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代人還能看懂繁體字?明明已經棄用60年了,原因很簡單

2021-01-09 貔貅人生

為什麼現代人還能看懂繁體字?明明已經棄用60年了,原因很簡單

眾所皆知,我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漢字更是歷史上的一座豐碑。中國文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至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種文字能夠像漢字這樣經久不衰。 從甲骨文發展到今天的漢字,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

建國初期,因為國家急需大量人才,為了提高全民文化水平和能力,讓普通人也能識字認字,於是全國發行漢字的繁體簡化運動,從書寫到讀物,大力推廣簡體中文,並一直廣泛應用到今天。這時,想必很多人心中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就是繁體字雖然已經被棄用了60多年,那為何我們依舊可以一看就懂,有些甚至可以直接讀出來呢?其實這背後的原因很簡單,讓我們 一起去看看吧!

一,大幅度變形的繁體字佔少數。

繁體字,也稱繁體中文,西方各國稱之為傳統中文,至今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直到1956年前一直是各地華人中通用的中文的標準字。後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潮流和文化發展趨勢,簡體字被廣泛推廣。但是簡體字的發展演變也是建立在繁體字的基礎之上。繁體字簡化為簡體字的原則是:「述而不作」、「約定俗成,穩步前進」,也就是說儘量採用已經在民間長期流行的簡體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遵照「約定俗成、穩步前進」的原則進行簡化。

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精簡字數,廢除同音同義不同形的異體字。二是減少筆畫。1964年我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文化部、教育部公布了《簡化字總表》,共有簡化字2238個,把平均每字16到19畫的繁體字簡化成平均每字8到11畫的簡化字。簡化字的變化是系統性的,有規律可尋,所以我們會覺得繁體字簡化後的漢字,樸素簡單,而偶爾看到同類型的繁體字也會有親切和熟悉感。

二,漢語字典詞典繁體簡體兼備,一應俱全。

大家應該都熟悉,在小學階段,我們人手都會有一本《新華字典》。當時老師要求遇到不懂的字就要查字典。其實不要小瞧這一本字典,它裡面可是包羅萬象,大有學問。每個漢字都有條目、括號備註、字音字形、以及字的解釋。只要翻來字典,就能看到它括號裡的繁體形式,所以雖然我們從小接受的都是簡體字的教育但是生活學習之中,我們已經受到了繁體字的耳濡目染,所以看到繁體字也會有一種自然而然的親切感和熟悉感。

三,生活的大環境的影響。

雖說在新中國時期,因推行漢字簡化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們離傳統文字有些疏遠,但是在整個社會的大文化環境下,繁體字與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從小到大,無論是從古籍、影視戲劇還是書法藝術等方面,我們始終都有意無意地注意到繁體字體的縮影。

由於繁體字具有數千年的歷史,所以不僅在中國,在中國周邊國家中,繁體字仍舊具有非常的影響力。簡繁互補是中國文字的演變規律。雖說簡體字是現代的文字發展主流,但繁體字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比如在書法中。更重要的是,繁體字是對漢字演變的一種記錄,如果繁體字徹底消失,漢字的演進鏈條就會缺失一環。各位網友們,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裴鈺:從17個角度看漢字繁體字和簡體字之爭
    ,如今,已經成為全民討論的題目了。  簡體字和繁體字,都是模稜兩可的說法  繁體字和簡體字嚴格意義上都不是漢字的一個正確的說法,只是一個模稜兩可的說法。其實漢字沒有簡繁的區別,如果我們知道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這些只是一個字體的名稱,它的統一的名字就叫漢字。學術上、概念上都叫漢字。  為什麼會出現簡體字這個說法呢?
  • 漢字從繁體字到簡體字,是漢字的進步還是倒退?你怎麼看?
    漢字的演變經過篆書、隸書、楷書、行書幾個階段,已經與近代的繁體字所差不多。眾所周知,秦朝統一六國之後,「車同軌、書同文」,給六國遺民制定了官方的書寫規範。那麼歷朝歷代究竟是通過什麼辦法,來將演化後的漢字在全國範圍內推廣呢?這就要倚杖朝廷編寫的「字書」來規範民間用字了,這是官方所制定的規則,比民間為方便書寫所使用的簡化字更具有歷史可考性。
  • 中國人使用簡體字後,大家都沒學過繁體字,為何大多數一看就懂?
    56年以後,中國逐漸推行使用簡體字,沿用了幾百年的繁體字被代替。相對於繁體字來說,簡體字筆畫簡單意義明了,是非常高級的字體。但是有一些特殊的地區仍然沿用繁體字,比如說港臺地區。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雖然說我們這一代大陸的人沒有刻意地去學習繁體字,但是在看一些古書籍或者看港臺劇字幕的時候都能看懂,這又是為什麼呢?
  • 甲骨文的很多字比簡體字都簡單,為什麼好多人還是鼓吹繁體字?
    隨著人類的發展,人類經歷了幾百萬年的發展,在這個漫長的時期,人類可能遇到種種地外的文明,在各國相傳的神話故事中,都有很多相似和相同的上古文明。想像一下,那是人類的正常壽命不過十幾二十年,如果不具備超長的壽命,文明和知識根本就無法往下傳承。於是,世界各地都出現了聖人,賢者,或者神的使者,其實這些都是先進文明為了讓人類能夠成長的一種方法方式而已,但是的確是這些文明的知識才造就了地球燦爛的文明和多彩的文明。
  • 繁體字與簡體字,到底誰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正統
    繁體字和簡體字之爭,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已經爭論了一百多年了。這些年來,又有人開始鼓吹繁體字,早在2008年,鬱鈞劍、宋祖英、黃宏、關牧村等21位文藝界的政協委員聯名遞交《關於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後來導演馮小剛提議恢復部分繁體字並放到小學課本中,以加強傳統文化教育。香港演員黃秋生更是宣稱「在中國寫中文正體字居然過半人看不懂,華夏文明在內地已死。」
  • 繁體字情侶遊戲名字
    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是情侶繁體字遊戲名字,繁體字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人們從複雜的繁體字逐漸發掘出簡單的漢字但是為什麼現在繁體字又那麼受歡迎呢?繁體字的流行預示著人們對古老文化的傳承。繁體字與簡體字就如一對姐妹,他們的關係也是密不可分的。雖說人們常常拿他們來比較,但是他們都有著自己特有的形態以及魅力。只是在簡體字盛行的今天,人 們依舊不願遺忘繁體字。
  • 知識爭論:「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更好?哪個優點更多?
    每套字典統計的都不相同漢字改革的原因?漢字的最終目的說到底是為人類所服務的。每一個漢字的產生都是符合當時的社會發展需要。有些漢字在遠古時代確實能用,但是如果放在幾千年後的今天,可能就失去它的價值了,漢字也有優勝劣汰。您不妨打開您的手機或者拿出詞典去查一查。漢字總量約好幾萬個,請問你認識幾個?我們正常人認識的漢字不到十分之一。大部分的漢字還在躺在那裡睡覺。
  • 文化辯論:「繁體字」和「簡體字」哪個更好?是進步還是倒退?
    有些漢字在遠古時代確實能用,但是如果放在幾千年後的今天,可能就失去它的價值了,漢字也有優勝劣汰。您不妨打開您的手機或者拿出詞典去查一查。漢字總量約好幾萬個,請問你認識幾個?我們正常人認識的不到十分之一。大部分的漢字還在躺在那裡睡覺。這也是我們漢字要進行改革的一個原因了。
  • 徐晉如:何必畏懼繁體字?
    馮小剛此次的呼籲,其影響力不及2008年全國兩會上,鬱鈞劍、宋祖英、黃宏、關牧村等21位文藝界的政協委員聯名遞交的《關於小學增設繁體字教育的提案》,也不及2009年全國11屆人大二次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提出的恢復繁體字提案,但相對於此前一邊倒的批評之聲,馮小剛的提議卻得到了多數網友的贊同,這是近幾年來中國人自信力提升、傳統文化認同感提升的結果。
  • 明明是剛買的手機號碼,卻無法註冊APP,這是怎麼回事?
    不知道你有沒有遇到過這種情況:明明手機號碼是剛買的,結果卻發現無法註冊手機APP。最近,小焦就遇到這種情況,好不容易在營業廳選到一個靚號,結果在預存了幾百元話費後,居然發現無法註冊支付寶、微信這些熱門的APP,不僅提示這些APP都已經被註冊了,而且還綁定了其他的帳號。其實很簡單,這是因為小焦精心挑選的靚號,是一個別人用過的二手號碼。
  • 現代人寫的詩多數不及古詩,其實原因很簡單,想想還真是這樣
    這是為什麼呢?對比古今,很多古詩能夠輕易讓人產生一種共鳴感,好像更為貼近生活,而有些現代詩就不那麼容易讀懂,選擇的意象什麼的也比較虛幻,給人一種距離感。現代人為什麼喜歡選擇離我們更遠的意象呢,我覺得可能是因為資訊時代,大家出外領略自然風光的時間少了,更多的是在家裡上網、刷手機,思維漸漸地更廣闊了。
  • ...接受快報專訪時回應:教材須用簡體字,而古詩詞中已涉及部分繁體字
    和簡體字相比,中國繁體字中的「親」「愛」兩字讓人一眼看懂含義。在昨天的政協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馮小剛和張國立就呼籲,選用部分富有含義的繁體字進入中小學生課本,傳承傳統文字文化。連續幾年的全國兩會,現代快報也曾多次對繁體字相關話題進行報導。這一次馮小剛以「煽情」的方式再次喚起了人們對繁體字的關注。
  • 人性內涵圖:看懂2張你已經不再單純,最後一張成年人才能看懂!
    人性內涵圖:看懂2張你已經不再單純,最後一張成年人才能看懂! 2.飛蛾撲火的下場,有的時候我們都會嘲笑飛蛾的愚蠢,明明知道前方是危險,但就是去為了尋求那麼一點點光亮而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這難道是值得的嘛,但是反思我們人類,其實我們有的時候比飛蛾還要愚蠢
  • 甲:什麼叫繁體字?乙:筆畫多的字!甲:筆畫多為啥就叫繁體字?乙:……
    98年沒對象不正常嗎???1、虎寶寶問虎爸爸:爸爸爸爸,為什麼人類有一句歇後語叫『老虎的鬍鬚-摸不得』虎爸爸回答說:孩子,這是因為有一次人類給爸爸修鬍鬚時,爸爸餓了,於是就忍不住把他吃了!2、甲:「聽說你跟你先生離婚了,是不是?」乙:「是的,我想不到他這麼心狠! 」甲:「聽說,離婚是你提出來的,是不是?」乙:「是呀!
  • 繁體字真的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嗎?
    (資料圖:2009年3月13日,新華字典上的簡體字與繁體字。劉君鳳 / 東方IC供圖。)漢字的演變史大致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繁體字、簡化字)。現在,馬英九先生單單摘出繁體字,稱只有繁體字是「精髓」,其他都不是。首先,這對於古老的文字,尤其是已知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和文化軸心時代使用的篆字是非常不公平的。沒有甲骨文的話,會不會有後來的篆書、隸書、楷書、繁體字,都是個疑問。
  • 解惑|為什麼日語中的漢字有繁體字也有簡體字?你知道嗎?
    前不久在易學國際小語種教育日語N1籤約保過班裡,接到一位初級日語學習小夥伴的題問:為啥這日語中又有簡體字又有繁體字,日本人自己不會混麼?有簡體字有翻譯題還有假名!別說,這個問題可能學日語的小夥伴剛開始的時候都在心中默默問過,當時小編的日語老師告訴我:日本之前進行過一次漢字改革,有一部分漢字就用了現在中國的簡體字,一部分還是保留了繁體字。但是這絲毫沒有解決我心中的疑惑,於是我查閱了很多材料想去搞清楚這是怎麼一回事。不能說以下內容絕對正確,就當是幫大家一起科普一下吧。
  • 2020年延遲退休在即,女性退休年齡會延遲到60歲嗎?人社部回應了
    最近在網上有一篇文章受到大家的熱議,2020年延遲退休在即,女性退休年齡會延遲到60歲?希望今天的分享能解開大家的疑惑,如果大家看懂了,可以轉告給親朋好友。2020年延遲退休在即2020年延遲退休在即,並非是子虛烏有。
  • 書法家為何喜歡寫繁體字,而不喜歡寫簡體字?
    1956年1月28日,國務院通過並公布了《漢字簡化方案》,標誌著漢字在我國的簡化,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在全國範圍內推行簡化漢字,主要目的有四個。一是提高大眾的識字率,因為繁體字筆畫多,過於複雜,不便於學習。二是提升傳統文化在民間的普及率,畢竟,漢字是傳播我國傳統文化的有效工具,結構簡單、通俗易懂的漢字容易辨識,才有助於達到這個目的。
  • 為什麼古時候人大多活不過60歲?
    這個梗郭德綱說出來很多人都認為是笑話,因為這讓我們現代人很難理解,畢竟我們三十歲很多人都還沒結婚,有一小部分人博士還沒有畢業呢,民國的人就開始扮演老先生,是不是有點故作姿態了?可是只要我們知道民國的人平均壽命只有35歲,我們就應該判斷出郭德綱不是說笑話逗大家。民國的男人三十歲就開始進入老年狀態,只能說民國那個時代人們的壽命太短,逼大家不得不加速自己的人生歷程。
  • 明明三星有獵戶座處理器,為什麼還用高通的?背後原因很真實!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發展,現在手機市場最大的競爭就是來源於各個手機的配置,特別是性價比這一套已經不怎麼流行了,國產手機慢慢從國內走到國外市場,很多一個原因就是性價比,以最好的配置配上最低的性價比,因此漸漸的國產手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擁戴,同樣的安卓手機也是這樣,現在的安卓系統漸漸被大眾認可,蘋果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