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星座離奇事件》:畫驚悚的皮,刻文藝的骨電影《十二星座離奇事件》的整體構架相當有意思:星座的主題、驚悚懸疑片的類型,到最後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情與內心掙扎的文藝腔調故事。
導演盛志民向來以打造唯美文藝片見長,而此次駕馭驚悚懸疑類的商業片也絲毫不顯得生澀,而且頗具創新的是,導演在打造這部星座題材的影片時,絲毫沒有忘記自己強項,不僅在主題呈現、畫面構建上都表現出別具一格的韻味,也力圖將恐怖懸疑片做得新穎而獨到,因此,呈現《十二星座》呈現在觀眾面前的是一部披著驚悚皮,實則蘊含文藝骨的一部影片。既讓人尖叫連連,同時又有溫情無限,這對於傳統的驚悚片來說,也是一種顛覆。
影片的故事概括起來也其實很簡單:兒時不堪回首的記憶,長大時「精分」的人格,未完成的愛情以及紛呈雜亂的友情,以一次看似無心的聚會開始,中間穿插有各種回憶與糾葛,到最後以溫情收尾,而這一切冥冥之中與星座掛上了鉤,正如當下流行的星座性格說一樣,星座決定人格。星座作為影片的引子,儘管不是立體呈現,但卻牽引著劇情不斷深入,讓影片中人物的性格顯得有據可依,而不是憑空想像出的虛無感。
在片中,導演並沒有採用傳統驚悚片「一哭二鬧三尖叫」的爛俗模式來表現恐懼,而是更多的動用了心理層面的畫面來直擊觀眾內心深處的恐懼,在片中,大量的閃回鏡頭與獨白等都濃烈地烘託出影片的懸疑氛圍,而藉助演員良好的表演與音效等,影片呈現出一股乖張的戾氣質感,這種恐慌感從一開始便存在,在死亡事件之後很明顯的升級,同時藉助於星座學的神秘感,將這種驚悚有效地進行放大。影片的恐怖不是單純感官上的刺激,而更多地讓觀眾自己去尋找線索,一步步地去揭開事實的真相。
從諸多的鏡頭中,我們可以窺見導演對於經典恐怖片的借鑑與致敬,剛開始的那段被困屋子裡的戲不僅有《電鋸驚魂》的影子,裡面的小孩也頗有幾分《咒怨》的氣息,而隨後,眾多經典恐怖懸疑片,比如《閃靈》、《致命ID》等都很恰到好處的滲入在劇情之中,儘管有多部影片的借鑑,但導演在掌控能力上還是成功完成答卷,沒有出現大拼盤的凌亂局面,而且有機地將這些借鑑融合在劇情的發展中,從而讓影片在借鑑中也有創新,更為難得的是,影片的節奏掌控地不緊不慢,以一股詩意的情調同時又不乏緊張的氣氛來完成了這一系列的致敬。
在表演層面,佟大為所飾演的心理醫生「陳為」無疑是最難把握的一個角色,隱忍而犀利,這個角色所需要大量的內心戲來表達出緊張的氣氛,佟大為在《金陵十三釵》之後再一次讓人欣喜地看到他戲路的轉變,可以陽光帥氣,可以英氣豪邁,也可以內斂深情,影片中佟大為的突破性相當大,也相當出彩。佟大為之外,柳巖負責性感、秦昊負責固執、杜海濤負責搞笑、喬任梁負責耍帥……這些細緻的角色劃分都讓本片在商業片的呈現上相當得有條理,在角色定位上相當的明晰,眾星賣力的出演也讓本片的表演相當富於特色與層次。
儘管定位為驚悚懸疑片,《十二星座離奇事件》在刻畫人物性格和愛情主題等方面很明顯沾了幾絲文藝片氣息,這讓觀眾在享受驚悚片的步步驚心之後,順便感受了下文藝片絲絲入扣的溫情。無關星座秘笈,有關愛情故事,《十二星座離奇事件》用驚悚的畫皮,刻出了一個文藝內心的骨架,放聲尖叫,細品溫情,這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