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歌手》的排名,又是很戲劇性了,但《歌手2019》音樂審美真的出問題了嗎?我反倒看到了故事的另一面。
先說排名,由于波琳娜退賽,本場突圍賽變踢館賽,陳楚生被節目組臨時找來踢館,一首原創歌曲拿下第四,這場表演多漂亮,等下說。
楊坤拿下四冠王,齊豫第二,劉歡第三。許多觀眾已經將楊坤作為本季歌王預定了。
吳青峰第五,聲入人心第六。
最令人意外的是第七名:上場一曲《小河淌水》拿下第一名的龔琳娜,一上歌手就經歷了一場排名過山車。
網評又是吵成一團。
一些網民站到了500聽審的反方,為龔琳娜鳴不平。實事求是地說,這的確是又一個神級現場。鳴不平的,我贊同。
但,也有觀眾有話直說——「歌,就是不好聽。」這句話,也對。
你可能要說了,你到底站哪頭的?但我要說的是,這種矛盾恰恰證明《歌手》的獨特性。
而隨著常規賽的全部結束,耳帝有一種新的說法冒出來:「本季《歌手》很「無趣」,演唱平庸,選歌無聊,收視率也體現了這一點。」
有那麼無趣嗎?我反倒認為,這是七季《歌手》以來,原創性、音樂性和流行性把握非常漂亮的一季,豆瓣7.5的穩健評分,就是一個證明。而收視,已經不能完全證明一款節目的熱度。
當《歌手》進入第七季,被質疑,就是它的宿命。
就像一個公認的音樂綜藝特優生,表現好是正常,表現不好是失常,它的優秀觀眾已經習慣了,但創新很難。
這樣的評價,會不會讓你想起本季《歌手》的另一位王者歌手——劉歡?還是耳帝,點評本季劉歡的表現時用了一個詞——「高開低走」。
可《歌手》真變無趣了嗎?抱歉,我不同意。劉歡真的「高開低走」了嗎?我更不同意!
陳楚生踢館能成功,這不就是原創歌者的勝利嗎?
一定有很多人會把本場陳楚生踢館成功,歸結為情懷的勝利。但我要糾正的是——不,這是原創的勝利。
情懷當然是有的。
之前波琳娜因傷缺席錄製,被默認淘汰後。陳楚生突然成為踢館歌手頂替空缺的時候,許多老歌迷就一片驚呼:陳楚生回湖南衛視了?
2007年,一個朋友偷偷幫他報名《快樂男生》,讓這個不懂跳舞、不夠娛樂,只是背著一把吉他,安安靜靜的站在舞臺上看著其他選手表現自己的安靜男生,突然一腳踏進娛樂江湖。
但當他的一首原創《有沒有人告訴你》橫掃樂壇,展現在他面前的原本是康莊大道。
可是2008年末,在湖南衛視的跨年晚會上,長期壓抑下的他,崩潰失聯了,隨後是漫長的封殺,從2009年到2012年,整整四年時間,他再也沒有登上過這裡的任何一檔綜藝節目或晚會。
當他和天娛達成庭外和解,已經31歲了,歌壇一代新人換舊人,很多歌迷已經忘記了陳楚生。他自己在採訪中說,來聽歌的人越來越少了。會失落嗎?當然會。
相比同時期選秀,第四名出道的張杰,演唱會都開到了鳥巢,成為樂壇頂流。
陳楚生卻只是默默帶著樂隊在各大音樂節舞臺演出,那個屬於陳楚生的時代,仿佛是過去了。
當他把這一切寫進歌裡,就成為他再次站上這個闊別已久的舞臺時,唱出的原創之作——《思念一個荒廢的名字》。
標準的楚式情歌,依然是標誌性的深情中帶著傷感的風格,但又注入了一種前所未見的經歷過人生變幻後的反思,命運的大幕下,純淨通透的嗓音仿佛將一幕幕往事揉入歲月中,那些輾轉反側的夜晚、那些意難平,都被輕輕放進歌裡。
命運感、旋律性、個人糾結一樣不缺,唱法既嚴謹,又有不失過人的情感控制,那不是失控的狂歡,而是妥帖的情懷演繹。
這不就是《歌手》最希望看到的原創嗎?音樂性是如此富足,懷舊往事不過是錦上添花。
因為我們知道了陳楚生的故事,這首歌是更動人,因為人歌合一。但即使我們不知道他的故事,這依然是一首絕對的好歌,甚至只是聽歌,我們都可以聽出歌者的故事。
所以這還是情懷的勝利?
不。是陳楚生用音符、歌詞、表演重新帶觀眾回到了過往,音樂本身提供了現場之外的另一重視角——
帶著觀眾順著歌聲去回望歌者人生。
陳楚生踢館成功當然當之無愧,而聽完這樣優秀的演唱,怎麼能說本季《歌手》沒有原創好歌呢?
龔琳娜神級現場被淘汰,楊坤四冠王?這次我覺得500聽審團審美沒問題
我知道你們又要說什麼,楊坤又第一,龔琳娜卻墊底。500聽審團又變「聾的傳人」了?
但這一場,我挺500聽審團。
龔琳娜的確交出了又一個經典現場。
將歐陽修的古詩以歌演繹,就成為這首藝術歌曲《庭院深深》。龔琳娜將詩情與柔情融於歌中,唱出深閨女子的幽怨動人。在演繹上,是完全不輸上一場的,那種音樂製作上的高度,是藝術品級別的。
無論歌唱、編曲、音色、音質,那種融匯意向與情感的餘音渺渺,都是精神性的。那聲音 如此優雅、克制、婉轉,而演唱者的心靈是盈滿的,古典文學與現代音樂碰撞又交融,一切都匯入龔琳娜收放自如的清婉歌聲中。
可以說這場改編龔琳娜在耗費的心力上,一定遠多於早已成型的上一首,表現也不遑多讓。但為什麼卻輸了呢?真的是觀眾不會聽嗎?
在我看來,答案在於龔琳娜的選擇。
她用功甚勤,用力甚深。但她的選擇是站在流行的窄門上的,《歌手》這樣的競技舞臺,形式還是內容?堅持自我還是討好觀眾?難易是如此顯然。
走窄門的人,因此更加值得尊重,但名次墊底就是與大眾習慣審美逆行下的求仁得仁。
相比之下,楊坤在金志文的助陣下再拿第一,我卻認為順理成章。因為今天的楊坤,真的已經成為《歌手》舞臺上最懂觀眾要什麼的人。最重要的是,他還能給。
一束追光之下,一個浪子抱著吉他自彈自唱,閩南語娓娓道來,半生故事進入歌中。有故事的煙嗓唱出故事,形式、技藝上皆無懈可擊,甚至炫目。
尤其是副歌的閩南語如同進擊,一字一句唱到觀眾的淚點上,金志文的吉他solo如滾油入鍋,讓現場氣氛漸至高潮!《浪子回頭》唱出這個人情淡薄世界的情義無價,無論音樂本身、還是音樂背後的故事、情懷,都是觀眾想要的,楊坤一旦控油成功,唱功自然無可挑剔,這樣的表演,勝出有什麼奇怪的嗎?
音樂從來不只一種答案。
見高低的,不是龔琳娜的《庭院深深》和楊坤的《浪子回頭》,而是他們本場在節目規則下的演繹,以《歌手》競技的標準而言,楊坤的勝出,並沒有疑問。
《歌手》變無趣了嗎?劉歡「高開低走」?我都不同意!
但常規賽比到現在,我也知道對《歌手》最大的質疑是什麼——無趣。
很多人都在說,這季《歌手》的歌,不好聽。真是這樣的嗎?第七季的紅歌,的確沒有過去任何一季多,旋律性也是最差。我都認。
但,這就是《歌手》的不好麼?
耳帝的質疑是,說的是原創季,結果歌手們都在唱自己的冷門老歌,「結果比翻唱更陳舊,完全與主打原創的初衷背道而馳」。
「 唱歌綜藝最適合的方式是以個性化的演繹與改編去呈現一個大眾化的作品,但這季恰好相反,是以常規化的演繹去呈現自我甚至冷門作品,既不新鮮,還很陌生。」
說的對嗎?有道理。但,不是故事的全部。
歌手真的只是在改編自己的老歌?但楊坤唱紅了《長子》,陳楚生帶來了自己的原創,原創性和大眾性之間,原本有著巨大張力,當《歌手》選擇將原創作為本季的突破口,也註定遭遇其他任何一檔音樂綜藝不曾面對的難題。
但我不認為本季《歌手》真的交出了一份糟糕的答卷。
本季《歌手》好在哪裡?說說劉歡。
說劉歡幹嘛?不僅是因為按照耳帝的說法,劉歡的音樂老了,看原話——「然而劉歡,那個曾在八九十年代具有巨大號召,能代表最廣大人民審美與傳唱度的國民歌手,如今是早已不需要這種全民認同與群眾的喜聞樂見。」
這段話,我首先完全不能贊同。
更重要的是,劉歡在本季《歌手》的輾轉騰挪,某種意義上也代表了《歌手》本身的困惑與突破。
這一場劉歡唱的是木心先生詩作作曲的作品《從前慢》。必須說劉歡唱這首歌,真恰到好處。歌曲裡樸實無華的沉穩,化作劉歡悠揚通透的歌聲,劉歡唱得不急不慌,仿佛整個世界也隨著歌聲緩慢下來,往事如歌,紙短情長,劉歡帶給這首歌的,是一種穿越時光的沉甸甸的生命厚重感。
這樣的演繹,不再是群眾的喜聞樂見了嗎?我是無法同意的。
這一季劉歡的選歌,既有《夜》這樣大氣磅礴的史詩,有冷門,也有《好漢歌+滄海一聲笑》式的大眾歌。
這其中確實有名次起伏,有輾轉,有對名次做出考量,但我從不認為是劉歡已經失去了對時代音樂審美的洞察。
他只是在努力尋找——在《歌手》競演的現實環境中,能夠給觀眾的最好的東西。
一個殿堂級藝術家,為了一個綜藝節目的名次在音樂性和競技性之間反覆輾轉,算不算沒有逼格?
老實說,我恰恰欣賞的是這種真實的用心——
哪個老牌歌手上節目不擔心被淘汰呢?但重要的是在排名的基礎上,唱出儘可能多的好歌。這就是氣度。
本場的一個花絮是:場上完美發揮的劉歡,被李銳爆出其實近期才做完微創手術。劉歡曾經說:音樂很大,我很小,我這些小事不值得驚動音樂!他是真的做到了。
你可能會說,音樂過氣就是過氣了,打什麼悲情牌?
但這個真正的藝術家,是真的用生命在認真唱每一首歌,這種努力不僅是可敬的,也能看出一股努力的迷人。
而劉歡在做的,何嘗不是《歌手》在做的呢?
整個華語樂壇的好歌快要被音樂綜藝唱完了,這不是《歌手》的問題,而是整個華語樂壇原創極度萎靡的問題,但《歌手》只能面對它。
要克服七年之癢,就要為華語音樂發出光芒。
難嗎?肯定難。但只有在《歌手》的舞臺上,我們才能聽到青峰那做唱片式樣的精緻唱法。
才能看到楊坤是如何一步步用自己選歌與改編上的用心,打敗油膩指控。
才能看見齊豫那種高度藝術性的演繹與堅持,也才能看到帶病上陣的劉歡,如何在音樂性和競技性之間找到平衡。
也只有在這個舞臺,陳楚生才能用一首原創讓觀眾記起那個從未被荒廢的名字。
可能很多人感覺無趣且老套,但這份無趣、老套背後的海納百川和對音樂的執念,才是節目中最迷人的地方。
別因為「老套」掉頭就走。因為華語流行音樂順流逆流的宿命下,任何螳臂當車的努力,哪怕閃耀出的一絲微光,都值得被正視。
所以,說《歌手》變無趣了?說劉歡「高開低走」?我都不同意!這次我要力挺的《歌手》審美是:在一個抖音時代順流而下很容易的時代裡,偏要逆流而上。
誰能說這樣為華語音樂而固執的節目,沒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