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麼一個監獄,從上到下,有多少層,沒人知道,每一層都關著2個人。
在每層的中間,有一個垂直的天井,上下貫通。
每天都有一個平臺,大小剛好可以穿過天井,平臺上裝滿了食物,從上到下降落。平臺停留在你那一層的時候,你就可以盡情地吃,但是只能吃,不能留。
因為一旦留下食物,這一層的房間就會變得極冷或者極熱,讓你要麼凍死,要麼熱死。
下一層的人,只能吃上面所有人的殘羹剩飯,裡面可能還包括所有上層人的嘔吐物,甚至排洩物。
所以,層數越高,吃得越好,層數越低,食物越少也越爛。平臺會在夜裡返回最上面的第零層,第二天又會裝滿食物,重複這個循環。
每個月,樓層還會隨機更換,你會被深度麻醉,醒過來之後,就會到一個新的樓層。比之前高還是低,都是隨機的,全憑運氣。
也許上個月你在第6層,平臺裡的食物種類豐富,有酒有肉,可以任你胡吃海喝,而這個月你就到了126層,等到平臺降下來的時候,食物一點不剩,你能吃的,也許只有你的室友。
在這樣的地方,會發生什麼呢?
這就是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的設定。毫無疑問,這是部玩概念的電影。而這個概念,就是對我們這個世界的一種簡單化呈現,也就是「階級社會」。
故事中,那個平臺上的食物,就是我們這個世界上的所有資源。衣食住行,教育、醫療、文化等等。
我們這個社會,也就是這樣的垂直體系,上層人佔據了更多更好的資源,而作為下層人,吃的、用的,只能是上層人吃剩的、用完的。
上層人和下層人之間是什麼樣的關係呢?
赤裸裸的鄙視鏈,上層人永遠瞧不起下層人,哪怕他只是剛剛到了上層。
月薪十萬的,看不上月薪一千的,同樣的,月薪百萬的,又會看不上月薪十萬的。這就是一條自上而下的鄙視鏈,或者也可以叫做「剝削鏈條」。
資本家靠剝削勞動者來謀取大量利潤,上層階級靠壓迫下層階級來滿足一己私慾。
人類從有文明開始,就有了階級。在封建社會,自上而下,是君主到平民的層層階級,直到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建立了資本主義社會。
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有一條金律良言:商業是最大的慈善。
也就是說,從事商業的人,那些資本家們,用自己的辛勤勞動為整個社會帶來了幫助。比如,你可以穿上好看的衣服,你可以吃到可口的飯菜,這都是你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縫衣做飯的人,和你也非親非故,他們都是陌生人,但是卻用他們各自的技能努力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
這一切,都是因為商業的出現,你們之間是一種純粹的商業行為,有買有賣,資本家為了利潤,為你提供最好的服務,而你認同這種服務,願意付出金錢。這變成了一種良性循環,因為商業,或者說,因為追求利潤,整個社會變成了一個和諧又進步的社會。
但是,這種情況所帶來的問題是,人性的貪婪讓分配製度越來越偏。富人越來越富,窮人越來越窮,階級矛盾越來越多大。貧富差距產生出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就是像《飢餓站臺》裡所講的,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層又一層的階級裡。
在電影中,平臺上的食物被一層一層盤剝,從上而下,每一層的人都在貪婪地索取,他們不僅要吃得撐到脖子,還會肆意破壞自己吃不下去的食物。反正在他們看來,下層人不值得不同情,沒飯吃、餓死了,那就是活該。
這就是資本主義的問題,為了追求利潤的最大化,上層人不會管下層人的死活,資本家會竭盡所能地盤剝無產者。
馬克思預見了這個問題,所以才會提出,這種分配製度會讓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並且會出現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最終導致階級戰爭。
那麼有沒有比資本主義更好的社會形態呢?馬克思說,有,就是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是比資本主義更高級的形態,在共產主義社會裡,不再有階級,人人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各盡所能是生產階段,各取所需是分配階段。
在《飢餓站臺》裡,男主角想要打破整個體系,他最初提出的理想化方案就是,既然平臺上的食物可以供我們所有人吃喝,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能都克制一點,都只取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呢?這樣的話,我們所有人,不管是在第幾層,都能夠分到吃的,不會餓著,更不會發生人吃人的慘劇。
和他同住的老頭嘲笑他說,你是不是個共產黨?
男主角提出的方案,就是共產主義的分配方式。可是,這種理想化的方式,沒人認同。後來另一位和他同住的女人,也想通過勸誡的方式,讓下面每一層的人都適可而止取用食物,同樣沒人聽。
為什麼?人的本性就是貪婪的,尤其是窮過的人。那些上個月餓了肚子,這個月好不容易爬到上層的人,怎麼可能大發慈悲體恤下層人民呢?不可能。
講道理講不通,男主角就採用了另一種極端方式,暴力革命,用武力解決問題。
他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黑人夥伴,兩個人從第6層開始,搭乘著平臺,一路向下,一路捍衛食物,並且想要保住一點食物,讓監獄的管理者們看到,監獄裡的人正在表達抗議。
他們披荊斬棘,到了333層,還剩下一份甜品,義大利奶凍。這就是他們最後保留住的「信息」,他們天真的以為,這個「信息」能夠讓真正的上層,也就是監獄的管理者們,看到他們的抗爭。
在這一層,他們還發現了一個小女孩,但事實上,這個小女孩只是男主角臨死前的幻想。
那份用生命換來的甜品,被平臺送回了頂層。
做飯的廚師看到這份被退回的奶凍,他的第一直覺,只是在納悶,為什麼食物會被退回,難道不好吃嗎?難道是有什麼問題嗎?結果發現,奶凍上有一根頭髮,於是他對手下大發雷霆。僅此而已。
男主角和黑人了犧牲生命,送出了信息,但真正的上層根本不關心,他們白死。而所謂的革命,毫無意義,所謂的自發性團結也根本不會在人類這個群體裡出現。
《飢餓站臺》就是一則關於社會階級的寓言故事,要說的是,人類不可能擺脫階級的桎梏。我們處在不同的階級,也被所在的階級牢牢地困住了。
資本主義提供給大家一個虛擬的夢,就是你只要努力,就能賺錢,也就能夠實現階級躍升。但是,階級剝削、階級壓迫,仍然沒有解決之道,我們只能認命。
共產主義是個更理想化的夢,等到那時人類社會就不會有階級問題了,但是人類能不能實現這個夢,根本不可知。馬克思又創造了一個新的階段,也就是社會主義,他說這是資本主義向共產主義過度的階段。
可是,就像米洛凡·德熱拉斯所寫的《新階級》一樣,在這個過度階段,會產生一個「新階級」,這是一個能力空前強大的特權階級,就像《飢餓站臺》裡,拿起武器來壟斷食物分配的兩個人。
這個「新階級」,會變成比資產階級更極端的階級。他們原本是奔著消滅階級的理想而去的,可當他們擁有了至高無上的特權,人性本身的惡開始成為內心的主宰,那份理想還能堅持多久,無人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