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城市公交是一道流動的風景線,也是一座城市對外的窗口,十米車廂既展現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也是社會的一個縮影。所以,車廂裡可能隨時會發生各種始料未及的狀況,作為一名公交車駕駛員,必須要有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處理能力,並及時調整情緒保證不受外界的影響。
2008年,36歲的楊騏銘進入懷化公共運輸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第一分公司擔任15路公交車駕駛員,在城區「兵站」至「市委黨校」這條路上楊騏銘跑了十二年。面對公交公司駕駛員流失嚴重、後繼無人的現狀,他覺得要扭轉這種局面,在樹立年輕駕駛員的職業認同感的同時大力培養新人,十多年來,楊騏銘的徒弟遍及公司的各條線路,一個叫做曾慶傑的小夥子就是楊騏銘的得意徒弟。
作為一名公交車駕駛員,楊騏銘覺得僅有過硬的駕駛技術還不夠,他還要懂得車輛維護、維修技術,讓車輛運行保持最佳狀態。所以,每次出車回來後,楊騏銘都會用自己獨到的「四字法」對車況進行判斷,每次的精準判斷都讓徒弟曾慶傑佩服不已。
「『四字法』首先是聽,就是在行駛過程當中,輪胎和傳動軸這些安全部位有沒有什麼異響;其次就是看,看輪胎螺絲還有方向機螺絲有沒有鬆動;然後是摸,摸車內的扶手是不是安全牢固,逃生艙能不能有效打開;最後就是聞,聞車內有沒有什麼異味 ;我每天都會用這個『四字法』來檢測車輛,保證車輛的正常安全出行。」曾慶傑在工作中牢記「四字法」。
「我時刻告訴徒弟這些心理狀態是不能有的,第一盲目的自信,思想麻痺;第二出現異常情況時感到出乎意料,表現驚慌失措;第三僥倖心態、圖省事、怕麻煩;第四情緒波動反常,走極端,控制能力弱等這些情況是我們『公交車』駕駛員完全不能有的。」根據多年的駕駛經驗,楊騏銘在對曾慶傑技藝指導的同時,從未忽視對他心理抗壓能力的提升。
如今,曾慶傑已從之前一名初出茅廬的實習駕駛員,迅速成長為懷化公交集團的三星級駕駛員。
「楊師傅一直是我們工作上的榜樣,他跑末班車的時候經過站臺,會刻意在那裡停留一會兒,以確保每一個學生能趕上他的這一班末班車,還有在疫情期間,他一直堅持正常出車,很少看到他休息 他的這種愛崗敬業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公交人學習 。」時隔多年,師傅的告誡警句時刻在他的耳邊迴響,師傅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影響著這個新生代的公交駕駛員。
「無論幹什麼只要用心就能做到最好」是楊騏銘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做到了,同時,他也把這些寶貴經驗毫無保留傳授給了徒弟。楊騏銘和曾慶傑這對師徒,雖然他們的崗位看似平凡無奇,但卻與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當他們開著公交車遠去時,也許你根本不認識他們。但正是因為有許多像楊騏銘曾慶傑師徒這樣的職業堅守者,才讓我們體會到了出行的便利,保證了我們出行的安全。(記者 李普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