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現在一個億相當於60年代的多少錢,我們可以從兩方面去對比。
第一、工資對比。
60年代的時候,當時我國的經濟水平總體是比較低的,再加上多年遇到自然災害,所以在60年代很多人的工資都是被削減的,對應的居民的工資水平也比較低,整個60年代大多數人的工資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漲幅。
60年代普通公務員的工資大概在23塊錢到110元之間,平均下來大概在50塊錢左右,另外教授級別的工資也就300塊錢左右。
而2019年我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已經達到90501元,每個月大概是7541元左右,教授級別的工資基本上都能夠達到2萬以上。
由此可見,目前城鎮非私營單位平均工資大概是60年代的150倍左右。
因此從工資收入的角度來看,現在的1億元大概相當於60年代的66萬左右。
第二、物價對比。
貨幣並沒有價值,只是作為商品價值的衡量工具而已,所以通過物價對比,我們可以大概推斷出在不同時期貨幣的價值變化。
為了方便計算,我們就舉一些跟民生息息相關的日常物品來對比。
在60年代的時候,我國物價總體水平變化並不是很大,比較好參考,我們來對比一下部分物品60年代價格跟今天價格的對比。
1、大米。
60年代一斤大米大概是0.13元,目前普通的大米大概是3元左右,相當於大米漲了23倍。
2、豬肉。
60年代豬肉的價格大概是在0.65元每斤,目前豬肉價格大概在28元左右,相當於豬肉價格上漲了43倍。
3、白菜。
60年代一斤白菜的價格大概是一分錢,現在白菜價格大概在3.5元,相當於白菜價格上漲了35倍。
4、住宿費。
60年代末普通的招待所,一天的住宿費也就一塊錢左右,現在普通的酒店一天至少也得100塊錢以上,相當於住宿費漲了100倍以上。
綜合以上各項物價水平,從60年代到現在總體的物價水平應該上漲40倍左右。
那麼從物價的角度來看,現在的一個億就相當於60年代的250萬左右。
結論
至於現在的一個億相當於60年代的多少錢,這個沒法做簡單的對比,但通過工資水平的變化以及物價水平的變化,我認為現在的一個億總體來說大概相當於60年代的100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