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值得銘記的時間: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曾珺 東方紅啦

4月24日是「中國航天日」,50年前的今天,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拉開了中國人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類的序幕。

人類自古以來都不忘仰望頭頂上的星空,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1957年10月4日註定要載入人類史冊,這一天,蘇聯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蘇聯的成功毫無疑問轟動了全世界。當年11月2日,毛澤東率中國代表團前往莫斯科參加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四十周年的慶祝典禮,在莫斯科機場專門就此事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蘇聯發射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件,人類進一步徵服自然界的新紀元從此開始了。」

毛澤東到達莫斯科的第二天,蘇聯又成功發射了第二顆人造地球衛星。一個月後,美國研製的第一顆人造衛星也準備上空,遺憾的是,這一次發射失敗了。直到1958年1月31日,美國才將一顆只有7公斤重的「探險者一號」衛星送上太空。

蘇聯和美國相繼成功發射衛星的消息引起中共中央和國內科學界的高度重視。在蘇聯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後,當時分管科學技術的副總理聶榮臻向時任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張勁夫吩咐,科學院要密切注意這方面的情況。副院長竺可楨、力學所所長錢學森、地球物理所所長趙九章等建議開展中國的衛星研究工作。1957年我國工農業生產總值只有1388億元,就準備專門撥款2億元發展人造衛星。

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共中央召開八大二次會議,會議期間,蘇聯於15日又成功發射了第三顆人造衛星。毛澤東在會上提到中國要自己搞衛星一事,他說:「蘇聯衛星上天,我們想不想搞個把兩個衛星,我們也要搞一點衛星。」

「我們也要搞一點衛星」,正式點燃了中國人搞衛星的熱情。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新華社發

從「581」任務到探空火箭先行一步

黨中央設想搞衛星後,中國科學院迅速組織落實,將研究人造衛星列為1958年第一項重大任務,準備為1959年國慶十周年獻禮。這就是在當時被列為絕密的「581」任務。

在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召開的同年7月,中國科學院向聶榮臻報告,我國衛星發射規劃分三步走:第一步發射探空火箭,第二步發射小衛星,第三步發射大衛星,苦戰3年,實現我國第一顆衛星上天。為實現「581」任務,成立了以錢學森為組長,趙九章、衛一清為副組長的581組,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著。

581組聯合院內外31個單位,鏖戰數月,在10月的中國科學院躍進成果展覽會保密館展出了衛星和火箭的設計圖與模型,讓參觀者確實興奮了一段時間。

其實,以當時中國的國情而言,搞衛星的條件是不成熟的。模型有了,但距離真正的衛星還差得很遠,基於當時國內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條件,一些設想也存在考慮不夠充分等問題。10月,由著名科學家趙九章、衛一清、楊嘉墀、錢驥等組成的「高空大氣物理代表團」赴蘇聯考察。

在蘇期間,他們雖然沒有接觸到人造衛星的具體研製工作,但蘇聯先進的工業和科技還是給這些科技工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意識到,以中國目前的國力尚不具備發射人造衛星的成熟條件,應該先從火箭探空做起,走自力更生的道路。

根據科學家的建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對「581」任務作了調整,決定暫停衛星研製工作,集中力量先搞探空火箭研發。這個建議得到鄧小平的有力支持,當時,他剛剛參加毛澤東主持召開的一系列糾正「左」傾錯誤的工作會議,正在思考重新編制國家發展的各項指標。1958年底,鄧小平明確指出:「衛星明後年不放,(現在放衛星)與國力不相稱」「衛星還要放,但是要推後一點。」

由於收縮了戰線,集中了力量,中國很快在探空火箭研製方面有了突破性進展。

1960年2月19日,中國第一枚自己設計研製的液體火箭在上海發射成功。這枚簡陋的小型探空火箭飛行高度儘管只有8000米,卻標誌著中國在奔向太空的漫漫徵途上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5月28日,毛澤東在上海考察時還專門參觀了這枚火箭。當他得知火箭的射程高度為八公裡時,說:「不算太低,亦不算高。」他鼓勵科研人員要從八公裡到二十公裡、二百公裡地搞上去。此後,各種不同用途的探空火箭相繼上天。

1964 年,中國的高精尖技術取得了飛速發展。6月29日, 我國自己研製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發射成功。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與此同時,中國在衛星能源、衛星溫度控制、衛星結構、衛星測試設備等方面都取得了單項科研成果。

科學家們認為,中國發射衛星可以提上日程了,並將加大衛星研製力度形成黨組建議上報。在當年12月三屆人大會議期間,趙九章上書周恩來,建議可以抓衛星工作了。與此同時,錢學森致函聶榮臻副總理,也建議早日將衛星計劃列入國家任務。

這是在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展廳內拍攝的東方紅一號衛星備份星(2016年4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東方紅一號」成功升空

1965年1月,周恩來批示了中國科學院提出的研製衛星的具體方案。8月,親自主持召開了中央專委會議,原則上批准了中國科學院《關於發展我國人造衛星工作規劃方案建議》。

會議決定將人造衛星研製作為國家尖端技術發展的一項重大任務,同時確定了整個衛星工程的分工負責制,即:由國防科工委負責組織協調,中國科學院負責衛星本體和地面檢測系統,七機部負責運載火箭,國防科委試驗基地負責建設衛星發射場。

因為衛星工作規劃方案是1月份正式提出的,所以將人造地球衛星工程的代號定名為「651」任務。隨後,中科院提出1970—1971年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報告,從此,中國人造衛星從全面規劃階段,進入工程研製的實質階段。

1965年10月20日至11月30日,受國防科委委託,中科院在北京召開歷時42天的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總體方案論證會,確定我國第一顆衛星為科學試驗衛星。專家們認為,雖然中國衛星工程起步較晚,但起點要高,第一顆衛星在重量、技術上要更先進。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重83.6公斤,美國的只有7公斤,中國第一顆衛星應在重量和技術上都超過美蘇兩國。會議最後確定中國第一顆衛星為100公斤左右。

「東方紅一號」「東方紅」樂音盒

在衛星的命名和呼叫信號問題上,大家也展開了討論。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呼叫信號是「滴滴答答」的電報碼,遙測信號是間斷的。中國的衛星應該在技術和性能上超過蘇聯,遙測信號應該發射一個連續的信號。並且,這個信號應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對外呼號是《東方紅》樂曲。時任衛星總體組組長何正華建議以此命名,得到了大家一致同意通過。《東方紅》是抗日戰爭期間,陝西佳縣城北張家莊村一個名叫李有源的農民創作的一首頌歌。這首歌寫出了對領袖毛澤東及中國共產黨由衷的感激之情,一經傳唱,就紅遍大江南北。

1966年5月,經國防科工委、中科院、七機部負責人共同商定,將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取名為「東方紅一號」。1967年初,正式確定《東方紅》作為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播放音樂。12月,正式命名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為「東方紅一號」。總體目標概括為:上得去、抓得住、看得見、聽得到。

「東方紅一號」的研製歷盡艱辛。當時,「文化大革命」剛剛開始,許多承擔研製任務的機構受到諸多限制。關鍵時刻,周恩來總理和聶榮臻副總理於1967年初當機立斷,組建以錢學森為院長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其編入軍隊序列。由此,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獲得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研製環境。

1970年4月23日,「東方紅一號」衛星終於完成發射前的準備工作,達到發射要求。24日清晨7時,周恩來向毛澤東報送關於發射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請示報告。當天,毛澤東閱後指示:照辦。

這是位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載人航天發射塔架(2016年4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陳曄華 攝

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44秒,操作員胡世祥在發射控制臺按下「點火」電鈕,重達173公斤(這個重量比之前預想的重了73公斤)的「東方紅一號」衛星從中國西北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升空,整個戈壁灘為之震顫。

在錢學森當天的行程中,對此有短短兩三行的簡單記述:晚,組織領導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工作,衛星按預定軌道正常運行,發射後15分鐘,即接收到衛星上播放的清醒嘹亮的《東方紅》樂曲。

21時50分,國家廣播電視局報告,收到從「東方紅一號」播放的樂曲《東方紅》。22時整,周恩來接到羅舜初將軍的電話報告。當周恩來電告毛澤東這個好消息時,毛澤東高興地扔掉手中的菸頭,說:「好,太好了!總理,準備慶賀!準備慶賀!」在當年的五一國際勞動節,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了參與研製和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的代表。

「東方紅一號」通過北京上空時人們爭相眺望的激動場景。新華社發

就這樣,我國成為繼蘇聯、美國、法國和日本之後,世界上第5個用自製火箭發射國產衛星的國家。25日早上6時,「美國之音」搶先向全世界報導中國成功發射第一個衛星的消息。當天上午,周恩來在廣州召開的「三國四方」會議上高興地宣布:「為了慶祝你們這次會議的成功,我獻來一個禮物,這個禮物就是昨天晚上我們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會場頓時響起熱烈的掌聲。

18時,新華社授權向全世界宣布——

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衛星運行軌道,距地球最近點439千米,最遠點2384千米,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的夾角60.5度,繞地球一周114分鐘。衛星重173千克,用20.009兆周的頻率播送《東方紅》樂曲……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逄先知,馮蕙主編;陳晉,李捷,熊華源,吳正裕,張素華副主編.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周恩來年譜 1949-1976[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7.09.

[3]鄭成良總策劃;張現民主編.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錢學森年譜 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5.10.

[4]武漢文史資料 親歷 親見 親聞 大型文史月刊 總第95期[M].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中共文獻研究會編. 鄧小平與改革開放 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5.05.

[6]李選清,柳剛. 問天之路 中國航天發展紀實[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8.04.

[7]顧保孜.毛澤東與他的飛天夢[J].湘潮(上半月),2017,(第10期).

展覽資訊來源:微信公眾號」國家博物館"「航天博物館"

作者:曾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責編:小林

網編:小林

圖片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

監製:方丹敏

東方紅啦

推薦閱讀

世界讀書日|毛澤東說的到底是誰??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東方紅啦FM|周恩來與鄧穎超的別樣情書

七百裡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

啊,老朋友再相見!中國與南斯拉夫的交往小史

中共北京市委前線雜誌社新媒體矩陣

東方紅啦

前線客戶端

中國大學生網

前線理論圈

原標題:《一個值得銘記的時間: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截至4月21日24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
    4月21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0例,其中23例為境外輸入病例,7例為本土病例(黑龍江7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3例,均為境外輸入疑似病例。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28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784人,重症病例減少4例。
  • 為什麼計算機時間和眾多程式語言要從1970年1月1日開始算起
    為什麼計算機時間和眾多程式語言要從1970年1月1日開始算起 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那就是你知道為什麼計算機時間和眾多的程式語言的時間都要從1970年1月1日開始算起呢,時間計時起點到底為什麼是 1970年1月1號呢?
  • 皇馬-巴薩:北京時間4月24日2點45分直播
    巴薩將造訪伯納烏進行不僅是西甲聯賽,可能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賽事,比賽時間是4月23日周日晚8點45分,這份指引將幫助你找到準確的直播時間。周日,4月23日美國——洛杉磯(11:45)、紐約(14:45)加拿大——溫哥華(11:45)、多倫多(14:45)拉丁美洲——墨西哥城(12:45)、波哥大(13:45)、聖地牙哥(15:45)、布宜諾斯艾利斯(15:45)巴西——巴西利亞(15:45)英國——倫敦(19:45)法國——巴黎(20:45
  • 6月23日,一個值得留學人員銘記的日子
    (視頻剪輯自國家留學基金委與神州學人編輯部2014年7月聯合攝製的《中美留學35年》專題片)視頻剪輯:神州學人 惠娟1978.6.23 農曆五月十八•周五鄧小平同志聽取教育部關於清華大學工作問題匯報時的指示時間:1978年6月23日下午3時半至5時半參加人:方毅、蔣南翔、劉西堯、劉達關於清華大學工作及有關問題的匯報(略)鄧小平指示:
  • 圖解:截至2020年11月27日17時24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
    (CET)的2020年11月27日17時24分,全球疫情概況如下:  確診(累計):60,534,526例  確診(新增):441,157例  死亡(累計):1,426,101例  死亡(新增):9,310例
  • 2017年寶瓶座流星雨廣州最佳觀賞時間:5月6日2時21分​起
    寶瓶座伊塔流星雨觀賞時間:2017年5月6日3時至4時  廣州地區最佳觀賞時間:2017年5月6日2時21分  金羊網訊記者張愛麗、通訊員李建基報導:據廣東天文專家透露,有著著名的哈雷彗星「血統」的寶瓶座伊塔流星雨5月6日將達到極盛
  • 蘋果證實時間調到1970年1月1日手機變磚
    「把iPhone的時間手動調節到1970年1月1日,再重啟之後手機就變磚了。」這個說法並不是玩笑。昨天記者從蘋果官網上了解到,蘋果證實一些iOS設備確實存在這樣一個漏洞。「手動將iOS設備的日期設置到1970年5月或之前時間,你的iOS設備將無法重啟。」蘋果稱。蘋果表示,即將發布一個系統更新來解決這一問題。
  • 中科院:2010年清明準確時間為4月5日5時30分
    新華社南京4月4日電 (記者 蔡玉高、周潤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介紹,根據新近出版的《中國天文年曆》,今年清明的準確時間為5日5時30分。新華社南京4月4日電 (記者 蔡玉高、周潤建)細心的公眾不難發現,與春節、元宵節、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不同的是,清明節卻「屬」陽曆,其日期基本落在陽曆的4月4日-6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表示,我國古代無論是計時,還是記一人的生辰,都是以農曆為依據的,這也註定了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基本都是以農曆時間為準,如春節是正月初一,中秋是八月十五。
  • 天文學家:今年立春準確時間是2月4日12時33分
    新華網天津2月3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關於今年立春的時間,社會上流傳著三個版本,有的說是2月3日立春,有的說是2月4日立春,還有的說是2月5日立春,到底哪天立春呢?天文專家表示,按照紫金山天文臺發布的權威年曆,今年立春的準確時間為2月4日12時33分。
  • 2018流星雨日曆表 2018年有4場流星雨值得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月的31日,「超級月亮」又將出現,「一個月內出現兩個滿月,此時月亮距離『近地點』還相去不遠,因此它也是『超級月亮』,一個陽曆月中出現兩次『超級月亮』,這是非常少見的。」王玉民補充道。與「最大滿月」相對的,今年還將出現一個「最小滿月」,在7月28日的4時20分,此時滿月正好經過遠地點,「最小滿月」的地心視直徑約28.97角分。
  • 瀋陽1月3日12-24時新增2例確診病例 行動軌跡公布
    中新網1月4日電 據瀋陽市衛健委網站消息,2021年1月3日12時至24時,瀋陽市新增2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均為2020年12月23日境外輸入病例尹某某的關聯病例,現已轉入定點醫療機構隔離治療,病情穩定。
  • 2020年清明節氣時間 4月4日15時38分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4月4日15時38分迎來「清明」節氣。此時節,正值仲春與暮春之交,梧桐枝上始含英,新鶯嘹亂柳煙低。  天津市天文學會副理事長李梅叢介紹說,每年4月5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氣開始。「清明」含義是氣候暖和,草木萌發,杏桃開花,處處給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覺。
  • 明晚8月21日夜間24時,全國成品油第三次上調
    油價最新消息:今日2020年8月20日星期四,時間悄然而去,明晚又到國內成品油調價窗口開啟的時間了,這次是今年來的第十六次調價,在本輪計價周期中原油變化率正值堅挺!
  • 2020年2月4日21時30分至2月5日15時30分遼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情況
    2020年2月4日21時30分至2月5日15時30分,遼寧省新增7例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其中瀋陽市4例,大連市1
  • 北京時間與真太陽時以及換算方法!
    同一個北京時間出生在不同的地區,時辰有可能是不一樣的。比如:春分前後北京時間早6點,在上海已經是卯時了,在新疆卻剛剛到寅時甚至丑時。那麼,究竟如何準確的確定時辰呢?本文詳細闡述了北京時間、平太陽時和真太陽時的定義,及其相互間的換算方法。
  • 萬年曆 | 回歸21年,澳門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
    1999年12月20日零時,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文化中心舉行政權交接儀式,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澳門回歸祖國。以後每年12月20日澳門都舉行紀念活動,今年12月20日為澳門回歸21周年紀念日。   光陰荏苒,21年,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足以令一個地方的發展,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慶祝澳門回歸21年,萬年曆App就和大家一起來"憶當年",看看澳門的"前世今生"!
  • 油價調整最新消息:8月21日24時或將迎來年內「第三次」上調
    油價調整最新消息今天是2020年8月19日星期三,離本輪國內成品油調整窗口開啟只剩下兩日時間,也是八月中的第二次油價調整,首次是因上調幅度不足50元/噸紅線以擱淺結束的,本輪的話就沒那麼幸運了,從本輪統測周期開始其掛靠的預計上漲幅度連漲七日,從目前的統測數據來看,本周五成品油價將無疑會迎來上調。
  • 11月21日24時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況
    河南廣播電視臺交通事業部記者從河南省衛生健康委獲悉:2020年11月21日0時-24時,我省無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4例無症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截至11月21日24時,我省累計報告本地確診病例1273例,其中死亡病例22例,出院病例1251例。累計報告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5例,10例出院,5例正在定點醫院接受治療。自1月21日起,我省已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40603人,目前有16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
    文 / TIER2020-11-24 08:35:09來源:FX168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基礎知識 | 飛機時控制項日期時間識別
    使用短橫線"-"間隔開年、月、日為擴展格式。日曆日期表示法年為4位數,月為2位數,月中的日為2位數,例如,日期(2019年12月9日)可表示為2019-12-09,或20191209。但2005-W011是從2005年1月3日開始的,前幾天屬於上年的第53個日曆星期。每個日曆星期從星期一開始,星期日為第7天。第一個日曆星期有以下四種等效說法:本年度第一個星期四所在的星期;1月4日所在的星期;本年度第一個至少有4天在同一星期內的星期;星期一在去年12月29日至今年1月4日以內的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