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25年來,「情歌王子」張信哲的《愛如潮水》、《愛就一個字》、《不要對他說》、《過火》、《寬容》、《別怕我傷心》、《難以抗拒你容顏》、《從開始到現在》紅遍大江南北,珠三角的歌迷應該依稀記得,在粵語歌曲最繁盛的上世紀90年代,連不諳粵語的臺灣歌手也紛紛變身「過江龍」推出粵語大碟,當中就包括最初對粵語一竅不通的張信哲。
貴人馬兆駿 事業一蹶不振的他親自寫了《寬容》。
伯樂鄭華娟 把還是學生的阿哲推薦進了滾石。
大哥李宗盛 不肯把《愛如潮水》給新人阿哲唱……
搭檔潘越雲 吉卜賽的她一亮相,把阿哲嚇得夠嗆!
粉絲劉嘉玲 非要跟阿哲對唱一曲才肯出專輯!
新人陶喆 他在洛杉磯的家成了《夜色》的錄音棚。
「知己」大師兄 他讓阿哲看到,愛情其實無關身份……
填詞人黃偉文 為阿哲寫下最重要的粵語歌《到處留情》。
外星人都教授 阿哲,命中注定要唱《愛你的宿命》。
出道25年來,「情歌王子」張信哲的《愛如潮水》、《愛就一個字》、《不要對他說》、《過火》、《寬容》、《別怕我傷心》、《難以抗拒你容顏》、《從開始到現在》紅遍大江南北,珠三角的歌迷應該依稀記得,在粵語歌曲最繁盛的上世紀90年代,連不諳粵語的臺灣歌手也紛紛變身「過江龍」推出粵語大碟,當中就包括最初對粵語一竅不通的張信哲。《到處留情》是張信哲其中一首膾炙人口的粵語歌,「沒故意留下底片,捕捉幸福的片段」、「沒故意提及辛酸,換取陌生的掛念」這幾句歌詞,至今仍在K TV被痴男怨女傳唱。
一路走來,張信哲幾乎待遍了所有的大型國際唱片公司,在不同階段與各種類型的音樂人合作,沒有太固定的製作班底,反而不斷與新的對手擦出音樂火花,這就是熱愛「到處留情」的阿哲:鄭華娟、丁曉雯、李宗盛、潘越雲、劉嘉玲、陶喆、黃偉文、姚謙甚至是兒時的王若琳……都是張信哲在樂壇的「有緣人」。在廣州接受南方都市報獨家專訪時,張信哲緩緩打開話匣子,談起那些人那些情,原來前事並未湮遠,「做音樂最有趣的部分,是透過跟其他音樂人的合作,我可以實現很多原本自己根本做不到的東西,那種成就感,比自己單打獨鬥去完成一件事更大!」
選秀之情(大學二年級)
身上的行頭來自全體室友,結果上了臺,只記得第一個動作……
大二那年,在基督書院英文系就讀的張信哲,參加了一次完全改變了他人生軌跡的校園歌唱比賽。當時,阿哲是學校裡的風雲人物,負責同學們的音樂小組、帶領合唱團、組織歌唱比賽。向南都記者回憶起這段往事時,他笑眯眯地說:「那時候臺灣很流行校園民歌,其實我是被逼著上臺參賽充數的,因為主辦方就是我們自己搞的社團,參加歌唱比賽的同學也不太踴躍……但我還是很緊張,因為找來了鄭華娟(代表作為林志炫的《蒙娜麗莎的眼淚》、陶晶瑩的《太委屈》)、丁曉雯(代表作為張學友的《祝福》、鄭秀文的《值得》)來當評審,她們是真正的專業人士,我感覺很有壓力!」
為了慎重其事,張信哲的大學室友們為他貢獻了不少點子,甚至把全寢室最好的行頭都武裝到了他身上。「我們都是住校生,一個寢室就像一個小家庭,室長、副室長都是學長,帶著8個到10個低年級的學弟。我們叫室長『爹』、叫副室長『娘』,哈哈哈!我們寢室的這些小孩,規定我先把上臺的動作都設計好,還把他們最好看的服裝全部捐出來,讓我穿著上臺比賽。」不過,當張信哲站上舞臺後,他記得的只有手插口袋這第一個動作,其餘設計好的動作全都忘光了……臺上的他,只好保持同一個動作直到唱完整首歌!好在,當時身在滾石製作部的鄭華娟、丁曉雯看中了張信哲獨特的聲線,不僅讓他拿了冠軍,這兩位伯樂還把他推薦進了滾石,這讓張信哲一直非常感恩。
當下大陸的歌唱類選秀節目風起雲湧,張信哲也希望自己可以有機會去當別人的鄭華娟、丁曉雯,拉新人一把。他對南都記者說:「上次我去參加《中國好聲音》,看到那些小朋友,仿佛就像看到自己年輕的時候,我就想儘量幫他們一點什麼。讓人覺得可惜的是,選秀歌手也許可以快速成名,但卻沒有作品去支撐,當新鮮感過了之後,很快就會被下一撥人取代。他們都是很有才華的人,我希望跟他們分享自己的經驗,讓他們在這條路上不用走得那麼磕磕碰碰、那麼辛苦。」
滾石之情·1987-1995
因為首張大碟,莫名其妙地紅了
經常跟嘉玲、老那、王菲等好友在香港「鬼混」……
加入滾石後,張信哲經歷了好一陣子的陣痛期,江湖上還有傳聞稱,李宗盛在面試了阿哲後決定棄用他。張信哲在採訪中對南都記者透露,當時自己在滾石的確「沒人要,蠻受傷」,「我的聲音是滾石唱片裡沒有的類型。後來我去跟李宗盛大哥面試,但我這樣的聲音,並不是當時滾石這些人想要的男聲。對他們來講,我這樣的聲音是沒有想法的,所以製作人聽了一圈,都沒有人要我。」最後,張信哲的Dem o被丟給了滾石的各個子公司,最後他獲得了巨石音樂老闆的欣賞,才有機會在滾石旗下發表第一張專輯。
在滾石時期,張信哲從初出茅廬逐漸走到天王級歌手的位置,他把功勞歸於一群天王級的製作人。「因為首張大碟,我莫名其妙地紅了,接下來滾石所有的資源都到我身上來了,李宗盛、小蟲、馬兆駿、齊秦……接下來,我的第二張專輯,在那個時候就是超級豪華的夢幻組合,再大牌的歌手也不會有這種班底……謝謝滾石的精英們幫我規劃我的音樂世界,我壓力很大,但進步也很快。在我對自己還沒那麼了解之前,他們就幫我打造了一個很清晰的音樂個性,我真的感覺很慶幸。」而他的代表作《愛如潮水》,李宗盛居然最初不太想拿給阿哲唱,「《愛如潮水》讓全球華人都認識我,但大哥填了詞後,一開始沒有想到要把這首歌給我唱。他覺得這應該是一個歷經滄桑、有生活閱歷的男人唱的,不太像是我這種剛出社會的大學生唱的歌,所以其實我是偷來唱的,嘻嘻!」
1988年跟潘越雲合唱《你是唯一》時,張信哲甚至還沒正式出道。「它真的是我的第一首歌!當時滾石要幫潘越雲做一張《男歡女愛》,找9個男歌手跟她對唱(陳昇、趙傳、周華健、李宗盛等),但公司所有的男人都上了,還找了外面的一些歌手來唱,還是不夠,後來想到還有我這個新人可以試試,我才得到了機會。我本來就很喜歡阿潘的歌,但完全不認識她,覺得很忐忑、很恐怖。她走進錄音室時一副吉卜賽女郎的打扮,長發,塗了黑色的口紅,像個很酷的巫婆,我嚇死了!但她一開口講話,我就整個融化掉了……」
與劉嘉玲的《有一點動心》,也是張信哲至今在各種場合與女星對唱的保留曲目,原來劉嘉玲當年也是張信哲的小粉絲,甚至為了「追星」而加入滾石唱片!「當時很多港星到臺灣出唱片,劉嘉玲、關之琳的唱片約都在我們公司。嘉玲很喜歡《愛如潮水》,她跟老闆開出的籤約條件是,要我和她對唱一首歌,她才願意出唱片!那一陣子,我、嘉玲、老那(那英)還有王菲,我們幾個經常在香港『鬼混』,都是好朋友。」
E MI之情·1995-1997
《寬容》,寫的就是戒毒的馬兆駿和馬嫂
因為「敢衝的性格」,一年出了4張碟
從滾石轉投EM I的第一張專輯《寬容》,就讓張信哲拿下了臺灣金曲獎的金曲歌王寶座,這也是阿哲成立「潮水音樂」廠牌、獨立製作唱片的第一炮。張信哲回憶,《寬容》找來的幕後班底幾乎都是新人,非常冒險:「那個時候幾乎沒有藝人自己做廠牌,我希望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控制我的音樂品質。我跟滾石這一堆超級大牌合作久了,大家都會擔心,張信哲自己來做會有什麼結果,到底能不能掌握好局面?後來我每張唱片都儘量跟新人合作,讓新人可以自由發揮對我的想像,我則負責幫他們把經驗不足的部分調整好。」
唯一參與《寬容》製作的「舊人」,是因藏毒而導致事業一蹶不振的馬兆駿。張信哲說,起用馬兆駿在當時是非常大膽的決定。「大家對馬兆駿都避之則吉,一開始我也很擔心,但他的態度讓我有了信心,他信了教,認識了一個很好的女朋友幫他戒毒,他重新站起來繼續創作,《寬容》其實就是在寫他跟馬嫂的故事。馬兆駿後來背著吉他到我們公司,邊彈邊唱《寬容》給大家聽的時候,我很感動。」
1996年,張信哲完成了一個創舉:推出一張國語專輯《夢想》、兩張粵語大碟《深情》與《思念》以及一張英語專輯《夜色》,相當於每個季度發一張唱片,這種高產的頻率在現在看來都不可思議。他說,一年發4張碟是因為自己「敢衝的性格」,他找來當時尚未出道的陶喆參與英語唱片的製作,全因欣賞對方的音樂理念。「我想用當時最新的錄音方式來做《夜色》,但在大的錄音棚裡很難操作。所以我就飛到了陶喆在洛杉磯的家,在他家錄歌。我一直都很關注新人,聽到他們有好的作品,我就會試著跟他們合作。譬如陶喆,我是因為聽了他做陳淑樺《說你愛我》那張專輯,通過王治平老師認識了他。《夜色》這張英文碟就是我和陶喆、王治平3個人做完的。」阿哲透露,在洛杉磯錄音時,王治平每天都要去接王若琳(王治平之女)下課,「那時候Joanna還很小。」
談到自己的「三語優勢」,張信哲笑稱粵語完全是「硬著頭皮學的」。「《愛如潮水》之後,我開始在整個亞洲地區跑宣傳,在香港不講粵語的話,跟大家就有隔閡,所以公司希望我多講粵語。我真的是從一個字都不會講開始學的,當時T VB的連續劇在臺灣很紅,我就看著電視學粵語,沒想到後來居然有機會發粵語唱片!」
S ony之情·1997-2005
《到處留情》,一首很重要的歌
《信》,其實是寫給自己的、一封私密的信
2012年黃偉文(W ym an)的紅館作品展上,登臺的大部分都是香港本土的當紅歌手,只有張信哲、林宥嘉兩位臺灣歌手,而張信哲唱的居然是1998年加入Sony唱片後的粵語歌《到處留情》———無論對於填詞人黃偉文還是歌者張信哲而言,都是一首很重要的作品。張信哲告訴南都記者:「我算是很早期就跟W ym an合作的人,當時他還是商臺主持。他為我寫了歌后,慢慢地越寫越多,變成現在的大師。」
時隔14年,黃偉文成了華語填詞界首屈一指的大師級人馬。在舞臺上再次唱起《到處留情》時,近年很少有機會唱回自己粵語舊歌的阿哲感觸很深:「我有點被現場歌迷的熱烈反應嚇到……現在我只有在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開Show時才有機會唱粵語歌了,沒想到大家對《到處留情》還是這麼瘋狂。」
相比E M I時代,Sony年代的張信哲越發自我,所以,另一位著名填詞人姚謙專門為他量身訂造了一首《信》。歌裡唱道:「我喜歡現在的自己/那些流言流語/我已不介意/他們有他們的原因……我期待/隨時都有做個新人的勇氣。」關於這首歌,張信哲特地對南都記者多說了幾句:「《信》其實是我寫給自己的一封信,有些歌詞歌迷不一定看得懂,有點私密的感覺。我跟姚謙的想法是,儘量不要去管市場,所以我當時的很多歌都非常自我。」
《直覺》、《信仰》等幾張備受好評的大碟,張信哲都選擇飛到美國完成錄音,「我和麥當娜的Player合作、在麥可·傑克遜錄製《W e A re the W orld》的那個房間裡錄音……這些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歷程。」
獨立製作之情·2006至今
那時大家都瘋了,沒辦法考慮音樂了……
出道25周年紀念大碟,跟讓人意想不到的音樂人合作
與Sony約滿後,張信哲開始獨立製作唱片,其間換了好幾家唱片公司發行(海蝶、華納、英皇、華研、金牌大風、靖天娛樂、博盛娛樂),但一直堅持把唱片的主導權牢牢握在自己手裡。他說,「自由度更大」是獨立製作最吸引的地方,「以往我還要尊重一下唱片公司領導的想法,預留一首到兩首歌的空間讓他們安插喜歡的歌。而現在,老闆是我,藝人也是我,我投資自己,幹嘛要這麼小氣!」
其實,獨立製作是張信哲面對唱片業萎縮的一個解決方式。「我也不希望離開唱片公司啊!那麼多人照顧我,多好啊!但我在Sony最慘的時候,開案開了兩年,換了三次組,一首歌都沒錄,我只好考慮離開主流唱片公司了。那個時候大家都瘋了,已經沒有辦法去考慮音樂這塊了,唱片公司賣的就是音樂。不顧音樂本質的時候,再怎麼調整都沒有什麼太大的用處。」
2006年離開Sony前,張信哲在最後一張新曲加精選中收錄了韓劇《冬季戀曲》的主題曲中文版《從開始到現在》,他與韓國音樂人合作的《白月光》也令人印象深刻。於是,今年大熱的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也點名指定阿哲主唱《M y D estiny》的中文版《愛你的宿命》!張信哲對南都記者笑言,他與韓劇真的很有緣!「其實是我身邊的人叫我去唱的,大家都為這部戲瘋狂了,他們說阿哲你一定要唱這歌,太適合你了!」
「都叫獸」在《來自星星的你》裡上演的虐心情節讓張信哲看得津津有味,為了給「大師兄」的《古劍奇譚》演唱插曲《愛你沒錯》,他也特意看了幾集這部神劇。「雖然《古劍奇譚》離我比較遠,但我還是問了問周圍的年輕人,了解他們玩這個線上遊戲的體驗,挺有意思。這首歌很『張信哲』,跟這部戲關係又很密切,這才是成功的搭配。」《古劍奇譚》的「人狐戀」,其實也寄託了張信哲的感情觀,「一開始我覺得情節有點扯,但慢慢發現,如果是面對真正的愛情,你根本不會在乎對方是什麼身份,更重要的是你們之間的真實感情。」
這次的出道25周年紀念大碟,張信哲繼續選擇跟從未合作的音樂人碰撞,比如臺灣文藝範詩人李格弟(夏宇)、大陸創作人火星電臺等。「我很喜歡李格弟用字的精煉,把簡單的文字表現得精準,我跟他合作的幾首歌風格都很新鮮。火星電臺、李格弟、張信哲,這3個意想不到的人碰到一起,怪怪的,看起來沒有任何關聯,這就是做音樂最有趣的地方!」熱愛用新人的阿哲還偷偷爆料,當年李榮浩還沒出道時,他就已經用過他的歌:「我聽D em o時不會在意是誰寫的,很多新人在大家還沒認識之前,我就在用了!」南都記者稱讚張信哲是「金曲搖籃」,他笑了:「對啊!基本上我合作過的人最後都拿到金曲獎!」
南都記者 王擊凡 實習生 何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