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最終只是輸在了一粒點球上,但中超畢竟是中超,中甲依然是中甲,遠離頂級賽場已經4年的綠城,無論是在球員的整體實力上,還是比賽節奏上都顯得力不從心,能拼到這一步已經是球隊的極限。這4年間,綠城多次在距離中超一步之遙的情況下跌倒。讓人動容的是,他們一直在堅持。略顯遺憾的是,在今年的特殊情況下,綠城堪稱中超史上最悲催的中甲亞軍。按照往年的賽制,一個亞軍足以保證一張中超入場券,但今年由於衝超名額的縮減,綠城也不得不接受重整旗鼓待來年的命運。只是來年,綠城已經不再是那個綠城。
9月11日,由浙江省足協牽頭召開了浙江綠城新隊名發布會,當時球隊正在梅州鏖戰中甲。「浙江能源綠城俱樂部」這個新名字,標誌著在轉讓綠城中國控制權、退出公司董事會後,宋衛平又與自己親手創立的另一個「綠城」說了再見。自2018年引入淘寶投資失敗後,宋衛平對足球的心「已經淡了」,近年來也一直在找接盤者。事實上,早在7月28日,就有消息傳出,浙能集團將接手其相應的股權。明年,將是新東家真正走上前臺的第一年。
2016年綠城的降級,也似乎註定了這樣的易幟是遲早的事情。1998年,宋衛平的綠城房地產銷售額剛剛破億,手頭並不「富裕」的他一手創辦了綠城足球俱樂部。2000年接盤延邊足球隊班底,正式為浙江足球引入職業化。那之後,在衝超的徵途上,綠城煎熬了6年。2011年殺入亞冠賽場,幾乎是綠城這些年裡惟一的巔峰時刻。自那之後,足壇金元時代的到來,令宋衛平頗感無奈。2016年由中超降級後,缺少投資的俱樂部也無力重來,並不斷地靠賣球員維繫。
年投入只有兩億左右的綠城,想重返中超實際上已是奢望。降級後的第一年,恰逢2017年全運會。整個賽季,綠城幾乎是在拿中甲練兵。這樣的戰略布局,自然令球隊與衝超沒有太大關係。2018年,恰好是綠城建隊20周年,同時又是成功衝超12周年。在很多球迷看來,12年意味著一個輪迴,衝超也自然成為眾人最大的渴望。賽季初,俱樂部聘請了西甲豪門巴塞隆納的名宿塞爾吉,球隊也取得了不錯的戰績,但糟糕的主場戰績卻阻礙了球隊前行。
聯賽最後一輪,領先第3名深圳FC1分的綠城,只要在客場戰勝梅州客家,就可以重返中超。但當時梅州客家的外援前鋒約翰·馬裡,在第60分鐘打入了本隊的第二球。2:1的比分使五華縣城成為綠城超級夢碎的地方。頗具戲劇性的是,當年間接助力深足衝超的約翰·馬裡如今已是該隊一員,並成為球隊保級的功臣之一。那幾乎是綠城這些年距離中超最近的1次,甚至像極了昨晚的綠城——只要取勝就一步登天,但卻是同樣的一球落敗。
最後時刻功虧一簣,讓綠城上下都很渴望在2019年捲土重來。冬季轉會,綠城確實展現出了大幹一場的意願。前中後三條線都做了一定程度的補強,鄧小飛、崔仁、王宏有等內援加盟,在留用外援拉斐爾·馬丁斯與迪諾的基礎上,還從西甲籤約了曾攻破皇馬球門的中場塔納。這樣的引援力度,在中甲陣營中相當搶眼。遺憾的是,球隊的戰績卻與人們的預期背道而馳。聯賽首輪綠城就敗在了青島黃海腳下,之後雖然以一波4勝1平衝至榜首,卻很快陷入非平即負的怪圈。從第13輪至第19輪的7場不勝,直接導致了塞爾吉的下課。
當賽季的新援,除鄧小飛、王宏有和崔仁坐穩主力外,其餘球員鮮有發揮。外援塔納只有7次出場,在貢獻6次助攻後,便被穆謝奎取代。整個賽季,綠城在對陣積分榜前5名的10場比賽中,只拿到了12分。同時,在75分鐘後的失球數佔比達到了25%,虎頭蛇尾的比賽導致球隊出現了多達9場平局和7場失利。假如其中有兩三場能取勝的話,球隊也不會只獲得聯賽第6,甚至可能改寫衝超格局。
今年,綠城再一次看到了衝超的希望,但經歷了180分鐘的一波三折後,他們又一次回到了起點。明年的新東家會採用什麼樣的建隊策略尚不得而知,唯一確定的是,綠城不得不從頭再來。2022年是杭州亞運年,也是綠城降級後的第6年。上一次宋衛平的綠城用了6年時間闖入頂級賽場,這一次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