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金山嶺長城拍攝的銀河自拍照
打開窗戶,爬上陽臺,看天上滿天繁星,看天邊流星划過,這曾經是很多80、90後小時候的記憶,也是不少電視劇、電影中的經典橋段。在我們生活的城市中,隨著光汙染的嚴重,在大城市想抬頭看到幾乎星空已經是一種奢望,但是也有一群追星人,他們爬山涉水披荊斬棘,用鏡頭記錄壯美銀河,用鏡頭記錄星河變幻。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有「星辰大海」,其實,用手機也有機會拍攝如電腦桌面一樣的星空美圖。人民網酷玩科技邀請資深攝影師王俊峰,談談如何用手中的鏡頭,跟星空有個「親密接觸」。
相信不少攝影愛好者都欣賞過很多星空的照片,被其中漫天繁星、壯闊銀河所震撼,便有自己想親自拍攝體驗的衝動。
但一想到這麼「高大上」的拍攝主題,兩眼一摸黑,不知道何處下手,又不知道去哪拍,是不是要準備非常貴、非常高端的設備,才能拍到如此漂亮的照片。從內心就覺得它是一項非常難的拍攝任務。
其實,星空攝影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相信你看完此篇文章後,就有想拿起設備,出門拍星的動力了。
星空下的中國國家天文臺內蒙古明安圖觀測站
通常而言,拍攝星空,講究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時
要拍攝星空,天氣最為重要,一個晴朗無雲幾乎沒月亮的夜晚是最佳的選擇,如果有低於30%的雲量或一層薄雲,也是不錯的機會。所以,決定要拍攝了,先打開天氣預報網站或相關APP如「墨跡天氣」或「中國天氣通」,看看拍攝當天拍攝地的天氣如何,如果多雲、陰天或下雨雪,還是在家好好歇著,擇日再戰吧。
另一方面,因為地球自轉和公轉的緣故,我們頭頂的星河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季節,會呈現不同的景象,所以要想拍攝星空,需要對它們的運行規律有個宏觀的了解。如何探索它們的規律,就需要藉助各種模擬軟體了,比如Stellarium、 StarWalk等。它們可以模擬地球上任何位置下一萬年的星空,只需要自動獲取位置,就能顯示出當前位置的星空,並可以通過時間軸快進後退的方式來來推算指定時間的星空,還可以查看日月升起落下的具體時間。
Stellarium PC版運行界面,APP版界面略有不同,但功能基本一致。
了解了星空的情況,還需要注意的是月相的影響。有句古話說的好,「月明星稀」,當滿月或月亮比較亮的時候,拍星就會有較大的影響。
比如筆者這張在滿月之夜拍的油菜花,由於月光太亮,對曝光的影響非常大,所以拍出來的照片整體容易過曝,且星點不明顯。
滿月之夜的油菜花星軌(跡),OLYMPUS E-M1 MARKII,14mm,ISO 800,15分鐘累積曝光
為了規避這種情況,只能曲線救國,鏡頭朝北拍一張徽居星軌(跡)了。
徽居星軌(跡) OLYMPUS E-M1 MARKII ,14mm, ISO 800,35分鐘累積曝光
拍攝星空前,關於天空的準備工作要做很多,需要大家慢慢摸索。總結下筆者的經驗供參考:
農曆的二十三以後到次月的初五六較為合適。
以我國所在位置來說,每年3月就可以拍銀河拱橋了,6-9月拍銀河時機最好,冬天拍獵戶、金牛等標誌性的星座。流星雨每年有多次,每年8月的英仙座流星雨和12月的雙子座流星雨最具拍攝價值。衛星過境、凌月,銥閃等人造「天象」全年可拍。日食月食特定時間點可拍。
具體時間,可通過移步Heavens-Above等網站進行拍攝時間點精確查詢。
初春的銀河,要想在這個時間段拍到它,只能在凌晨天快亮的時候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