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一人養3個孩子,供出2個大學生,二兒子以713分摘狀元上清華

2021-01-08 網易

2020-12-26 13:03:21 來源: 老備科技

舉報

  2019年8月,清華大學的一紙捷報,輾轉2300多公裡,被送到雲南省曲靖市阿都鄉。收這封錄取通知書的是該鄉的貧困考生林萬東。那時的他,正和母親在工地打工搬磚頭。

  

  林萬東在一年前的高考中,以713分的優異成績,摘得曲靖市狀元,成功被清華大學錄取。然而他在高考之後,並沒有放鬆片刻,而是去工地和母親一起搬磚,讓人既羨慕又心疼!

  讓人羨慕的是林萬東考上了清華大學,而讓人心疼的是他的母親,一個人靠做工地活,養活了一家共6口人,供出2個大學生。其中林萬東是二兒子,他的姐姐已經是大二的學生,弟弟還在念高一。

  

  原來,林萬東出生在雲南宣威市阿都鄉一個貧困的山村之中,家裡有姐弟三人,父親因腰傷和腦梗不能幹重體力勞動,爺爺也已經85歲,所以全家人的開支都要靠母親在昆明的一家工地搬磚背沙。

  母親已經41歲了,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以及三個孩子的上學費用,不得不每天幹著和男工一樣的重體力活,僅僅四個月,已經瘦了三十多斤。

  就是這樣的一個貧困家庭,卻養育了三個爭氣的孩子。

  而林萬東更是以713分的高分,摘得雲南曲靖市狀元,通過了清華大學的「自強計劃」,被自動化系錄取,讓一家人的希望近在咫尺。

  

  高考結束後,林萬東沒有出去玩,而和母親一起去工地上打工搬磚。

  儘管工地幹活很累,但是他說:「自己已經19歲了,應當承擔起的責任。我媽媽幹了30個月,而我只做了一個月,媽媽的累是我的30倍。」

  

  母親看到兒子這麼懂事,更是心疼他,勸他回家。母親說,她一個人幹活很累,但是她是一個能吃苦耐勞的女人,看到兒女這麼爭氣,也就不覺得累了。

  但是,林萬東還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裡減輕負擔,攢點學費。

  

  林萬東的事跡被媒體的報導出來後,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許多人被他自強不息的精神感動了。在清華開學典禮上,清華校長還點名表揚了他。

  

  如今,林萬東已經是一名大二的學生,他不忘初心,依然努力學習,在一次科目測試中,他的成績排名獲得了全系第一名。

  

  在學習之餘,他喜歡圖書館裡看書,也經常借書回來看。同時,他還會利用周末去做一下兼職,減輕家庭負擔。他說:「唯有自強不息,我們才會有日後的無限可能。」

  相信,林萬東以他的聰明才智和努力,能夠創造出美好的未來,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不過最後,米醬覺得他的母親更偉大,「女子本弱,為母則剛」,母親為了這個家,為了兒女,付出了太多,一個人承擔著所有的壓力,卻感到很開心!

  對於林萬東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面留言!(圖片網絡,侵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北京狀元曹婧怡考出713分:被歷史「餵」大的孩子,到底有多牛?
    每年高考後,家長和學生們都希望能從那些被稱為「狀元」的孩子身上,得到一些學習經驗。歷年狀元也是毫無保留分享自己的學習秘訣。其實,這些高考狀元分享的學習經驗大多是大同小異。然而北京一個文科狀元分享的學習經驗卻很是獨特。別人分享的學習經驗都是具體的學習方法,或是課堂筆記;她卻告訴學弟學妹們要多讀歷史書。
  • 靠養豬供三個女兒讀書,如何供出名牌大學博士、公務員,日語翻譯
    2、童年母親的陪伴和父親的引導他們一家給我兒時留下的記憶中,有一次是我去他們家與他大女兒玩兒,在他們家玩兒抬花轎,使我感到意外的是她媽媽竟然和我們一起玩,教我們怎麼跳,他女兒邊跳邊笑,這種情景至今我仍記憶猶新,小孩子是多麼希望童年能有父母的陪伴啊!而我的母親從來都是忙忙碌碌的,讓父母陪自己一起玩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我的記憶中父親總是那麼嚴肅,母親總是那麼忙碌。
  • 兒子高考差2分無緣清華,母親不甘重查試卷,卷上11字道出真相
    曾有一個人在高考時差兩分無緣清華,隨後母親不甘於這個結果,便請求查試卷,沒想到試卷上11個字讓其清醒過來。這位母親就是林徽因,眾所周知,林徽因是民國時期的才女,建築師、詩人、作家、教師,她的筆墨驚豔了眾人。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是一位清華的才子,他在我國建築業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 16歲清華狀元研究生情商是如何培養的?
    16歲清華大學狀元研究生陳勇豪《16歲清華狀元研究生陳勇豪的情商培養》什麼叫情商,情商就是情緒智商,能夠有效地處理自己的情緒,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善於與他人相處。慢慢哄兒子睡覺,堅持了一周,孩子就按時睡覺了,在他幼小的心靈裡樹立下規則意識,儘管父母很愛他,但是有的規矩要有的。記得一到兩歲,他有時候不小心摔倒,我會附身下去給他說,你是陳勇豪,你是最勇敢的豪傑,你是最棒的,我從來不去扶他,都是自己在鼓勵中起來。
  • 前面8個都是女兒,第9個終於是兒子,終於得償所願了!
    這位媽媽為了生兒子,13年連續生了9個孩子,前面8個都是女兒,第9個終於是兒子,終於得償所願了,可是孩子出生後的一系列問題,卻讓這個貧困的家庭再次陷入了困境。 13年生9個孩子,家裡應該有礦吧?其實不然,這個家庭不僅沒有礦,他們連最基本的生活都沒法滿足。
  • 全員清華、北大!2019高考狀元去向最全統計出爐!
    雖然狀元屬於考生中的珍稀物種,但狀元們的志願去向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為當下年輕人選擇未來的風向標。2019年高考狀元們都去了哪裡?狀元們最青睞的高校有哪些?什麼專業最受狀元們歡迎?再看去向,清一色的清華、北大,不出意料。2007-2016年中國高考狀元最青睞大學排行榜其實,在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發布的《校友會2017中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中,結果與之並無二致。
  • 誰是蘇州最早的狀元?蘇州狀元第一人,天下狀元第一家!
    從小在這樣的大家庭環境裡生長的陸器,在科舉上勝人一籌,拿一個狀元也是「順理成章」的事。關於陸器是狀元的事,還有幾種舊志可資旁證。明嘉靖《常熟縣誌·選舉》云:陸器,狀元,居於河陽山。」又云:唐「 「狀元陸器讀書臺,在河陽山中。」正德《姑蘇志》也有記載:河陽山,一名鳳凰「山,在縣西北四十裡高一百二十丈,周七裡,山頂有井,嘗出醴水。又有梁朝古檜及唐狀元陸器讀書臺。」
  • 湖南16歲留守女生懷孕:三同村男子被拘,其中一人系大學生
    最大的是同村的王某民,80多歲,最小的是同村在讀大學生王某迪,19歲;其中一人,小康甚至連名字都說不上來,4月3日,小康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過去4年,這些男人先後強姦了她,發生關係後,他們會給她錢,10元到30元不等。如今,她已懷孕至少5個月了。得知女兒小康懷孕後,3月26日,王軍夫婦報警。
  • 清華教授:清華也越來越多富人家孩子
    本文為【蔓德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如果聽說誰畢業於了哈佛大學,通常會認為這一定是個超級"學霸",智商絕非非常人所比。智商極高、有學習天賦,是我們對考入名校孩子的普遍認知。然而事實卻不僅僅如此。近年來,哈佛大學對入校的新生做了背景調查,發現有至少3成學生的父母,曾經是也是哈佛學子。
  • 高考狀元淪為流浪漢階下囚 法院挽救「鴕鳥人」
    狀元大學生淪為流浪漢階下囚  拒絕與母相見自暴自棄 法院追蹤心理輔導挽救「鴕鳥人」  本報記者 林靖  從令人羨慕的縣高考狀元、全國知名重點高校的大學生,到離家出走、露宿街頭的流浪漢,再到鋌而走險在大學校園內盜竊鋃鐺入獄
  • 2020年「清華姚班」31名學生,僅有1名女生,學霸仍有性別之分?
    ,近幾年來我國兩所最高學府,清華北大也有這種現象,2020年北大新生男女比例為6:4,清華男女比例為2:1,這個數據和往年差距並不太大,基本持平。,名為謝新穎,總分726分成為狀元,而重慶文科狀元也是一名女生,總成績686分,名為劉益函 5)江蘇430分考上白湘菱 每年江蘇考題都是最難的,而今年狀元還出現一個小插曲,讓排在第二名的白湘菱小小出了下名,白湘菱總後才能既430分,本應該是狀元,但因兩門選修課都是B+,狀元被總成績429分的王亞迪摘得
  • 《資治通鑑》:楊堅一生勤儉,為什麼養出了一個奢侈敗家的兒子
    看歷史,悟教育得失,及時修正錯誤,方能引導孩子步入正途。隋文帝楊堅是個特別勤儉的皇帝,少年時生活清貧,曾住在寺廟,那段粗茶淡飯的日子讓他對貧困二字有了刻骨銘心的認識,所以,他體察民情,關心民生疾苦,當皇帝後,吃飯沒有山珍海味,後宮只有獨孤伽羅皇后,也是勤儉節約。在經濟上,一再輕徭薄賦,讓農民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
  • 養兒子比養女兒省心?未必,教育方面會讓家長更費心
    我爸說,我姑姑年輕的時候就特別喜歡男孩,自己生了兒子之後,特別寵愛兒子,只要是兒子提出來的要求,姑姑都會儘量滿足,但是她的兒子卻變得非常不聽話,初中畢業就輟學了,在和一些社會上的人來往,不是打架就是偷東西,這些年沒讓我姑姑消停過。我姑姑現在特別後悔,當初以為生了個兒子能夠省點心,沒想到卻這麼不讓人省心。
  • 中國近代最偉大母親 13個孩子都是博士 守寡54年長壽106歲
    母親在生活上的言傳身教,在人格上的悉心栽培,將主導孩子成長的軌跡,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一個堅毅、睿智、大氣的母親,將激發孩子的無限潛能。古今中外,偉大的母親有無數個,限於篇幅筆者不能一一介紹,今天只能著重聊聊近代中國兩個最著名的——謝長達與王淑貞。
  • 李健母親:用雙手撐起兒子的音樂夢,兒子兒媳做丁克她坦然接受
    作為李健的母親,李媽媽用愛包容著兒子的一切,省吃儉用支持兒子的音樂夢,兒子兒媳做丁克她也坦然接受,真是個偉大的母親。 按照父親的打算,三個孩子都應該子承父業當京劇演員,所以李健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武術,每天大早上起來壓腿。 李媽媽是個典型的慈母,每次看到兒子疼得呲牙咧嘴就心疼,但又拗不過丈夫,只能眼睜睜看著兒子受這份罪。
  • 廣東母親活活鋸死2個親兒:夢見自己死後孩子傷心痛下殺手
    惠州市博羅縣某村的一名宋姓女子,是四名孩子的母親。因對生活失去信心,萌生出殺死四個子女後自殺的念頭。她將四名子女哄騙進房中,用鋸子鋸小兒子和大兒子的脖子,造成二人死亡。她準備持鋸虐殺女兒時,遭大女兒反抗,最終導致大女兒受傷。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該案作出覆核裁定,判處宋某某死刑,緩期兩年執行。
  • 武亦姝進清華、廣西狀元730分,這些學霸都有同一個特質
    上周末起,各地高考開始放榜,各批次錄取分數線確定,有人歡喜,有人愁,各省市的狀元以及高分考生也陸續出爐。每年高考招生諮詢會上的北大清華展會臺相當冷清,能考上的沒必要來諮詢,考不上的也用不著來諮詢。路人os:我也不敢問,我也不敢填能考上這些學校的,都是些什麼人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牛娃背後的故事。
  • 清華農村生源重新超兩成,寒門出貴子更容易了嗎?
    清華園不久前正式迎新,今年共錄取內地學生3500餘人,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隨著清華大學近幾年農村生源佔比逐年增加,長期以來「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論調有所回暖。然而,農家子弟上名校更容易了嗎?比例本科新生農村生源比例20.2%,這是清華大學近年來的新高。再往前看,2019年是19.3%,2018年是17.9%,呈逐年上升態勢。
  • 清華3800餘名新生報到,生日後想上清華,要先吃得了清華的苦
    內地學生中,理工類考生佔比77.3%,文史類考生佔比8.9%,藝術類考生佔比6.6%,來自高考綜合改革省份的考生(不分文理)佔比7.2%。來自西部地區省份的學生約佔26.3%,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19.3%,少數民族考生佔10.9%。 國際學生來自全球51個國家,主要生源國為馬來西亞、美國、韓國、俄羅斯、加拿大等。
  • 梁洛施將仨兒子養大,鄧文迪帶女兒進上流社會,她把女兒當富婆養
    離開李澤楷後,她獨自一人撫養3個兒子長大,早前還為兒子舉行了十分隆重的生日派對,並透露,自己害怕兒子即將長大,因為她十分享受兒子依賴自己的時光。雖然照顧3個兒子十分辛苦,但她的言語中卻透露著滿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