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交配六親不認,那流浪雄獅長大以後,還認識自己的母親嗎?

2021-01-10 騰訊網

這個問題和我之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動物沒有道德,它們是如何避開近親繁殖的?》有些相似。那今天我們在了解下草原上的霸主獅子是如何規避近親繁殖的?

它們長大以後從外面流浪幾年,有一天無意中遇見了自己的母親,他還會認出自己的母親嗎?

我們先說雄性獅子為何會流浪?

雖然獅子在我們的印象中非常的威風霸氣,在草原上沒有任何一種動物敢在它們面前造次,不過有時不知深淺的鬣狗會騷擾雌獅,但雄獅一登場,基本上鬣狗就會連滾帶爬的拋開。

這就是草原大哥和二哥之間的差距,大哥的實力明顯比二哥強了很多。

不過獅子們的生活其實看起了威風,實際上還不如食草動物們來的安逸,因為食草動物一低頭就是食物,每天都能吃到飽;

而獅子菜單上的食物一個比一個健壯、一個比一個警覺、一個比一個跑得快;雖說獅子威猛、而且是集體行動,但它們的捕食成功率其實非常低,十次能成功兩次都謝天謝地了。

因此獅子們經常是吃了上頓,下頓是沒有著落的,在食物匱乏的時期,再遇上天災,獅子種群會銳減。這就是為何人們現在一直保護獅子的原因。

所以俗話說得好,光見賊吃香的,沒見賊挨打的時候,獅子就是這樣,它們是自然界的弱勢種群。在獅子中,雄性獅子更為辛苦;

看到這你可能會反駁了?雌性整天捕獵,雄性轉來轉去,捕到的獵物雄性還必須第一個吃,活像一個老幹部的做派,雄性怎麼會辛苦?

我們又是被表象迷惑了,雄性的一生基本上可以分為快樂童年、流浪生活、爭奪天下、流浪生活、孤獨終老!

我們知道獅子是群居動物,一個獅群中最多會有20頭個體組成,主要都是雌性和幼崽,有些獅子群中還會有1到2名雄獅,但在這裡面只有一個是獅王。

獅王在獅群中跟皇上一樣,享受著任何事物的優先權,這包括食物和交配權,可以說獅群中的雌性否是他的後宮。

獅王在獅群中確實不打獵,但是他保護著整個獅群的安全,以及領地的安全。

獅子群中的幼崽都是獅王的後代,這些幼崽在6個月之前都是靠著母親哺乳生活,在這之後就會斷奶,幼崽們就會吃母親帶回來的食物。

1歲大的時候幼崽們就會開始跟隨地出徵的隊伍出去捕獵,它們更多的是學習技巧,這段時間是它們快速成長發育的階段,也是最為快樂的童年。

等到差不多兩歲大的時候,雌性和雄性幼崽都已經成熟,練就了渾身的本領,這時成年的雄性就會被獅王驅逐出獅群,其實它們也是心甘情願離開的,畢竟外面才有新的天地。

驅逐成熟的雄性表面上看是「一山不能容二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為了防止成熟的雄性和種群中的雌性交配,因為這些雌性要麼是雄性的姐姐、妹妹、要麼就是母親。

上文還說了,有些獅群中會暫時有其他雄性,但它們不是獅王,它們只會在獅群中待一段時間,畢竟誰也不想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這些被驅逐出獅群的成年幼崽(年輕一代),以及主動離開獅群的雄性(鬱郁不得志的中年)它們就會單身流浪草原;

由於草原上獨自一人捕食相當困難,是一個人不能完成的任務,所以這些流浪的雄獅會組成一個單身「男人幫」,它們之間是非常鐵的關係,一起捕食和抵禦外敵。

在這個單身男人幫中,還包括那麼年邁的老者,它們體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如果不是男人幫團體,這些雄獅估計能被餓死。

不過這個男人幫只是暫時的結合,其中年輕的一代和有著雄心壯志的中年雄獅,它們會不斷地挑戰各個獅群中的獅王,如果成功它們就會取代獅王的位置,走上人生巔峰,如果失敗就會繼續流浪。

它們對獅王的挑戰,取代獅王的位置不僅能更好地傳遞自己的後代,其實這樣做可以防止獅王在繁殖期與自己的雌性後代交配。

因此雄獅的輪換,就是獅子防止近親交配的方式。

不過在雄獅中能夠當上獅王的畢竟是少數,它們大部分都是在流浪中度過一生的。

就算是這樣,其實也不能完全阻止獅群中發生近親交配的現象,但是這樣的事情畢竟規模較小,不會影響種群基因的安全。

那麼接下來的問題是,難道雄獅就認不出自己的母親和兄弟姐妹嗎?

雄獅在離開獅群的時候已經接近2歲,兩歲的年齡對於獅子的十幾年、二十年的壽命來說,就相當於人類的18歲左右,已經相當成熟。

它們對自己母親的模樣、以及一塊玩耍長大的兄弟姐妹肯定記憶猶新,除了視覺上的記憶外,貓科動物對氣味的辨識能力也非常強,通過氣味它們也能認識自己的親戚。

就算是在外流浪多年,有一天它們有幸見到了自己的母親和兄弟姐們,如果通過外表無法辨識的話,走過去聞一聞還是那個熟悉的味道,它們就能知道這是它們的親戚。

不過能不能認出自己的母親、姐妹,跟會不會與它們發生交配之間沒有任何關係。這是兩碼事,沒到繁殖季節的話,雄獅見到了自己的親戚會格外的興奮,互相玩耍,頭互相蹭蹭。

但是到了繁殖季節,在性激素的催動下,在它們眼裡只有雌雄之分,沒有道德可言。因此雖然雄性的流浪、王位的爭奪可以有效地防止近親之間的繁殖。

但是也難免在野外發生關係,不過這不影響大局。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狠毒」的動物:餓了以後六親不認,連丈夫都不放過
    雖然說動物世界弱肉強食,處於生物鏈下層的動物,必定會遭受眾多天敵侵襲,因此丟掉性命不足為奇,但俗話說得好「虎毒不食子」,一般來講動物不會對幼子和同類下手。然而世界上有種螳螂,堪稱最狠毒的動物,餓了以後六親不認,連丈夫都不放過,有「殺夫」果腹的習慣。
  • 世界最「狠毒」的動物,餓了就六親不認,自己的丈夫都不會放過!
    雖然說生物鏈最底層的動物必然會受到動物界許多天敵的攻擊,但俗話說,「虎毒不食子」,動物不會攻擊自己的幼崽等。然而世界上有一種螳螂,可以說是最惡毒的動物。在餓的時候六親不認,甚至他們的丈夫也不放手,他們有殺死丈夫的習慣。
  • 小獅子常做噩夢,飼養員蓋被子安慰它,長大後雄獅臥著大紅毯入眠
    我們很難去想一個我們難以承受的結果,那就是動物是否會像人一樣也有感覺,也有記憶。當我們為了生存而去進行狩獵的時候,其實只是把其他動物當成了一種食物,我們不會對食物產生感覺,但是當它們不是食物的時候呢?偷獵者傷害了野生動物,只留下了野生的動物寶寶,偷獵者的行為是正確的嗎?這隻野生的小獅子就是被好心人給救到了野生動物保護站,當小獅子剛來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它很難接受母親在它的面前被人消滅的現實,甚至有些牴觸人類!
  • 世界上存在比獅子老虎都厲害的貓科動物嗎?網友說可能是它
    世界上存在比獅子老虎都厲害的貓科動物嗎?網友說可能是它說到貓科動物,在世界上,應該沒有哪一個亞種有獅子和老虎厲害了吧?貓科動物有36種,其中又有大量的亞種,但是如果是純自然存在的話,幾乎是沒有什麼動物能夠與獅虎抗衡的,即便是美洲的霸主——美洲豹,在體型上跟獅子老虎還差一個等級,其他的就更不用說了。老虎和獅子都有著百獸之王的稱號,這就是實力的象徵,如果是自然的條件下,當然沒有對手,那麼我們再把範圍擴大一些,人工的產物呢?會不會有超越獅子老虎的存在。
  • 虎王戴爾加上虎王查吉爾打得過非洲雄獅壞男孩聯盟嗎?
    明白什麼意思了嗎?無論在古羅馬的鬥獸場,還是中國古代,都有記載的,不用爭辯的,老虎完勝雄獅。現在只是不符合西方人的觀念,因為虎是中國的圖騰。看看虎嘯非洲的原版,一隻老虎同時一次殺死兩頭雄獅,就知道了。現在版本的,被剪輯掉了。這就是文化入侵,別被獅子王之類的電影所欺騙。
  • 雄獅的壽命有多長?貝提亞兄弟統治獅群11年,它們死後去哪了?
    其實獅子之所以能夠稱霸草原,除了其自身實力強大外,還因為獅子是群居性動物,一般而言,獅群中會有1-2頭成年雄獅領導10幾隻母、幼獅,通常母獅負責捕食、而獅王則負責領地的安全。通常來說,雄獅統治獅群的時間大概在3-4年左右,當然短的幾個月的也有。雄獅聯盟:杜巴男孩:通常一個雄獅聯盟統治獅群的時間大概是2-3年。
  • 壞男孩之王:史上最強的雄獅之一,它的一生比虎王查吉爾還要傳奇
    導讀:壞男孩之王:與虎王查吉爾齊名的雄獅,它的一生堪稱傳奇可能喜歡野生動物的朋友一定聽過這麼一個聯盟,那就是「壞男孩」,這是一個由一頭年長雄獅帶領5頭年輕雄獅組成的聯盟,統治了薩比森私人保護區數年,另當地所有野生動物聞風喪膽,即便是大象見到它們也要繞道走
  • 雌雄同體的動物怎麼交配繁殖?想知道這個,還得從人類兩性出發
    這既不稱之為精巢(雖然產生精蟲),也不稱之為卵巢(雖然產生卵球),那麼給它起名叫雌雄生殖腺或兩性腺,最妥當沒有了;自己的精巢所產生的精子和卵巢所產生的卵子能夠互相結合,實現自體受精;自己的精子和卵子不能互相結合,或者得不到結合的機會。所以它們也需要異體交配。從前有人詼稱兩性同體動物,曰不求人;但究其實際,這一名稱只能賦予前一類,不能賜給後一類。
  • 雄獅有「後宮三千」卻很專一,研究表明它獨寵一個配偶
    不是因為它實力比老虎強悍,而是它具備了古代帝王才能擁有的「後宮三千」,大家都知道,在草原上獅子的生活方式是群居的,一般來說,一個獅群就只有一隻雄獅領導,少數的獅群會有兩隻雄獅共同領導,但是絕對不會出現多隻雄獅,這是它們的社會形態。既然是只有一個雄獅,那麼整個獅群的雌獅就自然是它的配偶了。
  • 從小與老虎長大的貓,走路六親不認,竟變成了這個樣子
    從小與老虎長大的貓,走路六親不認,竟變成了這個樣子貓咪和老虎在外形上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貓科動物,但是體型卻相差巨大,老虎又被稱為百獸之王,不怒自威,尤其是走路的時候更是自帶風範,而貓咪走路卻非常優雅。
  • 獅子老虎能繁育後代,獅子和豹子行嗎?日本人還真做過,叫豹獅獸
    聽說過獅豹獸嗎。 很多朋友都聽說過獅虎獸或虎獅獸,知道它是獅子和老虎交配之後產下的後代,這是因為獅子跟老虎還沒有形成完全的生死隔離,所以兩者的雌性與雄性彼此之間仍然可以交配產下下一代,雄虎與母獅交配,生產下的後代叫虎獅獸;母虎與雄獅交配生產下的後代叫獅虎獸。
  • 為什麼獅子是群居動物?看完你就明白了
    獅子和老虎體型差不多,都是體型最大的獵食動物,因為體型龐大所以它們不以速度見長,所以它們捕食的對象都不是奔跑特別快的物種,還需要通過潛形捕獵,像貓一樣趴在地上緩慢移動避免引起獵物的注意,等到距離合適的時候突然暴起,這時可能造成動物的慌亂。也因為距離比較近更容易撲倒獵物,老虎等獨居的貓科動物都是如此,只有少數比如花豹、獵豹是依靠速度和敏捷性捕獵。
  • 這就是跟老虎長大的貓咪?走路六親不認,網友:它經歷了什麼?
    2020-12-18 16:58:54 來源: 素問軒米醫生 舉報   這就是跟老虎長大的貓咪
  • 動物的交配方式突破人類的想像:寄生在雌性體內只發育生殖系統
    自然界的規則就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沒有哪個物種想讓自己被淘汰,所以它們既要在自然界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又要保證自己種族的繁衍發展。蛇吃青蛙,青蛙吃蜻蜓,蜻蜓吃小蟲子,生態鏈一環套著一環,任何一環的缺失都有可能會引起一部分生態鏈的崩潰。上萬年來,除了幾次物種大滅絕,動物們都在自己所在的生態鏈上的位置好好待著,一直到人類出現肆意濫殺才有了一些物種的滅絕。
  • 從小和老虎長大的貓咪,走路六親不認,放回貓群中會是什麼樣子?
    從小和老虎長大的貓咪,走路六親不認,放回貓群中會是什麼樣子?生活如此多嬌,只因你最閃耀,小夥伴們大家好!原本飼養員會認為貓咪會被老虎欺負,令他沒想到的是,被欺負的不是貓咪,反而是小老虎,這隻老虎每天都會跟在貓咪的身後,就像是跟屁蟲一樣,無論貓咪走在哪裡幹什麼,小老虎都像複製粘貼一樣完美的呈現出來,但是隨著時間一天天變化,小老虎也在慢慢長大,如今的小老虎長得都有貓咪兩倍大了。
  • 最悲慘的雄性動物:為交配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配偶卻去找別的雄性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動物為了延續下一代,會出現同類相食的現象。但像這種動物遇上這麼「薄情寡義」的配偶,也是極為罕見的。這種動物就是琵琶魚。為什麼會叫琵琶魚呢?當然它們和琵琶沒有關係。其實論樣子它們長得兇神惡煞的,用琵琶這麼溫柔的樂器形容它們,真的不符。只是因為它扁長型的身型,頭寬尾窄,從側面看就好像是一把琵琶。
  • 貓科動物經常捕殺其他同類嗎?是的,理由已經多到不需要理由
    貓科動物是一種進化非常成功的食肉動物,大部分貓科動物都是格鬥的高手,它們的奔跑速度快,身體靈活而矯健,往往能夠在以小博大的格鬥中取得勝利。我們知道大部分爬行動物都有同類相殘的習慣,比如當兩隻蛇相遇,它們總會想盡辦法殺死對方,來填飽自己的肚子,這很常見。那貓科動物是否也會經常捕獵其他同類呢?
  • 流浪貓:最弱勢的流浪動物,它們在野外靠什麼生存?
    人類把沒有主人的寵物定義為流浪動物。目前流浪動物分為兩種,一種是流浪狗,一種是流浪貓,這其中,流浪貓最為弱勢。因為狗是犬科動物,它們會結伴,甚至合夥行動,但是流浪貓大多只是單獨行動。再加上大多流浪狗體型比流浪貓大,所以野外的流浪貓在爭搶食物上永遠處於弱勢。
  • 動物的「一夫一妻」制可沒那麼簡單!
    提起動物中的恩愛模範,大家首先想到的十之八九是鴛鴦。自古,成雙成對的鴛鴦就是美好愛情的象徵,正所謂「願做鴛鴦不羨仙」嘛。當然,可能也有人會投票給大雁或企鵝,它們和人類相似,實行「一夫一妻」制,而且極少更換配偶,比起只在「蜜月期」形影不離的鴛鴦,自然是更加「恩愛」。不過,這些動物真的那麼「恩愛」嗎?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動物的婚配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