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1月10日),是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
「警察」這個詞對於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因為人民警察就在人民的身邊:在社區裡,為群眾服務的社區民警;無論颳風下雨,都會準時出現在路口指揮交通的交巡警;還有被稱為「罪惡剋星」的刑警……還有一些警察,在自己特殊的崗位上,默默無聞地付出。我們能看見的是,他們身上那件威武的警服,帽簷上那閃閃發亮的警徽。
監獄,可以說是每個人都不想去的地方,卻也是輕易進不去的地方。今(9)日,我們就來講述一些監獄人民警察的故事。
酒精棉籤當生日蠟燭
△李友兵
「李院長,又要過生日了哦,今年的生日打算和誰過呢?」前天上午,同事這樣打趣問著李友兵。儘管距離老李的生日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同事們都很清楚地記得那一天。
李友兵是渝西監獄六監區(醫院)監區長。同事們之所以關心他今年生日怎麼過,那是因為去年疫情最嚴峻時,李友兵和同事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生日。
去年大年二十九,李友兵就開始在單位值守。到了1月28日大年初四,本該在家休假的他,卻因監獄進行抗「疫」封閉執勤,在家休息了不到12小時就再次返回單位上班。
監獄是一個人群密集的封閉場所,病毒一旦進入監管區,後果不堪設想。
李友兵回到崗位後,立即進入工作狀態,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查閱大量資料後立即牽頭制定了相關方案,並對在崗和不在崗的民警進行了明確分工,確保了醫療防疫措施和醫療防疫物資到位。
1月29日,在參加完監獄緊急召開的會議後,李友兵在視頻會議裡不斷地給同志們加油打氣:「我們是警察又是醫生,這場戰爭我們必須要衝鋒在前啊!」
因分批封閉執勤,監獄醫療人手緊張,李友兵必須事事親力親為,他每天奔波在監獄各個押犯點,收集疫情,直接對患病服刑人員進行診治,同時還要擔負領導職責檢查關鍵崗位防疫物資是否充足,防疫措施是否落實到位,指導、督促監區的防疫工作和感冒預防工作。
渝西監獄地處東山,晝夜溫差較大,加上部分老弱病殘服刑人員本身就患有基礎性疾病,給監獄醫療工作帶來許多棘手的困難。李友兵蹲點在監區了解情況,大到防寒保暖、通氣通風的措施保障,小到配藥、打針、聽診等細節工作,李友兵都一絲不苟。在連續高強度的工作下,本就瘦弱的他,在封閉執勤期間體重硬是足足掉了5斤。
△李友兵
在15天的封閉執勤期滿後,李友兵終於能夠回到家休息。
然而,就在他回到家進行居家隔離後不到三天,由於監獄某服刑人員突發疾病緊急送醫外診,監獄醫療人手再次出現短缺。面對突發情況,李友兵沒有絲毫猶豫,直接參與到第二輪封閉執勤任務中。
在去年2月16日生日這天,監獄醫院的同事們悄悄地為李友兵準備了一個驚喜。
在李友兵巡診結束回到辦公室後,同事們突然唱著《生日快樂》歌,端出了「生日蛋糕」。那是一枚塞在飲水杯子裡的蛋黃派,因為沒有合適的蠟燭,同事們只得用一根沾了酒精的棉籤當生日蠟燭,給李友兵過了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生日。
今年,李友兵47歲了,面對工作27年的崗位,他依然堅守奮鬥著。
他已想好了今年的生日願望,那就是:疫情能早日結束,再帶女兒一起參加單位的「人民警察節」升警旗儀式。
「女兒一定會崇拜她的父親的。」李友兵笑著說。
見證監獄夜景最多的人
△巡邏民警吳皓
凌晨2點,在墊江監獄監管區內,唯有環道上警燈閃爍。
對於特警大隊夜間巡邏民警來說,他們是見證監獄夜景最多的人,每隔1小時的規定線路巡查,每晚4000餘步的上下樓梯,突發事件的處理……
「剛換班的前兩天,上夜班就是一種受罪。」巡邏民警吳皓說,因為生物鐘被打亂,晚上值了夜班,白天又睡不著,比什麼都難受。
現年26歲的吳皓參加監獄工作僅2年時間,因為家在開州區,和家人長期兩地分居。「每次回家,孩子都像不認識我一樣。」吳皓感慨地說,因為孩子太小,陪伴他的時間太少,從來都不親他。
吳皓雖然人很年輕,工作起來卻非常成熟穩重,不但對所承擔的工作盡心盡責,而且勇於擔當,在疫情最嚴重時候,他不顧家人反對,主動參加隔離備戰1個多月;在同事需要幫助的時候,他也總是主動站出,代班頂班成了家常便飯。
「我只是做了該做的事而已,根本不值一提。」面對同事好評,吳皓很謙虛,也很實在。在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來臨之際,吳皓說,雖然他所在的崗位,對於普通人來說,都很神秘陌生,甚至有時得不到理解。但作為一名人民警察,他依然會堅守在這個崗位上,為「警察」這份職業增光添彩。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譚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