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鄭布鞋妹妹新學期不敢上學 常夢見被同學追打
一段被稱為「布鞋妹妹」的視頻,最近在網上不斷轉載。14歲的初二女生「布鞋妹妹」,被同齡女生踢屁股、打耳光、呵斥下跪,直到「布鞋妹妹」眼閃淚光,還被人用手扯著臉頰命令她對著鏡頭笑……
8月初,這段視頻在各論壇轉載。
在網友極度憤慨和譴責之下,網友們使用人肉搜索,將目光聚焦在新鄭市龍湖鎮第一中學(以下簡稱龍湖一中)。截至昨天,龍湖一中開學已經11天了,「布鞋妹妹」仍在家中,不想上學。儘管她已經接受了兩位心理諮詢師的心理疏導,但至今仍沒從輿論旋渦中走出來。 □今報記者 田震
起因
大家丟了錢物都說她是小偷
「布鞋妹妹」14歲,家住新鄭市龍湖鎮梅山村,她在龍湖一中上初二,住校。
女生宿舍是大通鋪,能容納40人至50人。人多手雜,宿舍裡常丟錢物。
記者見到了其中5個參與打人的女生,小魏、小張、小代、小鄭和小蒙,她們也都14歲,在回顧整個事件時,不約而同地陳述了一個事實:「丟過錢。聽人說是她(指『布鞋妹妹』)偷的。」
至於這個說法的來源,5名女生只模糊地記得,數月前扎堆兒玩耍時,有人說了一句「是她(指『布鞋妹妹』)偷的」……
校長喬栓柱說,關於「布鞋妹妹」偷東西的說法,目前既沒找到目擊證人也沒找到證據,一切都是孩子們的猜測和議論。
女兒被懷疑是小偷,這讓「布鞋妹妹」的父親邱先生難以置信。他們家做生意,雖稱不上十分富裕但也算不錯,每周給孩子的費用已高於學校的其他孩子。況且「布鞋妹妹」不上網、不亂買東西,實在沒有偷錢的理由。
爆發
一群少女在鏡頭前集體發洩
6月20日,即龍湖一中期末考試前兩周。上體育課時,趁老師不在,「布鞋妹妹」班裡的10個女生和臨班的小範、已不在龍湖一中上學的小趙,一起嬉鬧。
其中一個女生把「布鞋妹妹」拉到教學樓二樓樓梯口,後面還有3個女生推著「布鞋妹妹」。參與打人的女生事後承認,一看到「布鞋妹妹」被人包圍,再想起自己也丟過錢,就覺得出氣的機會來了。於是,就出現了網上瘋狂轉載的圍毆過程。
小範覺得好玩,就借用小趙的手機拍了視頻。在視頻即將結束時,小範還讓「布鞋妹妹」對著鏡頭笑一笑。之後,她們沒擔心手機視頻會外洩,只是怕「布鞋妹妹」告狀。直到8月10日,在新鄭一家網吧,小趙和其他同學一起上網時,一位姓邱的男生將這段視頻發到了酷6網上。
當時,這群孩子不會想到,就是這段視頻,讓他們都陷進了輿論的旋渦。
傳播
網絡最高點擊率超過4萬
這段視頻立刻在酷6網引起很高的點擊率,並被多個論壇轉載,不少視頻點擊率超過4萬。
幾乎所有轉帖中都有這樣一段話:「單純的眼神,不知所措的兩隻手,紅紅的臉,晶瑩的淚珠在眼裡打轉。看到女孩始終沒跪下,你有什麼感受?你們是否心痛……」
在網友極度憤慨和譴責之下,網友們使用人肉搜索,將目光聚焦在龍湖一中。
8月11日,龍湖一中校長喬栓柱接受採訪時證實,此事確實發生在該校。他還說,參與打人的女生已經道過歉,而「布鞋妹妹」也已原諒了她們。當天下午,記者試圖聯繫「布鞋妹妹」的父親採訪,被拒絕了。
8月17日晚上,「布鞋妹妹」的父親邱先生突然給記者打電話,說全家人一直不接受記者採訪,是因為校方曾暗示說:招來記者對誰都不好看。而且,「布鞋妹妹」無法原諒這群同學。她整天憋在屋子裡哭。出過一次門,被村裡人指指點點,回家後再也不出去了。
夢魘
常夢見被自己的同學追打
在一間燈光昏暗的小屋內,記者見到了「布鞋妹妹」。她的樣子,與網上描述的一致,「單純的眼神,不知所措的兩隻手,紅紅的臉,晶瑩的淚珠在眼裡打轉」。
整個採訪過程,「布鞋妹妹」斷斷續續地說了四句話:「我不想去學校,學校肯定沒人理我。」「其他學校,還有人收我嗎?」「去別的學校,別人會不會打我?」「夜裡不敢關燈,老夢見她們追著我打。」
她的媽媽劉女士站在一旁,捂著嘴哭:「俺妮兒原來多活潑,現在跟變了一個人似的,整天關在屋裡掉淚。」在奶奶的印象裡,「布鞋妹妹」很乖,每次放學,大老遠就能聽到孩子愉快的歌聲。
辯解
只是替老師「教育」同學
8月18日上午,記者再次來到龍湖一中,「布鞋妹妹」的母親、奶奶等家人正哭罵著與校長喬栓柱交涉。「布鞋妹妹」的家人認為,孩子是否偷過東西,至今沒有得到一個公正的說法,這將影響孩子以後的學習、生活。
在記者建議下,當天下午3時,喬栓柱與其他幾名校方領導、參與打人的女生帶著禮物,來到「布鞋妹妹」的二叔家,向「布鞋妹妹」道歉。「布鞋妹妹」和幾名女生,分別講述了事情發生的經過。
小魏說,在一些同學的心目中,「布鞋妹妹」不善於處理同學關係,還偷過同學的錢物。當再次出現失竊的時候,大家都把「布鞋妹妹」當做罪魁禍首,而班主任總是對這種事情處理太輕,讓她們心裡產生了不滿。
據校長說,提供手機錄下這段視頻的小趙雖已離開龍湖一中,輟學在家,但與原來的同學還有很多交往。小趙的說法是,「布鞋妹妹」偷東西不對,應該得到教訓;老師對「布鞋妹妹」的教育不夠,她們可以在課下給予補充教育。
她說:「我們的錯在於,本來該由老師處理的事情,我們卻一時衝動,自己動手教育同學了。」
現狀
不想去也不敢去學校
8月19日,媒體聯繫兩位心理諮詢師,前往「布鞋妹妹」家中做心理疏導。
龍湖一中校長喬栓柱也承諾,開學後,將從學校找最好的心理輔導老師,對「布鞋妹妹」做長期心理疏導。但是,至今「布鞋妹妹」仍沒去上學,她不敢去也不想去。她最大的心病是:「我走到哪兒都有人認識我。我在大家面前抬不起頭,還怎麼上學?」
她被父親帶到鄭大第一附屬醫院,醫院的專家說「布鞋妹妹」的心理出現了應急障礙和厭學症,必須及時接受心理疏導和治療。如果住院觀察,每月至少6000元,高額的費用讓邱先生望而卻步。
鄭州教育學會學習心理研究會管理部主任王海勇認為,「布鞋妹妹」身體沒有明顯傷痕,學校也就不好處理打人的學生。這樣,「布鞋妹妹」所受的心理傷害無法得到釋放和宣洩。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種心理傷害都將伴隨著她。而打人的女生們,也因網友的討伐,陷入輿論的高壓之中。
無論是打人者還是被打者,都需要一段心理疏導時間。
反思
網絡善意傳播可能成為「暴力」
天之權律師事務所鄭州分所張少春律師分析,是視頻的上傳和不斷轉載,使得一件普通的校園暴力向更大的網絡暴力事件發展,最終讓「布鞋妹妹」和她的家庭陷入悲痛和無助。
這段視頻的上傳者和轉載者都是網民。他們中絕大部分人的初衷是好的,是想通過人肉搜索來尋找施暴者並對其進行輿論譴責。但由於視頻的拍攝、上傳者沒有對視頻做馬賽克等技術處理,導致被打者和打人者都曝光在萬千視線之下,十幾名未成年人的肖像權、名譽和心理健康因此受到侵害。「為什麼一件譴責打人者的網絡事件,最終受傷害最大的卻是被打者?答案很簡單,網絡視頻的上傳者和傳播者,都嚴重缺乏一種保護未成年人的意識,也沒有從技術上保護當事人。」張少春說,「布鞋妹妹」事件再次提醒網友們:在我國沒有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現實下,網友參與網絡事件時,要儘可能地從技術上保護事件中的受害人,尤其是未成年人。不然,善意的傳播有可能成為一種升級的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