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席捲全球,眾多行業遭到暴擊。對於經濟面的影響站長此前也專門寫過多次,感興趣的站友可以在歷史文章中回看。可以說,新冠肺炎這隻黑天鵝,已經如蝴蝶效應一般,影響了每個人的生活,就連很多中產家庭也已處在崩潰邊緣。
中產家庭生活質量大縮水
據阿里大數據統計,在疫情期間,30-35歲年齡層電商消費表現最差,消費金額較往日縮水20%左右。什麼高端護膚品、高檔紅酒等等,疫情期間銷量都大幅跳水……
數據來源:阿里大數據
曾經,很多中產家庭的生活是這樣的。比如喝普通水是不行的,經常要糾結「喝法國Perrier氣泡水更高級,還是San Pellegrino更能標榜身份」。日常的蔬菜水果也不能隨便,有機生鮮才是生活標配。
這些小布爾喬亞生活只是很多中產家庭的一個切面,對他們來說,生活不許一地雞毛,而要全方位展示思想層次、品味格調乃至社會地位。但受疫情影響,現在很多中產家庭的彆扭之處在於,他們依然渴望保持氣派與從容,但現實卻錢包大幅縮水。很多中產交了房貸、車貸、信用卡、孩子的學費、老人的生活費後,現金流明顯吃緊了。很多中小企業主和職員,還都面臨著生存問題。
說到這兒很多人可能會想,什麼收入算是中產家庭?
按照麥肯錫全球研究所制定的標準,中國中產家庭是指那些年收入在1.35萬-5.39萬美元(約合9萬-36萬元人民幣)之間的人。中產家庭在熒幕中常被當做社會消費的核心動力,形象被打造成了一堆符號,比如浪漫party、高檔轎車、俊男靚女、旅遊度假。很多中產家庭看起來都很光鮮,在大城市有著體面穩定的工作,有房有車,收入和生活品質均保持著頗高的水準。
但現在不少中產家庭受到了疫情衝擊。小企業主們一方面不能開工,另一方面還要給員工發工資和五險一金;員工們日子也不好過,很多高薪職員面臨工資打折發放的現實,有的人甚至已經被公司「優化」掉,而再想找個同等薪資的offer又難上加難。很多中產家庭的收入支柱根本不敢懈怠,因為他一閉上眼睛就是一堆一堆的支出和數字。一場疫情,讓支出沒有明顯的收攏,但收入卻進一步收窄。
疫情會引發經濟的多米諾效應麼
社會經濟的發展是一環扣一環的,當疫情黑天鵝突然出現,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第一個倒了,導致後面大批量倒下。
比如紡織業,老百姓手裡沒錢了,用在買衣服上的錢少了,生產衣服的廠家就會減少生產量,隨之而來的連鎖反應,就是提供面料的產業訂單少了。廠家因此裁員,生態鏈就被徹底打破,經濟會進入一個循環。要想經濟復甦,就要想辦法打通整個生態鏈,拉動內需。
就個人而言,隨著疫情的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最近我們常說「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幾乎每個人都被捲入了這場疫情經濟風暴中。其中最要命的就是房貸問題,很多家庭在買房前已經美美地計劃好,妻子掙的錢用來生活,包括子女教育、衣食住行,丈夫掙的錢用來還房貸。 可是現在遇上了這樣的突發疫情,夫妻如有一方下崗,或者夫妻倆都沒下崗但工資變少了,這對一個家庭來說都是重創。
家庭的計劃被打破後,還房貸都成了問題,哪還有閒錢去消費? 而個人的購買力下降,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企業。 企業也和個人一樣,每個月的生產都有計劃。經過這麼一次危機,大家的計劃都被打破了,於是就會引發經濟連鎖反應。
站長看來,中產中產,先做穩了,才算中產。每個人的階層位置其實是在特定政治經濟結構網絡中的一個連接點。如果結構網絡變化,階層也會跟著變化。一場疫情,眾多中產家庭就已經出現現金流危機。而未來是充滿不確定性的。行業復甦和經濟復甦是有周期的,並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人們在平日裡就應該注意儲蓄,以備後患。不宜不顧收入去大手大腳地花錢,甚至負債血拼。站長這裡有幾個建議:
如果你是那種近似月光的中產家庭,那麼優先要考慮的是必要的現金流儲備,要學會利用好良性槓桿,放大自己的潛在資產規模。這裡所說的槓桿有兩種:
一是對於未來不確定性的現金流支出,比如重大疾病、意外等等,需要一筆足夠的資金儲備。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買保險。
二是對於新購置的資產,相比於全額購買,更建議大家通過低成本的利息去做槓桿。如果你明明可以全款買房買車,那最好選擇貸款一半,給手中儲備足額的現金流,去應對可能會發生的危機。如果你手中的現金只夠交首付的,則可以暫緩資產購置,降低風險,或者選擇總價低一些的來購入,務必保證手上還有相對充足的現金。
對於目前現金流充足的中產家庭來說,同樣也要做更合理的現金流規劃。
一是中短期的現金儲備。可以通過活期、貨幣基金、銀行理財等方式進行。其次是5-10年的現金流規劃,以應對黑天鵝的出現。因為每5-10年,一個家庭就很可能產生巨大的變化,比如生孩子、生二胎、孩子要上私立學校或者出國,或者家庭要置換房產、購置新車,又比如夫妻雙方會有工作變動等等。這時候你會發現,充足的現金是真正的安全感。
最後就是必要的遠期規劃。這個就很明顯了,比如孩子的教育基金、自己的養老錢等,這些雖然看起來還遠,但也應提前做出適當的規劃。
家有餘糧,心裡不慌。現金流,這個伴隨我們一生的名詞,希望大家能更重視起來。否則只能像以下案例一樣,壓力山大。
突然待業的影視宣傳
站長一位好友,在一家公關公司負責影視項目宣傳,平日工作非常忙碌,幾乎沒有周末和節假日的概念,經常四處出差。她工作之餘經常會欣賞各地美景、品嘗特色美食,日子過得有滋有味。為了儀容儀表,她也沒少花錢,不僅成了高檔美容院的vip客戶,而且只要出門肯定得精心打扮一番,精緻的妝容,得體的品牌服飾,一幅行業精英的樣子。
受冠狀肺炎疫情影響,如今大量劇組停機,公司業務斷崖式減少。她因此整天宅在家裡無所事事,感覺度日如年。就在半個月以前,她被告知,公司因為資金鍊斷裂正式倒閉。她說自己聽說公司倒閉的消息後,第一時間買了很多掛麵,因為影視寒冬可能會很長,接下來找工作也是難事,要做好長期過苦日子的準備。
夜不能寐的餐廳老闆
張小盒在成都經營著3家大型餐廳,在往年,店裡的年夜飯經常提前一個月就被預訂滿。可今年不僅訂單一個沒有,提早準備的食材也因為沒有訂單只能當垃圾扔掉。
張小盒估算過,3家餐廳200多名員工,一個月工資差不多100萬,保存期很短的食材損耗了10萬,3家餐廳店租共70萬,粗算停業一個月,3家餐廳損失共180萬,這還沒算水電費。他粗略估計帳面上的錢,只夠再支撐1個月左右,如果停業3個月,搞不好會直接從中層跌到赤貧……
巨大的壓力使他備受摧殘,他說自己整日為餐廳的經營發愁,晚上經常失眠,白頭髮都長出來了,「沒批准復工時睡不著,現在批准復工更睡不著了。疫情一開始我擔心員工在老家因為封城回不來,現在擔心員工回來,餐廳開張了也沒有顧客,還是虧損」。
面對經營困難,張小盒本想自己扛,但又很沒有信心。為了保住餐廳,他準備先堅持營業到4月初,如果到時候還是沒有起色,只能斷臂求生,先關閉兩家餐廳,保持一家餐廳的運轉,以圖來日東山再起。
準備抵押住房的老闆
王芳自己經營的公司屬於工程公司,公司有100多位員工,疫情期間都在家上班,放假期間工資全額發放。她粗略算了算發現,1個月僅員工工資就要支出80萬左右。但因為疫情影響,公司訂單大幅度減少,早已入不敷出。
本來,王芳年前制定的2020年工作計劃是招募新員工拓展新業務,這個計劃因為疫情不得不改變。她現在每天收集關於疫情的信息和國家整體的經濟走勢,及時調整公司戰略。雖然原有的工作節奏被打亂,但她已經在部署疫情結束後公司可以發展哪些新業務了。
對於資金問題,她表示現在政府也在幫她想辦法,但銀行能不能把儘快把政策落到實處,還是另外一回事,從目前看來很難通過企業銀行貸款解燃眉之急。她表示自己做工程做了十多年,也曾遇到過各式各樣的困難,「但是辦法總算比困難多」。
在她看來,現在中國經濟的體量、梯度、韌性是足以支撐的,疫情只是在短期影響經濟發展。她準備實在不行就去銀行把自己在廣州的房子抵押掉,因為公司是她創業多年的心血,拼了也要保下來。
結
疫情的經濟問題,短期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如果能進一步增強對小微企業尤其是製造型企業的扶持力度,把幫扶政策快速執行到位,社會經濟恢復的速度會快很多。從長期來看,根本上解決經濟問題還是需要儘快控制疫情,及早拉動內需,使經濟秩序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