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專家:川普政府創下中美建交41年來醜惡先例,臺獨欲阻兩岸...

2021-01-08 中國網推薦

黨朝勝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9日下午,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亞歷克斯·阿札爾既不顧疫情傳播風險,更不顧本已岌岌可危的中美關係大局竄訪臺灣進行活動。

關於阿札爾竄臺,有說其身份「相對不敏感」,對中美關係傷害有限;還有說阿札爾是為疫情去臺「取經」,情有可原。不論何種說辭,都是詭辯!畢竟,阿札爾是川普內閣要員,對外代表美國政府,無論職責為何,此行的直接後果都是對中美關係的嚴重傷害。因為中美建交前提之一就是:美國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建交後臺美間只能發展非官方關係。

然而,川普為何在中美關係正處於「自由落體」的危險時刻還派重要閣員竄臺?

首先,從較長時域看中美關係正處於「道路選擇困惑期」。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華民族進入偉大復興關鍵階段。中美關係何去何從也正面臨道路抉擇。一條道路是建構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對中美雙方乃至全人類都是福音。而還有一條道路是美國重建阻隔之牆,讓中美關係陷入「新冷戰」,進而繼續封殺圍堵中國。這是部分美國右翼或稱「鷹派」的選擇。他們視中國崛起為挑戰,擔心中國這個新興大國搶去其世界老大位置。為此,他們先後推出「亞洲再平衡戰略」與「印太戰略」。這不僅讓中美關係近年日趨緊張,也讓其他國家陷於兩難選擇。不過,美國國內反思之聲已起,要求改變使「美國孤立」的現行外交政策。

其次,近期川普正處於「尋求連任的焦慮期」。4年前,川普靠「美國優先」擊敗希拉蕊,但4年後美國到底改變了多少,是變好還是變壞?美國選民其實早有結論。但川普似乎還要再努力一把,甚至有人揣測他會在中美關係上「碰瓷」,以「英雄」之姿爭取選民保衛政權。今年來,川普打「臺灣牌」的頻率也大大增加。

其三,必須有臺灣當局配合演出,這對川普來說非常重要。美國「川普們」反華,既有不希望中國挑戰其世界老大地位的考慮,更有連任選舉的現實需要,「臺獨」分子「抗中」,既阻撓破壞中國統一甚至中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的幻想,也有其一黨一己政治私利考量。兩者在動機與目的上驚人相似。天雷勾動地火,於是兩者走到一起,合演了一場阿札爾竄臺的政治秀。

雖然阿札爾竄臺創了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的惡例,為了勝選甚至不排除還有其他「非典型」政治事件發生,但總體而言,這些終究只是中美關係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小漩渦、小暗礁,根本阻擋不了大河東去的潮流。當年美蘇間之所以能形成「冷戰」局面,是因雙方分屬不同陣營且尖銳對立。當今中美關係則不同,雙方早已形成互聯互通互融互惠局面,兩國同屬地球村,是難以分割的重要組成。並且,美國絕不會因中國「失敗」而獲利,中國也絕不願在美國衰落中獨榮。當今世界是一損俱,一榮俱榮,何況,中美兩個文明同樣具有最大包容性,不會發生所謂「文明衝突」,中美兩國人民也有足夠智慧處理和管控危機。

事實上,真正可憐的卻是被「臺獨」勢力綁架的臺灣同胞。阿札爾竄臺雖可讓「臺獨」分子炫耀一陣,但終不過如同節日焰火,雖一時亮眼,然事前準備、事後清理所需代價實在沉重。更重要的是,這件事不僅給惡化的兩岸關係火上澆油,更讓臺灣社會進一步分裂,讓臺灣繼續深陷亂與窮的惡性循環。(責任編輯:唐華)

相關焦點

  • 川普涉嫌觸犯「叛國罪」 或宣布與臺「建交」
    對此,不分共和黨、民主黨、多位人士紛紛譴責暴力行為,並指責川普煽動暴力,就連西方盟國都對川普破壞民主制度表示震驚和不滿。《華盛頓郵報》則直指川普涉嫌觸犯「叛國罪」。華盛頓郵報指出,2018年川普失去了眾議院,11月失去了總統職位,隨即又失去參議院,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他開啟了瘋狂莫斯,甚至煽動暴民攻擊國會大廈,企圖迫使選舉結果失效,並無視人民的意願任命自己為下一任總統。
  • 川普一再與蔡英文勾肩搭背,將成為引爆中美關係的火藥桶
    作者:王德華川普星期一在華盛頓的演說中公布了他「美國優先」的國家安全戰略,他在演說中直接指明中國跟俄羅斯是美國的「對手」。他還明指將依據《臺灣關係法》,協助臺灣正當防衛威懾外來脅迫。這與歐巴馬總統在2015年發表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完全沒有提到臺灣有明顯不同。
  • 美專家要讓川普宣示臺海為國際公海 網友:做夢吧你
    【環球網綜合報導】22日,臺綠媒《自由時報》援引了一篇美媒的報導稱,多名美國專家日前宣稱美國總統川普應該「宣示臺海為國際公海,表明美國將在此執行自由航行任務」。what?!國際公海本是由《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框定,什麼時候輪到讓美國自己插手幹預了?
  • ...海峽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 ——評《兩岸關係40年曆程(1979—2019...
    本書建立在專業性基礎上,非常值得關注兩岸關係的學者、涉臺智庫和官員以及關心國家統一的各方面讀者閱讀。  讀完全書,掩卷長思,對一個中國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的認知更加深刻強烈。臺灣與大陸聯繫歷史悠久,康熙時期從明鄭手裡收回成為福建的一個府,1885年建省。1895年因《馬關條約》被日本割去。1941年12月,中國政府正式對日宣戰,宣布廢除中日之間的一切條約,《馬關條約》理所當然作廢。
  • 川普要下臺卻在臺灣搞起「么蛾子」,原來暴露了蓬佩奧的小九九
    針對川普政府和臺灣民進黨當局不斷勾連的這些小動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1日表示,中方對此堅決反對,予以強烈譴責,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停止任何提升美臺關係、加強與臺軍事聯繫的言行。在當天的例行記者會上,趙立堅說,美國政府在臺灣問題上是向中方作出過嚴肅承諾的。
  • 川普令島內生出"棄臺論" 怕被他擺上"生意天平"
    經貿方面,臺灣積極爭取TPP第二輪談判,但川普執政,重啟TPP可能性低,兩岸關係不好,臺灣很難參加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臺灣在經貿上恐成亞細亞孤兒,也可能連鎖影響到臺當局的新南向政策。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建甫呼籲,臺灣應儘快與美方洽籤FTA,另外,臺灣在加強南向力的同時,也要顧及中國大陸市場,西向力道也不可少。
  • 胡利奧·裡奧斯:美國遏制政策是中美關係惡化主因
    一文,作者為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裡奧斯。文章摘編如下:我們不應忽視以下事實:在2002至2012年,當前趨勢就隱約可見,中美對抗有長期存在的可能性。例如在歐巴馬執政時期,美國就提出了「轉向亞洲」政策,希拉蕊·柯林頓2011年還在《外交政策》上公開發文,提出美國要在亞太地區實現軍事和外交上的再平衡。中美對抗也並非憑空發生。
  • 雞年中美「犯太歲」,今年就鬥「川普雞」!
    >叨姐閒來無事翻閱老黃曆,意外發現,中美建交後的幾乎每一個雞年,兩個大國都猶如鬥雞附體,免不了一番激烈爭鬥!這不,又到了一個雞年,且碰上空前好鬥的「川普雞」在美帝登基,這一個雞年看來很難太平了。為了鬥倒「川普雞」,先從歷史找點經驗吧。1981年是中美關係建交以後的第一個雞年。在這個雞年的1月20日,羅納德•裡根就任美國第40任總統。
  • 川普令島內生出「棄臺論」 怕被他擺上「生意天平」
    經貿方面,臺灣積極爭取TPP第二輪談判,但川普執政,重啟TPP可能性低,兩岸關係不好,臺灣很難參加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臺灣在經貿上恐成亞細亞孤兒,也可能連鎖影響到臺當局的新南向政策。臺灣經濟研究院院長林建甫呼籲,臺灣應儘快與美方洽籤FTA,另外,臺灣在加強南向力的同時,也要顧及中國大陸市場,西向力道也不可少。
  • 【兩岸年度策劃8】2021,亮劍「臺獨」,決不手軟!
    【兩岸年度策劃8】2021,亮劍「臺獨」,決不手軟!  【題記】2020年是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這其中既有前所未遇的「不平凡」挑戰,更有兩岸同胞攜手同心,共同創造的「不平凡」成果。中國臺灣網【兩岸年終策劃】系列評論,帶你回顧2020,展望2021。祖國統一的大勢不可撼動,但前進道路不可能一帆風順。兩岸關係發展「要準備走曲折的路」,更要及時復盤,克難前行。  2020年剛剛過去,臺灣防務部門日前搶先為解放軍軍機做了一次「年終總結」。
  • 蔡英文語調放軟了,稱願促進兩岸對話?國臺辦回應
    導讀:據媒體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在進行元旦致辭時稱,待疫情控制住的時候,期盼兩岸恢復正常有序的交流,增加理解、減少誤解。對此,國民黨表示,既然蔡英文強調她處理兩岸事務的一貫原則,就應該拿出誠意。並且指出希望蔡英文能夠認真思考內部的不同主張,真正把「在野黨」當作共同解決問題的夥伴,而不是批判「在野黨」提出的兩岸關係處理辦法,來轉移自己執政不力的焦點。而藍營民意代表陳以信卻認為蔡英文確實希望兩岸關係穩定。因為隨著美國新總統的上臺,中美關係會發生改變,蔡英文也需要對兩岸政策進行調整。
  • 馬英九前兩岸智囊:2021年兩岸對話「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文章認為,中美處在選後過渡期間,雙方理應如同美國華裔學者李成所說:「抓住美國大選帶來的機會,重新評估過去幾年相互間的政策和舉措,重新整理互相打交道的思路及方式,爭取及推動中美關係轉危為安、走向緩和」;而當務之急則是「恢復公共衛生對話和合作、恢復應對氣候變遷的合作,以及建立危機管控機制。」
  • 川普與溫和派決裂,將中美對抗的油門踩到底
    繼本月25日,他高調行使總統豁免權,赦免了前國家安全顧問麥可·弗林(Michael Flynn)之後,又於26日再次行使人事任免權,對外交政策專家和安全機構人員執行了一輪「大清洗」,就連前國務卿基辛格這樣的元老人物也被「紅牌罰下」。相信在川普正式完成總統權利交接後,美國很快就要出臺新法律來限制總統濫用上述權利。
  • 中美建交30周年和平友好紀念雕塑落戶長春
    中美建交30周年和平友好紀念雕塑《和平之星》落戶長春  東方網4月14日消息:13日,本應是春日融融的季節,長春市卻迎來漫天飛雪。儘管如此,中美建交30周年和平友好紀念雕塑活動依然如期舉行。
  • 海外網評:川普政府對華政策「一敗塗地」
    川普也因此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兩度遭彈劾的總統。此外,1月11日美國國土安全部代理部長查德·沃爾夫宣布辭職,川普的內閣進一步縮水,越來越多的官員開始「切割」他們同現任政府的關係。可以說,距離任期結束不足10天,本屆美國政府敗相盡顯。隨著美國政壇「變天」,如何看待川普政府「政治遺產」成為輿論熱議話題。
  • 1972年中美關係正常化,為何1979年才建交,和這個條約有很大關係
    1971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秘密訪華,這開啟了中美兩國交流的狀況。1972年,美國總統基辛格訪華,這標誌著兩國關係的正常化。尼克森這次訪華,雙方達成了很多共識,關係也可以說更進一步。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交。上面這些歷史很多人都知道,我們在學習外交史的時候都學習過。不過為何1972年兩國關係正常化了,1979年才建交,這個很多人都不知道。可以說,這和一個條約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