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起,溫州市將試點開展喪事集中辦理服務,作為試點的大南街道、蒲鞋市街道,喪事辦理將統一集中到溫州市殯儀館進行,屆時,兩個街道區域內將不再允許開設靈堂。對此,有網友質疑規定不尊重違傳統喪葬習俗,市殯儀館有藉機壟斷經營之嫌。也有專家表示,當地民政部門此舉無任何法律依據,集中到殯儀館辦喪,則屬於強制消費。
9月29日,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從溫州市文明辦獲悉,在鹿城區兩街道試點喪事集中辦理,是鹿城區有關部門根據溫州市政府移風易俗工作相關文件精神,自發制定的具體舉措。溫州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工作人員表示,喪事集中辦理試點服務目的在於避免喪事擾民、辦喪鋪張浪費,同時否認市殯儀館藉機壟斷經營。全文3913字,閱讀約需7分鐘
▲溫州市試點開展喪事集中辦理服務的新聞引發關注。 手機截圖
靈堂限擺設花圈花籃花匾
據溫州日報消息,溫州市民政部門日前決定,自10月1日起,溫州市將開展喪事集中辦理(試點)服務,作為試點的鹿城區大南街道、蒲鞋市街道,喪事辦理將統一集中到殯儀館進行,屆時,兩個街道區域內將不再允許開設靈堂。
同時為確保試點街道轄區群眾辦喪無憂,市殯儀館在殯儀服務基本服務項目免費的基礎上,推出系列惠民舉措。市殯儀館相關負責人表示,為積極配合和推進市區喪葬禮俗整治工作,自10月1日起,在試點街道(大南街道、蒲鞋市街道)喪事集中辦理過程中,市殯儀館將足額預留新改建高、中、低檔靈堂。其中高級靈堂2間,中檔靈堂4間,普通靈堂3間,以確保試點街道群眾辦喪需求。
同時,靈堂布置將依據市政府移風易俗工作及鹿城、龍灣、甌海區關於開展喪葬禮俗整治相關文件精神,每個靈堂限擺設花圈、花籃、花匾總數一共不得超過5個,超出部分將以輓聯條方式進行替代。試點街道(大南街道、蒲鞋市街道)轄區群眾在市殯儀館擺設靈堂的,經核實,予以靈堂租費減半優惠。高檔、中檔、普通靈堂租費均減半收取;按照政策規定,市殯儀館給予每個試點街道喪戶靈堂內按需免費贈送2-5個花圈;免費給予每戶試點街道喪戶贈送悼念小白花、殯儀禮儀籤到大白紙、筆一套;凡是試點街道轄區家屬困難喪戶,可向所在鹿城區民政局、街道(大南/蒲鞋市)或市殯儀館提出申請,市殯儀館將免費贈送骨灰盒和公墓墓位;在市區(鹿城、龍灣、甌海)死亡並在市殯儀館辦理火化事宜的下列人員,可減免火化費、接運費、冷藏費等,共計800元費用。
據介紹,為進一步配合試點街道開展集中辦理工作,守靈中心也新建了諮詢服務臺,並開通24小時諮詢服務,內容包括:代為聯繫外賣、遺體接運諮詢、遺體冷藏探視、殯葬業務洽談等服務。
▲溫州市殯儀館。 資料圖片
相關部門稱尚在起步階段
9月29日下午,溫州市文明辦宣教處一位周姓工作人員告訴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在蒲鞋市街道、大南街道試點喪事集中辦理,是鹿城區有關部門根據《溫州市移風易俗改革攻堅年行動方案》,自發採取的具體舉措,「等於也是一種創新」。
而根據當地媒體報導,《溫州市移風易俗改革攻堅年行動方案》提出,要深化辦喪過程制度化治理,建立健全事前告知制度、事中跟蹤管理服務制度、事後監管制度,各鄉鎮(街道)、村居(社區)、網格要第一時間上門告知喪戶文明辦喪的相關規定。
對於喪事殯期、辦喪規模、出殯時間、出殯路線、酒席等重點環節,也提出要加強管理。 此外,對違規操辦造成不良影響的,要求進行批評教育和行政處罰,對失職人員逐級進行追究問責。
「反對的聲音肯定會有。但對於具體的舉措和規定,還是要看實施結果,看老百姓接不接受。」這位工作人員說,「如果老百姓接受那就是好事,不接受就有瑕疵。現在工作還在起步階段,不宜直接給它定性。」
各方回應
溫州市殯儀館:試點街道群眾設靈堂租費減半
9月29日下午,溫州市殯儀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此次鹿城區兩個街道的集中辦喪試點服務通知,是由鹿城區殯葬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他透露,溫州市殯儀館守靈中心目前有十餘個守靈室,按照兩個街道喪事集中辦理的規定,靈堂是夠用的。後續市殯儀館會建更多的守靈室,相關配套服務設施也會跟上。
「我們還推出很多便民惠民措施,市殯儀館將足額預留新改建的高、中、低檔靈堂共9間,確保試點街道群眾的辦喪需求。」該工作人員說,「另外,試點街道轄區的群眾在市殯儀館擺設靈堂,經核實予以靈堂租費減半優惠。同時,我們將給每個試點街道喪戶靈堂按需贈送2至5個花圈、悼念小白花、殯儀禮儀籤到大白紙、筆等。」
鹿城區民政局:殯儀館辦喪事 不遵守會懲罰
鹿城區民政局殯葬管理處一名工作人員向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確認,市區兩級民政局最近確有此通知發出,10月1日起,試點的兩個街道喪事都到市殯儀館辦理,靈堂不能擺在家裡,只可在家中張貼訃告。
「實際上只是換了一個場所,守靈、弔唁等都是家屬自行辦理,並非是殯儀館代辦」,對於有網友理解此意為殯儀館代為集中辦理喪事,這名工作人員解釋說,以往居民在家裡辦喪事,會在公共場所擺放靈堂,影響周邊居民起居生活。近年來興起一股喪事一條龍服務,「一些服務人員為了賺錢,夥同商戶,說這個(是風俗)要搞,那個也要搞,多了很多內容,家裡擺放很多花圈,有時候甚至上百個,吹吹打打的既影響市容市貌,費用也越來越大,對於有些特別困難的群眾來說是很大的負擔。」其介紹,今年以來,民政局接到的辦理喪事擾民的投訴特別多。
該工作人員表示,其實溫州市前幾年一直在提倡移風易俗、喪事簡辦,到殯儀館裡去辦,相關部門一直都在做這方面的工作,對於黨員幹部有硬性要求,必須遵守。對於人民群眾,則會到家裡勸說,但效果一直不太理想。今年市裡重點做喪葬禮儀整治,故鹿城區民政局便推出了這樣的工作。
「樂請那邊從去年就開始這麼做了,效果還可以。」他說,喪事到殯儀館裡辦理,實際上比在家裡辦省了很多費用,加上試點街道有優惠政策,租用場地費用減半,殯儀館還會贈送2-5個花圈、籤到套餐,對於困難群眾還可以申請骨灰盒和公墓格位等內容,給老百姓減輕負擔。
上述工作人員表示,從下月起,兩個試點街道,居民必須遵守規定,到殯儀館辦理喪事,若不遵守,則會有懲罰措施。「以前的懲罰措施是登報檢討等,但效果不怎麼好,現在區裡還在進一步研究具體的懲罰措施。」
有網友質疑稱,喪事統一到殯儀館辦理,有壟斷嫌疑,「錢都讓殯儀館掙了」。這名工作人員表示,市殯儀館是溫州市民政局下屬的事業單位,收費按照物價部門規定進行,以前花圈都是100塊一個,根據這次的規定,市殯儀館每戶贈送2-5個花圈,按照移風易俗專項整治的方案規定:花圈不超過5個,當於全部贈送了。以前花圈100元一個,現在的花圈是20元每個,「政府出了很多的東西就是想減少群眾的費用,不給子女造成很大的負擔。」
溫州市民政局:喪葬習俗繁複為群眾「減負」
9月29日,溫州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重案組37號(微信ID:zhonganzu37),市民政局是依據溫州市委、市政府8月發布的《溫州市移風易俗改革攻堅年行動方案》,逐步推進喪事集中辦理,開展移風易俗改革的。其目的,是避免喪事擾民。改革系去年從樂清市開始試點,市政府總結相關經驗後,再在全市範圍內推廣。
這名工作人員介紹,溫州市喪葬習俗繁複,民眾辦喪事時,往往清晨就吹吹打打鳴鞭炮,集中在殯儀館辦喪,就能避免出現喪事擾民的情況。「有的人辦喪事很誇張,吹打鼓樂的隊伍多達幾十人甚至上百人。有些縣市區的民眾辦理喪事甚至搭建上百平方米的帳篷,佔用道路,對交通秩序造成影響。」
該工作人員稱,實行集中辦喪的另一目的,在於限制民眾辦喪事的規模,縮減民眾的辦喪費用,以防鋪張浪費。「有的人家辦喪長達一個月,遺體在家裡停放半個月。一個月的喪事辦下來,還得請客,這無形中就增加了經濟負擔。」
對於為何選擇蒲鞋市、大南兩個街道為喪事集中辦理試點,他說,是因為兩這個街道辦喪擾民的現象比較嚴重,有居民在小區內擺設靈堂佔用公共區域。「之所以是試點,就是為了避免『一刀切』,我們後續會評估試點情況,總結經驗教訓,然後再逐步推進工作。」
該工作人員同時否認將喪事集中在市殯儀館辦理,是為了壟斷盈利的觀點。「市殯儀館為這兩個街道的喪戶提供了各種費用減免政策,溫州市近年來也推出一系列辦喪惠民服務措施,比如為農村五保戶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免費墓葬等。市殯儀館是市民政局下屬單位,近年來也一直在強調公益性。如果是為了壟斷,那肯定要求消費越多越好。」
專家觀點
專家:如何辦喪事不應硬性規定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何兵表示,當地民政部門這樣的做法沒有任何法律根據。「在家裡怎麼設靈堂、弔唁等是百姓自己的事,是他們自己的權利。葬禮是我國重要的民族文化、民族傳統,強行規定去殯儀館辦理,有違民族傳統文化,也有違法律規定。」
何兵說,百姓辦理喪事只要不違法公共秩序,例如把花圈放在樓道,把花圈擺放在小區裡這些公共空間,一般放在家門口,隔壁鄰居沒什麼意見就可行。也屬於公共管理,物業管理的問題。行政部門不能硬性規定百姓如何去辦理喪事,去哪裡辦理喪事,也不能設定行政處罰。「靈堂設在家裡是風俗,不可以隨意一刀切,移風易俗,這是一個善良的風俗,怎麼能移呢?引導是可以的,但不能強制。」
另外,百姓在家裡辦理花費的費用可以自己衡量,但是到殯儀館辦理,就需要收費,屬於強制消費,不管有沒有優惠,都是強制花錢。
新京報記者 張彤 潘聞博
轉自重案組37號