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三月三荔枝灣」北帝誕系列活動將於2017年3月29日至3月31日在荔枝灣、荔灣湖公園及仁威廟舉行。
昨日(3月31日),第五屆番禺區民俗(沙灣飄色)文化節的主體活動——三月初三北帝誕沙灣飄色巡遊如約開啟,驚豔了這座城市。
番禺民俗文化節梅開五度,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集中呈現,一時間讓「番禺文化現象」隨風而起,讓豐富、多彩、歷史悠久的文化氣息飄出番禺,飄向海內外,成為人們的牽掛,也成為一座歷史名城的重量級文化品牌。
俗話說,一方水土,培育一方文化。不僅民俗活動,番禺也保留著最傳統的嶺南文化風韻,隨著嶺南文化、嶺南畫派、廣東音樂發源地以及海上絲綢之路起點之一等名氣漸盛,「番禺」已漸漸地修煉成一個獨特的文化符號,成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高地,並探索實踐「文商旅」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其中沙灣鎮功不可沒。
沙灣古鎮·番禺樣本
Part1
八百年歷史文化盡收眼底
本屆文化節落子番禺沙灣古鎮。行走在具有800年歷史的古鎮,會發現置身於尋常巷陌的青磚祠堂,精細而傳神的磚雕與彩畫,印證著古鎮過往的繁華,古老的青石板延伸著蜿蜒曲折的老街,講述著一代一代番禺人的長情。
現任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會副會長曾應楓,曾於2000年在沙灣參加「番禺民間藝術傳承與發展研討會」,當時她提出,番禺特別是沙灣鎮民間文化資源十分豐富,應該如何打造成為魅力四射的廣東音樂之鄉、飄色藝術之鄉、醒獅藝術之鄉、魚燈彩燈之鄉和民俗文化之鄉。17年過去了,她說:「沙灣鎮的文化建設產生質的飛躍,真的實現了我在發言時期待的圖景:節慶日期間,巡禮的彩燈下,番禺沙灣顯得更加嫵媚動人,遊客們漫步其中,可看、可玩、可吃、可購物。人們既能感受到濃烈的嶺南風情,還能欣賞獨具一格的民間藝術,這一歷史文化之鄉的美麗盡在不言中。」沙灣鎮委副書記、鎮長謝國樑說:「我們考察過國內很多古鎮,最後確定沙灣古鎮的定位是國際級的音樂古鎮。」古鎮文化不僅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這樣的定位,無疑具有前瞻性。如今的番禺沙灣,以廣州市目前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迎接四方來客。
記者獲悉,這個「石階石巷」古村落格局保存完好的嶺南古鎮,48.9公頃核心歷史文化建築保護區裡,明、清、民國時期的古建築等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林立,包括一筒竹、三間兩廊、鑊耳屋、高樓、西式住宅、自由式民居等。與廣東音樂、飄色、龍獅、雕塑、蘭花、鰲魚舞、飲食文化、宗祠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古鎮裡串珠成鏈,展現民俗風情,凝聚成「文化大觀」,是助力番禺成為廣府文化高地的優勢條件,被稱為「活著的嶺南文化古鎮」。
文化發展與古鎮開發相得益彰
今日之番禺文化高地,並非一蹴而就。例如沙灣,如何盤活、聚攏散落在這一方土地的文化資源,考驗著番禺政府領導班子,打造沙灣古鎮,成為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抓手。
早在2003年,番禺就開始做規劃,修葺歷史文化建築,十年投入2-3億元。2012年,沙灣古鎮旅遊項目正式啟動,重點保護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也開始探索文化保護傳承與經濟發展的雙贏道路,如今已經走過五年。
舉行番禺民俗文化節這五年,恰好也是沙灣古鎮開發最集中的五年,二者相得益彰。
這五年,古鎮煥發了新活力,沙灣宗祠文化展覽館(留耕堂)、何炳林院士紀念館、廣東音樂紀念館(三稔廳)、沙灣廣東音樂館等10多個展館逐步成型,並推出「夢田·沙灣」光影秀及「點亮沙灣·夜遊古鎮」項目;宜居環境建設也有了新成效,已經完成龍灣湧溼地公園一期長約5公裡的「一河兩岸」景觀改造,並新建成1.3公裡長的滴水巖森林公園步行徑,優美的環境豐富了文化的內涵。目前,沙灣古鎮已完成創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各項備檢工作。系列舉措在為文化盛事提供土壤。
這五年,番禺各鎮街文化活動也百花齊放,在沙灣就已經連續組織開展番禺區民俗文化節(沙灣飄色藝術節)、廣東(沙灣)美食歡樂節等各類文化節慶活動。今年第五屆番禺(沙灣飄色)民俗文化節,久負盛名的沙灣飄色等傳統民間藝術輪番上陣,助力番禺文化品牌建設。
謝國樑指出,為了避免過度開發,沙灣在改造過程中,有著廣州人百年傳承的「慢工出細活」精神,一步一步穩穩地走。「沙灣古鎮改造起步時,更多是出於歷史文化傳承和保護的角度,所以一期以修復為主,先營造文化氛圍,再考慮產業發展,再進一步考慮旅遊,逐步推進『文商旅』相結合。」文化高地走出「文商旅」新樣本
番禺歷來重視教育與文化傳承,推行「一校一品」別具一格,特意將廣東音樂、沙灣飄色、磚雕、魚燈等本地優秀民間文化融入學校教學,為傳承打好基礎,才保證了這片沃土的生機與活力。謝國樑舉例說,廣東音樂學習課程已走進沙灣育才小學、沙灣中心小學,而育才幼兒園,已啟動沙灣飄色動漫啟蒙教育。
文化也因這片沃土具備了更多可能性、創造性。2014年以來,廣東歌舞劇院以廣東音樂為背景精心創作的舞劇《沙灣往事》,獲得第十五屆文華大獎等眾多獎項,並在國內外20多個城市巡演,好評如潮,這對提升沙灣古鎮的文化知名度作用巨大。
在文化發展昌盛的時候,番禺並非停滯不前,而是適時開啟沙灣二期開發。謝國樑說:「大視野才有大格局,大格局才有大結局。二期開發將是文化商業旅遊整體開發,全面升級、強強聯手,將沙灣打造成為『珠寶+文化』特色小鎮。」據了解,目前,番禺正在以廣東省珠寶玉石交易中心、廣州鑽石交易中心落戶沙灣珠寶產業園為契機,結合沙灣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生態旅遊資源優勢,積極建設國際級珠寶產業總部經濟中心和國際級珠寶音樂旅遊小鎮,豐富沙灣「國際級音樂古鎮」的定位,預計帶動產業鏈上下遊產業及配套行業發展年產值1500億元以上。
文化促進商業,商業促進旅遊,旅遊成就文化。沙灣是獨特的,「沙灣古鎮旅遊景區與龍灣峽溼地公園、滴水巖森林公園、寶墨園、南粵苑、珠寶產業園觀光購物區等旅遊景點的開發建設和聯動發展,將成就文化古鎮文商旅相結合的新樣本。」謝國樑說。
文化盛宴·梅開五度
Part2
2013,番禺美麗鄉村民俗文化節,南村:民間文藝大巡遊、中國七大節日研討會、嶺南畫派作品展等節目。2014,沙灣飄色藝術節,沙灣古鎮:沙灣飄色巡遊、魚燈巡遊、私夥局表演、文化講座等,沙灣飄色幾十年來首次在農曆三月三北帝誕恢復巡遊,並成為重要環節。2015,第三屆民俗文化節,沙灣古鎮:沙灣音樂開館儀式、沙灣飄色巡遊、「廣東十大傳統美食傳統之鄉」弘揚共享工程啟動暨廣東(沙灣)美食歡樂節、廣東音樂嘉年華、花卉展覽等。2016,第四屆民俗文化節,沙灣寶墨園:水上飄色、民間藝術巡遊、民間工藝展,和曲藝、歌曲、醒獅、奇幻魔術等表演。2017年3月28日至4月20日,廣東省北帝民俗文化研討會暨番禺區第五屆民俗(沙灣飄色)文化節,沙灣古鎮:沙灣飄色、廣東音樂、龍獅、鰲魚等傳統民間藝術亦將輪番上陣,並有展覽等文化活動。
北帝民俗·薪火相傳
Part3
29日,廣東省北帝民俗文化研討會在沙灣鎮舉行。此次,是廣東省首次舉辦以「北帝民俗文化」為主題的大型研討會,省市區專家學者各抒己見。
據介紹,北帝即「北方真武玄天上帝」,是水神。沙灣北帝像據傳是明成祖朱棣按其容貌鑄造而成,被沙灣人李潞遠將軍迎接回鄉。多年來,沙灣人奉北帝為鄉中守護神,古時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北帝誕,沙灣人必定舉辦迎神賽會,飄色、醒獅、舞龍、鰲魚等方陣齊來助興,鼓樂喧天,規模盛大。主辦方希望通過這次研討會,吸引更多的專家學者關注番禺沙灣的北帝誕民俗文化發展,共同為沙灣建設獨具魅力的嶺南歷史文化名鎮出一份力量。
番禺民俗專家梁謀說,北帝誕體現親水文化,番禺處於水網地帶,很多勞作與水有關係,鄉民通過信奉北帝來祈求風調雨順,希望得到水神幫助,所以特別得到鄉民和政府的重視,代代相傳。據了解,新中國成立後,沙灣北帝誕會日漸式微,但北帝廟香火依舊旺盛。中山大學教授葉春生則指出,番禺北帝廟曾多達90多間,至1949年存16間,以沙灣玉虛宮最大,雕塑也最精美。如今民間信仰已經「習以成俗」,重新構建節日文化、重視民間信仰功能研究應該重視,因此番禺舉辦北帝民俗文化研討會非常有意義。
古鎮巡遊·萬人空巷
Part4
「三月三,北帝誕,睇飄色,嚟沙灣」。昨日,北帝誕飄色巡遊在古鎮留耕堂開啟,21板飄色和9個藝術方陣穿過沙灣古街巷沿途巡遊,萬人空巷,熱鬧非凡。
巡遊之前,色仔恭拜北帝儀式是例牌節目。「北方真武玄天上帝祭天大典,請主祭人、致祭人、飄色代表、色仔色女各就各位!上高香,獻寶帛,讀祝文。」祝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工作順利,家庭幸福。
下午1時30分,巡遊隊伍從沙灣古鎮留耕堂門前廣場出發,由大鑼引領,祥龍醒獅緊隨其後,鰲魚助陣,鑼鼓喧天,龍騰獅躍。由沙灣鎮東、南、西、北村以及沙灣飄色協會製作的21板飄色依次前進,裝置精巧豔麗,色仔凌空而立,身穿華裝豔服,扮相俊俏,最為「吸睛」。
記者在現場看到,隊伍中再現經典傳統飄色如《獨佔鰲頭》、《雨打芭蕉》、《雲龍戲水》、《千裡傳書》等,亦有沙灣飄色協會運用現代工藝重新製作的傳統飄色《一飛沖天》,更高更飄更驚險,引人入勝。今年巡遊隊伍還加入廣東音樂、沙灣魚燈、蘭花元素,展示沙灣優秀傳統文化。
舊時番禺話「沙灣出色,雨水滴滴,關埋門,避親戚。」這句「玩笑話」說的是三月梅雨時節沙灣飄色巡遊盛況空前,家中物資消耗大,所以要關上門躲避親戚。30日當天,幸好只是短時漂了微雨,300米的巡遊隊伍,如期浩浩蕩蕩地在古鎮巷道和中心城區街道蜿蜒前進,所到之處鑼鼓聲、人聲交織在一起,人群潮湧,把隊伍兩旁的道路圍得水洩不通。
走近沙灣飄色
沙灣飄色,是由沙灣北帝誕迎神賽會娛神節目發展而來,是一項具有沙灣本土特色的民間藝術活動。它集合了材料、力學、音樂、造型、裝飾等工藝,以色櫃作為展示舞臺,色柜上坐立著的人物造型稱為「屏」,凌空而起的稱為「飄」,二者由中間的色梗連接,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以此表現某個民間傳說或戲曲故事片段。
據了解,飄色作為沙灣傳統民間文化被保護和傳承下來,但多在國慶、元旦前後巡遊,2014年,番禺區第二屆民俗文化節·沙灣飄色藝術節的舉行,是近幾十年來首次在農曆三月初三舉辦沙灣飄色巡遊,邁出了恢復北帝誕傳統民俗的第一步。
沙灣飄色協會會長何穗強告訴記者,沙灣飄色有飄、巧、精、豔麗四大特色,而且每一板飄色都是一個故事。沙灣飄色不僅吸引著一代代年輕人投身其中,更創作了不少新作品,包括《青螺三鳳》《水漫金山》《一飛沖天》等。2006年以前,「色梗」只能支撐1歲大的小朋友,如今色梗經過改良,「飄」可以支撐4歲的小朋友,「屏」可以支撐10-11歲小朋友。
走近「色仔」
「碌大對眼,影相啦!」「要食飽飽,先可以飄得精神!」昨日上午,留耕堂裡,一幫家長帶著被選作為色仔的小朋友前來化妝,好不熱鬧。2歲半的小朋友吳子賢在《直上雲梯》這板色中扮演「飄」,嫲嫲黎姨告訴記者,當時村中貼出告示,她帶著孫仔去試,最後被選中,表演前最擔心是巡遊時孫仔「扭計」,不過化好妝的子賢就顯得相當淡定,擺著各種pose給叔叔阿姨拍照。8歲的鄧浩天在《古鎮蘭芳》這板色中扮演「屏」,媽媽對於孩子能被選為色仔,倍感自豪,她說:「沙灣飄色最有名氣,夠膽夠醒目的小孩才會被選為色仔,很榮幸。當過色仔,小朋友聰明伶俐、身體健康,所以很珍惜這個機會。」北帝誕,是沙灣的「全民節日」,華僑借「看飄色巡遊」歸國與宗族聚會,親戚朋友借著節日聯誼,將節日氣氛帶回家,家中小孩被選作色仔的,更要大擺筵席慶祝一番。
走進幕後
記者留意到,本屆文化節,主辦單位涵蓋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廣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番禺區民間文藝家協會,省、市、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垂直串聯」,在番禺大大小小文化節中,還屬於首次,對於擴大番禺文化影響力、促進文化交流,起到重要作用,也是番禺文化走出去的一種探索。
飄色過後 ·精彩繼續
Part5
今天,沙灣鎮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微信公眾號將推出「我最喜愛的沙灣飄色」網絡投票活動。4月1日至3日下午,「文藝薈萃」——番禺區民間藝術展演將在沙灣古鎮留耕堂廣場連演三場,三天分別以「禮樂傳心」、「鄉音傳情」和「技藝傳神」為主題,為觀眾獻上古琴演奏、講古、魔術等表演。而每天下午在沙灣廣東音樂館「開局」的私夥局表演也將持續到4月4日。
手機訪問 廣州本地寶首頁
本地寶鄭重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地寶無關。其原創性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本地寶對本文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網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