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證券報
說起二鍋頭,資本市場首先想到了可能是牛欄山二鍋頭,這是順鑫農業的主業之一,支撐起上市公司的業績和股價。
殊不知,除牛欄山外,還有紅星二鍋頭,為新中國誕生獻禮而生,更是一度穩坐二鍋頭市場的頭把交椅。
這不,兩瓶二鍋頭就要在資本市場上「乾杯」了。
但是,有資金先幹為敬了。這是巧合還是另有玄機?
紅星二鍋頭擬曲線上市
11月24日晚間,大豪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北京一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一輕控股」)持有的北京一輕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權,並向北京京泰投資管理中心(簡稱「京泰投資」)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北京紅星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紅星股份」)45%股份。
同時,大豪科技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以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方式募集配套資金,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本次發行前大豪科技總股本的30%,募集配套資金總額不超過本次交易中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資產的交易價格的100%。
公告披露,大豪科技控股股東一輕控股全資擁有的北京一輕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是履行離退休管理服務、代管非主業企業股權職能。一輕控股擬將酒類、食品及飲料等主業相關資產進行整合後注入資產管理公司,並將資產管理公司現有職能剝離。
說起紅星股份,就不得不想到它旗下的兩大品牌——「紅星二鍋頭」系列白酒和「北冰洋」系列飲料。
資料顯示,紅星股份始建於1949年5月,是著名中華老字號企業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前身為華北酒業專賣公司實驗廠。作為北京地區第一家國營釀酒廠,紅星股份全面繼承二鍋頭酒傳統釀造技藝,生產出第一批紅星牌二鍋頭酒,向新中國誕生獻禮。
相關資產注入後,資產管理公司將以酒類、食品及飲料等相關業務為主營業務,主要產品包括「紅星」品牌系列白酒,「北冰洋」品牌系列飲料產品,「義利」品牌系列食品等產品。
待此次交易完成,作為曾經的二鍋頭「一哥」,紅星二鍋頭將實現曲線上市,與牛欄山二鍋頭在資本市場正面碰杯。
九年前就曾謀劃上市
上市,是紅星股份9年前就謀劃的動作。
2011年2月,已紅星股份和龍徽釀酒有限公司為主體,北京首都酒業有限公司成立,旗下囊括了紅星、龍徽、古鐘、六曲香、中華、夜光杯等酒類品牌。
成立伊始,北京首都酒業有限公司便提出「力爭十二五中期實現上市目標:如果能儘快找到合適的殼資源,首都酒業集團將於2012年借殼上市;如果不能借殼上市,則將在3年內登陸A股市場。」
不過,三年期的承諾並未如期兌現,加之2013年白酒板塊遭受巨大衝擊而進入深度調整期,北京首都酒業有限公司的上市目標就此擱淺。
相比之下,後起之秀的牛欄山二鍋頭,則早早登陸資本市場。資料顯示,紅星二鍋頭誕生於1949年,而牛欄山酒廠建於1952年10月。
1965年,紅星的「老東家」北京釀酒總廠向牛欄山等郊縣酒廠傳授二鍋頭釀製技術,十餘個不同品牌的二鍋頭酒先後湧現,不斷擠壓著紅星二鍋頭的市場,紅星二鍋頭在競爭中的絕對優勢快速削弱。
再到1981年,紅星直接選擇放棄「二鍋頭」的全名稱商標註冊,只用「紅星」的註冊商標,與其它所有的二鍋頭酒類生產企業共享「二鍋頭」商標。
「二鍋頭」商標的共享,助長了牛欄山和其他二鍋頭的市場增長,而紅星二鍋頭開始黯淡失色。
1998年,順鑫農業登陸資本市場,藉助資本的力量,牛欄山二鍋頭迅速崛起,緊追紅星二鍋頭。
數據顯示,2006年,紅星股份銷售收入8.4億元,牛欄山銷售收入僅有4.43億元。而到了2009年至2010年,紅星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5億元、18億元;順鑫農業白酒業務包含牛欄山和寧城老窖,合計銷售收入分別為13億元、16.99億元,兩者已經不相上下。
2019年,順鑫農業宣布,牛欄山銷售突破百億關口,其中外埠市場佔比達到76.37%。而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紅星的年銷售額約在20億左右,差距越拉越大。
停牌前異動漲停
在披露收購事項之前,大豪科技已於11月24日起停牌,公司表示,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不過,在此次停牌的前一日,似乎已經有資金先知先覺,搶先一步,來個「先幹為敬」。
11月23日,已連續盤整2個多月的大豪科技,強勢拉起一根大陽線,更是在當日開盤半小時後立即牢牢封住漲停板。
停牌前突然異動,其後公告重磅收購事項,這不得不引起紛紛議論。
11月24日晚間,大豪科技也進行了一番回應。
大豪科技公告稱,公司關注到,2020年11月23日公司股票價格觸及漲停,公司對此高度重視,經公司初步自查,未發現公司、公司控股股東、本次交易對方內幕信息知情人及其直系親屬利用內幕信息交易公司股票的情形,本次重組獨立財務顧問將按照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相關要求,對本次重組內幕信息知情人是否存在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進行自查。
公司將按照重組相關法律法規對內幕知情人報送要求,做好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工作,並向上海證券交易所提交內幕信息知情人檔案。
另經公司自查,除公告披露相關重組事項外,公司、控股股東亦不存在關於公司的應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或處於籌劃階段的重大事項。
編輯:朱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