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騰文化的千年變遷,文化歷程很複雜,大部分人不知道

2021-01-08 致命盤點師

五千年來,龍的觀念與信仰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例如「龍的傳人」、「龍子龍孫」等文化觀念世代相傳;民間各種的龍舞、龍燈、龍舟活動;以及以龍命名的水域名稱、地名等等。

在中國的歷史上,龍是吉祥如意的化身,是華夏民族的標誌。它的形成,是原始華夏大地上各部落圖騰崇拜的集體反映,是悠久的歷史的升華產物。

以龍為圖騰可以追溯到最早期的夏商,而龍圖騰的演化過程則伴隨著華夏文明整體演進過程。對於圖騰文化,一方面社會文化的變遷決定了圖騰文化的變化,而另一方面圖騰文化反映出了民族意識形態的深刻變遷。

比如西方的羅馬文明其演進過程的三個時期,就出現了圖騰由狼轉變為獨首鷹又轉變為雙首鷹的過程。而中國的龍圖騰作為民族圖騰的重要代表,其存在,相比於其他文明圖騰更深刻的反映出了這個文化集體意向。

中國龍的產生至少有6000年的歷史了,最常見的一學術說法是,在遠古時期以蛇圖騰或其他龍圖騰原型為圖騰的黃河流域華夏族先祖戰勝或兼併了其他氏族,在此時期幾大中原地區的原始圖騰發生了合併重組,在之後的歷史演變下形成最古老的龍圖騰崇拜。根據這個歷史考證,鷹爪、蛇身、蜥腿、鱷首、鹿角、魚鱗、蛇尾、口角有須、額下有珠的形象應該是由此為根據演化出來的。

河南省淄陽的一處距今6000多年仰韶文化早期的古墓,考古學家在男性墓主身邊出土了一條蚌殼龍,目前考古研究下最古老的龍圖騰文物就是這一件,被中國學界稱為「中華第一龍」。而在內蒙古所出土的紅山文化玉豬龍,細長彎曲成C形,龍頭像豬,這個豬頭形玉龍也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目前的考古發現非常傾向於綜合合成說法,但其實還有諸如「龍捲風原型說」「鱷魚原型說」等說法在學界流傳很久。

到殷商時期,出土的文物看,龍紋、饕餮紋、鳳鳥紋佔主要的地位,殷商時期的龍圖騰形象也大量出現在饕餮圖文當中,即饕餮紋象徵著鬼神、夔龍紋象徵著祖先、風鳥是那個時期他們的特殊圖騰。而龍圖騰在這個時期變得花紋更加複雜,不過由於這個時期的獸形態佔據圖騰的主要特徵,龍圖騰種類也變得比較複雜,為文化考證增加了很高的難度。

到春秋晚期,從青銅器的紋飾蟠螭紋來看,蟠螭紋是流行標誌,蟠螭屬於龍屬的蛇狀神怪圖騰的產物,是一種無角的早期龍,圖騰的複雜性增大,反映出文明變革時期生產力與意識形態結構的複雜化。

到了秦漢帝國時期,從漢代玉器紋飾來看,龍圖騰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幾何紋,另一類是動物紋裝飾。漢玉當中的幾何紋飾主要以渦紋主要。在玉璧上則是的谷紋飾和蒲紋飾。而渦紋飾和捲雲紋飾非常有可能是由蟠虺裝飾紋發展而來的。

隋唐時期,龍紋發展成熟,龍頭長,頭有角,雲耳和,丹鳳眼,口張,後腿長,一足與尾相纏,腿關節有毛,足三爪,軀體較南時更為細長,近蛇形,身上刻有網狀魚鱗紋,這個時期的龍圖騰文化與唐時期興起的道家信仰息息相關,龍圖騰的特徵增加了明顯的仙人特徵,去除了漢之前龍圖騰有時有翅膀還多呈現虎獸形態的特點。更接近現代龍圖騰標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這個時期的文化信仰更加成熟。

明、清時期則龍發披散,龍身拉長,鱗紋畫均勻,增加了一種帝王皇家氣息,此外無重大變化。清龍紋較明秀細,混身具力感,富麗而有威嚴之氣。此時期的龍圖騰更具皇家特徵,反映出了此時期君主專制與中央集體的加深。

千年國史,千年圖騰,龍的傳人,傳火至今,文化未曾斷絕,華美的龍圖騰形象深深紮根於華夏子民心中,成為了與絢麗文明史一樣值得牢記的文化情懷。

相關焦點

  • 龍圖騰,象徵著我們的精神力量,也是我們民族的文化
    龍圖騰,象徵著我們的精神力量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世界上有著不同的國家,而每個國家又有屬於自己的圖騰,通常情況下,人們會選擇自己崇拜的事物作為國家的圖騰,以示尊敬和激勵。對龍的崇拜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種綿延數千年的特殊形象,在人們心目中,龍擁有非凡的能力,興雲布雨,電閃雷鳴,是一種比較完美的形象,所以,中華民族將龍作為自己的圖騰,希望以此來庇護民族。圖騰文化是中國歷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之一,古人對於圖騰的崇拜和敬畏是瘋狂的,而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圖騰文化早已深入人心,不管是建築,還是衣著服飾,都體現著中國的圖騰文化。
  • 龍圖騰的變遷:起源於天象崇拜
    龍是我們的圖騰,也是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圖騰。「我們都是龍的子孫!」「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很多中國人和海外華人都這樣說。然而,這種精神圖騰是如何形成並隨著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延續到現在的呢?在龍年到來之際,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萬建中從龍圖騰的變遷上為人們進行了闡釋。
  • 第一屆《龍圖騰文化·企業家高峰論壇》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第一屆《龍圖騰文化·企業家高峰論壇》啟動儀式在京舉行  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記者雅萍)12月12日,第一屆《龍圖騰文化·企業家高峰論壇》新聞發布會及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  據了解,該論壇將於2017年2月25-27日在江西南昌舉辦,將包括「對話專家學者談龍圖騰精神、《龍圖騰》電影啟動新聞發布會、萬眾創業盛典分享、明星演唱會」等幾大主題內容。本次論壇旨在傳承人類文明,探索宇宙天機,傳播五千年的龍圖騰精神。
  • 文化專家看亞亞:黎族圖騰元素展現海南文化特色
    本報三亞11月28日電(記者歐英才)11月28日,三亞2020年亞洲沙灘運動會吉祥物「亞亞」驚豔亮相後,許多人對亞亞身上的圖騰頗感興趣。你知道嗎?亞亞身上的圖騰來自海南島上古老的民族——黎族,它已傳承數千年。
  • 龍圖騰在中國文化的演變,最開始竟然是條蛇
    中國人被稱為龍的傳人,龍在中國文化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關於龍的起源上世紀40年代聞一多給出了解釋,在他看來原始人崇尚圖騰,龍顯示中確實沒有這種動物,而是一種組合體。龍傳說漢族人祖先崇拜的圖騰是蛇,漢族人祖先在發展的過程中先後打敗了不同的部落,這些部落分別是鷹、牛、魚、狼等。漢族的原始部落把其他部落打敗,將這些部落圖騰的一部分加到了蛇的圖騰上,從而形成了現在的龍。龍那麼聞一多的說法是否正確呢?目前學界並沒有明確的定論,但是通過實物或許能夠加深人們對於中國龍的了解。
  • 龍鳳呈祥文化圖騰的地理原型淺探
    要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先要找到在漢族地區及中國周邊地區眾多民族當中盛行的龍鳳呈祥文化圖騰的較早的文化源頭及其大致的演化脈絡,不能夠只看像什麼或者不像什麼。一、龍鳳呈祥圖騰源出於蛇鳥會稽圖騰,較早的地理原型即九丘當中的叄衛之丘。在2020年7月16日《海內經九丘概況》一文中筆者認為:「叄星,在西部。衛,圍,巴蛇若圍。
  • 《龍圖騰》弘揚龍的精神 追溯華夏文化根源
    中廣網北京1月16日消息(記者鄭佳林、通訊員韓偉華)大型上古傳奇小說《龍圖騰》近日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描述了軒轅黃帝從一個「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孩童,成長為一個英明睿智、博愛關懷、包容豁達,受萬民愛戴的君王的傳奇故事;再現了上古時期,熱血豪情的先民們在中原大地上,用智慧和汗水掀起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農業技術革命的浪潮;闡述了龍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而不朽的因緣,為龍的精神做了深刻的文化概括。
  • 少年國學院線上課堂|燦爛的龍文化——說龍
    龍文化總序中國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中國文化的象徵。在幾千年浩瀚的歷史進程中,龍成了一種文化。它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連的情感。「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
  • 中國傳統文化,雕塑文化,原始社會圖騰雕塑
    浙江河姆渡出土的一隻約七千年前的小豬,四肢很短,身子肥壯,腹部鼓出,嘴伸出,似乎要拱著什麼,很是生動。 在黑龍江寧安的鶯歌嶺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五隻陶塑小豬,有的體態豐碩,四條小足短而粗,後腿又伸直欲走,是小豬的形象;有的卻體態勻稱,似乎已是成年豬。湖北、山西等地原始文化遺址都出土了陶塑雞,說明我國馴養雞的歷史很早。
  • 來自遠古的標誌:中國圖騰文化及食用圖騰獸
    圖騰這個名詞雖然是舶來品,但圖騰這種古老的文化現象卻在中國根深蒂固。不過圖騰在中國真正被重視成一種文化,倒是晚於西方國家。第一個將「圖騰」一詞引人中國的是清朝著名學者嚴復,他在1903年翻譯的英國著作《社會通詮》中,第一次將英文"totem" 翻譯成圖騰。
  • 千年古遺址,挖出約19米「龍的圖騰」,上古時期是否真有龍?
    五千多年前,華夏民族的先祖黃帝打敗各部實現了統一,於是就從當時的九個強大部落中分別取了部分的圖騰標誌,組成了「龍」的形象,從此以後這種神獸就被華夏子孫世代奉為神明,用來祈福消災。這就是關於「龍」的最早記載,但是這是否就是真相呢?
  • 陶瓷上的圖騰文化:龍紋的歷史
    上下數千年中華文化,「龍」已滲透了傳統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也一直因被賦予特殊的寓意而存在。龍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從距今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將龍的圖騰樣式應用到服裝、裝飾器皿和用具、以及傳統建築物上做闢邪物等,可以說文化涉及到哪裡,龍文化就延伸到哪裡。
  • 我們是龍的傳人,最原始的龍圖騰是什麼樣你知道嗎?還有豬的參與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化傳承,並且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延續了五千年的民族,我們有著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化,只是我們最為驕傲自豪的,我們自稱龍的傳人,生活在中華大地上,在這片土地上薪火相傳,那麼你知道問什麼我們會自稱為龍的傳人嗎?龍這種神話生物又是如何演化而來的呢?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列展-線上展(七):嶺南之南「中國龍圖騰」③
    今天茶山仔給大家帶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線上系列展」第七期嶺南之南「中國龍圖騰」——大灣區傳統民俗影像系列邀請展該展覽由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民俗攝影委員會△陪伴兒子參加舞龍活動的父親不放心,蹲下檢查高蹺穿戴得是否牢固,父親的舉動使兒子更有信心。△高蹺龍穿梭於大街小巷,給家家戶戶送祝福,送平安,古老的巷道凹凸不平,腳下功夫尤其重要。△不管時代如何變遷,這高蹺撞擊巷道的聲音沒變,百姓的血脈傳承,文化傳承一如既往。
  • 中國傳統文化——圖騰之美
    龍是黃帝部落發展起來的,原先是蛇,後來不停地徵戰,吞併周圍部落,把他們的圖騰紋樣中美的元素與特徵融入到自己的圖騰中,慢慢地就演化成龍的形象。可見在這個過程中先人們對美學的不斷升華,由最初的蛇,演變成後來由蛇身,鹿角,鷹爪,魚鱗,馬臉組合而成的龍,傳承至今。傳統圖騰的美還反映了古人心態,濃縮了古人強烈的情感、思想、信仰和希望。
  • 傳統文化中「龍」形象的演化歷程。「龍紋飾品」吉祥與力量的象徵
    都是由簡入繁,由抽象到寫實,龍圖騰的形成,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演化過程,龍是炎黃子孫的象徵。來源網絡文化時期C形玉龍從工藝發展規律判斷,C形玉龍與玉玦是有直接傳承發展關係的。但玉龍並不是玉玦的「演化目的」發展而成的。而玉龍的形態形成,是受玉玦的超長時間存在的,形態上的「工藝慣性」而影響的。
  • 龍騰中國,古代玉龍中蘊藏的龍圖騰崇拜
    龍的觀念興起於原始社會圖騰崇拜時期。自古以來,水便是農耕社會不可或缺的因素,古人認為龍有興雲布雨的功能,華夏文明崇龍敬龍的文化由此產生。 6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的部族實行「政教合一」,部落首領同時也是部落的大祭師。祭師們在祭祀中使用玉龍,祈求風調雨順。
  • 隨處不在的身影,亦正亦邪的龍圖騰,東西文化差異塑造龍邪善兩面
    但是在不少西方國家,他們的龍與東亞文化中龍圖騰的形象則是大相逕庭,邪惡、貪婪、嗜殺,可以被馴服。如同在《霍比特人》中的惡龍史矛革,由於自身能力非常強悍而佔據整座黃金山,是貪婪和力量的象徵;在《冰與火之歌》中,龍可以被馴服,成為女王丹妮莉絲的坐騎,口中能夠吐出龍焰,幫助女王從南到北的徵服之途。在中國龍是不能被馴服的,而是應該崇拜的存在。
  • 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姓名
    我國古代少數民族的起源、發展、遷徙和相互融合吸收,以至於消失的情況是相當複雜的,因而,與之相伴隨的姓氏也很少有一脈相承,延續至今的。許多當代少數民族的姓氏,與古代民族幾乎找不出什麼關係。「現代少數民族的溯源很少有超過唐代的。」「大量唐以前的民族走完了自己的歷程,唐以後的民族在邊遠地區與漢族接觸較少而新發展起來」,因而他們的姓氏,有的受到漢族的影響,有的卻仍保持著鮮明的民族特色。
  • 中國傳統文化,苗族服飾,圖騰象徵
    本文乃作者琴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龍鳳圖案在服飾上的運用「龍是神物,如向龍祈雨、龍鳳呈祥、望子成龍、雙龍掄寶等,龍是一種精神力量的象徵,也是一種前進、向上、健旺、豐美、無所畏懼的象徵」因而龍成為苗、漢等民族在服飾上的重要裝飾題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