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絡上流傳著一段視頻,一個「熊孩子」在公交車上疑似故意地伸腳踢了坐在前面的一名成年男子,隨後該男子的舉動令人震驚,他把孩子舉過頭頂,摔在地上,隨後還狠狠地踩踏了幾下。令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這段視頻下的評論,點讚最高的一條評論說:「這個人幹了我不敢幹的事情……」竟有超過3萬人為這條評論點讚。很多人對成年男子的內心狀態表示理解,他們都有被熊孩子的惡劣行徑所困擾的經歷,這段視頻因此激發了大家對「熊孩子」這個群體的憤怒之情。

可是,視頻中男子的行為完全失控了,他像是在和一隻猛虎搏鬥一般,使出了渾身的力量。在激動的情緒面前,這名男子失去了理智。在日常生活中,因為情緒失控而出現行為失控的情況,其實相對少見。很多時候,我們感覺痛苦或難過,但是在他人面前我們依然保持微笑,只有夜深人靜時,才會自己一個人躲在被子裡流眼淚。
真正令我們行為失控的情緒,往往是那些異常激烈和具有衝擊力的感受,最常見的是憤怒。在電影《七宗罪》當中,編劇引用了天主教教義所包含的七宗罪。電影結尾,犯罪分子將年輕警探的妻子殺害,斬下頭顱裝箱,快遞到曠野上時,年輕的警探為之震驚。「報復我吧,憤怒吧。」犯罪分子帶著嘲諷語氣朝警探說道。

這位年輕的警探被徹底激怒了,極度的暴躁、憎恨和憤怒最終使他的行為失去控制,在極端的仇恨中他開槍擊殺了謀害妻子的犯人。另一種可能令我們行為失控的情緒是羞恥。我們常說的「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形容的就是羞恥感。在兒童時期,小孩子對兩性意識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在半知半解的階段也會為如廁的事情而感到羞恥。
我記得自己上幼兒園的時候,有好幾次尿褲子的經歷,那種不敢聲張和不能表達自己要去廁所的羞恥感,是令人極度緊張和不知所措的。後來,在成人之後,我才發現自己的經歷並非孤例,我不止一次聽到其他人談到自己兒時尿褲子的經歷。在兒童時期,小孩子的確常常因此而感到羞恥,而這種羞恥感很可能會深深地留在記憶中,伴隨我們一生。

在成人之後,羞恥感慢慢變成一種非常隱秘的感受,它偶爾才會出現,但並不會被我們明顯地意識到。在心理諮詢當中,很多受情緒困擾的來訪者或多或少有一種對自身負面情緒的「病恥感」,他們會感覺自己竟然無法應對如此簡單的情緒,這是一件令人羞恥的事情。所以,他們無法向身邊的人尋求支持,只能自己一個人憋著,久而久之,這種負面情緒積壓,會導致個體行為失控。

例如,抑鬱的情緒導致活力持續降低,甚至人們無法控制自己按時起床;焦慮的情緒會引起過度的緊張,身體出現各種疼痛或肌肉緊張的症狀,無法讓自己處於正常的放鬆狀態。
不止一位來訪者在諮詢過程中告訴我,這是他們第一次把「這件事」告訴別人,而我的反饋是接納和理解,讓他們感覺到原來因為「這件事」而出現的負面情緒,並不是不可理解的、脆弱的、瘋狂的、懦弱的、無能的。如此,那種「病恥感」會開始漸漸消退,這正如類似尿褲子這種令人「羞恥」的事情,首次在他人面前暴露出來,你才會發現原來大家都有類似的感受,此時,多年來積壓的羞恥感就得以釋放了。

小編認為,對待任何的事物都要保持良好的心態,這個才是最重要的,心態如果不好的話就會出現上面說的情況,易怒,容易情緒失控,其實這是一種心理隱藏心態,自己心理上的問題,好點的解決辦法就是多看些正能量的東西,讓自己保持最好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