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團隊建模評估武漢解封:4月比3月好 警惕2次高峰

2021-01-12 網易新聞

2020年1月23日,武漢封城。有研究此前認為,

這一人類史上最大的隔離事件,讓中國新冠肺炎感染者減少了七十多萬人,對疫情的遏制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全國乃至全球贏得了寶貴的時間。那麼武漢封城及停學、停工等隔離措施對武漢本身的疫情防控起到了什麼作用?封城又應該在何時取消?

國際頂級學術期刊《柳葉刀-全球健康》當地時間3月2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通過數學建模的方式回答了上述兩個問題。該研究顯示,停學、停工等增加人與人之間物理距離的幹預措施,極大地減少了武漢新冠感染患者數,並推遲了流行病高峰的出現。而相比3月份解封,4月份解封更為合適。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分析結果也與武漢實際解封計劃一致。根據安排,從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將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

以上研究來自全球頂尖的醫學院之一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通訊作者為該學院傳染病流行病學系傳染病數學建模中心的負責人Kiesha Prem博士。

研究提示了推遲解封的重要性。數學模型的預測表明:1100萬人口的武漢如果在4月初開始分批覆工,則此前增加人與人之間物理距離的幹預措施將取得最佳效果。同時,假設4月解封,則截至2020年年中和2020年年底,感染中位數將分別減少92%(IQR 66-97)和24%(IQR 13-90)。

4月解封可以將可能出現的第二次流行病高峰往後推遲2個月,並壓扁病毒流行曲線,從而可以為醫療系統提供更多的時間,以應對可能捲土重來的病毒。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可能出現的二次高峰,此前3月25日的中歐抗疫視頻會上,鍾南山院士即表示: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為防止第二波高峰,仍應保持現有的防控措施,同時嚴格外防輸入。當然,據央視新聞3月27日消息,他在接受央視記者採訪時同樣表示,「我估計國內疫情不會出現第二波高峰。在中國群防群控的基礎上,新增病例可能就局限在很小的人群中。我不相信在我們這麼強有力的措施下,會出現大的暴發。」

上述研究對全球200多個已經出現新冠病毒的國家和地區有借鑑意義。武漢的新冠疫情已經基本平息,目前疫情的「震中」在美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等歐美國家。論文作者表示,希望通過評估武漢的疾控幹預措施對新冠疫情進展的影響,為世界其他地區提供一些新的防控思路。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28日9時30分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到595800例,死亡病例27333例。中國以外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逾6.4萬例;累計確診逾51.3萬例。

長期關注流行病的比爾·蓋茨也認為封鎖措施對控制疫情是行之有效的。當地時間3月26日,蓋茨以視頻連線的方式參加了CNN《全球市政廳》節目的錄製。34分鐘的採訪,比爾·蓋茨6次提到中國,強調美國需要借鑑並嚴格遵循中國曾經實施的封鎖措施。

研究模型還表明,這些增加人與人之間物理距離的策略,其效果隨年齡段的不同而不同。發病率的下降在小學生和老年人中最顯著,而在工作年齡的成年人中最不顯著。

研究表示,減少學校和工作場所的接觸對疫情控制至關重要。如果過早取消隔離限制,由於仍然有足夠的易感人群,這很容易使基本傳染數(R0)再次大於1,導致感染數量繼續增加。研究者建議,幹預措施的解除應該是緩慢的、逐步的,一方面是為了避免感染急劇反彈,另一方面是出於物流供給等實際原因。

附:

模型研究:減少社交的幹預策略對中國武漢市COVID-19流行病結局的影響

摘要:

研究者建立了針對特定年齡和特定地點的傳播模型,以評估在學校和工作場所關閉的不同情況下,武漢疫情暴發的發展軌跡。

研究者發現,改變接觸方式可能會大大推遲武漢的流行高峰並減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數量。如果在2020年3月取消這些限制,則新增感染的第二高峰可能會在2020年8月下旬發生。如果一個月後(即2020年4月)放寬限制,這樣的二次高峰可能會推遲2個月。

背景

從1月23日起,武漢市為應對疫情採取了前所未有的隔離措施,包括擴大學校和工作場所的停業時間。研究者旨在評估擴大物理距離措施對COVID-19流行病進展的影響,希望為世界其他地區提供一些見解。

研究方法

為了評估武漢「人群之間的混合」模式的改變是如何影響疫情發展的,研究者使用了特定地點的綜合性接觸模式,。同時在引入學校停課、工作場所停工並減少普通社區混合活動的情景下,對特定地點的綜合性接觸模式進行了調整。在加入矩陣和武漢暴發的流行病學參數後,研究者使用年齡結構的易感-暴露-感染-排除(SEIR)模型對武漢擴大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措施進行評估,模擬了武漢疫情暴發的發展軌跡。研究者採用年齡結構的流行框架將來自傳播模型的流行參數的最新估計值擬合到武漢本地和國際輸出病例的數據,並調查了病例的年齡分布。研究者還通過允許人們分階段重返工作來模擬解除控制措施的過程,並研究了(3月或4月初)重返工作的影響。

發現

研究者的預測表明:如果在4月初開始交錯復工,則此前的增加人與人之間的物理距離措施將取得最佳效果。此措施能將2020年年中和2020年年底的感染中位數減少92%(IQR 66-97)和24%(IQR 13-90)。將這些措施維持到4月是有好處的,因為這可以推遲和減少高峰期的高度,減少2020年底的中位流行病規模,並為醫療系統提供更多的時間來擴充和應對。然而,研究者對這種加大人與人之間物理距離措施的效果模擬,還會因新冠感染者傳染性的持續時間以及小學生在流行病中的作用而發生改變。

解釋

如果將武漢的隔離限制持續到4月初,則有助於推遲新冠疫情的高峰。研究者的預測表明,過早和突然取消這些幹預措施,可能會導致更早的疫情次高峰。逐漸放鬆幹預措施可以平緩疫情的次高峰。但是,研究者的分析存在局限性,其中包括R0估計值和傳染性持續時間周圍的較大不確定性。

介紹

2019年12月,湖北武漢暴發了新冠疫情。此後,國家和地方層面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應對疫情。2020年1月23日,武漢執行出行禁令,所有人未經授權不得出入武漢市。隨後類似的控制措施擴展到了湖北全省。

防控主要以非藥物的擴大人與人間的物理距離為主,例如停課停工,同時讓居民避免進入擁擠的場所,以減少疫情暴發的影響。這些措施不同於先前針對其他呼吸道傳染病暴發的應對方式,極大地改變了人群中特定年齡間的混合模式。出行限制無疑減少了武漢以外地區感染,並推遲了其他地區的暴發,但混合模式的變化也影響了武漢市內暴發的軌跡。為了評估物理疏離措施對疫情的作用,研究者考察了武漢,希望為世界其他地區提供一些見解。

人與人之間的傳播主要是由互動驅動,這可能因接觸者的年齡和位置(即學校,工作,家庭和社區)而異。在疫情大規模持續暴發的背景下,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模式將大大偏離其基線狀況。在武漢發生疫情後,增加物理距離的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學校和工作場所關閉以及鼓勵公眾避免擁擠場所的健康促進措施)旨在徹底改變社交混合模式。

加入這些矩陣和武漢暴發的流行病學參數的最新估值後,研究者使用年齡結構的易感-暴露-感染-排除(SEIR)模型模擬了武漢在進行了物理疏離措施後(一系列包括關閉工作場所、減少普通社區中的人群匯聚)的疾病暴發持續軌跡。

方法

SEIR模型

研究者使用確定的階段結構SEIR模型模擬了武漢疫情暴發1年內的軌跡。

研究者根據感染狀況將人群分為易感性(S),暴露性(E),感染性(I)和排除(R)個體,並根據年齡分為5年範圍,直至70歲,外加一個年齡段75歲及以上,總共分出16個年齡組。易感人群在接觸傳染性患者後,會以一個相對固定的速率被感染,隨後康復或死亡。在整個傳染病流行過程中,研究者假設武漢是一個封閉的系統,人口恆定為1100萬(即S + E + I + R = 1100萬)。研究者使用了圖中所示的SEIR模型。

假定人群中有一定數量的感染者,年齡組i中特定年齡人群的混合模式改變了他們暴露於病毒的可能性。此外,研究者納入了無症狀和亞臨床者的影響。儘管有證據表明他們很可能會傳播此類病毒,但在撰寫本文時仍無法確定這些人是否能夠傳播感染。研究者還考慮了一種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研究者認為年少者相對年長的個體而言,其症狀更容易是無症狀(或亞臨床的)且傳染性較低。

對於給定的年齡段i,可以通過以下公式描述流行病轉變:

其中β是傳播率(按照R0取值),Cij描述了:「年齡段j」的接觸者「年齡段i」,κ= 1-exp(–1 / dL)是每日暴露的概率個體具有傳染性(d為平均潛伏期),並且γ= 1–exp(–1 / dI)是當平均感染持續時間為dI時被感染個體恢復的每日概率。研究者還納入了無症狀和亞臨床病例的貢獻,1-ρi表示感染病例無症狀或亞臨床的可能性。研究者假設年輕的個體更有可能是無症狀的(或亞臨床的)和傳染性較小的(與Ic,α相比,傳染性的比例)。

使用表中提供的文獻中的參數,研究者模擬了疫情。

研究者假設平均潛伏期為6.4天,平均感染期為3天或7天。每次模擬都從200或2000個傳染性個體開始,其餘人口處於易感狀態。研究者通過Kucharski及其同事從半機械模型的R0分布的後部均勻地從R0分布的95%CI得出R0值,從而探索了模型的不確定性。

社會融合和幹預

社會融合模式在各個地點(包括家庭,工作場所,學校和其他位置)有所不同。在正常情況下,在所有這些地點進行的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會匯總出一個總的混合方式。因此研究者對不同地點的接觸模式進行了匯總,以得出暴發前總體中的基線接觸模式。在暴發流行的環境中,不同的幹預策略旨在減少不同情景下的社會融合,以降低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為了模擬旨在減少社交融合的幹預措施的效果,研究者使用這些基本模式為每種幹預方案創建了綜合接觸矩陣。

研究者考慮了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是理論性的情況:假設所有地點類型的社交融合方式都沒有變化,學校沒有寒假,沒有農曆新年假期;

第二種情況,沒有幹預措施:在有寒假和農曆新年的情況下,但並未施加物理疏離措施。由於1月15日至2月10日學校放寒假,學校裡沒有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分別在2020年1月25日至2020年1月31日以及2020年2月1日至2月10日的期間中工作的勞動力分別為正常情況下的10%和75%;

第三種情況下,武漢採取了嚴厲的措施以控制疫情:假設在控制措施期間,學校停課,約有10%的勞動力(例如,衛生保健人員,警察和其他基本政府工作人員)繼續工作。

對於第三種情況,研究者模擬了嚴格控制措施在3月或4月初結束的不同效果,並允許在學校關閉期間分階段重返工作(即25%勞動力在第一周和第二周工作;第三,四周工作的勞動力恢復到50%;此後100%勞動力恢復工作和上學。

結果

研究者的模擬結果表明,旨在減少社會融合的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新冠疫情暴發的規模並延緩其高峰。

研究者提供了200次模擬暴發的中位數累積發病率,每天的新報告病例和每天的特定年齡發病率。

嚴格的控制措施,如長期停課和放假,可減少到2020年底的累計感染率和發病率高峰,同時也推遲了疫情的暴發高峰。研究者的模型表明,這些增加物理距離的策略效果隨年齡段的不同而不同。發病率的下降在小學生和老年人中最顯著,而在工作年齡的成年人中最不顯著。

如果湖北武漢在4月初開始分批恢復工作,則最能保住此前增加物理距離的成果。由於該疾病具有更長的傳染期,實行強力的隔離措施並在4月開始逐步解封,建模得出的感染的中位數到2020年中期能減少92%(IQR 66-97),到2020年底可減少24%(IQR 13-90),並降低了所有年齡段的人群發病率和發病高峰。這對減輕疫情暴發對醫療保健系統的壓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另外,R0值的不確定性對流行高峰的時間安排和暴發的最終規模有很大影響。

長時間停課和放假的嚴格控制措施的模擬效果隨感染時間的長短而異。如果該疾病的感染期較短(3天),則研究者的模型表明,3月份放鬆幹預措施可以避免約30%的學齡兒童和年長個體患病。如果該病具有更長的傳染性持續時間(例如7天),那麼3月放鬆將對到2020年底降低感染病例幫助不大。相比3月就解封,4月解封效果更好。在兒童傳染性較低的假設下,在4月而不是3月取消物理疏遠幹預措施,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健康益處。

討論

數學模型可以幫助研究者了解新冠病毒如何在整個人群中傳播,並為可能減輕未來傳播的控制措施提供信息。研究者使用年齡結構化的SEIR模型模擬了武漢市持續暴發COVID-19的軌跡。由於個體間的混合模式並非隨機,因此會影響疾病的傳播動力學。評估物理疏離幹預措施(例如學校停課)有效性的模型需要考慮社會結構和個體混合中的異質性。在研究者的模型中,研究者將納入了針對特定年齡和特定地點的社會混合模式進行了改進,以估計特定地點的物理疏離幹預措施在減少暴發擴散方面的效果。為減少與學校和工作場所的接觸而採取的措施正在通過為醫療保健系統提供了應對的時間和機會,以便更有力的控制疫情。因此,如果過早取消隔離限制,由於仍然有足夠的易感人群,這很容易使基本傳染數再次大於1,導致感染數量將會增加。實際上,幹預措施應緩慢、逐步取消,一方面是為了避免感染急劇增加,另一方面是出於物流供給等實際原因。因此,研究者模擬了以交錯方式逐步取消幹預。

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以武漢為例,描述了一個數學模型,該模型可量化物理疏離政策的潛在影響。中國世衛組織聯合考察組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許多感染集中在家庭。這也就意味著,強力的物理疏離措施也可能帶來另一些不利影響,包括學校停課,工作場所停工和避免任何公共聚會這樣的措施,可能將傳播推向家庭,導致家庭聚集感染案例增加。由於模型中未明確包括家庭,因此研究者沒有考慮家庭傳播的異質性和集群性。在接觸網絡模型中,區分重複接觸和新接觸對於疾病傳播很重要;需要更複雜的方法來說明家庭中的暫時存在,以表徵較高的接觸程度。鑑於研究者研究的局限性,研究者的隔間模型沒納入接觸者的個體水平異質性,這在超級傳播事件(尤其是在流行病的早期)中可能很重要。與醫院內感染相結合,確診病例與醫護人員的密切接觸有可能擴大COVID-19感染的風險。但是,研究者提出的隔間模型無法明確考慮醫療機構和家庭之間的傳播。

研究使用了其他研究已有的R0作為關鍵參數。R0決定了新冠病毒在疫情暴發初期在人群中傳播的速度。但這是一個難以估計的參數。

另外,研究也未考慮天氣及氣候對新冠疫情的影響。也未將其他創新納入模型,例如醫院能力的提升、檢測的快速擴展,這些都能縮短診斷和衛生系統的延遲,從而減少傳染性和易感性個體之間的有效接觸,並中斷傳播。正在開發的有效疫苗和抗病毒藥物可以抵消這一全球公共衛生威脅。

(原標題:英國團隊建模評估武漢何時解封:4月比3月好,警惕二次高峰)

(責任編輯:俞昌宗_NBJ11145)

相關焦點

  • 4月8日零時武漢「解封」,《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連線在這座...
    在湖北廣播電視臺壟上頻道形象工作室製片人殷濤看來,這部由4位同事歷時3周製作而成的短片之所以廣受歡迎,是因為該片在視角上反映平凡人的所思所想;表達上,武漢特色、武漢符號具有貼近性;訴求上,這個時候經歷過傷痛的武漢人太需要心靈恢復,片子給予了溫暖和美好,也是武漢「解封」前的回顧和展望。
  • 頂級期刊復盤武漢疫情92天:2月前醫護感染風險高
    武漢的封城將疫情擴散到其他城市的時間推遲了2.91天,從而推遲了中國其他地區的疫情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研究團隊通常通過數學建模的方式評估控制措施的影響,但鄔堂春等人此次採用真實數據,針對根據關鍵節點劃分的不同時間段,描述截至3月8日武漢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學特徵、確診患者比例、有效傳染數,對比評估多項公共衛生幹預措施和武漢COVID-19疫情控制之間的關聯。
  • 2020年4月8日是什麼日子?武漢解封+超級月亮直播
    2020年4月8日是什麼日子?  1、4月7日夜24時,武漢解封,歷經70多天,武漢終於等來了春暖花開,雲散月明。  2、2020年最大最圓的#超級月亮#將會出現在夜空中。  一起看武漢城市燈光點亮,聽江漢關的鐘聲響起…武漢,加油!
  • 63天之後武漢將解封 4月8日開放鐵路出發業務
    24日武漢官方宣布湖北及武漢解封,其中武漢地區是從4月8日開始放開限制,鐵路、機場等重要交通樞紐也正在陸續開放。根據25日中國鐵路官方宣布的消息顯示:自3月25日零時起,恢復辦理湖北省境內除武漢市17個鐵路客站外的到達和出發業務。
  • 武漢一周熱聞:解封首周 眾多利好消息助力城市復甦
    4月8日,武漢正式解除離漢通道管制,實現了城市的「解封」,在經歷了長達70多天的等待後,這座城市慾火重生,伴隨著交通管制的解除,市民生活逐漸回歸正常,城市也再次邁出發展的腳步。但解封不等於解防,在解封的首周,武漢在保障防疫工作有序進行的同時,迎來了眾多令人振奮的利好消息,涉及城市建設、招商引資、企業復工、經濟生活、行業發展等等,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具體有哪些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吧!
  • 4月8日將上演最大超級月亮,寓意「圓滿結束」,同日武漢解封
    據廣州市五羊天象館預測:4月8日星期三晚上夜空將再次出現超級月亮,全年最亮最大,只要天氣晴朗全國都可以觀賞的得到,如果不幸剛好你所在的地區是陰雨天氣,也不必遺憾,你可以多看看朋友的朋友圈,說不定網友拍攝的作品比你親眼看到的還精彩。
  • 武漢又見面了是什麼意思?武漢封城多久時間 武漢解封令人激動不已
    3月20日,漢口火車站全面消殺,現場視頻火遍全網;3月25日,這座城市重啟公交;3月28日,部分地鐵線路恢復運營;3月30日,武漢地標之一楚河漢街重新開街……人們爭相記錄他每一個甦醒的跡象。鐵軌的摩擦聲、社區樓的童聲、火車站的廣播聲、爽朗的交談聲,在共同經歷了這一切之後,這些熟悉的聲音給人前所未有的踏實感。和76天前的「封城」同樣,武漢的解封也註定要被永遠記錄在這次危機的歷史底稿上。
  • 武漢解封|「武漢終於有了人間煙火氣息,復工要交作業了」
    1月21日,身在武漢的翁江寫下日記:(這裡)專門記錄和感冒鬥爭的過程。兩天後,武漢「封城」,直到4月8日才正式「解封」。「封城」這76天裡,翁江經歷了一家四口人都住進醫院的無助,剩下的兩個孩子,一個託付給親戚,一個託付給月嫂。這四口人中,只有他跟老婆回到了家,70多歲的父母沒能再踏出醫院的大門。
  • 進入4月後,武漢已經度過了那段最難熬的日子
    ——他們在武漢已經待了50餘天,其中不少人從沒離開家這麼久過。  作為隊長,程遠雄給不了隊員們答案,只是安撫隊員:「把手頭的工作做好。聽從安排。」他是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第二批赴湖北支援的隊長,曾經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跟鍾南山院士攻讀博士學位。2月21日,他所在的醫療隊到達武漢後,接管過武漢市協和醫院西院、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病區。
  • 武漢解封:好久不見用英文怎麼說?
    4月8日零時,武漢正式"解封"。經過76天的堅守,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武漢與外界的通道重新開啟。" 這是激動人心的時刻,也是中國戰"疫"的高光一刻。""武漢,終於等到你。""武漢,好久不見。"等話語響在耳畔。
  • ...2月25日,有網民在圈群傳播「2月24日湖北解封3小時,有1735人...
    文 / Becky2020-02-27 09:48:04來源:FX168 【湖北解封3小時1735人進入長沙?官方:信息不實!】
  • 1月16日0時!滿足條件的封閉管控區可申請解封
    ■相關情況  全市累計62個患者出院  疫情防控標準堅決不能降低  1月13日下午,大連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七十三次新聞發布會,邀請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趙連介紹大連疫情防控的最新情況。  趙連通報:1月12日0時至24時,大連市無新增本地確診病例和本地無症狀感染者。
  • 順義3處解封地區仍保持一級響應 全部實施實名制出入管理措施
    昨天,順義3個因疫情實行封閉管理的重點地區解封,恢復出入的居民收到了糖果、鮮花、香囊等暖心「禮包」。解除封閉管理後,3處重點地區仍保持一級響應,全部實施實名制出入管理措施。「這是咱們小區的出入證,您拿好,進出社區都要用。」
  • 湖北境內鐵路客站自3月25日零時起逐步解封
    湖北境內鐵路客站自3月25日零時起逐步解封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24日晚發布通告,25日零時起,恢復辦理湖北省境內除武漢市17個鐵路客站外的到達和出發業務。湖北境內鐵路客站自3月25日零時起逐步解封2020-03-25 09:15:49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武漢3月24
  • 武漢,好久不見!
    「解封」重啟,武漢早已做好準備!  自公布武漢4月8日「解封」開始,熱切期盼疫情早日消散的全國人民,為武漢按下了「重啟倒計時鍵」。在倒計時的日子裡,武漢各項籌備工作也已準備就緒:  3月24日,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對武漢火車站進行全方位深度消殺;3月25日起,武漢117條公交線路恢復運營;3月28日,武漢地鐵6條線路率先恢復運營;4月3日,武漢市消防救援支隊對天河機場進行全面消殺;在航站樓正式運行後,旅客活動區每兩小時消殺一次;在火車站進站口處,紅外測溫設備已準備就位,候車室內的座椅上張貼著分隔就座標識,防止聚集風險
  • 後解封時代的武漢:家人逝去之後,生活還得繼續
    4 月 8 日,在「封城」 1814 小時後,武漢「解封」。李翰昭女朋友說,武漢一解封,她就來武漢找他。他憧憬著,見面後,要好好抱抱女朋友,多抱一會兒。可武漢解封了,李翰昭的小區還沒解封。他擔心目前無症狀感染者的形勢,不太敢讓女朋友回武漢。他說,等他養好心臟,就和女朋友結婚。
  • 2020.03.25星期三|湖北今日解除除武漢外交通管控,武漢4月8日零時...
    湖北省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從3月25日零時起,湖北除武漢外解除交通管控;從4月8日零時起,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復對外交通,離漢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
  • 武漢十二時辰!微信大數據:每天早8點「過早」最熱鬧
    武漢重啟進行時!4月8日零時起,武漢「解封」。微信支付今日發布「武漢春訊」大數據,通過觀察近日來各行業的復工及消費情況,展示武漢復甦景象。大數據顯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逐步恢復,3月25日-4月3日相較於上月同期,微信支付線下交易筆數增幅達162%,武漢的煙火氣回來了。
  • 英國將發布聖誕解封計劃,全國放鬆7天!明年4月前恢復正常!多所大學...
    聖誕解封計劃,全國放鬆7天  二次封國將於12月2日結束,但政府將推出更加嚴厲的三級封鎖措施  鮑裡斯將發布「恢復正常生活」路線圖,明年4月前恢復正常  英國疫情得到緩解,實際情況遠好於科學家預估  英媒:下周起
  • 法國疫情相對趨緩 馬克龍宣布11月28日起「三步解封」
    儘管疫情「依然存在」,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24日宣布,第二波新冠疫情「高峰已經結束」,全國將自11月28日起分三個階段解除防疫封鎖措施。  馬克龍在全國電視講話中說,當前防疫措施「已經讓新冠病毒傳播速度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