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神仙不能婚配?
不管你信不信,被孫悟空用定身法定在蟠桃園裡的七仙女,其實就是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七個女兒——青衣仙女、橙衣仙女、紅衣仙女、藍衣仙女、綠衣仙女、紫衣仙女和絳衣仙女。
在王母娘娘將夸父逐日時遺下弓箭化為的桃木移植到瑤池蟠桃園後,其實一直都是七仙女帶領修枝灌溉的仙工,根據蟠桃苗木的品質分植,才有了「花微果小」的前面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的中間一千二百株,以及「紫紋緗核」、人吃了與天地同壽,日月同在的後層一千二百株,讓蟠桃園成為點綴在瑤池勝境中一片燦爛壯景。
然而,七仙女卻在絳衣仙女一句「難覓一知音,拂水復驚心」的寂寥慨嘆中,棄蟠桃園於不顧,偷偷下界,和那寒門孝子董永上演了驚天動地的天仙配。一時間,蟠桃園無人看管。正因如此,孫悟空才被玉皇大帝臨時派去看管蟠桃園。
玉皇大帝還有一個外孫女,叫做玄女或素女,精於織紝,其實就是我們熟知的織女。據《月令廣義.七月令》載,她是「天帝之子也」,獨居天河東岸,年年機杼「織成雲錦天衣」,「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然而嫁後她「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鵲鳥因被牛郎織女相思之情感化,便群集天河,口尾相銜,搭起鵲橋,以供二人短暫的相聚。
此夜,即為七夕夜。據說,躲在葡萄藤下,凝神屏氣便能聽到牛郎織女苦訴衷腸後的濃情蜜語,而七夕夜後,雀鳥的羽毛都會掉落許多,或是辛苦搭橋之故。
正因為牛郎織女的悽美故事,七夕逐漸被注入愛情的元素,被冠以情人節的標籤。
其實,中國的情人節是正月十五的「上元節」,大街小巷,張燈結彩,人們賞花燈,猜燈謎,熱鬧非凡。平日裡「三步不出閨門」的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方可借觀花燈之名走出閨房,湧入人群,幽會中情之人。
而七夕,在古代只是被稱為乞巧節,更多的單身女子,只有在這一天才能身著盛裝,與姐妹們歡樂的聚會、開心的玩耍,同時乞求自己能夠心靈手巧。
試想,在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中,是絕對不會允許婦女與丈夫之外的所謂情人存在絲毫瓜葛或曖昧,怎麼可能公然產生一個情人節呢?
這一點,從一向喜歡與我們爭搶節日淵源的日韓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可窺一斑。在七夕節,日本女子會在紙箋上寫下祈願的詩句掛在院內樹枝上,韓國的年輕姑娘們則會拜訪瓜果磕頭祈求自己能擁有一雙巧手。
當然,不是情人節的七夕卻真的是一個好日子。
因為相傳這一天是魁星的生日。北鬥七星的第一顆星,就是魁星,魁星又稱為魁首,魁星文事,主掌考運,所以古代士子考中狀元都稱作「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真的想求取功名的學子或者望子成龍的父母們,卻是應該在七夕節好好鄭重的祭拜下魁星。
《宋諞西遊》傾情發布,敬請關注,前往查看更多西遊背後的故事,探究妖的人性。
文//老宋//原創作品//宋諞西遊//嚴禁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