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專業級水彩(曾用名「藝術家水彩」)的介紹
在專業級水彩全方位解析!(上篇)中
已經對【黃橙紅色系】的顏色有了一些認識
今日要帶大家了解的是【紫藍綠色系】
時下「流行色」:鈷紫、溫莎紫、法國群青、鈷藍、杜蒙深藍、淺鈷青綠、水綠等色彩,均將以專業的身姿靚麗呈現!
專業級水彩——紫色系
先來感受一下迷人優雅的「明星色」:鈷紫、溫莎紫。
192鈷紫
不同於染色能力極強的有機顏料,鈷紫擁有其他顏色難以調出的獨特色相,清新淡雅,自然溫暖,是一種性能優秀的精細無機顏料,可與有機顏料混合使用,單色使用更能凸顯其特質,能提高顏料著色性能及亮度,具有較好的耐光性和耐候性。
733溫莎紫
溫莎紫是溫莎系列有機色之一,PV23色素傳說中美麗的紫藥水色,濃度和染色強度都很棒,是一種令人驚豔的美妙色彩,頓頓也特別喜歡這一款~
接著來看紫色系家族的其他色彩
550喹丫啶酮紫
★喹丫啶酮紫(珠寶色新色):它是呈半透明的亮紫色,與透明橙相似,有從深沉飽滿的主色調到接近粉色的減色調,擁有廣泛的色域。
基於1950年代發現的喹丫啶酮色素,這是一種獨特的合成色素,其色彩非常強烈,同時又很透明,色相範圍從黃、橙、紅一直到紫,並且非常耐曬持久,因而表現出眾。
491永固淺紫
永固淺紫是一種顆粒化傾向的有機色,色調偏紅,但隨著水量的增減會有微妙的變化,有植物色的感覺,色素亦為鈷系。
672群青紫
群青紫是一種無機顏料,它的顏色索引號是PV15,其色調鮮豔明亮,可提供一種特殊的紫色調,相對於群青藍,群青紫的增白可以避免同相異譜,具有更高的附加值。
125鮮紫
鮮紫其英文名在拉丁文中意指「斷頭」,中世紀鍊金術中意指「無用的餘燼」,也譯作「骷髏紫」。
傳統上以木乃伊繃帶製成,自帶古老神秘的紫調棕褐色,現已使用有機色代替。
它由能夠在紙上著色的極細顆粒組成,是一種深沉色調且不透明的色彩。
470苝紫
苝紫具有優異的耐光耐候牢度,顏色暗至紅褐色,以新型有機色料製作而成,具有極深邃的暖調紫。
專業級水彩——藍色系
溫莎·牛頓藍色系列非常多,例如:溫莎系、鈷系等強大的藍色家族。
藍色系「熱門色」:法國群青、杜蒙深藍、鈷藍、 溫莎藍。
263法國群青&667群青(綠相)
群青是最古老的藍色素之一,最早曾被用在公元六七世紀阿富汗的巴米揚神廟裡。
15世紀的藝術家琴尼諾·琴尼尼,在他的著作中將群青描述為「超越所有其他色素的絢麗、優美、絕對無可挑剔的顏色」。
天然群青的製造成本非常高,按克計算的價格曾經比黃金還珍貴,這種色素的珍貴性決定了它在繪畫中的使用方式,藝術家們不得不很節儉地使用,計算著它的成本,常被用來畫聖母瑪利亞的長袍,以彰顯她的神聖。
1828年,法國化學家Jean-Baptiste Guimet成功研發出首款合成群青色素:法國群青。
它是由黏土、蘇打、木炭、石英和硫磺加熱得到的綠色物質,經過清洗沉澱和再加熱,轉化為藍色色素。
美妙的事是,法國群青在化學成分上和昂貴的天然群青完全相同!
群青(綠相)同樣是非常經典的藍色,色相優雅、純正,與法國群青相較會更冷一些。
通過以下兩張顏色對比圖可以感受一下它們的差別。
710杜蒙深藍
★杜蒙深藍(珠寶色新色):
它是由鈷玻璃磨成的色素粉末(鈷玻璃用於經典的染色玻璃和陶器,在其玻璃熔體中含有鈷化合物),也是鈷藍的明亮版,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標誌性顏色。
它的歷史發展軌跡如下:
1890年,溫莎·牛頓的技術總監J Scott Taylor在一個小罐子上貼了「頂級深藍」的標籤;
2006年,溫莎·牛頓的高級研發化學師Peter Waldron打開了這個小罐子,做出了最接近1890年這一顏色的現代版—— 一種美麗的、無法用其他顏色調製的藍色;
2007年溫莎·牛頓為了紀念175周年,重新限量上市這款源自19世紀的深藍;
如今,它再次驚豔歸來,希望能出現在你們的顏料盤裡,不要埋沒了它的美麗。
178鈷藍 & 180深鈷藍
鈷藍是一種很純淨的藍,既不偏暖也不偏冷,著色力適中,適合調製出柔和的混色。
化學家Louis-Jacques Thenard知道著名的賽福爾陶器表面的藍色漆是用含深藍色鈷鹽做的,於是1802年的某一天,他用鈷鹽和氧化鋁混合,製成了鈷藍色素,其色相比普魯士藍更純正。
鈷藍的主色和群青相似,但是它的底色調與偏紫的群青底色調相比就顯得偏綠,是畫家的標配顏色之一。
鈷藍早期還有其他名稱:「奧林匹亞藍」、「維也納藍」、「維也納群青」、「萊登藍」、「國王藍」、「太平洋藍」等,還有一個罕見的說法是叫「匈牙利藍」,你們喜歡哪一種呢?
深鈷藍則是獨特的偏紅的鈷藍,是用鈷和鋅的矽酸鹽製成的,比鈷藍更濃鬱深邃。
707溫莎藍(綠相)&709溫莎藍(紅相)
溫莎藍是由有機合成色素銅酞菁組成,也可以稱作「酞菁藍」、「酞花青」或「正藍」。它是一種濃鬱、強烈接近於黑色的藍,有紅相、綠相兩種色相,它們的減色分別為偏紅和偏綠。
溫莎藍的著色能力很強,透明度很高,非常持久,並且用在水彩顏料中時具有顆粒細膩、易著色的屬性。
溫莎藍誕生於1930年代,由溫莎·牛頓於1938年開發上市。
溫莎藍還有以下特質:①溫莎藍與其他顏色的調和性能很好;②稀釋後可用來罩光,效果非常棒;③它很穩定,不會被溶解(除非用硫酸),是一個可靠的顏色。
藍色系家族其他色彩
321陰丹士林藍
陰丹士林原是一種染料,源於德文「Indanthrene「,原有多種顏色,最為人熟知的是青藍色,俗稱「陰丹士林藍」。
陰丹士林藍,又稱為「還原藍」、「陰丹士林藍」、「蒽醌藍」等,它是一種深沉而幽美的暗藍,其耐光性、耐候性均表現優異。
010安特衛藍
安特衛藍是一種深藍色無機顏料,色調在暗藍至亮藍之間,色澤鮮豔,著色力及擴散性強,它的顏色會比酞菁藍更深。
538普藍
普魯士藍是種強烈而透明的藍色,著色力很強,能調和出從最淺色到深藍黑色的廣泛色域,也被叫做「柏林藍」、「巴黎藍」、「中國藍」和「鐵藍」。
著名的普魯士藍是最早被人工合成的色素之一,它的發現完全是一個幸運的意外。
大約在1704年,德國配色師Diesbach需要生產一種名為「Florentine lake」的紅色顏料,需要沸煮的胭脂蟲、明礬、硫酸鐵和碳酸鉀,由於其中的碳酸鉀受到動物油的汙染,而意外產生了一種深藍色沉澱,Diesbach經過進一步的試驗,這種藍色沉澱竟然是一種性能優良的顏料。
第一款合成藍色素普魯士藍就在這樣的意外下誕生了,真的是充滿意外的美麗。
137天藍 & 140天藍(紅相)
1805年,在鈷藍的基礎上,經過新工藝將氧化錫和鈷加熱,衍生出了錫酸鈷,也就是天藍,它是一種無機的合成礦物質色素,是用錫鹽和矽土加入硫酸鈷煅燒而成的。
天藍採用PB36色素,是一種純粹的藍色色素,半不透明,非常明亮,這是由其中高折射率的顆粒而形成的。
由於這種穩定的惰性色素,對光線或者化學物質沒有反應,因此非常持久,這對藝術家來說特別重要。
天藍(紅相)採用PB35色素,是一種半不透明,且具有顆粒化傾向的顏料,其色相淡雅純淨,溼畫法和淡色更能表現其魅力。
379猛藍色
錳元素本身並不是自然界中發現的,而是1774年被瑞典化學家Johan Gottlieb Gahn從軟錳礦中提取出來的。隨後1907年誕生了現代無機合成色素——錳藍,並於1935年獲得了專利。
溫莎·牛頓使用酞菁色系中的PB15色素,專門研製出了錳藍的替代品——錳藍色,它呈純淨的偏綠的蔚藍色,同時滿足環境和安全的要求。
322靛藍
靛藍的名稱來自於一種叫「木藍」的植物,從中提取的靛藍染料。
靛藍是最古老的紡織品染料之一,印度、日本、埃及和秘魯從很早開時就在使用它,甚至在古瑪雅文明的陶器和壁畫中也能找到它。
1878年,德國化學家馮·拜爾做出了第一款合成靛藍,此後,天然靛藍的貿易量下降,高品質的合成靛藍成了製作顏料的首選。
染料形式的靛藍並不等於溫莎·牛頓色譜中的靛藍色素,繪畫用的靛藍色素耐曬性比染料好很多,只是比礦物色素群青要弱一些。
專業級水彩——綠色系
綠色系的「推薦色」:淺鈷青綠、土綠、金綠。
191淺鈷青綠
淺鈷青綠是一種名貴的鈷系色料,具有無可比擬的亮度與光澤,在印象派、抽象主題的水彩作品中常會用淺鈷青綠作為主色,它和鈷青綠都是不透明的,而酞青綠是透明的,並且偏冷色調。
637土綠 & 638土綠(黃相)
土綠雖然提取自礦物原料,卻並不是天然的氧化鐵色素,而是矽酸鐵和黏土的混合物。
這是一種帶褐色的土質顏色,較易幹,也有較好的覆蓋力,色彩偏暖但並不鮮明,可以與任何顏色調和,很穩定,是持久性最好的顏色之一。
1940年在義大利的維羅納附近,有人開採出了這種著名的天然土色,取名為「維羅納綠」,後來在波西米亞、波蘭和法國也發現了它,它的最初形態屬於有機色素,能形成偏藍或偏黃的綠色範圍。
溫莎·牛頓的土綠是由天然土色及合成色素共同組成的,非常透明,但著色力不強,相當吸油,它是粉紅色的互補色,常用於肉色的底層,可以起到中和的作用。
而土綠(黃相)則擁有優美的透明度和表現出色的顆粒效果。
294金綠
金綠是一種透明新穎的單色素有機色,純度很高,是一種帶金黃的綠調,著色力不錯,色相也乾淨獨特。
綠色系家族其他色彩
526酞青綠
酞菁綠是1938年上市的一種有機合成的酞菁色,是一種不溶於水的無毒柔滑綠色粉末。
這種綠色由PG7和PG36兩種色素組成,能調和出廣域的混色效果,從通透、微妙、自然的,到濃烈、明亮、不透明的都可以,因而成為如今最受藝術家歡迎的綠色之一。
697水綠
★水綠(珠寶色新色):一種半透明的青綠色,主色調是幽暗的深青綠,稀釋延伸後呈明亮的偏綠色調。
這款冷色介於藍與綠之間,是非常多用途的顏色,既能表現出飽滿的色相,又能秒變清新淡雅。
190鈷青綠
青綠這種寶石色兼具藍色的靜謐質感和綠色的生機勃勃,於是常用來描繪介乎藍與綠之間的色彩。
在技術層面,青綠可由藍色素PB和綠色素PG構成,通常用的是合成酞菁色素,酞菁色素的範圍最廣可以達到紅色,但多數來說趨向偏綠色。
鈷青綠色素較為常用,在水彩顏料中表現效果乾淨明亮。
青綠的減色既可暖又可冷,與色譜中其他顏色均能和諧搭配,為中性色和棕色系帶來點睛之筆;作為紅色與粉色的互補時,能與深藍一起表現出大海的意象;亦能讓所有其他綠色系更富有生氣。可謂「寶藏綠」。
184鈷綠
鈷綠被稱為「瑞恩曼綠」, 於1780年被瑞典化學家、礦物學家Sven Rinman加熱鈷和鋅時所發現,1835年被製成繪畫顏料,直到1860年氧化鋅被普及後才流行開來,它早期所用的名稱還有「綠青」、「鋅綠」、「瑞典綠」等。
鈷綠是一種半透明的亮藍綠色,著色力較低,像其他高溫製成的色素一樣,它的持久性非常好,在油畫中具備快幹的屬性,在水彩中則像群青一樣,平塗時富有顆粒質感,表現效果是藝術家們非常渴求的。
正如倫敦化學家業餘畫家Arthur Herbert Church在其1901年的著作《繪畫與顏料的化學》中提到的林曼製作工藝時所稱讚的那樣,他說鈷綠「在化學和藝術上都堪稱完美」。
185深鈷綠
★深鈷綠(珠寶色新色):底色偏藍的一款綠。
深鈷綠正是像鈷綠那樣是有顆粒沉澱感的色素,但它是不透明的,在減色後還會呈現出微妙的細膩感,一種猶如青苔般的色調。
719溫莎綠(藍相)&721溫莎綠(黃相)
溫莎綠(藍相)是溫莎系列有機色之一,採用了最經典的PG7酞菁綠色料,顏色透明且色澤鮮豔,著色力強。
溫莎綠(黃相)亦是溫莎系列有機色之一,和藍相採用不同的色料,黃相採用PG36酞菁綠色料,這是一種黃相的綠,非常透明,具有優異的耐候耐光性。
692翠綠
翠綠是經典的鉻系礦物色料,由於晶體是淺綠色的而被稱為翠綠。
它的色調優美大氣,且乾濕變化小,因此成為了許許多多藝術大師調色盤上的常客。
460苝綠
苝系衍生物很早就被發現,直到1950年,苝系衍生物仍主要作為還原染料應用,後來由於要求新型高檔有機顏料,就推進了苝系衍生物在有機顏料方面的應用。
苝綠,是一個很接近黑色的綠色,其獨特的暗綠色素,使其在色素分類中隸屬於黑色系。
459氧化鉻綠
氧化鉻綠是法國人沃克蘭(Vauquelin)1797年發現的,在19世紀早期成為陶瓷顏料的一種,於1840年左右首次成為繪畫顏料,至1862年才得到廣泛應用。
這是一種稠密、完全不透明的中等純度的淡綠色顏料,略帶鐵鏽色的調子很有「氧化」感。
311虎克綠
這種溫暖的接近草色的綠,是以英國植物學家威廉·胡克Hooker’s Green(1779–1832)命名的。胡克發明了這種特殊的顏料,從而能精確表現出綠葉的顏色。
503永固沙普綠
Sap Green一般音譯為「沙普綠」,亦有譯為「樹綠」、「樹汁綠」,以往使用樹莓的汁液製作,曾是流行一時的裝飾用色。現在改用更耐光的色料與配方製作而成。
它的色彩明亮動人,是一種生機盎然的綠色。
447橄欖綠
橄欖綠是暖調的中綠色,介乎苔蘚綠與常春藤綠之間,因顏色與果實橄欖相同而得名。
在調色時,在黃色中加進一點黑色也可以調出橄欖綠,因此有時會被稱為「暗黃色」。
以上紫藍綠色系中,出現了哪幾個新色呢?
仔細找一下,頓頓都有標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