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春節越來越近,年味兒就越來越濃啦。
裝扮新年的東西除了大街小巷的紅燈籠、中國結,春聯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過年貼春聯不光是為了遵循傳統,更是為了驅邪敬神,寄託希望。
可你知道春聯怎麼貼才對嗎?今天,寶姐就給大家好好講一講這其中的「門道」~
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要貼上一副新春聯,那就得把舊春聯給撕下來。不過,有人偷懶,會在舊春聯上貼新春聯,或者把舊春聯撕一些留一些,這都是不對的!
撕舊春聯講究「除舊迎新」,就是說一定要記住清!理!幹!淨!如果還有殘留,那就是黴運沒全部清理掉的意思。誰都不想過去的壞運氣繼續延續到新的一年裡吧?
撕下來的舊春聯也不要隨意亂丟,最好送到有活水的地方,讓它隨水流走。如果找不到活水也沒關係,可以將舊春聯用火燒盡,這叫「將晦氣燒掉」。
春聯在古代就是在春節貼的對聯,分上下聯,有歷史記載最早的出現在三國時代。
而今天,古人講話已經跟現代人講話大不相同了,話變成字時,也就時常讓人難以理解。就是說,對聯雖然古今文字一樣,但是內容越古典,越無法看懂。
這就出現一個很搞笑的現象,很多現代人貼春聯時,總是分不清上下聯,給懂行的人一看,就樂了。貼反春聯,不只是讓人看著費解,也是犯了傳統習俗的忌諱。
通常來說,上聯的最後一個字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個字是平聲。一仄一平,是一陰一陽的象徵,乃是互補之道。
那麼啥是仄聲?啥是平聲?簡單點說,就是讀音中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因此,仄聲結尾的上聯應該貼在右邊,平聲結尾的下聯應該貼在左邊。
上下對聯貼好了,那就剩橫批了。一般橫批的內容都是吉利的四字詞語,不過,不是隨便哪四個字都可以。
橫批講究和春聯匹配,要麼點明主旨,要麼互補風格,千萬不能瞎套用,驢唇搭了馬嘴也是笑話。
春聯上的字數也是有講究的。古人認為單數為陽(1/3/5等),雙數為陰(2/4/6等),任意一張春聯上的字數,最好是單數,上下聯加起來就是雙數,如此便有了陰陽調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如果單聯上的字數,是雙數,上下聯加起來也是雙數,陽氣過重,陰氣衰微,不利於家宅平安呀!
貼的春聯也應該是單數副,上下聯加橫批是一副,算上福字也是一副。不要貼兩副、四副、六副,要貼就貼一副、三副、五副,道理同上說的一樣。
隨著印刷技術的發展,春聯的樣式也開始豐富多樣起來,不光有傳統的黑字、金字,還有顏色繽紛的彩虹字。可是,看著好看,貼著不吉祥啊。
畢竟在明朝的時候,老祖宗就把春聯的樣式固定下來了,也就是常看見的紅紙黑字,紅色代表喜氣,黑字代表正統,二者結合,是一種大氣端莊的美,金字則是錦上添花。
用其他顏色的字,特別是彩虹字,不僅不倫不類,而且不會起到驅邪敬神的作用。
春聯裡除了對子、橫批,還有福字,很多人家都習慣把它倒著貼,寓意「福倒(到)了」。其實,福字該不該被倒著貼,是有說法的!
從民俗角度來講,「福」字的偏旁「礻」有祈神的意思,「畐」則可被拆分為「一」「口」「田」,即一個家裡的每個人都有飯吃、有工作做、有學可上,合起來就是求神保佑家庭幸福。
為了尊敬神明,門上的福字,該被正著貼,有納福、迎福的好寓意。
如果過去的一年中,家裡意外頻發,或是自己老是倒黴,運勢不好,那可以通過倒貼福字,來給自己轉轉運。
而垃圾桶在民俗中代表著災害、貧窮,倒垃圾也叫「扔災」,因此要倒貼的福字,在倒垃圾時,就會正過來,寓意倒掉災害,迎回福氣。
有的人會想既然是迎春節,那麼貼福字不如貼春字在門上吧,更應景。寶姐奉勸大家千萬別這樣貼,為啥呀?
因為在古代,只有青樓、妓院門上才會貼春字,所以怕過年被人家誤解、笑話的話,還是老老實實貼福吧。
有一些更加傳統的人家,會在門上張貼門神,寓意鎮宅保平安,卻要注意貼的時候,一定讓兩張門神的臉相對,千萬別貼反了,搞成了「門神吵架」的樣子,那麼你家就不太平了。
如果你家是老式的兩扇大門,那麼門神剛好一邊貼一張。如果是現代的單扇門,那麼兩張門神只能貼在同一扇門上,黏貼時要注意左右高度相同,對稱美觀。
過年放假期間,不少上班族難免會睡個懶覺,貼春聯的時間自然也會往後拖一拖。然而,無論如何都不要拖到午後才開始貼春聯。
民俗認為,當我們撕下舊春聯時,附在其上的神仙就會上天述職,講述這一家人一年的情況,為了讓神仙上天言好事,不要覺得我們太懶惰,一定要早早地把新春聯貼上。而2020年,最佳貼春聯的時間,就是大年三十的6點至12點~
在家家戶戶都貼著紅紅的春聯時,也難免會發現有幾家依舊沒貼,這是因為「家喪三年不貼春聯」的習俗。
民俗認為,孩子生下後,直到三歲才能離開父母的懷抱,因此在其父母去世後,三年內為了守喪報恩,不能張貼喜慶的事物。
如果實在想貼春聯迎接新年的喜氣,那絕不能貼紅色的春聯,只能貼藍色的春聯,過完春節也要趕緊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