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遺體告別儀式舉行,惜別「郭建光」不忘先輩訓

2021-01-08 北晚新視覺網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譚門第五代傳人譚元壽遺體告別儀式,昨天上午在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葉少蘭、趙葆秀、王蓉蓉、于魁智、李勝素、杜鎮傑、遲小秋、李宏圖、胡文閣等梨園名家與各界人士都趕來送譚先生最後一程。尚長榮、藍天野、王珮瑜、李幼斌、劉長瑜等人敬送了花圈。眾多戲迷也自發趕來送別譚老先生,送別的隊伍在禮堂前蜿蜒排成一條長龍。

譚正巖抱著爺爺的遺像,送老人家最後一程。本報記者 方非攝

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題寫的「正宗一脈 大纛之家」擺放在告別廳門口,簡短八個字,概括了譚門七代在藝術上的成就和堅持,以及他們對於行業的引領。

譚先生10月9日去世,而譚門第七代傳人譚正巖在10月11日、12日有兩場京劇《許雲峰》的演出,他沒有因為爺爺的去世而回戲,「爺爺總跟我們說戲比天大,要舍小家顧大家,觀眾的事兒、京劇事業的事兒就是大家的事兒,我相信他如果健在,也希望我能完成演出。」譚正巖的父親譚孝曾說,這兩場演出兒子的壓力很大,但同時也有了更好完成表演的動力,兩場演出他超水平發揮了。讓譚正巖最高興的是,自己的孩子滿月那天,他們專門抱著去跟爺爺見了面,留下譚家四代人的珍貴合影。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少蘭與譚元壽合作了四十多年,走出告別廳依然難以平復悲傷的情緒,他說:「元壽大哥做人做藝都是我們的榜樣,他的去世讓我非常非常難過,譚家幾代人為京劇事業、民族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去世是京劇界的重大損失。」京劇表演藝術家杜鎮傑與譚先生更是頗有淵源,他的嶽父馬長禮和譚元壽合作了半輩子,他也一直受教於譚先生,他說:「他老人家家學源遠流長卻不保守,對京劇藝術的傳承比我們還著急,見面就問我又在學什麼。」

在告別現場還來了許多粉絲,他們並不熟悉生活中的譚元壽,就是因為那舞臺上一個個鮮活生動的形象,來送先生一程。收藏家馬未都就是這樣一位粉絲,他與譚元壽先生在生活中並無交往,只是純粹以戲迷身份前來告別,他說:「我從十幾歲就開始看他的戲,他的郭建光給我們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對他的表演和唱腔都非常熟悉。」

看到大家敬獻的花圈、輓聯,看到排得長長的告別隊伍,譚家人備感欣慰,也從中感悟到了許多。譚孝曾說:「遺體告別儀式是讓人悲痛的事情,但也讓我們從中感悟到父親這一生認認真真演戲、踏踏實實做人才能獲得這麼多人的尊敬。如今,我也在像父親那樣去做,努力去完成他未竟的事業,像他那樣低調做人、高調唱戲。」

來源:北京日報

流程編輯:u015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孫維本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哈爾濱舉行
    孫維本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哈爾濱舉行張慶偉黃建盛陳海波等前往送別黑龍江日報12月20日訊 20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共黑龍江省委原書記、省人大常委會原主任孫維本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哈爾濱天河園殯儀館舉行。
  • 趙忠祥遺體告別儀式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1月20日,趙忠祥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舉行。陳佩斯、朱時茂、朱迅等好友到場弔唁。
  • 馬拉度納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葬於父母墳墓旁
    中新社北京11月27日電 綜合消息:當地時間26日,阿根廷傳奇球星迭戈·馬拉度納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總統府玫瑰宮舉行,大批球迷到現場,與其做最後的告別。法新社報導,馬拉度納的遺體告別儀式於當日6時開始,在他的靈柩上,覆蓋著阿根廷國旗和10號球衣。
  • 為防疫,喪屬儘量不要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為此,希望今報諮詢柳州市殯儀館,目前是否正常上班,是否允許舉行遺體告別會。 1月31日,記者從柳州殯葬管理處了解到,春節期間,柳州市殯儀館正常上班,各項業務均正常開展。 為了加強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防止疫情傳播,柳州市殯儀館也做了充分準備,對業務廳、禮廳、火化車間等工作場所每天都進行消毒,所有上崗員工都戴口罩、測體溫。
  • 王敏生同志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據《新華日報》消息,1月14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中共蘇州市委原書記、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王敏生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蘇州舉行。王敏生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1月12日在蘇州逝世,享年87歲。
  • 李學智少將的母親遺體告別儀式在伊川縣呂店鎮符村舉行
    所有到家裡弔唁和參加遺體告別儀式的親朋好友,各級領導,一概不收禮,不待客,所送花圈費用由李家全額支付。臨走,每人送一條毛巾做紀念。  元月6日,原瀋陽軍區聯勤部政委李學智少將的母親遺體告別儀式在伊川縣呂店鎮符村舉行。當地一些領導是李學智將軍老同學老朋友,還有外地一些老首長老戰友,他們或到家中弔唁,或送花圈表示哀悼。
  • 著名語文教育學家陶本一先生遺體告別儀式在龍華殯儀館舉行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語文教育學家,出版家,《語文報》創始人、首任社長兼總編輯陶本一先生,因病於2020年7月25日13時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0歲。今天(7月31日)上午10時,陶本一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上海龍華殯儀館舉行。
  • 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玉普在天津逝世 14日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玉普在天津逝世 14日舉行遺體告別儀式據悉,王玉普遺體告別儀式將於2020年12月14日(星期一)上午9時,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圖片來自應急管理部網站▲王玉普(資料圖)王玉普1956年10月生,曾任黑龍江省副省長,全國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兼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黨組書記、局長。
  • 上海嚴防疫情勸禁公開遺體告別儀式
    今天,上海市民政局緊急向各區民政局及全市殯葬服務機構發出通知,要求全市殯葬服務機構切實做好針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通過「盡力勸導喪屬不要舉行遺體公開告別儀式」等方式,確保市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 馬拉度納遺體告別儀式現場發生混亂,儀式提前結束
    時間11月26日,馬拉度納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阿根廷總統府舉行。數十萬球迷從各地趕來參加當天的悼念活動。阿根廷總統府外球迷繪製了一幅馬拉度納的巨幅畫像。總統府降半旗並掛上了黑紗。從總統府向西超過一公裡的道路上排滿了從全國各地趕來的上萬名球迷。很多人在排隊中依然無法抑制住激動的心情。
  • 時代英雄李文祥遺體告別儀式舉行曾棄功名紮根農村五十年
    各界代表在濮陽長青陵園悼念廳參加李文祥同志遺體告別儀式,送老英雄最後一程。 僧少琴 攝中新網濮陽2月15日電(韓章雲)靜靜地躺在花叢中,92歲的李文祥老人仿佛睡著了一般。2月15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特等人民功臣、「全國道德模範」、老英雄李文祥同志遺體告別儀式在河南濮陽長青陵園舉行,河南省、濮陽市、李文祥同志生前所在部隊有關領導,以及各界群眾數百人為英雄送行。「身雖去精神永駐,人已逝典範長存」。
  • 廣東:即日起各殯儀館儘量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
    即日起,各殯儀館儘量不舉行遺體告別儀式。防患於未然,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殯葬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堅持 " 依法規範、安全第一、審慎穩妥、就近火化 " 的原則,制定完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逝者遺體處置應急預案。《通知》要求,加強婚姻登記機關疫情防控工作。
  • 於藍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92歲田華現身送別:我們夢中見
    7月5日上午,於藍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大禮堂舉行,田華、葛優等前往悼念。  【解說】記者在現場注意到,於藍遺體靜靜躺在禮堂中央,身上披著一面鮮紅的黨旗,四周擺滿了社會各界敬獻的花圈、輓聯,正廳上方寫有「為於藍同志送行」的橫幅,禮堂內循環播放著於藍之子田壯壯指導的紀錄片《德拉姆》選曲。  【解說】10時許,告別儀式正式開始,人們依次走進告別大廳,向於藍鞠躬、獻花。
  • 瀋陽殯儀館暫停舉行遺體告別儀式,聚集性活動人數控制在5人內
    1月7日,記者了解到,鑑於當前瀋陽市疫情防控工作面臨的複雜嚴峻形勢,為加強殯葬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工作,切實保障治喪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從1月8日起,瀋陽市將暫停遺體告別儀式等部分殯葬服務項目,瀋陽殯儀館祭奠、公墓祭掃等人員聚集性活動人數嚴格控制在5人內,同時,加強疫情感染患者遺體處置工作,
  • 球王馬拉度納走的不安寧,遺體被褻瀆告別儀式發生暴力事件
    但事與願違,球王馬拉度納走的並不安寧,遺體被殯儀館員工合影拍照,告別儀式上又發生多起暴力事件。 一位名叫迭戈·莫利納(Diego Molina)的殯儀館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無恥的與球王遺體合影。他還把手放在了馬拉度納的頭上面,並且還觸摸到了球王的額頭、伸出了大拇指,為了炫耀竟把照片發布到網絡平臺上,這引起了人們的徹底震怒!
  • 舞蹈表演藝術家陳愛蓮遺體告別儀式舉行,各界人士前來悼念
    今天上午,我國著名舞蹈表演藝術家、教育家陳愛蓮先生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大禮堂舉行。陳愛蓮生前的親友、學生等從各地趕來,送別大師最後一程。陳愛蓮告別會上各界群眾前來送別。本報記者 方非攝早上九點,禮堂前,潔白的花圈在晨光微風中依次排開。人們各自手持一束白玫瑰排起了長隊,安靜地等待入場。
  • 記一次遺體告別儀式
    戴上白色的孝衣後,我也加入到遺體左側守孝的女士們隊伍裡。都是她的女兒,媳婦,侄媳等關係非常近的親屬。有很多人在磕頭的時候,泣不成聲。我沒有哭出來,但是,看到那些當場灑淚的場面,心裡異常沉重。夜晚的時候,周遭被火光和祭品包圍著,被悲痛和眼淚沐浴著,我看著靈棚上「壽終正寢」四個大字,看著漆黑的夜和喧鬧的人群,感覺異常的孤單和悲涼。
  • 高以翔告別儀式時間確定,遺體抵達臺北第一殯儀館
    高以翔的遺體於今日凌晨從杭州殯儀館離開,今日中午踏上從上海飛往臺北的飛機,現在高以翔正在回家的路上了。據悉高以翔所乘坐的飛機將於今日傍晚抵達臺北市第一殯儀館,而靈堂將設在第一殯儀館對面的金寶軒。
  • 王珮瑜:一個「不務正業」的著名京劇演員
    京劇第一女老生,海上「小冬皇」1994年,16歲的王珮瑜以一折《文昭關》技驚四座,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元壽驚嘆道:「這不就是當年的孟小冬嗎?」從此,「小孟小冬」芳名遠播,戲迷們親切地稱她為「小冬皇」 ,雖然與孟小冬相差了70年,但是戲迷們還是非常滿足當年的冬皇附體在新一代的女老生身上。
  • 佛教徒應該如何舉行喪葬儀式?
    但在中國現行的佛教葬儀中,出家人只管誦經,卻不是葬儀的主體;因為葬儀中的家祭、公祭等儀式,均委由葬儀社派人司禮,佛事反倒成為一種點綴。正確的佛教葬儀,除了司禮者之外,主體應該是出家的法師為亡者誦經。參與的大眾,均應人手一冊佛經跟著持誦。持誦的內容,最好是簡短的經文及偈頌,例如「心經」、「往生咒」、「贊佛偈」、佛號、「回向偈」等,不用唱,只用誦;否則,大眾無法隨唱而無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