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北影節特別放映單元中,有一部《漢斯·季默:布拉格現場》,是漢斯·季默2017年布拉格演奏會的現場實錄。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電影,但旋律響起的時候,很多電影經典畫面便會浮現在眼前。
漢斯·季默,一個站在導演背後的男人,30年間推出100多張電影音樂原聲帶,用他的音樂成就了很多經典電影。此次布拉格現場演奏的15支樂曲,必然不能涵蓋所有,但也是經過精心編排,從序曲、高潮到終章,從《獅子王》《加勒比海盜》到朗·霍華德、諾蘭,帶我們快速走過30年,重溫那些經典電影。
15支樂曲中,第一支由《為黛西小姐開車》、《大偵探福爾摩斯》、《馬達加斯加》組成。
三部作品時間跨度很大,但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鼓點清晰、節奏明快,讓人心情放鬆,作為開場曲是很合適的,把聽眾瞬間帶入音樂的旅途。
《為黛西小姐開車》以及前一年的《雨人》,也是漢斯·季默好萊塢生涯的開始,兩部電影連續兩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讓漢斯·季默一進入好萊塢就擁有了高起點。
文藝片、劇情片始終是漢斯·季默作品的重要一類。2001年的《角鬥士》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漢斯·季默也提名最佳配樂,開始的女聲吟唱,低沉的弦樂,節奏急劇變化,營造出大氣磅礴的史詩感。
在驚悚片裡,朗·霍華德的三部曲《達·文西密碼》(2006)、《天使與惡魔》(2009)、《但丁密碼》(2016),配樂全部由漢斯·季默完成。宗教的肅穆感恰到好處,獲得了比電影更高的評價。
還記得《獅子王》開頭高亢的男聲嗎?南非歌手Lebo M用祖魯民族的語言唱出小獅子辛巴慢慢長大的過程。這首《Circle of Life》也陪伴著無數男孩女孩長大成人。漢斯·季默把艾爾頓·約翰爵士作曲的歌重新編曲,加入Lebo M的部分,作為電影的背景音樂。
Lebo M出現在音樂會上,他標誌性的嗓音一響起,現場掌聲雷動。漢斯·季默搭著他的肩膀,眼神裡是滿滿的兄弟情誼。
漢斯·季默向全場觀眾說:「這個男人就是獅子王。」確實,在獻唱《獅子王》之前,Lebo M是一位從南非流亡到美國洛杉磯的難民,落魄時甚至乞討為生,經過漢斯·季默的舉薦,在《獅子王》中一炮走紅,後來走上音樂道路。
《獅子王》也成就了漢斯·季默的高光時刻,幫助他獲得當年奧斯卡、金球獎最佳配樂,這也是迄今為止寂寞大叔拿到的唯一一座小金人。
此後,漢斯季默為很多動畫片配樂,《蘭戈》、《馬達加斯加》、《功夫熊貓》,從美國西部風、非洲草原風到中國風,風格變化多樣。
其中有一曲「You are so cool」,本是漢斯·季默為《真實羅曼史》所作,但真正為觀眾熟知是因為《蠟筆小新》求婚紀念日片段的引用。
「He is a pirate」,又是一支紅遍大街小巷的曲子。這支為《加勒比海盜》所作的主題曲,每當傑克船長開掛時就會響起。不管是小提琴獨奏,還是弦樂合奏的版本,都是聲調高聳,氣勢逼人,與傑克船長的形象,以及加勒比海翻滾的海水完美貼合在一起。
2006年到2011年,從《加勒比海盜2》到《加勒比海盜4》,漢斯·季默一直擔任電影配樂,導演、編劇、配角換了一波又一波,但漢斯·季默一直都在。
15支樂曲中,有兩支樂曲是為漫威超級英雄電影而作。《超凡蜘蛛俠2》、《超人:鋼鐵之軀》,漢斯·季默的配樂無疑助推了這類商業大片席捲全球。
The Electro Suite,為《超凡蜘蛛俠2》反派「電光人」所作的人物主題曲,漢斯·季默加入很多電音音效,模擬電光人出場帶來的電光幻影,有人調侃道:「電光人擁有最爛的故事和最棒的BGM」。
漢斯季默總能為人物量身定做樂曲,再如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when you’re not saving world,你不拯救世界的時候做什麼,是不是在堪薩斯農場,認真鍛鍊胸肌,思考人生,當世界需要你的時候,變身超人,與毀滅日同歸於盡。漢斯季默的曲子循序漸進,充滿哲思,高潮階段又很好地展現了超人的力量和氣魄。
有人將漢斯·季默與克里斯多福·諾蘭的合作形容為「一對王炸」,故事和音樂的結合把劇情推向最高潮。很難說是誰成就了誰,二人的關係本就是密不可分。
從2005年到2012年,「黑暗騎士」三部曲,二人開始合作,經典曲目不勝枚舉。
「like a dog chasing cars」,急促低沉的弦樂,本就讓人不安,籠罩在夜晚的城市上空,小丑坐著卡車出現,更加劇了混亂感。直到蝙蝠戰車出現,幽靈出沒一般的發動機聲浪,把氣氛推向另外一個高潮。正與邪的對抗顯露無疑。
為了製作蝙蝠戰車的音效,漢斯·季默幾乎把各種聲音都嘗試過了,摩託車、汽車、飛機發動機,甚至把很多聲音合成在一起,「去想像這個不存在於世上的東西會發出什麼聲音。」
其中有一曲「Aurora」,是漢斯·季默專門譜寫的悼念曲,為了紀念發生在美國Aurora市《黑暗騎士崛起》首映式槍擊案中死去的12個遇難者。曲中沒有用到任何樂器,完全用人聲完成各個聲部,表示哀悼。曲中加入的電影配樂的旋律,但改變了原有的快節奏,前半段由輕柔的女聲引入,沉重的男聲交替哼唱。舒緩的曲調撫慰人們的心靈。
科幻片《星際穿越》、《盜夢空間》中,漢斯·季默的配樂更是點睛之筆。
空間站遭遇危險,分秒必爭,「No time for caution」背景音是急促的倒計時,或者心跳聲,讓人不由得屏住呼吸。這種倒計時在二人新作《敦刻爾克》中更甚,從時針變成秒表,更加密集的音符疊加,壓得人喘不過氣。
整場音樂會的最後一曲,留給了《盜夢空間》結尾的「Time」,小李子轉動時間陀螺,在不同的時空穿梭遊走,最終回到現實中來。
這支曲子作為整場音樂會的尾聲,也非常合適。130多分鐘的演奏,漢斯·季默帶我們在音樂和電影的世界裡遨遊,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空間,思緒飄很遠,再回到自己的身體,為這個奇妙的旅程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由於時間的限制,15支樂曲,真的遺漏了太多佳作,比如動作片《勇闖奪命島》、《碟中諜2》,戰爭片《珍珠港》、《黑鷹墜落》、《太平洋戰爭》,加入亞洲樂器的《最後的武士》。並且,他沒有停下工作,依然每年為十部左右影視作品配樂。音樂和電影的旅程還會繼續。
在好萊塢,漢斯·季默、約翰·威廉士、詹姆斯·霍納,誰更厲害?這個對比似乎不會有答案。還有亞洲的坂本龍一,歐洲新生代的拉民·賈瓦迪。感謝這些優秀的作曲家,讓電影的藝術效果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