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時代的瘋狂肉食者:吃遍「動物園」,包括腐爛的美洲豹

2021-01-17 七追風

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位「瘋狂肉食者」,名叫弗蘭克·巴克蘭(Frank Buckland),出生於1826年,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瘋狂的博物學家之一。

在現代人的觀念裡,保護野生動物,已經不僅僅是一句口號。但是對於200年前的人們來說,所有動物都是可以吃的,區別只是好不好吃。至少到了19世紀初,英國人依然喜歡吃一些「野味」,比如海豹、海豚,以及各種各樣的鳥類。人們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直到一些「精英階層」提出反對意見。

大英帝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每個英國人似乎都充滿了「文明人」的自豪感。實際上,為了讓自己更好地體會這種自豪,不僅是英國人,很多歐洲國家都不約而同地舉辦各種展覽——尤其是來自被殖民的「落後地區」的展品,格外受歡迎。

正因為如此,很多精英人士認為,要和「野蠻人」區別開來,就一定要更加文明才行。比如在飲食上,不能再亂吃各種動物了。於是,很多英國人開始自覺地拋棄亂吃野生動物的習慣。

凡事都有例外,尤其是那些對世界充滿好奇心的人。

弗蘭克·巴克蘭的父親威廉·巴克蘭,就是一位「動物愛好者」。他在家中飼養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比如刺蝟、蛇、老鼠、龜、猴子、變色龍,以及其他各種飛禽走獸。雖然他的動物們給鄰居帶來了無數麻煩,但是威廉·巴克蘭一直無動於衷,沉浸在自己的樂趣中。

這種對動物的好奇心,成功傳染給了自己的兒子弗蘭克·巴克蘭。青出於藍勝於藍,弗蘭克比他父親更加誇張,他開始用吃掉各種動物的方式,展現自己的好奇心。

馬、鴕鳥、老鼠、蛙、蝸牛、野兔、果蝠、袋鼠……你能想到的很多動物,都曾經在弗蘭克的餐桌上出現過。

對於他來說,吃這些動物不僅僅是為了品嘗味道,更是一種樂趣。弗蘭克還把這種樂趣分享給別人,他的朋友經常被邀請過來,嘗試各種肉類。曾經有一位客人抱怨,說「早餐吃鱷魚實在是吃不來」。

弗蘭克和幾個志同道合者,創辦了英國動物環境適應協會,他自己任協會秘書。不要認為這個協會是個保護動物的組織,恰恰相反,該協會的宗旨就是鼓勵人們嘗試各種動物,讓英國人能享受美食。

據說,該協會創辦後的第一次正式晚宴,會員們在一起嘗試了各種特別的菜品。其中最先上來的是中國的三道「高湯」。英國人的評價顯然不高,他們認為燕窩湯「黏稠如糨糊,風味獨特」,海參湯和鹿筋湯也被認為像膠水一樣。

協會會員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嘗試世界各地的奇特美食,所以偶爾吃到不合口味的,很正常。他們還舉辦了一次馬肉宴會,其中的每一道菜的主料都是來自馬。結果可能是吃得太多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廚師水平不行——弗蘭克第二天噁心了一整天,感覺吃馬肉在英國是不可能推廣開來了。

弗蘭克和動物園有著很密切的關係,因為他不僅有外科醫生執照,還是著名的博物學家。動物園很願意有這樣的專家幫忙,即便僅僅是幫忙驗屍。而弗蘭克最著名的事跡,也正和動物園有關。

他的一位朋友在動物園工作,有一次弗蘭克聽說動物園的一隻豹子死了,於是他趕緊去找朋友,希望能拿到一些樣品研究。動物園的負責人非常激動,一位專家前來過問動物的死亡情況,一定是為了驗屍——如果能找到豹子的死亡原因,動物園就能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結果,工作人員就把早已掩埋的豹子挖出來,送到了弗蘭克家中。很快,已經開始腐爛的美洲豹,被端上了弗蘭克的餐桌,他吃完之後的評價是:「那味道不是很好。」

除此之外,野牛、長頸鹿、蝰蛇、犀牛……甚至是已經腐爛的熊,弗蘭克都嘗試過。

弗蘭克致力於改變英國人的飲食習慣,讓更多的肉類被端上老百姓的餐桌。但他也承認,有些動物確實不適合人類吃。比如燉鼴鼠、麗蠅、蠼螋,弗蘭克認為吃起來太苦了……吃鼴鼠倒是還能理解,吃麗蠅是什麼心態?又要用什麼樣的烹飪手法呢?

什麼動物都要嘗一嘗這種心態,並非弗蘭克獨有,當時的大多數冒險家都這樣。

比如達爾文就曾經參加了一個「饕餮俱樂部」,每周都和大家一起嘗試一下各種奇怪的食物。另一位名叫高爾頓的探險家,還專門進行相關科普,告訴人們在荒野中走投無路之時,可以吃什麼救命。比如他認為「腐爛的肉對快要餓死的人來說是沒有毒的」,而且只要跟著胡狼、烏鴉,或者禿鷲,就能尋找到這些「美味」。那些諸如蝗蟲的昆蟲,更是含有高蛋白的優秀食物,而且到處都能遇到,在高爾頓眼中也是探險家的美食。

庫克船長在太平洋島嶼冒險的時候,曾經嘗試過河豚。這種鼎鼎大名的美食毒性很強,處理不乾淨肯定會讓人送命,而庫克船長那個時代的隨船廚師,應該水平不咋地。幸好,他只吃了一點點,之後僅僅是大病了一場。

對於滿世界亂跑的英國探險家而言,嘗試各種奇異動物,不僅是出於好奇,更是保住性命的手段。和曾經的水手們只能吃生滿蛆蟲的餅乾相比,鴕鳥和土撥鼠絕對算得上是美味了。

這種伴隨著殖民步伐的冒險心理,其實早已經深入了歐洲人的骨髓。弗蘭克·巴克蘭對各種食物的嘗試,還真不僅僅是好奇心的問題。就像他自己所說的,要豐富英國人的餐桌——雖然這種想法沒有成功,但是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確實有意無意間把把自己當成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爭取讓全球的奇異美食擺上英國人的餐桌,也是很正常的想法了。

相關焦點

  • 百年前人們讓美洲豹非洲獅雜交造出「豹獅獸」,動物園成最大贏家
    副標題:「獅虎獸」、「虎獅獸」、「獅豹獸」、「豹獅獸」都是些啥?大家可能對「獅虎獸」比較熟悉,是獅子與老虎雜交出來的物種,由於基因缺陷存活率比較低,但事實上,在那個「瘋狂造物」的時代,還曾經出現過一種雜交的猛獸:「獅豹獸」。
  • 以花豹的實力,一對一與美洲豹單挑能夠贏嗎?
    花豹算是豹子中比較厲害的存在,完虐一頭獵豹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同樣叫「豹」的還有美洲豹這個大個子,那麼一頭花豹與一頭美洲豹單挑,誰能贏呢?其實美洲豹又名美洲虎,和花豹同屬一科一屬,花紋上看相差不大,但還是有差別的,體型上卻有些差別,美洲豹體重80一160公斤,要大花豹近一倍,看上去頭與屁股像虎而不像花豹。有說與花豹是同種,我個人關點不贊同,美洲豹是介於虎、豹兩者之間的一種大型貓科豹屬動物。美洲豹是獨立進化的種屬,除美洲豹外所有種屬的花豹體型差異不大,只是個體大小的曲別。
  • 美洲豹遇見食蟻獸後不為所動
    &nbsp&nbsp&nbsp&nbsp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9日報導,盧克·梅西(Luke Massey)和凱蒂·史黛絲(Katie Stacey)夫婦在2017年9月乘獨木舟經過巴西潘塔納爾的一個牧場時,意外捕捉到了令人驚訝的一幕,鏡頭中,一隻美洲豹悄悄接近一隻巨型食蟻獸後,沒有馬上撲向它的獵物而是靜靜地站在一旁
  • 食蟻獸戰鬥力十分強悍,能將美洲豹大卸八塊,不要小瞧它
    在我國動物園這麼多,可是到2017年,有食蟻獸的大約不超過20家,並且一般全是大食蟻獸。食蟻獸現有四種,分別是大食蟻獸、侏食蟻獸及其二趾食蟻獸和環頸食蟻獸。在其中二趾食蟻獸和環頸食蟻獸是小食蟻獸屬的二種,換句話說這兩個都能夠叫小食蟻獸。一般大家提及食蟻獸想起的全是大食蟻獸,細細長長鼻部,託著一條大小尾巴,長舌頭一伸一縮舐食小螞蟻。
  • 獵豹、美洲豹都不是豹,嚴格意義上的豹只有一類
    「豹」,這實際上是不對的,尤其是獵豹,與「豹」相差甚遠,而將美洲豹認為是豹的一種還情有可原,畢竟它也是豹屬五種動物之一。根據各個地方對它們叫法的不同,美洲豹也可以稱之為美洲虎,它是現存第三大的貓科動物,體型僅次於獅虎。從歷史分布來看,美洲豹的分布範圍曾最北曾到達了加利福尼亞的北部,但如今美國已經沒有美洲豹了,目前它的分布範圍僅限於中美洲及南美洲。
  • 中國科學家在南亞發現美洲豹遠古祖先化石證據
    此次研究的南亞化石材料包括一個不完整頭骨和一些零散的下頜殘斷和牙齒,針對豹屬牙齒化石區分較為困難的問題,研究人員詳細研究現生豹屬大貓的牙齒特徵區分,並通過大量統計方法,給出一套新的鑑定豹屬物種零散牙齒的參考特徵表格。這套表格不僅幫助確定南亞地區的豹屬物種屬於岡巴佐格豹,也為其他學者的豹屬鑑定工作提供出一個很好的標準。
  • 這種動物被譽為美洲「大熊貓」,能幹翻美洲豹,如今卻遇到大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的特色是「國寶」熊貓,澳大利亞的特色是袋鼠,那麼熱帶雨林密布的中南美洲的特色又是什麼呢?想必也沒幾個人能猜得出來,主要是因為這種動物太稀缺了。事實上,這種動物就是極其瀕危的食蟻獸,大的有兩米長,小的就等同於松鼠大小。
  • 與被射殺美洲豹合影引熱議 玻利維亞官員回應:不是我殺的
    【南美僑報網編譯李糖糖報導】玻利維亞國家土地改革委員會(INRA)負責人拉米羅·奧爾蒂斯(Ramiro Ortiz)近日與一隻被射殺美洲豹的合影在社交網站上廣泛傳播,並引發民眾熱議。對此,奧爾蒂斯公開做出回應。
  • 素食文化:肉食者與素食者巔峰對決:吃什麼才對
    編者按:美國CNN最火爆的訪談節目日前播出了一期超級大辯論,對陣雙方分別是有名的肉食大廚和火遍全美國的電視主持人,在激烈的對決中,我們不僅了解到相關的知識,更是讓許多人對於飲食到底該吃什麼產生了興趣,由此引發了更為熱烈的網絡參與。在司空見慣的飲食習慣中,為什麼有的人要選擇吃素?
  • 攝影師拍到小老鼠搶美洲豹午餐鏡頭[組圖]
    美洲豹希娜因小老鼠的突然出現而感到困惑和不安。    兩三個月大的老鼠,竟然敢搶兇猛的美洲豹的午餐。即便是在美洲豹不斷「騷擾」的情況下,小老鼠還是「旁若無豹」地享受美食,真可謂是「初生老鼠不怕豹」!     據英國媒體4日報導,生性兇猛的美洲豹,讓人聽著都毛骨悚然,更何況是在它專心致志地享受美餐的時候,如果敢有人上前打擾,那無疑是「自尋短見」。
  • 獅子、老虎、豹子、美洲獅、美洲豹,這些貓科動物的混血長啥樣?
    美洲豹和獅子也可以混血,這是一隻雄美洲豹和雌獅生出來的雌性混血。人們也嘗試過美洲獅和其它大貓的混血,不過這更困難。因為美洲獅實際上是屬於貓亞科的,而虎豹獅都是豹亞科的。歷史上有過一頭相當罕見的雄性美洲獅和雌性豹子的混血,現在已經被做成標本妥善保存在博物館裡。美洲獅和豹亞科的大貓交配,生出的孩子都有侏儒症,是短腿。
  • 你以為獵豹和美洲豹都是豹子?金錢豹:2個都是冒牌貨
    那這裡就問大家一個問題,獵豹和美洲豹是不是豹子?相信不少人會說是,這名字裡都帶了一個「豹」字,那不肯定是豹子!金錢豹才是真正的豹子事實上還真不是,獵豹和美洲豹嚴格意義上都不是豹子,金錢豹才是豹子中的正統。你要說美洲豹就是豹子,倒也勉強符合,它是豹屬中的一種,長得也像金錢豹。
  • 肉食者謀之
    當我看見梅西、內馬爾、羅德裡格斯、範佩西、穆勒等球星在綠茵場上馳騁拼殺的身影,感覺他們簡直與草原和森林裡奔跑的虎狼獅豹差不多。而亞洲球員,儘管也有不少強壯的身軀,譬如日本隊的德日混血酒井高德等,可在哥倫比亞隊面前,根本不堪一擊。  腦海裡突然浮現《左傳·曹劌論戰》裡一句話,「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將「吃肉的人」比做當權者,他們謀劃的事,其他人何必參與。
  • 同是貓科豹屬,為何雪豹只能嚎叫,卻不能像獅子老虎那樣咆哮?
    同是貓科豹屬,為何雪豹只能嚎叫,卻不能像獅子老虎那樣咆哮?貓科豹屬一共包括5種動物:老虎、獅子、美洲虎(也叫美洲豹)、豹和雪豹。這5種動物都屬於大型貓科動物,它們的體型大小、花紋、生活習性以及分布地區等均有不同。
  • 有關豹獅獸、獅虎獸、虎獅獸你知道多少
    豹獅獸有關豹獅獸這種動物鮮為人知,豹獅獸是由雄性美洲豹和雌獅交配產生的後代,現今世上已無存活的豹獅獸。關於豹獅獸的最早記錄在1910年,在印度有一家動物園曾經通過繁育過一隻豹獅獸,用來招攬遊客。1959年,日本的一家動物園裡一隻雄性豹和一隻雌獅交配。
  • 初生小鼠膽大包天 美洲豹口下搶吃午餐(組圖)
    在聖塔戈豹類保護區,美洲豹希娜因小褐鼠的突然出現而感到困惑和不安    國際在線專稿:兩三個月大的老鼠,竟然敢搶兇猛的美洲豹的午餐。即便是在美洲豹不斷「騷擾」的情況下,小老鼠還是「旁若無豹」地大塊朵頤,真可謂是「初生老鼠不怕豹」!
  • 《把美洲獅當貓在養》果然是戰鬥民族 貓奴等級也是不一樣
    運動用品品牌「Puma」各位可能不陌生,也都知道它的Logo是一隻美洲獅 (puma),這種食肉的大型貓科動物很顯然不是給人養的,也不適合強行飼養,但是在俄羅斯,有一對夫妻Mariya與Aleksandr Dmitriev,他們在一隻美洲獅還只有3個月大的時候從動物園手中買下他,現在,這隻名叫
  • 奧運吉祥物帶你走進現實世界的「瘋狂動物城」
    巴西國土面積70%以上都是自然生態保護區,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森林、有「地球之肺」之稱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地球上最大的原生態淡水溼地、面積達2500萬公頃「潘塔納爾溼地」,以及被亞熱帶原始叢林環抱、廣袤的鳥類聚居地「伊瓜蘇國家公園」,其中的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
  • 新時代、新校長,維多利亞大學迎來新紀元!
    在此過程中,Shoemaker教授提出了非常令人信服的VU下一階段發展暢想,因此,委員們一致決定任命Shoemaker教授為維多利亞大學下一任校長。迎接·期待——新任校長Shoemaker教授自2016年以來一直擔任南十字星大學(SCU)校長職務,現從SCU轉而加盟維多利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