禮有多少。血緣關係和家庭來往親密程度,地方平均收入水平,個人家庭收入情況等決定隨禮的數量。如果親家公的母親去世,去多少禮合適呢?
從關係來說,親家公是姻親關係,屬於旁系親屬,要比直系親屬遠一點。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正因為他是兒女親家,因為兒媳婦或女婿的身份特殊性,有時候又比直系顯得親密一些。
由於存在這個特殊性,一般情況下,親家家裡的紅白喜事的隨禮,是與直系親屬的舅舅、姑姑、叔伯保持一個水準的。否則,兒媳婦或女婿的面子在家裡不好看,顯得他們在你家裡沒有地位,不受重視。
隨禮記帳
有時候,還要比他們隨禮更重一點,才顯得你們親家關係好,才說明別人家的兒女在你家裡過的好。這個道理,叫不看僧面看佛面。
假如,你的舅舅70大壽,去了1000元的禮。那麼,親家公的母親過壽也去1000元不算多,如果再多一點也說得過去。假如,親家公的母親過壽只去了500元,那就會有問題,說明兒媳婦或女婿在家裡沒有啥地位,不被重視。事情之後,也會影響小夫妻的關係和睦,因為你對他(她)的奶奶事情重視不夠。
壽宴
親家公的母親去世,相當於自己的兒媳婦或女婿的親奶奶過世,對他們來說是直系親屬的核心。可以,參照過壽的標準,除了去隨禮的錢,還可以有香菸等實物適當表示,主要還是看當地風俗。
結語:
禮尚往來,做人也是一樣。隨禮,雖然是婚喪嫁娶中的風俗,但他表現出來的是家庭關係親疏,人員家庭地位。
家庭和睦
@情義無價品歷史你在親家面前隨禮夠分量,他們的兒女回家也有面子,自然他們家庭對他們的支持、關心更多,小夫妻關係好,你們家庭關係當然更好!這,也是一種因果和福緣。#尋找真知派##文史知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