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母網訊 記者從煙臺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獲悉,從今年12月1日開始,新出廠的自行車實行全國統一編碼,市民購買自行車要按照實名登記,此舉將在一定程度上遏止自行車被盜案件的發生。
有關人士:解讀新編碼
今年10月,商務部、公安部、工商總局和質檢總局發布了《關於規範自行車購銷管理的通知》的決定,要求從12月1日開始,凡是新出廠的自行車都要在車上打上唯一的15位編碼。
昨天上午,記者採訪了國家物品編碼中心煙臺辦事處的尹先生,請他介紹一下自行車新編碼的有關情況。
尹先生告訴記者,這個15位的編碼包括一輛自行車的基本信息,代表一輛自行車的身份,實際上就是自行車的「身份證」。它具有唯一性,每一輛自行車只有一個編碼,在全國範圍內不會有重複編碼出現。
據了解,每輛新自行車的編碼採用的是15位全數字代碼結構,共有4部分組成,從左至右依次是企業代碼、車種代碼、生產年份代碼、生產流水號代碼。其中,1到4位是企業代碼;第5位是車種代碼;6到7位是生產年份代碼;8到15位是生產流水號代碼,與企業代碼、車種代碼、生產年份代碼一起唯一地表示某一輛自行車。
那麼,對於廣大市民來說,這個新編碼有什麼作用呢?煙臺市質監局信息所主任陳磊說,新編碼對於相關的管理部門來講,能快速採集數據,並及時查找核對車輛。市民購車時將進行實名登記,如果車輛丟失,可憑購車發票報案,公安機關破案後將更容易找到自行車的失主。
購車市民:不重視登記個人信息
雖說自行車「實名制」的實行將給市民帶來更多的安全保障,可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很多市民對這一規定卻是毫不知情。
前天下午,一位正在商場挑選自行車的高中生小劉告訴記者,沒聽說有什麼新規定,而且他認為買自行車最重要的三個方面是:性能、款式、價格,至於說要不要登記個人信息實在是無所謂。
在幸福中路的一家自行車專賣店,市民王先生付款後就要推著車子離開,記者在旁邊提醒王先生登記個人信息,王先生猶豫再三後說:「太麻煩了吧?我的信息都叫別人掌握了,萬一被人拿去幹壞事怎麼辦?」
當然,也有不少市民對自行車「實名制」大聲叫好。
家住北大西街的孫先生前段時間接連丟了兩輛自行車,後來聽說警方找回了一批被盜車輛,但就是領不出來,因為孫先生丟的幾輛車都沒有打鋼印,無法證明自己就是失主。聽說自行車「實名制」開始實行了,孫先生高興地說,以後要買輛刻有新編碼的自行車,而且一定吸取教訓,買車的時候就登記。
派出所民警:增強防範意識最關鍵
其實,無論是以前給自行車打鋼印還是現如今的自行車「實名制」,都是為了減少自行車被盜案件的發生。而有些市民防範意識的薄弱,給犯罪分子提供了可趁之機。
在北大西街派出所門前停放著40多輛自行車,這些自行車是民警於今年6月份從一個自行車盜竊團夥手中繳獲的,當時共有80多輛。然而,已經過去了將近半年的時間,還有一半以上的自行車沒有找到失主。
談到這個問題,北大西街派出所一位負責被盜自行車返還工作的民警深有感觸:「 大部分追回的自行車上都沒打鋼印,一輛車好幾個人來認領,可誰也無法證明自己就是失主,應該還給誰?」民警認為,有些市民不願意打鋼印是嫌太麻煩,也有市民覺得自行車不值錢,丟了也無所謂,這些想法是要不得的。現在自行車「實名制」開始實行了,如果市民不增強防範意識,那麼也很難從根本上解決自行車被盜的問題。(記者徐睿 通訊員陳磊 攝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