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夢」到「噩夢」,加州高鐵依然是沒有盡頭的「水中月」。這場「竹籃子打水」,有著美國體制帶來的痼疾。
儘管從1981年最初設想連接8個城市,到2008年的上連舊金山、下接洛杉磯的南北鐵路,規模縮小很多,但在美國造高鐵,耗資令人咋舌。
從2008年立項到2015年動工,耗時7年的前期策劃仍然漏洞百出——時任加州高鐵管理局局長和州長居然在沒有獲得建設所需的土地之前開工,導致官司不斷,被迫屢次修改規劃。去年11月,美國政府的審計報告提到,加州這個「決策失誤導致成本超支數十億美元」。到了2018年3月,加州高鐵的估算成本已高達773億美元,而且隨著物價上漲,這一成本還將繼續上升。
而恰恰就在加州「磨洋工」的10年間,無形的成本又上升了不少。根據美國法律,加州高鐵必須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運營,因此算上投資成本,想要實現收支平衡,加州高鐵的票價將會昂貴到讓它失去廣大市場。曾考慮投標加州高鐵的日本鐵路公司也因認為難以確保盈利而選擇放棄。
「一再遭遇訴訟、地質勘探失誤、官僚主義、成本膨脹,預算已飆升至770億美元,還沒有可靠的融資計劃……」上周,紐瑟姆終於承認加州高鐵項目失去控制,並表示將縮減項目規模,只完成原定計劃的七分之一左右。
面對已上馬10年、耗資巨大的高鐵項目突然取消,一直被加州環保主義者痛批的「煤炭總統」川普藉機表達了強烈不滿,不斷發推特抨擊「整個項目是『綠色』災難」。更讓他氣急的是,紐瑟姆不但不肯償還前期的撥款,還以「火車已經出站」來形容這個尾大不掉的高鐵項目並要挾聯邦政府繼續填坑。
10年,加州高鐵從「美夢」變成了「噩夢」,離夢醒似乎遙遙無期;幾乎同一時期,中國的高鐵已修成2萬多公裡,並還在不斷擴展……
心裡「挖塞」的,也許不只是川普一個人吧。
本報記者 衛蔚 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